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短截程度对苹果修剪反应以及新梢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以5年生‘富士’(Malus Domestica Borkh cv.Fuji)苹果树为试材,在休眠期对一年生外围延长枝条进行不同程度的短截,观察枝条的修剪反应,测定新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片形态特征、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结果表明:1)随短截程度的加重,枝条萌芽率降低,成枝力增大,抽发长枝比率明显增加,叶绿素a含量增加;延长枝增长增粗,延长枝重量、节间数、春秋稍长度显著增加。2)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短截程度加重明显增大,这可能是短截之后新梢叶片叶肉细胞本身光合能力增强导致。3)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猝灭系数(qP)也随短截程度的加重而增大,电子传递更快,用于CO2同化的能量较多;相反,非光化学猝灭(NPQ)随短截程度加重而降低,用于热散失消耗的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洛马林和不同短截处理对2年生苹果苗木分枝特性的影响,为促进具晚熟性芽的果树分枝及缩短果树童期和整形周期提供参考。【方法】以2年生苹果"长富2号"为研究对象,测定并分析主干不同短截处理(短截70,90 cm和不短截)和不同普洛马林处理(0和1 000 mg/kg)间分枝数目、分枝长度、分枝角度、分枝高度和分枝方位的差异。【结果】(1)1 000 mg/kg普洛马林处理可极显著增加不同年龄茎段的分枝总数。(2)普洛马林处理2年生苹果不同年龄茎段的分枝特性存在差异,普洛马林能够促进当年生新干(70 cm短截)再分生出新枝条,平均有效分枝数达4.1个,且分枝高度主要集中在90~130 cm,各方位的分枝数目接近1∶1∶1∶1,为整形工作带来了方便;普洛马林处理1年生老干(不短截)会造成分枝部位过低,极易导致分枝部位偏向一侧而致使中心干的地位不明显;普洛马林处理当年生新干和1年生老干(90 cm短截),能促进当年生枝条分枝,但1年生老干分枝的旺盛生长会抑制当年生新干的分枝。(3)群众育苗由于密度过大,自然状态下无有效分枝。【结论】对主干于70 cm处短截并用普洛马林处理,苹果树有效分枝的数目、长度、角度适中,分枝高度和方位合理,为其提早整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2年生烟富3/M26/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了短截和摘心对其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截和摘心处理均可以促发分枝,两处理发枝率均为100%,分枝系数分别为2.95和2.11,二次分枝数分别为每株37条和16条,二次分枝长度分别为26.8 cm和36.2 cm。短截处理二次分枝以长枝和发育枝为主,长枝和发育枝的总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为81.0%,其次依次为中枝和短枝,其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16.2%和2.7%;摘心处理二次分枝全部为长枝和发育枝,其数量占分枝总数量的比例分别为37.5%和62.5%。  相似文献   

4.
富士苹果短截、拉枝对当年生新梢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富士’苹果(Malus×Domestica Borkh.)幼树为试材,研究短截和拉枝处理后抽发的当年生新梢光合特性和叶绿素荧光的差异。结果表明:1)拉枝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厚度,短截处理叶片叶面积显著高于拉枝处理和对照;2)短截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但降低胞间CO2浓度。相反,拉枝处理提高了叶片的胞间CO2浓度,但降低了新梢叶片的净光和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与对照基本相同;3)短截处理提高了叶片PSⅡ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降低了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短截处理叶片PSⅡ量子效率和光化学猝灭系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反,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对照组与拉90°处理叶片非光化学猝灭系数没有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短截处理叶片PSⅡ量子效率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较大,较多的能量用于CO2同化,而用于热耗散的能量相对较少。相反,拉枝叶片PSⅡ量子效率的光合电子传递活性较低,用于热耗散的能量相对较多,而用于CO2同化能量较少。  相似文献   

5.
氮肥对冬小麦碳氮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高肥力和低播量的条件下,冬小麦返青期追施氮肥,会导致功能叶的碳氮营养代谢和分配积累的失调.进入孕穗期后,叶片含氮量过高,碳氮比低,阻碍了叶内物质向穗部转运,千粒重降低而减产.高肥地力上进行小麦高产栽培,返青期不宜追施氮肥.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碳、氮营养及pH对辣椒黑色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菌在几种碳、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状况各有不同。其中碳源以麦芽糖和葡萄糖最适宜,蔗糖、D-甘露糖和D-木糖次之;氮源以甘氨酸和L-酪氨酸最适宜菌丝生长,其次是L-亮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不同pH值对分生孢子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偏碱性环境更有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水分胁迫对寒富苹果叶片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盆栽"寒富"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处理对"寒富"苹果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使"寒富"苹果叶片内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淀粉含量降低,胁迫越严重,变化幅度越大。轻度干旱胁迫提高了"寒富"苹果叶片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活性,降低了蔗糖磷酸合成酶、山梨醇脱氢酶、山梨醇氧化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中度、重度干旱胁迫和淹水条件下,中性转化酶、酸性转化酶和蔗糖合成酶降低,蛋白酶活性增加。"寒富"苹果能忍耐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氮用量下2个玉米杂交种后期碳氮代谢与粒重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适宜的氮营养,可使玉米的收获指数与氮收获指数增加.适宜的氮用量有利于玉米营养体碳氮向籽粒运输.玉米杂交种龙单13和克单8的粒重形成所需氮素40.10%~59.88%来源于营养体的氮素再转移,40.12%~59.90%由后期根系供应.  相似文献   

9.
种植不同牧草对红壤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白三叶草和黑麦草轮作、白三叶草连以及鸡脚草连作三种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方式都较大幅度的增加土壤耕层的全碳和全氮、提高腐殖质的H/F比、降低胡敏酸的E4/E6比、改善了土壤腐殖质品质,同时提高了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松结态碳占结合态碳的比例和酸解性氮点全氮的比例,降低有机质氧化稳定性,有利于土壤对养分的保蓄和释放。其影响程度以禾本科,豆科牧草轮作〉豆科牧草连作〉禾本科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积蓄产生的潜在影响。[方法]以广西七坡林场短轮伐期的桉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储量及其碳氮分配格局,探讨砍伐和炼山等短轮伐经营对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氮损失的潜在影响。[结果]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为128.02、155.90 t/hm2,氮储量分别为9 673.24、8 798.33kg/hm2。②3年、5年生桉树人工林土壤层碳储量分别是植被层碳储量的2.86、2.66倍,氮储量分别是植被层氮储量的31.17、41.59倍,表明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的碳氮库仍主要集中在土壤层。③3年、5年生桉树干材获取对短轮伐期桉树人工林生态系统造成的碳(氮)损失比例分别为17.11%(0.83%)、19.05(0.92%)。[结论]桉树干材获取等桉树短轮伐经营行为可能使其生态系统碳损失较大,氮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11.
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氮素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休眠期苹果树体不同器官生物量与氮素分布的规律。【方法】以9年生红富士苹果树为对象,对休眠期不同器官及其皮层和木质部的生物量、氮含量与氮累积量进行了详细分析。【结果】休眠期苹果树体地上部与根系的生物量分别占树体的生物量的77.17%和22.83%;树体皮层和木质部生物量分别占单株树体生物量的21.29%和77.96%;根系生物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71.18%的根分布在0~40 cm土层中。树体各器官皮层的氮含量均高于其木质部;枝及其皮层和木质部氮含量随枝龄的增加而减少;同一土层细根的氮含量大于粗根。休眠期苹果树体69.85%的氮累积在地上部,且主要贮藏在3~8年枝的木质部,而根系的氮素主要贮藏于0~20 cm的粗根木质部;根系氮累积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同一土层中,粗根氮累积量明显高于细根。【结论】苹果树休眠期氮素在树体内的储存量表现为地上部大于根系,木质部大于皮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N肥用量对黄土高原地区红富士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N营养动态的影响,以期为果树营养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共设6个处理,分别为CK(不施N,对照)、N1(施纯N 0.3 kg/株)、N2(施纯N0.6 kg/株)、N3(施纯N1.2 kg/株)、N4(施纯N2.4 kg/株)和N5(施纯N4.8 kg/株),每处理设3次重复,随机排列,自04-29至收获前每隔30 d采集1次叶片和新生枝条样本,测定其N含量。【结果】施用N肥使红富士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的N含量都明显增加,分别较CK平均增加2.6~6.2和1.0~3.1 g/kg。5-8月,N肥用量与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的N含量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高达0.814 2~0.948 0和0.908 3~0.981 2。【结论】苹果树N素供应丰缺诊断可以以5-8月苹果叶片和新生枝条中N含量为依据,而其中叶片以8月、新生枝条以6-8月为最佳采样时期。  相似文献   

13.
以早生型茶树品种“皖茶4号”(原名红旗1号)为材料,研究茶树越冬腋芽(Axillary bud, AB)与毗邻成熟叶(下称母叶,Mature leaf,ML)萌展期的碳氮代谢动态变化,同时根据腋芽全转录组数据分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时期的腋芽与母叶中的淀粉、可溶性糖、NSC及糖/淀粉比值差异极显著(P<0.01);腋芽与母叶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腋芽中SPS酶活性在3个发育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母叶中SPS、ATP、ALT酶活性在不同发育时期差异极显著(P<0.01);通过比较腋芽各生育期的基因表达情况,发现有8个与碳氮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4.
玉米碳氮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玉米的碳氮代谢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碳氮代谢的特征及碳氮代谢之间的关系,并对该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穗肥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和86优8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研究了0、60、120、180、240 kg·hm~(-2)穗肥施氮量对水稻穗分化期碳氮代谢及颖花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穗分化前期(抽穗前32~20 d)水稻氮代谢旺盛,后期碳代谢旺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NSC)主要在库器官中积累。增加穗肥施氮量,加速了器官的氮积累却推迟了NSC的积累。氮积累量随穗肥氮用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NSC积累量则呈单峰曲线变化。穗分化始期至抽穗期氮积累量与颖花数呈二次曲线关系,NSC积累量与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86优8号R~2=0.891 8~(**),武育粳3号R~2=0.880 0~(**)。说明适宜的穗肥氮有促进大穗的作用,主要与促进穗分化期NSC积累量有关。不同品种对氮供应量的反应不一致,穗分化期86优8号施氮量为120 kg·hm~(-2)、武育粳3号施氮量为180 kg·hm~(-2)处理的NSC总积累量最高,穗粒数最多。  相似文献   

16.
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碳氮功能耦合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在不同培肥作用下黑土土壤有机质,全氮,微生物量碳、氮,可溶性碳、氮含量的变化,初步对黑土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功能耦合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农肥处理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化肥处理对土壤全氮含量提高不明显;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和全氮,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土壤可溶性碳氮均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农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为探明秸秆促腐还田条件下沿淮地区不同氮肥运筹对土壤养分及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为秸秆还田后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依据,通过沿淮麦田的定位试验,设置4个处理,分别为稻秸还田+腐秆剂(CN52,C/N=52∶1)、稻秸还田+腐秆剂+增基减拔施N肥(CN11,C/N=11∶1)、稻秸还田+腐秆剂+常规施肥(CN17,C/N=17∶1)和稻秸还田+腐秆剂+减基增拔施N肥(CN22,C/N=22∶1),并对耕层土壤养分、不同形态碳素、不同形态碳素有效率和碳库管理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土壤碱解氮以CN17最高,为166.23 mg·kg-1,而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以CN11最高,分别为22.12和138.75 mg·kg-1;土壤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活性有机碳有效率和可溶性有机碳有效率均以CN11最高,分别为15.52 g·kg-1、11.87 g·kg-1、38.04 μg·kg-1、76.49% 和0.25%;土壤碳库管理指数也以CN11最高,为204.19;土壤养分含量、碳素有效率与土壤碳库指数的相关性最高。总之,沿淮地区稻秸促腐还田施用氮肥调节土壤初始C/N至11时,土壤养分含量、有机碳中活性组分含量及其有效率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提升效果最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分析生物质炭不同施入量(0、10、20、30 t·hm-2)对旱作农田白浆土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硝态氮(NO3--N)、铵态氮(NH4+-N)含量,且这些指标均随施入量的增加而提高。与对照(CK)处理相比,土壤SOM与TN含量分别提高了6.88%~43.77%、1.68%~15.91%,土壤MB-C与MB-N分别提高了9.76%~60.88%、6.72%~68.91%,且均在30 t·hm-2的施用量下达到最大值。添加生物质炭可以显著提高各深度土层NH4+-N和NO3--N含量,总体表现为0—10 cm>10—20 cm>20—30 cm。建议以30 t·hm-2生物质炭为白浆土旱作农田土壤的最佳施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