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对国内部分地区银杏农田防护林调查研究的基础,对其林带结构,走向,间距,宽度等规划设计;整地施肥,树种组成,造林密度、立地条件,栽植技术,分层和平头嫁接、抚育保护等栽培技术;规划设计及栽培原则,银杏防护林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
3.
4.
5.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宽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6.
山西北部农田防护林的防风功能及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北部地区处于毛乌素沙漠前沿,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温带干旱草原的过渡带。20世纪50-60年代当地营造了大面积的小叶杨(Populus simonii)人工林,形成了以林网为主体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对防治农田土壤风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旧林带更新改造中,对林带结构、树种配置缺乏技术,表现出在营造林带中有较大盲目性。为了对防护林今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1996-2001年作者在山西北部的朔州、大同等地设置了定位调查观测点,使用轻便式风速风向仪、通风干湿球温度计、地温计、玻璃皿对小叶杨不同结构林带的防风功能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的设计应以树木展叶期的防风能力为指标,以疏透结构为最佳配置,初植株行距为2 m3 m,4-6行配置,5年后可形成疏透结构林带。表4参13。 相似文献
7.
8.
目前国内对农田防护林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风的作用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小气候变化,对于农田防护林带的结构、带宽、全叶期、无叶期、林带背风面,不同距离以及林带与主风交角等项因子专门报道甚少。本文对农田防护林结构与带宽的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构不合理或者林带过宽,不仅费工费时且占地多,防护效益并不明显,太窄又起不到保护农田的作用。探讨合适的结构与带宽,最大限度的发挥农田防护林的防护效能,确保农田在风沙危害严重地区持续不断连年稳产高产丰收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影响农田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半干旱风沙区单林带、林网、林农间作、片林等不同类型农田防护林结构和防风效益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疏透度、林带间距、树高与林带宽度的比值、单位面积树冠体积分别是影响各类防护林防风效益的主导因子,确定了单林带最佳结构时的疏透度为0.3,有效防风距离为树高的13.8倍。 相似文献
11.
指出了建设农田防护林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风沙、干旱.调节气候,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保障农业高产、稳产的根本措施之一.阐述了农田防护林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并提出了农田防护林建设规划设计要求及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田防护林体系结构优化配置研究范志平,姜凤歧,林鹤鸣,朱教君(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110015)为达到农田防护林防护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并永续利用,防护林体系必须具有在空间上布局的合理性及树种、群落和林分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特征。因此,构筑大面... 相似文献
13.
京郊农田防护林景观生态评价--以北京大兴县北藏乡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sed on theories of protective forests and landscape ecology, the reasonableness of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shelterbelt system at Beizang Town, Daxing County, Beijing were analyzed and assessed from the two scales of forest belts and networks, by integrating use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GIS and RS techniqu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istent main belt (3-12 m in width) was too narrow, while the assistant belt (3-27.1 m in width) was too wide;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he existent shelterbelts was single, and the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the shelterbelt system were unreasonabl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ructure of the main and the assistant belts should be changed, such as increasing the width of main belts, decreasing the width of assistant belt, and planting more mixed species, and the pattern with arbores in the middle and shrubs in the sides of belts could be taken into account. For the landscape structure of forest network after regenerating or reconstruction, the grid number of closed network should be 13 per km2 and the minimum number of belts should be 34 per km2, This study also testified that integrating GIS and remote technique with landscape ecology could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reasonab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shelterbelts system. 相似文献
14.
15.
具体论述了东台市新街镇浓桥村所形成的“三林四带”农田防护林网模式,并进行了效益分析,对进一步完善该林业发展模式提出了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18.
农田防护林林带胁地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防护林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改善周围小气候、提高农作物产量等方面的效益,已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证实。但其胁地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致成为营造农田防护林的障碍。因此,分析林带胁地的原因,探索减免胁地的技术措施,对扩大营造农田防护林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林带胁地原因的调查 (l)调查地点及内容 1999年,在商都县西井子乡黑沙土村的南北走向4~6行杨树林带、五顶房的东西走向2~4行杨树林带,进行了树木根系与树冠投影对农作物影响的调查。调查地林带的株行距分别为1米 ×1. 5米和 2米 … 相似文献
19.
农田防护林结构特征与作物产量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防林的结构特征与作物产量关系密切。南北走向的农防林增产效益高于东西走向的农防林,作物的增产效益、防护面积随单位农防林地面积冠幅、冠体、密度、林木平均高度的增加呈单峰曲线变化,农防林占地比率呈凹曲线变化。作物增产率最高、农防林占地比率最小、防护面积最大时,相应的最适农防林单位面积林地冠幅为2~4m~2/m~2,冠体4~6m~2/m~2,林木密度0.1~0.2株/m~2,林木高度8~20m。 相似文献
20.
农田防护林,是由许多护田林带、林网组成的平原防护林体系。它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防止风沙干旱和水土流失,改善自然环境,调节农田小气候,使土壤水分更加经济地用于作物的蒸腾,为农业生产的高产、稳产创造有利条件。特别是在干旱、风大、少雨的地区,农田防护林的生态效益更为显著。这些生态效益的产生有其奥秘存在: 一、降低风速,减少风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