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入侵B型与Q型烟粉虱的发生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控制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提供依据。[方法]以烟粉虱为研究对象,阐述了近年来入侵我国的B型和Q型烟粉虱的危害、生物型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并提出了防治对策。[结果]B型烟粉虱可为害寄主植物超过500种,包括多种蔬菜、花卉和大田作物,这些作物也是重要的病毒传播媒介。在云南、浙江、北京等地区已有Q型烟粉虱存在的报道,其在浙江省曾大量发生危害。不同生物型烟粉虱很难根据形态特征来区分,分子标记能有效地区分。烟粉虱成虫和若虫常群集在叶片背面,能分泌大量的蜜露,污染叶片和果实,诱发病害发生。烟粉虱要采取多种措施防治。[结论]应重视B型和Q型烟粉虱的传播与危害,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不同番茄品种对B型烟粉虱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温度(26±1)℃、相对湿度60%~80%、每天光照14 h的条件下,研究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对不同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 Mill)品种的选择性及其生长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成虫对11个番茄品种的取食和产卵选择具有一定差异,较偏好黄椭圆、凯特一号和浙粉202,而对浙杂203、浙杂207和浙杂809的选择性较弱.B型烟粉虱在黄椭圆、凯特一号、903大红番茄、浙杂809和浙杂203上的内禀增长率以在黄椭圆上的最高,为0.4706;在浙杂203上最低.为0.3435.番茄品种间在抗B型烟粉虱特性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B型和Q型群体遗传结构的ISSR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烟粉虱复合种中2种入侵性较强的生物型烟粉虱B型和Q型的群体遗传结构进行比较研究,揭示其入侵机制并对其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ISSR)标记,以温室白粉虱以及浙江非B/Q型为对照种群,对世界各地16个烟粉虱B型种群和4个烟粉虱Q型种群的遗传结构进行分析。【结果】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Q型种群的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及多态性位点百分比等各项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烟粉虱B型的相应指数。聚类分析结果提示,ISSR标记能够区分烟粉虱不同生物型,但可能不适用于生物型之间的系统发育分析。【结论】烟粉虱B型种群遗传多样性高于Q型种群。  相似文献   

4.
西葫芦银叶病,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B型又名银叶粉虱B.argentifolii(Bellws&Perring)的传入而为害诱发的一种新病害,该病能导致叶片失绿发白,使受害的西葫芦光合作用能力减弱,生长受阻,严重影响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淄博地区温室B型烟粉虱的发生规律,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介绍了温室B型烟粉虱的综合防治技术,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苦参碱、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灭多威和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最高,LC50为0.802 mg.L-1,其毒力是吡虫啉的323.8倍;阿维菌素、苦参碱和吡虫啉对1龄和3龄若虫的毒力均较高,但对1龄若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阿维菌素和苦参碱对成虫的毒力较高,分别是吡虫啉的111.6和77.4倍;而灭多威和氯氰菊酯对烟粉虱各虫态均表现出较低的毒力.  相似文献   

7.
温度对B型烟粉虱试验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恒温条件下观察了B型烟粉虱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求出了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了种群增长指数。结果表明:20℃发育历期为30.5天,而32℃下为14.9天。B型烟粉虱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6℃,低于20℃或高于32℃皆使发育变缓。不同温度下寿命和单雌产卵量有显著差异。20℃烟粉虱成虫寿命和产卵量均为32℃时的两倍多。内禀增长力在29℃时最高。数据显示26℃是烟粉虱种群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度。  相似文献   

8.
在无干扰和有干扰条件下,分别研究了6个烟草品种和5种温度条件对B型烟粉虱栖息和产卵的影响.结果表明:烟草品种和温度对B型烟粉虱的栖息和产卵选择性都存在显著的影响.在同一温度条件下,烟粉虱成虫数和产卵量以红花大金元最多,云烟87、云烟85最少;在同一品种上,烟粉虱成虫数和产卵量在26℃时最多,在18和34℃时最少.  相似文献   

9.
室内研究了温度为18℃,25℃,32℃条件下B型烟粉虱成虫在一品红上的垂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一品红上的B型烟粉虱成虫主要群集在叶背,在叶层上的分布总体呈现数量下层>中层>上层,而且B型烟粉虱成虫发生数量与叶位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发生数量主要集中在倒3叶至倒12叶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B型烟粉虱成虫发生量逐渐向下部叶转移.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本研究结果为花卉上B型烟粉虱的监测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B型烟粉虱存活率和保护酶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2℃、25℃、28℃、31℃和34℃不同恒温,光照均为14 L∶10 D,湿度控制在70%左右,研究了B型烟粉虱在一品红变种中国红(千禧Euphorbia pulcherrima var.millenium)上的存活率及其成虫保护酶系SOD、POD、CAT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在各温度下B型烟粉虱各龄期的存活率和3种保护酶的活力差异都不明显,22~34℃B型烟粉虱的的存活率和保护酶活力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烟草上防治B型烟粉虱的良好药剂配方。[方法]采用试管药膜法测定阿维菌素、吡虫啉、吡丙醚、噻嗪酮4种药剂及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对烟粉虱的毒力及增效作用,并按最佳配比加工成乳油进行田间测试。[结果]4种药剂中,阿维菌素对烟粉虱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774 mg/L,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比例为2∶1时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27.52。5.4%阿维菌素·吡丙醚EC在300 g/hm2剂量下药后15 d对烟粉虱的防效为82.41%,显著高于阿维菌素单剂。[结论]阿维菌素与吡丙醚混配是防治烟草烟粉虱的良好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2.
福建省烟粉虱生物型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m tDNA分子标记技术以及西葫芦银叶测定方法,对从福建省8个具有代表性地理区域采集的烟粉虱样品进行生物型鉴定.结果表明:8个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片段序列上的所有位点都相同,它们与Texas-B、Israel-B、Ind ia-B、Morocco-B、France-B1、France-B2、Be ijing-B、Argentina-B、Reun ion-B1、Reun ion-B2、Reun ion-B3等11个B型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序列上的差异很小(序列相似性为99.6%-100%),总体上属于同一进化枝;与Morocco-Q、Colomb ia-A1、Colomb ia-A2烟粉虱种群在m tDNA COⅠ基因720 bp序列上差异较大,分别属于不同的进化枝;8个烟粉虱种群均可引起典型的西葫芦银叶症状.说明福建省8个烟粉虱种群均属于B生物型.  相似文献   

13.
番茄不同抗性品种响应B型烟粉虱胁迫的生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冲  徐盈盈  崔旭红 《中国农业科学》2016,49(13):2524-2533
【目的】明确在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胁迫下,番茄抗虫品种和感虫品种叶片的生理特性变化,为生产上选育和推广番茄抗烟粉虱品种提供参考。【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内,以番茄抗虫品种红圣女(Hongshengnv,HSN)和感虫品种黄圣果(Huangshengguo,HSG)为研究材料,通过非选择性试验,比较研究在B型烟粉虱胁迫下,叶片的次生代谢物质(蔗糖酯、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苯甲酸、水杨酸、木质素)含量、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脂氧合酶(LOX))活性、胰蛋白酶抑制剂(TI)活性、光合参数值(Fv/Fm、Fv/Fo)、活性氧(H2O2含量、 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EC)的变化。【结果】红圣女与黄圣果的蔗糖酯、酚酸、木质素、H2O2和丙二醛含量以及Fv/Fo值、防御酶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两个品种的Fv/Fm、  产生速率、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两个品种对B型烟粉虱胁迫的响应差异明显,胁迫9 h后,叶片的蔗糖酯、酚酸、木质素含量和防御酶活性均升高,且红圣女的升高程度强于黄圣果;叶片发生光抑制现象,光合参数值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均下降,红圣女的下降程度小于黄圣果;同时叶片产生大量活性氧,丙二醛积累、细胞膜电解质渗出率上升,黄圣果的细胞受损伤程度高于红圣女。【结论】番茄不同抗性品种对B型烟粉虱胁迫的响应存在差异性,抗虫品种响应次生代谢物质含量和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更强烈;感虫品种响应光合参数、活性氧、细胞膜脂过氧化和胰蛋白酶抑制剂活性的变化更强烈。  相似文献   

14.
B型烟粉虱危害对烟草叶片光系统II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亮  谭伟  薛明 《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9):3988-3995
【目的】研究B型烟粉虱取食危害对烟草光系统II的影响,为明确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测定烟草叶片叶绿素荧光快速诱导曲线,使用JIP-test分析技术进行参数分析,研究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对烟草的局部虫体叶和系统叶光系统II(PSII)的影响。【结果】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上的最大光化学效率(φpo)和光化学性能指数(PIABS)与对照相比均明显升高(P<0.05),表明处理烟草植株的局部叶和系统叶的原初光化学反应受到较大的伤害。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PSII反应中心的电子传递均受阻,放氧复合体受到严重破坏。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系统叶的单位反应中心吸收的能量(ABS/RC)和单位反应中心热耗散掉的能量(DIo/RC)增加,单位反应中心捕获的能量(TRo/RC)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的虫体叶中ABC/RC没有变化,DIo/RC增加,TRo/RC 下降。B型烟粉虱危害烟草后虫体叶和系统叶的单位面积反应中心数量(RC/CS)均明显降低(P<0.05),而光系统PSⅡ反应中心的关闭程度(1-qP)却明显升高,分别较各自对照升高了69.83%和142.58%(P<0.05)。【结论】B型烟粉虱的危害严重影响了烟草叶片的光系统Ⅱ(PSII),主要是由于PSII反应中心的失活和关闭以及对PSII电子传递的抑制,电子传递中受抑制的位点包括放氧复合体和QA到QB间的电子传递过程,同时B型烟粉虱危害影响了烟草叶片光系统的能量流动,且烟粉虱对烟草叶片PSII的影响具有系统传导性。  相似文献   

15.
变叶木品种对B型烟粉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条件[温度为(2 6±1)℃,湿度为75 %~90 % ,光∶暗为14∶10 ]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在撒金变叶木Codiaeumvariegatum‘Aucubaefolium’、美丽变叶木C .variegatumnov . ?和彩叶变叶木C .variegatum‘Mons florin’上的发育、存活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烟粉虱在上述3种相应寄主上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2 3 4 9%、8 83%和5 81% ;发育时间以在美丽变叶木上最短,为2 2 17d ,彩叶变叶木上最长,为31 2 5d ,差异显著;成虫寿命在彩叶变叶木上最长,为12 39d ,美丽变叶木上最短,为6 93d ;在相应寄主上的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30 85、2 7 87和72 4 5粒;在撒金变叶木上的内禀增长率(rm)最大,为0 0 4 4 9.综合比较该试验中的3种变叶木,撒金变叶木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较适宜的寄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分析其序列特征和表达特性,为深入研究该类基因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桃蚜化学感受蛋白OS-D2a(ABM5558)的氨基酸序列,借助生物信息学搜索烟粉虱EST序列拼接了1个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基因(BtabCSP1),以烟粉虱mRNA为模板,采用RT-PCR扩增克隆烟粉虱化学感受蛋白cDNA。采用半定量RT-PCR对不同发育阶段的烟粉虱样品中BtabCSP1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BtabCSP1完整阅读框全长为2 626 bp,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编码131个氨基酸残基,其中含有1个CX6CX18CX2结构域,为化学感受蛋白的典型特征。BtabCSP1在供试样品中均有表达,并且在2龄、3龄和伪蛹阶段表达量更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烟粉虱与果蝇、桃蚜等物种遗传关系较远,化学感受蛋白基因在物种进化过程中较为活跃。【结论】从Q型烟粉虱若虫中克隆了1个化学感受蛋白基因 BtabCSP1,该基因在烟粉虱不同发育阶段中均能表达,推测其对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迷你南瓜(Cucurbita moschata)银叶病典型症状表现为叶面银灰色,主要由银叶粉虱(Bemisia argentifolii Bellows&Perring)传播,发病程度因受光照、温度、湿度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据此提出迷你南瓜银叶病的有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2009-2010年,对长沙市烟粉虱的种群动态进行了调查,发现长沙市烟粉虱的种群发生呈现出2个高峰,分别在5-6月和9月.通过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I(COI)区段基因的测序,对长沙烟粉虱的生物型进行鉴定,确定长沙烟粉虱的生物型为Q型.  相似文献   

19.
利用诱集寄主苘麻防治B型烟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利用烟粉虱对寄主植物苘麻的嗜好趋性,研究棉花和大豆田的苘麻诱杀B型烟粉虱的技术体系。【方法】设计了不同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施药方法来研究苘麻对烟粉虱的诱集防治效果。【结果】在棉花和大豆的整个生长期间,苘麻对烟粉虱均有极显著的诱集作用,但不同播期苘麻的诱集效果差别明显。在棉花和大豆生长早期,烟粉虱最先在早播的苘麻上发生,诱集效果达85.2%;中播和晚播苘麻对棉花和大豆生长中、后期的烟粉虱诱集效果显著,分别达到93.3%和95.4%。苘麻植株在田间分散程度和诱集效果呈正相关,单棵插花种植苘麻的诱集效果分别是片状种植和条带种植苘麻的7倍和3倍。配套施药试验结果表明,苘麻喷洒25%阿克泰水分散粒剂、5%锐劲特悬浮剂、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10%高渗高效氯氰菊酯乳油和25%高渗辛硫磷乳油7 d 后对烟粉虱成虫和幼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21.76%~97.57%和27.02%~74.77%,以阿克泰和锐劲特防治效果最佳。【结论】基于播种期、种植方式和配套合理的药剂防治的苘麻诱集方法对生态调控棉田和大豆田中的烟粉虱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严丹侃  张海珊  章东方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632-16634
利用mtDNA COI基因片段对安徽合肥地区烟粉虱生物型进行了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地区所采集烟粉虱为Q型,且与云南昆明地区的烟粉虱种群同源性达到99.8%~100%,推测安徽合肥地区Q型烟粉虱很可能为外来入侵害虫,其发源地应该与云南昆明地区Q型烟粉虱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