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天岩茶     
石城通天岩茶历史悠久,据清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年)县志载:“谓县南十五里通天岩有异茶,善制者往往携囊就岩采制,清芬淡逸,气袭幽兰,绝胜宁岕赣储(即其品质远超宁都县林芥茶,赣县储山茶)”。通天岩海拔六百余公尺,跨大畲、前江、圹台三村,延绵数十里,周围石山耸峙,怪石嶙峋,岩赤如霞,呈现出紫色砂砾岩区的特有风光。其中“石笋干霄”是有名的琴江人景之一。茶园多分布于重岩叠翠的深谷幽壑中。这里植被繁茂,云雾缭绕,气候湿润,雨  相似文献   

2.
黄山翠竹产于安徽歙县石耳山、石狮峰一带,属黄山余脉,主峰石狮峰海拔1234米。茶园多分布于800米左右的深山幽谷之中。这里奇峰叠嶂、林木葱郁、溪涧蜿蜒、泉水潺潺,终年云雾缭绕。茶园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松软。茶树生长旺盛,芽头肥壮、持嫩性强,为名优茶品质形成的优越环境。  相似文献   

3.
郑叙宝 《茶业通报》2003,25(2):74-74
歙县杞梓里镇茶园面积511.6hm2,分布在海拔500m以上的山坡上。近几年虽然大面积推广采制名优茶,进行茶叶结构调整,但由于该镇茶园大部分是六、七十年代所建,管理粗放,树冠覆盖度低,经济效益差。为了提高高山茶园土地产出率,增加农民的收入,我们利用当地高山优势条件,进行结构调整,指导茶农在茶园合理间种植株矮小,经济价值较高的贡菊药材,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茶园间种贡菊药材方法贡菊又名徽菊为多年生短日照草本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高山栽培有利于菊花早开,花大质好。适宜于高山、树冠覆盖度低的茶园,以及茶园边坡…  相似文献   

4.
熊洞云雾     
“熊洞云雾”产于宜都与五峰、长阳接壤的潘湾区吕家坳村熊洞垴,海拔700多米,这里高山峻岭,峰峦层叠,森林密布,大树挺立,灌木丛生,环境幽美,雨量充沛,年雨量在1300毫米以上。云雾缭绕,空气湿度大,阳光多漫射。土质深厚,有机质多,多为分化页岩,土壤酸性。每到春暖花开,映山红遍地开放,这里生态环境适宜茶树生长。“熊洞云雾”的采制形成独特的风格。采摘标准要求严格,不采紫芽,不采虫口叶,不采雨水叶。一级茶要求采一芽一叶,二、三级茶有少量的一芽二叶。据鲜叶原料分析:一  相似文献   

5.
余姚县的茶园大部分分布于四明山系的高山地区,主峯华盖山拔海1020公尺,大部分茶园分布于海拔600—800公尺之间,气候寒冷,冬季风雪较多,积雪不易融化,据高山茶区蜻蜓岗57年2月份气温记载,17天平均温度(室外)为-0.97℃,比本县平原温度低5℃。特别是54年冬因强大寒潮侵入,茶树普遍遭受冻害。我们接受了54年的教训后,从55年开始  相似文献   

6.
查六一 《茶业通报》1994,16(1):26-27
天华谷尖茶的创制查六一(安徽省太湖县农业局)太湖县属于大别山南坡地区,年平均气温16.4℃,年降雨量1368.44mm,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境内峰峦重叠,林木葱郁,溪涧纵横,云雾缭绕,土壤肥沃,茶园大多分布在海拔400~800m的山坞之中,自然条件优...  相似文献   

7.
张高泉  曹晨 《茶业通报》2005,27(4):166-167
箬阳乡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最南端,属高山地带,群山环绕,平均海拔在750m左右,素有“金华小西藏”之称;土壤为红、黄壤,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温低,年平均气温16.3℃,无霜期大约在248d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890m m,很适宜茶树生长和发展名优茶生产。箬阳乡种茶历史悠久,早在五、六百年前就有植茶、制茶等以茶谋生的历史。箬阳乡还是金华历史名茶“婺州举岩”和“双龙银针”的原料产地之一。1箬阳乡名优茶生产现状全乡茶园面积280hm2,均分布在丛林毛竹之中,常年云雾缭绕,方圆百余公里无任何污染,生态条件极为优越,所产茶叶内含成分丰富…  相似文献   

8.
“宜紅”茶著名产区宜昌县邓村人民公社机关党支部的一亩試驗茶园,1959年获得一千三百三十一斤十三兩的高产。这块試驗茶园原來株叢殘缺,苔蘚滿布,地衣叢生,荒蕪不堪。1957年春茶后台刈更新;1958年3月补植,当年投入生产,采制干茶一百四十一斤四兩。1959年4月13日开园,到11月24日封园,共采制干茶  相似文献   

9.
王根葆 《茶业通报》2000,22(4):35-36
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九华山雄踞我县 ,境内层峦叠障 ,溪流潺潺 ,云雾缭绕 ,是国家唯一地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名优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全县 1 1 0 8km2 ,辖 1 9个乡镇 ,2 7万人口 ,现有茶园面积 1 70 0hm2 ,年产干茶 35 0t,位于九华山四周的 6个乡镇 ,拥有高效良种生态茶园1 0 93hm2 。佛教的兴起 ,促进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据考证 ,早在西晋时 (公元 2 5 0~ 31 6年 )我国佛教寺庙就栽培茶树并采制茶叶 ,到南北朝时 ,是佛教鼎盛时期 ,可谓寺寺植茶树 ,庙庙产名茶。茶叶成为佛家坐禅驱睡和招待香客结缘的…  相似文献   

10.
温度对豫南地区茶园小绿叶蝉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茶小绿叶蝉在豫南地区的发生规律及温度对种群数量的影响,通过茶园悬挂黄板诱捕及室内温度梯度处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温度在其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成虫在该地区每年均有2 个高峰期,分别出现在6 月下旬—8 月上旬和9 月上旬—11 月下旬。室内研究表明,极端温度胁迫下,短期内即可造成茶小绿叶蝉叶蝉成虫大量死亡。因此,适宜茶小绿叶蝉发生温度为16.79~22.78℃,平均温度低于10℃或高于29℃,则虫口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1.
通什茶场是海南省最早建立的茶场,地处五指山脉的南麓,茶园多分布于海拔640米以上,土层深厚肥沃,终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湿润,为生产高档、优质的茶叶品质奠定了良好的生态条件。而且这里四季如春,茶鲜叶采摘期长、轮次多、每年2—11月均有采摘,这是北方茶区所不及的。通什茶场以生产红碎茶为主、绿茶为辅。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机制的调整,绿  相似文献   

12.
我场1953年开始建立,共有茶园110亩。其中用种籽直播茶园42.2亩,苗圃改建茶园26.1亩;用一年生苗于1954年移栽定植计41.7亩。至1959年茶树树龄已有6足龄。1956年3足龄时,即投入生产,每亩平均采制毛茶20斤,特别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出现了五年生的新茶园平均亩产茶条136斤、茶子36斤、茶叶  相似文献   

13.
青岭山毛峰,产于黟县渔亭镇境内的青岭山上,茶由山得名。这里群山环绕,峰峦起伏,竹木葱郁,山色秀丽,古有“小桃源”之美称。茶园多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山上,土层深厚肥沃,终年云雾弥漫,空气湿润,为茶树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生态条件。所产的特级毛峰,芽叶细嫩匀齐,白毫遍布全身,形似雀舌,锋苗挺秀,色如象芽,黄绿油  相似文献   

14.
夏涛  段建真 《茶业通报》1995,17(2):35-36
龙洞系列名优茶的采制夏涛,段建真(安徽农业大学)龙洞系列名优茶产于湖北省宣恩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洞水库库区茶厂。该库区方圆1.5km2,境内丛山峻岭,峡谷深幽,树木苍翠,风景宜人,有"小三峡"之称。这里终年云雾弥漫,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  相似文献   

15.
蒙山名茶,产于四川省名山县蒙山茶场。蒙山位于四川盆地西部,横亘于号称“雨城”的雅安名山两县之间,山顶有五峰,峰脚有古老的“皇茶园”和“古蒙泉”。境内林木苍翠,绝壑飞泉。郁郁葱葱,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雨量充沛,终年烟雨濛濛,年平均气温14.5℃,最冷月2.8℃,最热月23℃,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湿润度2.8,年平均相对湿度81%,云雾笼罩达220余天,属温暖带潮湿气候类型。土质肥沃深厚,酸度宜茶(PH4.5—7.5)为茶树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6.
郑叙宝 《茶业通报》2002,24(1):22-22
歙县杞梓里镇是一个以茶叶为主要经济作物的大镇,农民的收入大部分来自茶叶。全镇现有茶园面积511.6h,地处海拔500m以上的清凉峰自然保护区,以生产顶谷大方等名优茶为主。近年来,为提高名优茶生产经济效益,我们在全镇推广了以促进名优茶早生壮发为目的的茶园管理技术,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秋茶后合理轻修剪过去采制名优茶较少,以大宗茶为主,多采取春茶前轻修剪。现在以采制名优茶为主,我们改春茶前轻修剪为秋茶后轻修剪。因为春茶前轻修剪,伤口愈合慢,早春茶芽萌动推迟,相应名优茶的开采期也推迟,从而影响春茶产量…  相似文献   

17.
我场是在大跃进的1958年初,于离福安县城26公里,海拔600公尺左右的福安溪柄王家建场的。这里是地势较高的山丘地带,年平均温度20℃,最高温度42.4℃,最低温度一般在-2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2000公厘以上;在春夏茶树生长季节,又经常云雾弥漫,雾大且浓,历时又久,有时下雾达2  相似文献   

18.
夏成鹏 《茶业通报》1994,16(1):24-25
优化茶类结构的经济效益分析夏成鹏(苍南县桥墩茶技站)苍南县茶类原为单一生产炒青。为满足市场的需要和提高茶叶生产经济效益,1992年,在五凤乡普尾、坑口两茶场改为多茶类生产,其中普尾茶场现有投产茶园230亩,其中14亩茶园进行采制碧螺春、龙井、炒青茶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介了宣州区名优茶塔泉云雾的采制技术,主要加工流程为鲜叶采摘和摊放、杀青、揉捻做形、初烘、摊凉、复烘、干茶捡剔、分级包装等。  相似文献   

20.
云雾雀舌     
“云雾雀舌”产于东至县利安乡云雾尖山场。这里群山叠翠,云雾缭绕,山明水秀,有无公害茶园万亩,是很好的名优茶生产基地。“云雾雀舌”于1995年,获省、地两级名茶称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一、“云雾雀舌”的品质特征外形:略扁直,色尚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清爽鲜醇。汤色:浅亮清澈。叶底:绿亮。二、鲜叶:采茶时间一般是清明至谷雨。要求不采紫色芽叶、虫斑芽叶、对夫叶和不符合标准的芽叶,达到鲜叶匀净。特级“云雾雀舌”采摘标准:一叶一心,身长8分,一芽似针,一叶包心。一级“云雾雀舌”采摘标准:一叶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