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科棉系列品种组合示范生产.结果表明:抗病型科棉6号、改良型科棉3号、科棉6号、大铃型科棉6号、科棉5号的丰产性、抗病性均较好,尤其以大铃型科棉6号产量最高,综合性状优良。  相似文献   

2.
对2006~2007年湖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冈杂棉8号高产栽培试验及棉花高产创建示范户的有关冈杂棉8号调查的数据资料进行偏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冈杂棉8号皮棉产量(以下简称产量)构成四因子与产量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产量构成四因子对产量贡献为单株铃数>密度>衣分>单铃重。因此,冈杂棉8号的高产栽培关键是在合理密植的基础上,以力争较多的单株铃数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3.
冀优杂6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培育的高产、大铃、抗病虫棉花一代杂交种。 1特征特性冀优杂69属中早熟品种,株型塔形,茎秆粗壮,生长势强,不早衰,结铃性强,铃多铃大,吐絮肥畅,铃重6.3g左右,子指10.7g,农分40.6%,霜前花率91.9%。该品种为转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抗棉铃虫、红铃虫等鳞翅目害虫,抗病性强,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4.
为挑选适应洞庭湖棉区栽培的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种,对14个杂交棉的生育期、病虫害危害、早衰和倒伏情况以及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联杂8号、雅杂棉1号、皖杂棉11和晶华8号4个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优良,可作为洞庭湖棉区的主推品种。  相似文献   

5.
鄂杂棉5号F1(楚杂180F1)由湖北省荆州种子公司选育而成,是集优质、高产、抗病、铃大等多项优点的杂交棉新品种.2004年3月通过湖北省和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6.
棉花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及其优质高产栽培途径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近几年“泗棉3号”有关栽培试验结果,对其产量组成因素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偏相关分析表明:泗棉3号每公顷铃数与产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和衣分与产量呈不显著的正相关。通径分析表明:每公顷铃数单铃重及衣分对产量的直接作用都是正向的,但以每公顷铃数对产量的直接作用最大。因此高产栽培应以增加每公顷铃数作为主攻目标,兼顾提高单铃重。栽培中主要通过育苗移栽促早发,结合去早蕾及控晚蕾、适当扩大群体,辅之生长调节剂控制、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防止早衰等措施,调节棉花盛花结铃期与最佳结铃期高度同步,延长同步期,提高同步期的成铃强度,力争同步期内多结铃,结大铃。  相似文献   

7.
优质棉花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应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苗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的中早熟杂交棉或抗虫棉品种,提高移栽质量,是缩短缓苗期、提高棉苗成活率、促苗早发的关键措施,科学追肥的原则是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相似文献   

8.
棉花应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苗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的中早熟杂交棉或抗虫棉品种,提高移栽质量,是缩短缓苗期、提高棉苗成活率、促苗早发的关键措施,科学追肥的原则是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相似文献   

9.
棉花应选用高产、抗病、优质、苗期长势旺、后期不早衰的中早熟杂交棉或抗虫棉品种,提高移栽质量,是缩短缓苗期、提高棉苗成活率、促苗早发的关键措施,科学追肥的原则是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  相似文献   

10.
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产量构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棉花新品种锦科杂1号的产量潜力及其构成因素,确定其高产栽培的主攻目标。利用锦科杂1号2006、2007年连续2a全国黄河流域棉区杂交春棉品种区试(C组)及2008年参加全国杂交春棉生产试验的资料,对其栽培密度、产量及产量因素性状进行了偏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4个产量构成因素对皮棉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依次为密度(0.806 0)>单铃质量(0.640 7)>株铃(0.640 3)>衣分(0.310 4);基于产量构成因素的回归方程模拟,导出不同皮棉产量水平下产量构成因素的指标值,结果显示,皮棉产量从1 300kg/hm2增至2 000kg/hm2,每增产皮棉100kg/hm2,需增加密度429株/hm2、株铃0.25个、单铃质量0.16g、衣分0.45%。其高产栽培应在本试验平均密度(45 000株/hm2左右)的基础上,以力争株铃16~18个、稳定单铃质量(6.2~6.5g)、确保衣分(43%~45%)为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1.
利用常规抗虫棉品种,采取苗后期打顶心、保留棉株底部前三个营养枝并将其培养成为三大主茎的栽培方式——“三茎”整枝,与常规棉花栽培相比,既减少了人工修棉整枝,又能使棉花稳长不早衰、铃多烂铃少、高产品质好。“三茎”整枝栽培密度以不低于21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81—3品种具有单株成铃率高、结铃性强、抗病、高产、优质的特性,是目前我团的主栽品种。同时81—3品种还具有苗期生长势弱,蕾期生长势渐强,花铃期生长势强,后期不早衰,生育期偏长的特点。在高密度栽培条件下获得大面积的丰产高产,必须在科学合理运筹水肥的前提下,协调好棉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掌握81—3高密度高产栽培的综合化调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杂028棉花超高产栽培经验中杂028是中棉所选配的杂交棉新品种。铃重58克,绒长31毫米出绒率409%,生育期130天,杂种优势强,具有苗势壮、长势旺、植株高大、耐肥耐涝、抗病不早衰、结铃性强、品质优、增产潜力大等特点。1993年我们在制种推广...  相似文献   

14.
开棉27是高产抗虫棉新品种。本文主要就品种特性及其栽培利用方面进行了阐述,其品种栽培优势表现在:产量高,稳产性好;结铃性强,铃较大,在区试及生产试验中,平均单株成铃19.4个,单铃重达6.7g;吐絮畅且集中,易采摘;抗虫性好;抗病性较好,属于抗枯萎耐黄萎类型;适应性好,适宜于河南省及黄河流域棉区春直播和麦套栽培。  相似文献   

15.
杂交棉高产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相同密度和栽培管理条件下,研究了豫杂35、中棉29和中棉19 3个品种生长中后期主茎叶片光合特性及衰老特点,以期探讨杂交棉高产形成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杂交棉豫杂35和中棉29与常规棉中棉19相比,打顶后其主茎倒3叶片的叶绿素含量高,随叶片衰老下降的慢;叶片生长前期气孔导度大,生长后期叶片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大,从而使其叶片光合速率高,且随叶片衰老下降慢,在后期仍表现较强的光合速率。此外,3个品种叶片的光合效率的日变化趋势均呈单峰曲线,总体趋势是杂交棉品种的峰值较中棉19的高且下降的慢;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ФPSⅡ的日变化均表现为倒抛物线型,但是豫杂35和中棉29的日变化曲线表现在中午前下降的慢,中午谷值浅,中午后恢复上升的快,表现对强光利用能力高。杂交棉所表现的上述高光效特性,为其多结铃,增铃重,获得高产奠定了光合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方法]以棉花品种中棉所35为对照,研究新陆中29、鲁棉28、科1等13个棉花品种在新疆阿克苏地区的适应性、丰产性和抗病性。[结果]海陆杂交棉科1前期长势明显优于常规棉和陆陆杂交棉;陆陆杂交棉苗期长势弱于常规棉,但其现蕾、开花的节位较低;杂交棉的现蕾量明显多于常规棉。鲁棉28、科14、038、吉田4号、中40和3号对黄萎病的耐性较强,新陆中29和天杂1号抗病性较差。在供试品种中,吉田4号的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为最高,分别比对照高19.1%和27.7%;其次是豫杂37号,比对照高11.0%和20.3%。[结论]陆陆杂交棉更适宜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7.
皖杂8号(皖棉28号)系安徽省爱地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按照高产、优质、抗病育种目标,选用丰产大桃品系AD168与抗病性强品系5081杂交配组育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引进大白菜新品种21个与福禧3号(CK)进行夏秋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产量最高的是韩泰2000,为119575kg/hm2,较福禧3号(CK)增产16.7%,抗病;抗病性最强的是九华28号,几乎不感病,高产;韩泰8号、九华阳光、帝王666、板扎818、帝王金必来和板扎3号高产、抗病。以上8个大白菜品种表现高产、抗病,在威宁海拔2200m左右地区及气候类似区域进行夏秋种植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9.
皖棉21(淮杂3号)是安徽省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员、育种专家张家宪先生,采用综合育种方法育成的杂交棉新品种。由金皖丰宝种业独家开发经销。该品种棉酚含量极低,同时集高产、稳产、优质、抗虫、抗枯黄萎病等优点于一身,是一个很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棉花新品种,2003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皖品审03100365。1品种特性皖棉21为中熟陆地棉低酚棉,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株高100厘米左右,生长稳健,前期不易疯长,后期不早衰,功能期长,较耐肥水和瘠薄,而且较耐粗放管理。该品种结铃性强,成铃率高,铃重6.2克,铃壳薄,吐絮畅,霜前花率85%~…  相似文献   

20.
棉铃在发育过程中,铃壳、纤维干重及纤维素含量均与铃龄呈二次曲线关系,单铃纤维素合成高峰期比纤维干物质积累高峰期出现的早。麦后移栽棉与麦行套栽棉比较,曲线变化有明显差异。麦后移栽棉在棉铃发育前期,果枝对位叶的全氮含量及铃壳可溶性糖含量均低于麦套棉,而棉铃发育后期则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棉铃发育过程中表现为前期慢、铃期长、铃重高的重要生理原因。麦后移栽棉与套栽棉相比,伏前桃比例小,晚秋桃比例大,但对纤维品质未构成显著影响。全株平均单铃重麦后移栽棉高于麦套棉,这是麦后移栽棉取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