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复合经营模式地下部土壤生物化学环境的变化,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3种间作模式主要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较杨树纯林相比,间作农作物后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间作物根际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提高;与间作留兰香和红薯相比,杨树和杨树+小麦间作的5种根际土壤酶活性均提高。对土壤根际效应的研究发现,间作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根际效应均提高;间作留兰香和红薯,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根际效应均降低。由此可见,不同间作模式对杨树根际土壤酶活性及根际效应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不同间作物与杨树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且具有一定的种间促进关系。  相似文献   

2.
巨桉人工林生态系统根际与根外可培养土壤微生物数量季节变化研究表明,根际与根外细菌和放线菌季节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表现为秋季显著高于冬季,而真菌数量季节之间差异不显著;巨桉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R/S值为1.40),各季节根际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显著高于根外;巨桉人工林根际土壤好气性细菌、真菌数量显著高于毗邻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有效养分指标大多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青冈次生林;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根际土壤养分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根际土壤有机质、水解N、速效P与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都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生态分布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湘南丘陵低山区桉树林地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其类群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资兴市桉树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集中在0~20 cm的土层中,随土层加深,其数量迅速减少;在深度为0~70 cm的土层中,同一类群的微生物数量变动范围较大,其中好气性细菌为3.09×105~6.58×105个.g-1,真菌为4.43×104~3.53×106个.g-1,放线菌为7.50×102~1.60×103个.g-1,厌气性细菌为4.73×103~6.09×104个.g-1,自生固氮菌为2.50×10~6.00×102个.g-1;资兴市林科所桉树人工林林地微生物数量最多,其总数达4.01×106个.g-1;好气性细菌和固氮菌与速效氮呈极显著相关,厌气性细菌与速效钾呈显著相关,固氮菌也与速率磷有显著相关关系,真菌与速效钾有一定程度的负相关,钙元素对土壤微生物活动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大豆根系土壤中微生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豆根系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其群体数量受土壤pH值影响较大。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总数明显高于大豆根外土壤微生物总数,土壤湿度对微生物习性及繁殖有决定性效应。  相似文献   

5.
广西杉木连栽幼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配对样地法对广西连栽杉木幼林不同栽植代数(一代林G1、二代林G2)的根际土和非根际土进行了土壤特性的分析研究,为连栽杉木人工林经营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土壤pH值、有机质、全N、全P、水解性N、有效P、速效K、交换性Ca~(2+)、有效Fe、有效Mn含量均表现为G2G1,根际土(R)非根际土(S),而土壤全K含量则反之。杉木连栽对林地土壤养分状况、酶活性和微生物具有一定影响。土壤酶活性表现为G2G1,根际土(R)非根际土(S)。无论是在根际土还是非根际土,土壤微生物优势种均为细菌,微生物总数、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表现为G1G2;栽植代数增加,细菌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下降,而放线菌所占比例则有明显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6.
五氯酚胁迫对杨树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响应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五氯酚污染胁迫对4个杨树品系生长及根际微生物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五氯酚污染胁迫下,供试杨树的株高和地径差异显著;氯仿熏蒸测试结果显示,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随着五氯酚污染浓度增加而下降,表明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产生毒害作用;Biolog测定结果显示:五氯酚污染处理的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值始终大于对照,主成分分析结果也显示五氯酚污染处理对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碳源利用造成显著影响,初步判断一定浓度范围的五氯酚与根际分泌物的联合作用有利于增强根际土壤微域内特定微生物群落的生理代谢活性,从而增加其碳源利用程度.结果表明:杨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McIntosh指数均高于对照,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得到增强,并且五氯酚对土壤微生物的刺激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研究川西亚高山林线交错带及上缘流石滩草甸和下缘冷杉林土壤8种细菌生理群数量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动态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细菌生理群数量均随土壤深度加深而降低;0~30cm土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好气固氮菌、有机磷分解菌和好气纤维素分解菌数量表现为林线交错带下缘冷杉林上缘流石滩草甸,而氨化细菌、无机磷分解菌和厌气纤维素分解菌除上缘流石滩草甸最低外,林线交错带与下缘冷杉林无显著差异;氨化细菌、有机和无机磷分解菌是各植被土壤中的优势菌群,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最低;在0~15cm土层,上缘流石滩草甸各菌群数量4月最低,6月最高,林线交错带及下缘冷杉林各菌群数量亦4月最低,厌气性的反硝化细菌与厌气纤维素分解菌6月最高,其余菌群均8月达最大值;而各植被底层土壤各细菌生理类群数量无明显时间动态规律;林线交错带及邻近植被细菌生理群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动态与土壤的立地条件、营养成分、水热条件变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以崇阳雷竹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标准地,调查研究了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数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各类微生物数量变化的趋势一致,冬季数量最低,夏季最高。季节性林地覆盖对土壤固氮菌数量的影响不显著,对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及氨化菌数量的影响均极显著。林地覆盖对雷竹林地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极显著,在林地未覆盖条件下土壤蔗糖酶水解作用更强,林地覆盖抑制了蔗糖酶的水解作用。林地覆盖对土壤脲酶活性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能显著地提高脲酶活性。林地覆盖对土壤蛋白酶的影响极显著,林地覆盖提升蛋白酶活性,使土壤有效氮含量增大。林地覆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柏木纯林、桤柏混交林凋落物分解袋地表土土壤微生物年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桤柏混交林内,细菌数量最多,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在柏木纯林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基本相同,真菌较少。在两种林型中,三大微生物种群数量在3月最少,6~9月最多。微生物生理类群数量分析结果为桤柏混交林中的固氮菌、硝化菌、氨化细菌均大于柏木纯林。纤维分解菌类两者基本相同。柏木纯林反硝化菌类多于桤柏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杉木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年龄、不同生长代数杉木林地及立地条件相同的檫树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分析表明,①随杉木年龄的增加,林地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及微生物总量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趋势,而氨化细菌数则随年龄的增力。而增加,②细菌、放线菌和微生物总量檫树林地明显高于杉木林地,但各类菌的组成比例均无明显不同,③头栽杉木林地土壤的细菌、放线菌微生物总量及氨化细菌分别是二栽林地的1.52、1.42、1.47和2.79倍,但真菌数量两类林地无差异,从各类菌所占比例来看,只有真菌比例二栽林地有增加的趋势,细菌、放线菌两类林地间无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