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福建省沙地木麻黄基干防护林带是沿海地区抵御风沙的生态屏障,在改善沿海地区的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的生态定位监测站,利用长期观测的年序列数据针对沿海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季节、风向的防风效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秋季和冬季主风向以NNE、NE和ENE为主,夏季以SSW、SW为主,主风向上风速等级高频率也大。主风向在不同季节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风速增加,防风效能降低;林带内垂直于林带的风向,防风效能最小,而随着角度的减少,防风效能逐渐增大;水平方向上,林带后1 H防风效能最大,垂直于林带的风向防风效能最大,随着角度的减少,防风效能逐渐减小,林带后5~20 H随着距离的增加防风效能下降,但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2.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基干林带防风效能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福建省东山赤山防护林场的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 :运用数量化理论Ⅰ得到的沿海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预测方程预测精度较高。影响木麻黄基干林带防风效能的主要因子为胸径、冠幅和树高 ,地貌类型和林分密度对基干林带的防风效能有显著的影响 ,而枝下高的影响很小。把得分值小于 0 440的一代木麻黄基干林带 (指生长后期的林带 )定义为低效防风林带 ,应及时进行更新改造。另外 ,把防风效能的预测值 0 .61 3作为判断基干林带进入防护成熟初期和防护成熟末期的阈值。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沙质海岸防护林生物生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山东沙岸基干林带5种主要类型即黑松刺槐混交林、黑松紫穗槐混交林、刺槐紫穗槐混交林、黑松林、刺槐林的改土功能、防风效能、地表草本植物生长以及树种间生长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了其生物生态学特性,为基干林带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4.
为了促进退化海岸防护林更新,提升防风功能,在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引种8个树种进行林下套种试验,并对其生长及防风效果进行研究。试验表明:沙质海岸带虽然风大干旱、土地贫瘠,但台湾海岸防护树种和部分乡土树种在林下套种中,生长效果及防风效能均表现良好。引进树种均能较好适应沙质海岸木麻黄基干林带立地环境,造林成活率均达80%以上,其中台湾栾树(Koelreuteria elegans)、台湾海桐(Pittosporum formosanum)、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海檬果(Cerbera manghas)和潺槁木姜子(Litsea cubeba)5个树种套种5年的保存率均在80%以上;生长量、防风效能最好的为台湾海桐和水黄皮,可以在沿海防护林更新改造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沿海沙岸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开展套种木麻黄无性系更新研究,结果表明,基干林带下木麻黄造林保存率和生长量随林带郁闭度的增加而下降;基干林带郁闭度在0.3以下时,选用木麻黄无性系惠1#、501、601和701采取挖大穴、下客土和拌肥料的造林措施进行雨天套种更新,2年生林下幼林保存率在84%以上,高生长量达1.5m以上。林下套种是稀疏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的一个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6.
以浙江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建设为例,在基干林带内部结构方面,提出海岸基干林带为生态系统聚集体的新理念,把生态系统作为构成海岸基干林带的基本单元。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通过扩充基干林带规模,增加水面空间,形成林水交融的多系统综合体,显著提高基干林带的防风滞浪滞洪功能;在基干林带功能定位方面,提出在强化基干林带防风护岸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加强基干林带滞洪泄洪和景观美化功能,建设具有复合功能的新型基干林带。瑞安市海岸基干林带充分利用林水交融的景观特点,加强观花、观叶、观果树种的营造,实现休闲娱乐空间在防护林带中的合理布局,不仅赋予基干林带生态防护功能,而且使其具有独特的生态旅游功能,与基干林带周边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衔接,提高基干林带的自我经营能力。  相似文献   

7.
PLA沙障防风效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新材料PLA沙障对近地表气流的影响,通过测定铺设PLA沙障沙丘距地表不同高度的风速,并以铺设麦草沙障沙丘及裸沙丘为对照,对比研究各种规格、迎风坡、坡顶及背风坡地表粗糙度、风速效能及风速廓线差异。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浙北嘉兴泥质海岸基干林带现状调查,按照新建国家标准前沿海堤、地方标准海堤和新围垦海涂三种典型立地类型,分别采取护堤平台宽林带造林、老海堤林带修复完善和农林间作方式,研建了前沿海堤宽林带模式、双重海堤复合林带模式、围垦海涂农林复合经营林带模式等三种浙北泥质海岸基干林带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9.
木麻黄基干林带类型划分和更新造林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1992年以来,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和惠安县赤湖林场,通过对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典型调查、防风效能流动观测和更新改造技术系列研究,提出依据地貌类型、海风强弱、微地形、林木生长、林带结构特征和防风效能等相结合的基干林带类型分类系统,把当地林带分为9种主要类型,并提出基干林带分类更新理论.由于基干林带分类理论研究的突破,带动了林带更新方式和造林技术的不断创新,有力地推动了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造林的顺利发展.在林带更新方式方面,按照不同类型林带研究结果,提出带内隔带、林冠下造林和疏伐套种更新方式等,以及应用时的更新带宽度、郁闭度和疏伐强度的控制等各项关键技术.根据树种适应性、速生性和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用于不同类型林带的更新造林树种,如厚荚相思、纹荚相思、刚果12#按、湿地松和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等.这些优良树种和无性系已繁殖700×104株,陆续在邻近市县推广造林.在林带更新造林关键技术方面,因应不同类型林带秋冬季大风、干旱、土壤缺水贫瘠等不良生境条件,研究提出挖深穴整地、放适量客土、施磷肥、拌泥浆、春季雨天冒雨造林,容器苗大苗深栽和幼林培土保墒抚育等系列化抗旱造林技术,多数树种造林成活率达到90%左右.3a幼林,主要造林树种平均树高3~5m,均已郁闭成林,开始发挥防护作用,更新林带内相对风速比造林前减少10%左右.这是海岸风口木麻黄基干林带更新技术研究的重大突破之一.这一技术已为当地林业生产单位认同,并普遍采用.  相似文献   

10.
林武星  朱炜  李茂瑾  吴惠忠 《绿色科技》2021,(9):127-128,131
对沿海沙岸木麻黄基干林带下套种黄槿、赤桐、海桐进行了试验研究,造林2年时测定了其保存率、生长状况和林内风速,结果表明:3种树种保存率、生长量均随着木麻黄基干林带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木麻黄基干林带套种黄槿、赤桐后其林内风速有了较大的降低;黄槿、赤桐在木麻黄基干林带下生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张云生 《防护林科技》2012,(1):20-21,87
为推进沿海滩涂湿地的开发利用,在含盐量达0.9%以上的椒江河口淤泥质感潮带湿地进行筑土墩法营造木麻黄消浪林带试验,取得成功。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消浪林带采用容器苗与地栽苗相比,具成本低、成活率高、生长量大、耐盐碱强等特点;木麻黄在外侧感潮带湿地的造林成活率高于内侧陆地,达96%。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直接计算法和替代工程法,对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的生态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估,重点计算了涵养水源、防风增产、土壤保育、固碳制氧这4个主要的生态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具有较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具体为:涵养水源效益6980.81万元·a-1,防风增产效益987.71万元·a-1,固碳制氧效益344.99万元·a-1,土壤保育效益173.63万元·a-1。研究结果可作为建立海坛岛木麻黄防护林生态补偿机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热值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热值,揭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起始干物质热值为21.67kJ·g-1,经过3个月平缓下降后其值为21.40kJ·g-1,到第10个月干物质热值为20.48kJ·g-1,达到最低点,与起始值相差1.19kJ·g-1,随后干物质热值开始回升,第12个月的干物质热值为20.83kJ·g-1,年平均每月降低0.07kJ·g-1;去灰分热值与干物质热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开始的22.78kJ·g-1,到第9个月的最小值21.89kJ·g-1,与起始值相差0.89kJ·g-1,随后的回升速度较干物质热值快,到第12个月时达22.41kJ·g-1,但是12个月总体平均每月降低0.03kJ·g-1;凋落物灰分含量的变化与热值呈相反的变化趋势,随着时间的延长灰分含量增加,但和热值一样反映了凋落物分解的规律,开始的灰分含量为4.88%,到3个月时为4.90%,随后进入线性增长的趋势,到第12个月时达7.09%,平均每月增加0.184个百分点。不论热值还是灰分含量与气温和不同层次土壤温度都显著相关,温度,特别是气温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建立沿海防护林主要目的是减弱海陆风的风力及其引起的风暴潮、飞沙、飞盐对岸基受防护区域的破坏,防护林区域风场的特征是评估其防护功能的基础.通过分析广东省滨海典型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防护林带2009年7月-2010年6月的梯度系统观测数据,对木麻黄防护林带前沿海滨,防护林带内垂直分层风速、风向及林带后不同位置周年连续观测的风速、风向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比较了典型木麻黄防护林带的风场特征及其防风效能.结果表明:(1)林带前沿观测到海陆风频率为64%,林冠上方观测到的海陆风频率为73%,表明观测区域是以海陆风为主风向.(2)在最大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3.2%、33.1%、6.6%、10.0%、15.1%;在年均风速情景下,防护林带冠层上方、林带后1倍、5倍、10倍树高处的防风效能分别为26.8%、65.0%、23.4%、28.4%.(3)1 a的观测期内月均风速最高为4月的3.77m·s-1,最低为8月的1.66 m· s-1.(4)防护林区域不同防护位置风速平均日变化规律是白天高于夜晚,日出后风速逐渐升高,到午间11:00-13:30时风速最高,13:30时后风速逐渐减弱,19:00-7:00时平均风速变化比较平稳.(5)防护林带内不同高度风速日均整时变化趋势相近,相比冠层内部各高度,冠层顶部高20 m处风速最高,且有更多比日变化振幅小的脉动波动.  相似文献   

15.
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小气候效应的定位研究初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惠安木麻黄沿海防护林的小气候进行了定位观测。其结果为 :惠安木麻黄沿海防护林内年平均气温为 19 6℃ ,年平均最低气温为 17 3℃ ,年平均最高气温为 2 2 6℃ ,均比林外低 ;木麻黄林内外年平均气温均 >10℃ ;全年林内≥ 10℃的积温 6 990 7℃ ,占≥ 5℃林内积温的 97 5 % ,惠安沿海热量资源很丰富 ,可利用性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 1190 8mm ,降水主要集中春夏两季 ,冬秋季降水少 ,10月、11月份林分干旱 ;木麻黄林年平均地面温度为 2 0 4℃ ,比林外低 2 7℃ ,木麻黄林分对地温的影响比气温大。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木麻黄更新难的问题,在福建省平潭县开展了木麻黄无性系选择研究,结果表明,木麻黄2号无性系具有水培易生根、抗木毒蛾虫害强、营建农田林网和防护片林生长快、早成林和短时间内能发挥防护作用的特点。木麻黄2号是平潭县木麻黄更新中理想的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农田木麻黄防护林网更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沿海沙地农田防护林网中的木麻黄更新试验,结果认为:福建沿海农田木麻黄防护林更新迹地的沙壤都比较贫瘠且普遍存在P元素的缺乏;补充元素技术可有效地促进更新林带的生长;木麻黄优良无性系的利用能提高更新林带的保存率和生长量;农田木麻黄防护林带更新配套技术的实施可取得良好的更新效果,防护效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平潭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按垂直距离海岸线的远近划分的基干林带后沿片林、基干林带后沿林带、基干林带前沿林带和基干林带前沿等4个典型类型林带生物多样性指标的分析,结果表明:4个典型类型样地组的物种数分别为15、10、11和9个;平潭沿海防护林人工群落演替过程中,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均受人工调控的影响,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以乔木层最低,灌木层次之,草本层最高;多样性 Shannon’指数与均匀度 Hurlbert’指数均能较好反映人工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