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江苏东台市为例,运用灰色性规划的方法对沿海农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通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优化,农林牧渔各业结构更趋合理;经济效益有显著增加,优化方案的农业净产值为11.0亿元,比对照增长14.58%;优化方案将进一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获得比较明显的生态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是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特征,是实现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特点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从结构、功能和响应三方面选取人均基本农田、人均水资源量、劳动力集约度、耕地占土地面积比例、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比例等20个指标,构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均方差法、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等多种方法和手段,在流域尺度上对左江流域8个农业生态区进行农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结果显示:处在较健康状态的是上思和凭祥;处在亚健康状态的是宁明、大新、龙州、扶绥、天等和江州区。左江流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健康综合评价结果的排名由高到低依次为:上思、凭祥、宁明、天等、大新、扶绥县、龙州和江州区。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武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环境综合整治是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的前提,按照武汉市生产力布局,建设与滠口工业密集区,阳逻经济开发区相配套的城郊型农业,是湖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的目标;合理利用生态资源,按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建设各种生态农业模式,是湖区实现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张云兰 《南方农业学报》2021,52(11):3185-3194
【目的】动态评价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运行效率和可持续发展状况,为广西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运用能值分析理论和方法,从能值投入、能值产出、系统评价三大方面建立33个指标,深入研究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投入、产出情况和运行状况,并对农业绿色GDP进行核算;同时将广西的研究结果与全国平均水平、贵州、云南进行比较。【结果】2000—2019年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总投入能值和总产出能值分别增加9.54%和44.61%,辅助能值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农业处于自然资源高度依赖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传统发展阶段,特色优势产业不突出。尽管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但不够稳定,尤其是2015年以来,可持续性指数下降38.85%,表明系统仍面临较大的环境压力。人均能值用量和能值密度偏低制约了农民生活水平和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绿色GDP占比较低,且从2000年的60.13%逐渐下降至2019年的47.73%。广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性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贵州,但低于云南;农业绿色GDP占比高于全国,但低于贵州和云南。【建议】提升农业劳动力素质、增加农业机械和科技投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优化能值投入结构,提升农业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维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态;充分利用森林和海洋资源,打造特色休闲农业、森林生态旅游和海洋农牧场,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快速发展受到了可持续农业发展思想、实践的带动和促进。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重点:能流分析与能值分析、结构与功能研究、技术体系与发展模式研究、管理研究及其研究的时空尺度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未来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发展趋向作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分析(Ⅰ)——类型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分别位于我国东部、北部、西部的常熟、公主岭、昌吉这三个县域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类型和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表明:常熟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短缺、农村人力资源相对丰富、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和种植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公主岭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县域产业结构相对滞后;昌吉市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属农业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农村人力资源相对短缺、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类型,其农业结构的演化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7.
构建农业生态产业链要求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以生态为基础,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农业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农业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效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矛盾统一体,具有丰富的科学蕴涵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关系。三高农业的健康发展需要着眼于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全面建设,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建立相应的政策支持系统和技术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9.
根据<江苏统计年鉴:2009>最新统计数据,采用改进过的灰关联分析模型,对江苏省农业生态经济结构进行分析,计算出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关联度,对优化江苏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一产业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林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作为平台 ,研究和设计了流域农林生态经济系统结构优化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以遥感数据为基础 ,集成了水库营养盐负荷 -浓度响应关系模型、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模型和农林土地利用优化配置模型等 ,集成后模型与 GIS在结构上联结成为一个系统 ,该系统具有完整的界面 ,用户可以同时在不同功能模块之间随意切换 ,同时提高了不同模块间数据交换的效率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仓贮害虫共有102 种,分属5 目33 科72 属,其中28 种为江苏省新记录。本文对该类害虫的分布及危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如东县52个土壤剖面、104个土壤样本为材料,采用统计的方法,研究了影响石灰性土壤有效性锌和有效性铜的土壤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有效性锌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显著的正相关,与小于2μ的土壤粘粒含量成显著的负相关;有效性铜与有机质呈正相关,达显著水平,与粘粒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用二元回归的方法,百克表土(0-20cm)中每克有机质含有效铜平均为0.747Ppm、含有效锌平均为0.122ppm;用表土(0-20cm)减心土(20-40cm)中的含量差值计算,百克土壤中每克有机质含有效铜平均为0.853ppm,含有效锌平均为0.135ppm,有效铜含量分别是有效锌的6.12和6.32倍。二种方法所得的结果十分接近。  相似文献   

13.
江苏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类型区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建湖县土地利用现状结构进行类型区划分,得出5种土地利用类型区,并对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区进行土地利用集约度分析和效益评价,认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经营水平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的重要措施,从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推行土地集约经营、土地后备资源开发三方面提出了建湖县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并进一步阐述了土地开发利用战略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14.
如东县棉花原种场以生产棉花原种为主,经营方式单一。土地总面积13718亩,可耕地8000亩左右,河道水面754亩。土壤主要为滨海盐土,其中中度盐渍化以上的土壤占40.6%。垦殖系数仅34.9%。通过治水、改土、培肥等措施,到1986年土地利用率可达95%左右。在保证棉花原种生产和职工口粮自给的同时,大力发展草食畜禽业和水产业,创办农畜产品加工业,改变了产业结构。1982—1985年的四年中,年平均总产值272.9万元,为1981年的2.8倍;年平均税利34.4万元,为1981年的1.5倍。该场已成为江苏沿海滩涂上种、养、加综合开发的场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农机维修业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我省的农机维修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有关的管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可操作性的原则,在与农业部、科技部建立的农业非营利科研机构评估指标体系的分析、比较基础上,研究建立省级农科院研究型和科技服务型机构评估指标体系及其评估方法与结果等,以科学地定位本单位的科技综合能力,从而采取正确、合理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江苏沿海滩涂资源概况与特点作扼要的论述,阐明其是江苏经济发展的宝贵后备资源,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并通过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揭示了当前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尚存在的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继而从综合的观点出发,提出了江苏沿海滩涂资源的开发利用战略及其对策设想。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盐城市标准海岸线长582.03km,海涂风景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经实地勘察研究,盐城海涂境内至少有5大景区19个景点可供近期发展旅游之用,但其中仅有36.8%的景点资源得到部分开发。本文在逐一评述这些海涂风景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设想。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历史资料对比与定点观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江苏省新洋港——中路港岸滩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以全岸段平均而言,在1954~1986年,平均高潮线平均每年东移118.6m,小潮高潮线平均每年东移91.7m;以平均高潮线为界,平均每年增长土地面积2491亩,以小潮高潮线为界,平均每年增长土地面积1925亩。  相似文献   

20.
“一体化”农业科技评价体系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科技评价目的是增强政府农业科技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效配置农业科技资源,带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该文以农业科研项目为研究对象,针对项目特点,尝试建立立项、执行、验收跟踪3个不同阶段的"一体化"科技评价体系,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一体化"农业科技评价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我国农业科技评价制度的建立,以及符合农业科研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