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乡村人居林建设日益引起重视,但目前乡村人居林缺乏科学的分类体系,存在其类型及模式提法混乱和概念模糊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乡村人居林的合理经营和管理。本文在对山东省乡村人居林建设现状进行大量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农村环境建设的实际需要,运用层次分级法,构建了山东省乡村人居林建设类型及其模式的分类体系。该体系共分为2个等级,将人居林划分了7种类型和25种典型模式,同时分析归纳了其主要特点、建设技术及适用范围,为山东省乡村人居林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The laggard status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of mountain region in Yunnan Province affected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between city and countryside, so accelerating its construction is the urgent need of rural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stic influence of traditional patter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Yunnan mountain region are expounded. Moreover, it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attern, which depend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towns by analyzing the connection among natur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stics, society and economy innovation and the pattern of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At last, several advices are brought forward for the actual ac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future.  相似文献   

3.
By centering on the problems in r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y in new rural planning of China,this study is to discuss the new rural planning modes through the effective methods on the near water rural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Based on the studies of the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borrowing ideas from successful cases,this study intends to apply the landscape ecological design technique to the Shiping Village,Zhijiang City in Hubei Province by depending on the near water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water resources.Through improving pools,fishponds,rivers,canals and other environments near water and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modern ecological new countryside with features of water resource is formed.Through discussion,we find effective ways to improv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countryside,protect style and feature of countryside near water,construct people-oriented rural development system of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human habitat environment.Such landscape planning model of countryside near water obtains goo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effect,and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projects of similar themes.  相似文献   

4.
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笔者着眼于“以人为本”的视角,以重庆市铜梁区南城街道鱼溅村为例,通过村民参与式与数学模型定量的研究方法,研究乡村人居环境村民的满意度和优化方向。研究结果显示:鱼溅村人居环境的整体满意度水平一般,人居软环境系统的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满意度为一般和不满意,硬环境系统的设施环境和生态环境对整体满意度贡献率较高,结论表明鱼溅村亟需加强对人居软环境系统的优化;同时,研究还显示鱼溅村人居环境满意度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这说明人居环境的优化需要合理布局、整体筹划。笔者最后提出了优化的对策,对山地丘陵地区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具有普遍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半湿润半干旱的松嫩平原为例,利用InVEST模型对松嫩平原生境质量进行评估,同时,分析了松嫩平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境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95—2015年,松嫩平原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增长,其他用地面积减少,另外,草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向其他地类的转变剧烈;1995—2015年,耕地是松嫩平原的优势景观,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松嫩平原生境质量整体在0.6以下,大部分地区生境质量处于中、低等级,东部生境质量处于良、优等级,生境质量优于松嫩平原其他地区。对策建议:需优化耕地、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等景观格局,此外,经济增长必须与生境质量提升同步。  相似文献   

6.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7.
煤田生态作为一种典型的人为扰动生态系统,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为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开展煤田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是实现煤田分区管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山西省六大煤田为例,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从地形地质条件、生境、水资源环境、人为干扰等方面选取指标,构建煤田生态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8.
选择主成分分析法,并在充分调研、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本着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兼顾,绝对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相结合的原则,确定了能够用来衡量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的若干指标。认为农村信用社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必须从现在起把能力建设作为重要战略基点,谋求在农村金融领域中的规模和优势,进行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外部环境培育。  相似文献   

9.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asants have attached increasing attention to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indoor thermal comfort of rural residence has become a functional need of new countryside residence. Chengdu is a foggy area with shorter sunshine hours, humid air, more foggy but fewer windy days, so local residence is likely to be muggy, which influences comfort of residents seriously. According to relevant researches, most rural residences in Chengdu use only natural ventilation, and th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is poor. 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tried to improve indoor thermal comfort and qua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sidence functional design.  相似文献   

10.
支脉河口潮滩芦苇生境适宜性分析及生态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实现岸段建设的防浪减灾及生境保护双重目的,优化人工岸段的建设管理,选取并监测了支脉河口潮滩区域土壤质量及污染因子等共13项理化指标,构建了芦苇种植生境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承载力评估模型,应用GIS技术分析了研究区滨岸潮滩芦苇群落构建的生态适宜性并评估了其生态承载力。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为芦苇群落构建的中度适宜和勉强适宜生境,其主要限制因子为有机质、水解氮和有效磷等土壤肥力指标,其次为水溶性盐和含水率;生境适宜性分析得研究区44.16%为芦苇中度适宜生境(71.66 hm2)、生态承载力为7154~8255.72 g/m2、年可生产芦苇3.02×106 kg,55.84%区域为芦苇勉强适宜生境(90.62 hm2)、生态承载力为1287.72~7154 g/m2,年可生产芦苇6.98×106 kg;研究区芦苇生态承载力平均为4771.72 g/m2,可通过人工辅助构建和恢复芦苇群落进而实现人工岸段建设的生态化,并可获得年度1.00×107 kg的芦苇产量。  相似文献   

11.
推进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从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苏州,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通过实地调查,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苏州的新农村建设加快了苏州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已逐步形成了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区域分明、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环境优美、经济持续发展、农民生活富裕、农村社会文明、镇村管理民主的具有苏州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其为经济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珍稀濒危植物笔筒树(Sphaeropteris lepifera)的种群现状及适宜生境类型,对浙江及福建笔筒树分布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期为笔筒树原生境保护及野外回归提供参考。广泛收集有关笔筒树调查研究资料、咨询有关专家学者、实地走访和勘察,分析笔筒树分布区域的植被类型,评价笔筒树分布现状,总结笔筒树生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保护建议。结果表明,生存环境的改变及人为活动破坏是野外笔筒树种群减少的重要原因,目前,多个笔筒树分布点种群呈衰退趋势。应通过增强原生境保护、种苗人工繁育、野外回归、开展濒危机制等相关研究,增加笔筒树种苗数量,构建笔筒树迁地保护种群来促进其野外种群及生境恢复,保护笔筒树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徐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3):342-346
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能充分发挥家庭分散生产与团体交易的优势,并为资金、技术与农村人力资本的结合提供了平台,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湖北省荆州市、松滋市、潜江市、武汉市及襄樊市的5个市173户农户的调查数据,基于probit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大,对文化程度高的农民的吸引力差,对主导农产品占家庭收入高的农户吸引力大。因此,农民专业合作社型人力资本团队应围绕当地主导产业组建,并不断探索发展新机制,增强其影响力与吸引力。  相似文献   

14.
渝东北地区作为重庆市“一圈两翼”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三峡库区的特殊性,该地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将更加有效地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保护库区生态环境。基于此本文对渝东北地区丰都、忠县、垫江、梁平、万州、开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等11个区县展开实地调研,并综合运用问卷调查、专家咨询和文献资料等方法,解析了该地区“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保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多种土地集约利用创新模式,以及产权管理模糊、规划管理薄弱等面临的挑战,最后从完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产权、统筹城乡建设用地规划管理2个方面论述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丹  刘璇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437-440
我国西部农村面临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刻不容缓。但目前农村人力资源质量不高,流动性差,而中国将面临人口红利的枯竭,这都给我国的城乡统筹及西部开发提出挑战。本文在分析西部人力资源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培训,建立农村人力资源市场体系等举措,以实现西部农村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对于妥善解决湘南地区"三农"问题、加快其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湘南乡村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湘南作为湖南省一个农业大区,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中具有区位、资源、客源市场等优势,其生态旅游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三位一体的协调机制作用下,构建并推行湘南"农业-乡村旅游业双赢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孙建鸿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1):515-519
中国农村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关键在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当前我国各级政府、学界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工作研究和探索不断深入,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本文从公共行政管理的视角对择取当前我国各省市在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两个案例,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体制和机制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期能总结和启发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8.
为梳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趋势,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研究平台,收集了2010—2021年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中心点的中文样本文献1617篇,借助Citespace软件,运用科学知识图谱相关理论和科学计量学的方法,对文献进行了聚类分析、关键词突现分析以及研究热点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国内的学者聚焦于农村养老、农村公路、厕所改造、农村垃圾处理及农村污水处理等5个方面的研究,目前各方面都已取得阶段性的进展,结合关键词突现分析和研究热点趋势分析,在未来一段时间,5个方面依然是研究的热门主题。(2)现有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多以定性为主,剖析较为浅显,定量分析的文章较少,未来的研究宜将2种方法结合。  相似文献   

19.
浅析新疆农村居民点的整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有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村容村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为此,根据新疆农村居民点特点及现状,指出农村居民点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效益和有利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要加强宣传,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对农村居民点进行村镇建设规划,以此控制用地规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力资本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积累起点低,农业从业人员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后续的人力资本投资又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农村劳动力医疗保健投资少且主要投资在疾病治疗上;农村劳动力培训投资少,人力资本积累不足,农民增收后劲乏力。造成农村人力资本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政府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没有足够的重视,财政投入少;农村劳动力培训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农民收入有限,特别是农民思想观念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