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山杉嫩枝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山杉118和302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分析激素浓度、基质类型、穗条的木质化程度等因素对中山杉嫩枝扦插生根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山杉118最佳扦插生根条件为:半木质化程度的穗条,基质为V泥炭:V珍珠岩:V园土=3∶3∶1,激素浓度为750mg·L-1。在该条件下插穗嫩枝扦插平均生根率73.27%。中山杉302最佳扦插生根条件为:半木质化程度的穗条,基质为V泥炭:V珍珠岩:V园土=3∶3∶1,激素浓度为1000mg·L-1。在该条件下,其嫩枝插穗平均生根率为50.33%。  相似文献   

2.
2011年在江苏如东海堤,采用中山杉无性系405、406和407容器苗开展造林试验。结果表明:3个无性系在江苏如东海堤(p H 8.2,含盐量0.8‰)造林有良好的适应性,9年生中山杉无性系405、406、407的平均树高分别为7.7、7.7、7.0m,平均胸径分别为13.5、15.8、12.1 cm。适应性综合评价结果为:中山杉无性系406中山杉无性系405中山杉无性系407。  相似文献   

3.
中山杉"三重保温"扦插育苗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山杉为江苏沿海湿地优良绿化和用材树种.利用中山杉302的1、2年生枝条为插穗,以草木灰+菜园土为扦插基质,1 500×10-6mg/ml NAA×IAA为生根促进剂,采用"三重保温"育苗技术,平均扦插生根率为87%左右.  相似文献   

4.
林狄显 《防护林科技》2022,(1):30-31,66
以珍贵树种贝壳杉(Agathis dammara)种子为试验材料,选用红心土、泥炭土、钙镁磷肥为基质,研究了不同贮种时长、不同基质配比对贝壳杉出苗率和容器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贮种时长对贝壳杉种子出苗率有显著影响,随采随播能大幅提高出苗率;不同基质配比对贝壳杉苗高、地径、高径比、主根长和≥5 cmⅠ级侧根数有显著影响,除≥5 cmⅠ级侧根数外,其他各项指标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考虑到既要方便搬运又能提高造林成活率,39%红心土+60%泥炭土+1%钙镁磷肥的基质配比更适合培育贝壳杉容器苗。  相似文献   

5.
中山杉的优良特性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国内有不少关于中山杉的研究报道,学者们从不同层次研究中山杉的优良特性,以更好的利用中山杉,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中山杉的来源、抗逆性、育苗技术、景观及推广应用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山杉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以期为中山杉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中山杉302号在黄河郑州段栽培技术,于2021年引入郑州市黄河南岸试种。经过2a的引种试验观测,结果表明:容器中苗成活率最高,达到100%。在郑州市黄河南岸,3月上旬萌芽,3月下旬展叶,12月中上旬叶片秋季变色,落叶期持续时间较长,基本与展叶期重叠。中山杉302号在黄河郑州段表现出成活率高、生长快、耐盐碱性强、病虫害极少的特点,适宜在该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中山杉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收、培育幼苗、插扦育苗等方面分析了中山杉的栽植培育技术,并探讨了中山杉的栽植标准.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山杉的生态特征,从种子采收、培育幼苗、插扦育苗等方面分析了中山杉的栽植培育技术,并探讨了中山杉的栽植标准。  相似文献   

9.
中山杉无性系耐盐力的水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报道中山杉301、302和4013个无性系及其母本落羽杉、池杉的1年生扦插苗的耐盐力水培试验结果.表明:它们耐盐力强弱的顺序是中山杉301>中山杉401>中山杉302>落羽杉>池杉,它们的耐盐力,3个无性系为含盐(NaCI)量0.3%左右,亲本落羽杉为0.15%,池杉为0.1%左右.  相似文献   

10.
淹水胁迫下中山杉及落羽杉的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7月,设置1/2淹水(T1)、2/3淹水(T2)、没顶淹水(T3)和不淹水(CK)4个处理,研究2年生中山杉405 Taxodium 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5’,中山杉406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6’,中山杉407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407’,中山杉502 T.mucronatum×T.distichum‘Zhongshanshan 502’和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扦插苗的生长特性。同年10月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后的中山杉4个品种和落羽杉全部存活。与CK相比,T1和T2处理显著增加株高,T2和T3处理则显著降低地径。T2处理中山杉4个品种和T3处理中山杉405,中山杉502的株高明显高于落羽杉;CK和T1处理中山杉4个品种的地径均高于落羽杉。与对照相比,T1显著增加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地上部分生物量,T1和T2处理下,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总生物量没有显著变化。T1处理的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总生物量,T2处理中山杉405,中山杉406和中山杉502的地上部分生物量显著高于相同处理的落羽杉。T1,T2,T3处理阻碍了所有植株根系的生长,仅中山杉406在T1处理出现不定根。可见,淹水胁迫下,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的高生长、生物量累积和根系形态均优于落羽杉,具有较强的耐淹水胁迫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中山杉引种研究进展及其在昆明地区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中山杉无性系杂交选育及常规育苗、抗逆性、物候期、生长节律及引种推广适应性研究概况.目前其引种范围为东经102°~122°,北纬24°~39°,在土壤含盐量〈0.2%,pH值〈8.5,年均温14.5~21.9℃,年极端低温不低于-20°的广大地域范围中山杉均能正常生长,表现稳定.中山杉无性系在昆明地区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其在昆明亦具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成为昆明地区一个新型的耐水湿乔木树种.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在昆明地区建立中山杉良种采穗圃基地以及为提高中山杉无性繁殖能力而营建中山杉无性系示范林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山杉旋切单板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杉是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经人工杂交培育出来的优良树种,在使用过程中易干裂、翘曲变形。本研究对中山杉旋切单板的质量进行评价,为中山杉单板类人造板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测试了单板的厚度偏差、背面裂隙,并用高分辨率三维扫描技术测定了单板的变形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中山杉原木边材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12~+0.15,单板背面裂隙率为49.22%,单板变形程度平均21.18%;心边材转化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17~+0.17,单板背面裂隙率为53.69%,单板变形程度平均28.20%;心材近髓心部分旋切单板厚度公差为-0.38~+0.76,单板背面裂隙率为55.85%,单板变形程度平均40.88%;单板厚度公差、单板背面裂隙率及单板变形程度从小到大依次为边材部分单板、心边材转化部分单板、心材近髓心部分单板。采用无卡轴旋切机旋切出的中山杉单板,其边材至心边材转化部分的旋切单板厚度公差达到LY/T 1599—2011《旋切单板》的要求;单板背面裂隙率小于人工林杨木单板,满足工业生产需求;中山杉单板变形程度大于人工林杨木单板;高分辨率三维扫描技术评价单板变形程度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江汉平原开展中山杉6个品系的引种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引进的6个品系中山杉无严重病虫害发生,各生长指标均大于池杉,11 a生中山杉平均胸径为17.61 cm、树高为11.06 m、材积为0.1297 m^3,表明中山杉在江汉平原的引种试验基本成功,其中中山杉502和中山杉118最为突出,适合在江汉平原推广造林,丰富江汉平原造林树种。  相似文献   

14.
张运根 《绿色科技》2021,(7):50-51,54
为探究不同品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轻型基质容器苗生长表现,以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和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以红心杉种子园实生容器苗为对照(CK),于2020年12月测定了各品种苗木生长量、生物量和测算苗木质量指数QI值,分析了不同品种杉木容器苗生长表现差异,结果表明: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3.8%、16.6%和70.6%;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相对对照(CK)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相比分别增长了15.1%、16.1%和27.5%,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QI值最大,其次为杉木第3代种子园实生容器苗,最小为对照(CK),综合分析杉木扦插无性系容器苗表现最优。  相似文献   

15.
对11年生的4株中山杉试验材(中山杉405、中山杉406、中山杉407和中山杉502)及其亲本落羽杉、墨杉(墨西哥落羽杉)的木材密度、结晶度、化学组成和纤维形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初步探索了两株中山杉的制浆性能.研究结果显示:4株中山杉的基本密度0.24~0.33 g/cm3,略低于墨杉(0.33 g/cm3)和落...  相似文献   

16.
用水培法对8个中山杉新无性系进行不同质量分数氯化钠液处理,以相对生长量(RG)、盐害指数(SI)和相对电导率(RL)为指标,进行耐盐力评估。经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培条件下,不同无性系的耐盐力达0.30%~0.45%。中山杉118号具有较好的耐盐性,耐盐力为0.4%~0.45%;中山杉136号、1号、146号和149号耐盐力中等,为0.35%~0.40%;而中山杉102号,27号和24号的耐盐性较差,为0.3%~0.35%。RG与RL以及RG与SI两两均呈极显著负相关,RL和SI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对生长量、盐害指数和相对电导率均可作为中山杉耐盐能力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山杉407(Taxodium mucronatum♀×T.distichum♂)(T.hybrid‘Zhongshanshan 407’)的Th P5CS和Thδ-OAT基因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为落羽杉属植物抗性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中山杉407中分别克隆Th P5CS和Thδ-OAT基因c 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基于干旱-复水试验,采用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中山杉407 Th P5CS和Thδ-OAT的表达特性。[结果]从中山杉407中克隆了编码P5CS和δ-OAT蛋白的基因,分别命名为Th P5CS和Thδ-OAT,其中,Thδ-OAT包含1个长度为1 494 bp的ORF,编码497个氨基酸,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δ-OAT蛋白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2%;Th P5CS包含1个长度为1 545 bp的ORF,编码514个氨基酸,与花烛属植物(Anthurium amnicola)P5CS蛋白的序列相似性为87%。半定量与定量PCR结果一致,在自然干旱和复水环境下,Th P5CS在中山杉407及其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母本墨杉(T.mucronatum)中均表现为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而Thδ-OAT在中山杉407及其父母本中相对表达量则存在差异。[结论]干旱胁迫下,Thδ-OAT和Th P5CS基因的正反方向调节是中山杉407及其亲本在干旱胁迫与恢复状态下控制脯氨酸水平的关键机制,其中,Th P5CS在中山杉407及其亲本脯氨酸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俊兵  叶硕 《绿色科技》2024,(1):154-157
为研究盐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的影响,探究了中山杉幼苗耐盐性特点,为江苏东台中山杉栽植产业提供参考及借鉴。设置4个NaCl浓度(0、50、100、150 mmol/L)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中山杉幼苗生长情况、叶绿素含量及光合参数。结果表明:盐胁迫对中山杉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光合参数存在显著影响,在NaCl浓度低于100 mg/g时,盐胁迫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中山杉具备一定程度的耐盐性特征,在中山杉幼苗栽植过程中,需选择NaCl浓度低于100mg/g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加快平原水网造林树种的更新换代,促进中山杉的推广与应用,2011~2017年,公安县林业局从江苏省引种中山杉302无性系,与"三杉"(水杉、落羽杉、池杉)一起在公安县的河滩湿地进行了对比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中山杉302综合生长表现最优,总保存率达91.84%、平均高生长8.31m、平均胸径16.61cm、平均立木材积0.08747m3,落羽杉次之,水杉表现中等,池杉表现最差。由此可见,中山杉在公安县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作为一个新型的耐水湿乔木树种可以用于公安县平原水网造林树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传统基质(黄心土50%+森林表土50%)为对照,对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进行试验的结果表明:松皮粉100%(A)、松皮粉70%+锯末20%+森林表土8%+杉皮粉2%(B)配方的容器苗高和地径均显著高于对照,容器基质重量最轻;松皮粉50%+锯末4JD%+森林表土8%+杉皮粉2%(C)配方次之,但其单株干物质的总重量最大;松皮粉30%+锯末60%+森林表土8%+杉皮粉2%(D)配方生长表现最差。建议生产上培育马尾松和湿加松轻基质网袋苗时,添加约70%的松皮粉、20%的锯末作为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