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关中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了解关中地区的耕地利用状况,给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参考依据,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分析了该地区1990-2009年最小人均耕地面积和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情况及成因,然后对2010-2020年的耕地压力指数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990年以来关中地区最小人均耕地面积波动减少,但因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与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减少速度不同,耕地压力总体呈波动状态,最近2年有下降趋势。预测表明,科技投入对减少最小人均耕地面积的作用大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对减少实际人均耕地面积的作用,2010-2020年关中地区耕地压力指数将逐渐减小,但始终大于1,耕地仍存在压力。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科学发展观来看,耕地在数量上的扩张是有限的,但在提升耕地质量方面却具有相对大的空间。土地开发整理的基本功能是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和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其本质就是有效提高耕地质量。笔者根据项目区土地整理初步工程设计,结合农用地分等成果,对土地整理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做出评价,使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现重耕地数量到重耕地质量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环太湖地区有效生态用地面积的测算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生态用地对于维持城市自身生态系统健康,改善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为基础,提出了有效生态用地的概念及测算方法。结果表明:2005年环太湖地区有效生态用地总面积为826127.85 hm2,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29.97%。从生态用地类型来看,水域占比由原来的21.82%上升为51.14%;耕地占比由原来的62.16%下降为25.38%。从各市的情况看,差异比较明显,苏州市有效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最高,达40.77%,嘉兴市有效生态用地面积比例最低,仅为16.77%。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时,可以将有效生态用地所占面积比例作为重要的规划指标。  相似文献   

4.
永城市陈四楼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采取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对陈四楼煤矿土地复垦适宜性进行评价。以GIS软件为平台,利用河南省永城市土壤图、地形图、土地利用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最终确定4个评价单元。依据研究区的自然、经济、社会现状和相关技术标准,确定了宜农、宜林、宜渔3个复垦方向的评价指标,然后采用指数和法和极限条件法对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评价总面积为73.7 hm2,其中适宜农业种植用地面积为25 hm2,适宜林业种植用地面积为20 hm2,适宜渔业养殖用地面积为28.7 hm2。通过评价研究建立矿区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等级体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现今中国国企改制中对划拨土地处置的几种方式都有较大缺陷的情况,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几种处置方式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在土地使用权出让方式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处置方式—一次出让,分期交纳方式,这种新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可以发扬其他方式的优点,规避其缺点,达到国家与企业的双赢。提出这种方式意在为完善中国国企改制中的土地资产处置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中国小麦主产区在当前技术水平条件下的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通过对河南、山东、河北三省的小麦经营状况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农户家庭利润最大化模型,研究了中国小麦主产区农地经营规模与效率问题。结果表明,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存在一个适度规模能够使种粮农户的收益达到最大化,并且此规模远大于当前的户均种植规模。研究得出,开展规模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兵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186-188
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当前,中国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农村集体土地产权主体不明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交易费用较高、流转制度安排存在不足、相关配套设施缺乏等,这些成为制约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障碍...  相似文献   

8.
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弄清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进一步提高耕地产出率,笔者运用潜力递减法计算聊城市耕地生产潜力,通过分析未来聊城市耕地面积、粮经比和主要作物播种面积,探讨聊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小麦生产潜力为6911.37 kg/hm2、玉米为15445.88 kg/hm2;人口承载力在温饱型、小康型、富裕型水平上分别为938.25万人、750.6万人和625.5万人,这表明在富裕型水平上将出现超载。为此,笔者提出了提高聊城市耕地资源人口承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国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与开展扶贫攻坚的重要政策,复垦是该政策的重要环节,复垦农民满不满意是衡量该政策有效性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重庆市复垦阶段的政策与流程梳理,结合对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乡镇的实地调研,构建了复垦农民满意度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政策实施细则改变前后的满意度差异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政策进行调整后,复垦农民对“经济补偿”与“环境改善”的满意度有了较大提高,但在“政策宣导”、“复垦实施”、“政府服务”及“法律保障”等方面仍有改善的空间。最后从复垦农民满意度的角度出发,在补偿方式、权益保障等方面对增减挂钩政策提出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近年来山西省广灵县退耕还林的发展概况,以及工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管理的建议,认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开发既可以解决退耕户的后顾之忧,又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从县级层面上了解耕地变化的趋势特点,更好地实现耕地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笔者研究了偃师市1997—2004年耕地时空变化情况,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子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97—2004年偃师市耕地变化分为数量增加和数量减少两个阶段;变化幅度区域分布不同,经济发达乡镇高于落后乡镇,中心城区、重点乡镇高于一般乡镇,山区乡镇高于平原乡镇。其变化除受政策、观念等因素驱动外,经济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耕地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及其空间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促进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以2010年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在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现状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均不高,且区域差异明显。从空间角度来看,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3市和济南的分值最高,而德州、聊城、菏泽、枣庄等远离山东省中心城市核心竞争群的城市得分较低。其格局大致形成由东北向西南穿插全省逐级递减,形成一个“N”字型的空间布局。进一步将上述17个城市可划分为4种不同的土地集约利用类型。最后结合山东省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不合理。以生态环境、人口和经济上具有典型性的母子山村为依托.根据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及实地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对村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近17年母子山村耕地面积呈波动变化,由1988年的836.53hm^2增加到2000年的1011.01hm^2.2005年耕地面积降为651.23hm^2:牧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由1988年的1437.15hm^2降到2005年的675.8259hm^2;草地覆盖度降低,高覆盖度草地1988年占草地面积的13.58%,2005年降为0;森林覆盖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比重由1988年的17.6%上升到2005年的53.1%;沙漠化土地面积锐减.比重由1988年的13%降到3%。母子山近17年中,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指数为9.35,人类改变土地的程度在增强.人与土地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土地利用的程度由低级另,1向高级别转变。其原因主要是人口和牲畜的变化及国家政策的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了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安置区规模,促进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探讨了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标准及规模。通过采用K-Means Cluster聚类分析法,研究农户的从业分类,从而研究该比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规模。结果表明:(1)农户通过聚类可以分为4类:纯农业型、农业多样化型、务工型和农工兼具型;(2)宅基地根据其功能可以分为生活用地及生产用地;(3)根据农户性质及宅基地功能对各农户宅基地标准进行讨论,再根据各类型农户占总户数的比例对居民点进行分类并确定合适的居住建筑用地比例,最终得出纯农业型、农业多样化型、务工型以及农工兼具型农户的农村居民点用地标准分别为人均71~82 m2、75~89 m2、63~69 m2、68~75 m2。结合各类型农户的人口状况,最后得出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规模为5.5~6.2 hm2。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区同类型区域进行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居民点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研究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对农村居民点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点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大量文献对这种变化进行了阐述,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梳理。研究结果:根据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情况,从农村居民点空间结构及其变化、农村居民点演变驱动力机制、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农村居民点问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及其他有关农村居民点的研究等五个方面系统地总结农村居民点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农村居民点研究的理论体系还需完善,空间分布提取方法有待提高,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方法尚需整合。  相似文献   

16.
大庆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大庆市城区土壤为例,经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对大庆市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有:玻璃电极法,重铬酸钾法,统计学方法等。结果表明:大庆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最主要贡献因子为Cd。在农牧业区和采油区重金属元素之间及重金属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均不存在相关性;在工业区,仅有Pb、Cd和Zn与有机质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在生活区有6对重金属元素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人为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用地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的载体,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频度分析法筛选指标,应用AHP-Delphi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上海市青浦区2020年的规划目标确定了一些基准值,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上海市青浦区生态用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研究区生态用地建设的现状进行了综合的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评价等级处于Ⅲ级,具有很大的建设优化潜力,与实际调查情况相符。文中的分析指标体系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可靠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近代土地变革历程的分析,得出土地是农民生存的依靠和参与社会实践创造物质财富的基础,逐步或一次性的取消农业税和对种植粮食补贴政策的实施将极大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增收,但同时种植粮食的效益将显著提高,农民有权力争的应有的土地和乡政府的职能转变问题将是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som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fits of government from city land, including urban planning, land translation and tax & fee of land etc. The authors also give some suggestions & measures for raising the profits from city land for the government.  相似文献   

20.
基于耕地保护的农用地流转有效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保护在农用地流转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认真地分析了农用地流转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冲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耕地保护的农用地流转模式体系,并重点探讨了模式体系中几个有效机制,力图缓解耕地保护与农用地流转之间的矛盾,更好地促进农用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