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棉叶螨(Tetranychus spp)是一种世界性棉花害虫,在我国各大棉区也均有分布.造成棉花受害的叶螨为一混合种群,各棉区发生的种类也不尽相同,现将棉花叶螨及其抗螨鉴定技术总结如下. 1 棉花叶螨 1.1 分布与寄主棉花叶螨属蛛形纲,蜱螨亚纲,螨目,叶螨科.在我国造成为害棉花的棉花叶螨主要有以下4个种:①砂叶螨(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是长江流域棉区的优势种群,其分布范围则遍及江苏、江西、安徽、湖北、湖南、四川、河南、陕西和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2.
不同熟性棉花乙烯利催熟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乙烯利化学催熟是棉花促早栽培体系的一项有效措施。早熟品种可以提早到9月上旬。中熟品种提早到9月下旬喷药催熟,与后期气候变化特点同步,10月中旬吐絮熟率早熟品种90%以上,中熟品种80%以上,利于拔秆整地,适期播好小麦。  相似文献   

3.
4.
棉花叶片营养价值差异与抗螨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评价了棉花叶内营养物质和次生物质如:全氮,可溶氮,棉酚和单宁含量与抗螨性的关系。棉叶螨在苗期叶片上比在花铃期叶片上有更高的增殖力,这与花铃期叶片内含有更高的增殖力,这与花铃期叶片内含有更高的单宁含量和更低的氮素含量有关。抗螨品系川98-19在苗期有很强的生长势和低的可溶氮含量。在中棉所12苗期叶片匀浆液稀释8倍的人工膜系统内加0.5%单宁对叶螨有强烈的排拒性。  相似文献   

5.
黄萎病是棉花生产的主要病害,克隆抗病基因是培育棉花抗黄萎病品种的关键。本文根据前期的定位结果,结合棉花基因组测序信息,提取定位区段内基因组序列,预测获得63个基因。Gene Ontology分析表明63个基因参加多种生物进程,其中6个基因参与植物抗逆进程。根据Gene Ontology分析和前人研究结果,选择15个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启动子序列分析表明启动子区域包含各种抗逆的调控元件,其中6个基因包含了W-box元件。对海7124和苏棉8号棉花幼苗进行黄萎病菌处理,取病菌处理后不同时期的根,选择14个基因进行表达分析,结果表明在黄萎病菌处理后,有8个基因表达出现变化,其中在海7124和苏棉8号之间表达差异最大的基因是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 214-a isoform 1)、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和Udp-糖基转移酶UGT89A2(Udp-glycosyl transferase 89a2-like)基因。本研究为抗病基因克隆提供了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6.
转SNC1基因棉花抗枯萎病防御酶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转SNC1基因的棉花中35和军棉1号和对应的非转基因棉花叶片为材料,接种棉花枯萎病病菌,以分析与主要抗病性有关的5类防御酶系。接菌后,和对照相比,转SNC1基因棉花和非转基因棉花防御酶的活性变化差异明显。其中,转基因中35的PAL、SOD、POD和PPO酶活性均高于非转基因中35,并且在接菌第2,4天达到峰值,然后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而CAT酶活性低于非转基因中35,随时间增加变化趋势不明显;转基因军棉1号的PAL、SOD、PPO和酶CAT活性变化趋势同转基因中35,而POD酶活性变化趋势却相反,低于非转基因军棉1号。通过本试验表明,以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为受体得到的转基因棉在受到病原菌侵染后,酶活性变化有差异。其中PAL、SOD、PPO和CAT酶活性变化趋势稳定,其酶活性高低可以作为转基因棉花抗病性的生化指标,同时表明SNC1基因的抗病性在陆地棉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
抗草甘膦棉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草甘膦棉花最早于1997在美国释放,它是通过将编码抗草甘膦酶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成酶基因导入珂字棉312而获得的抗性株.抗草甘膦棉花在美国的种植面积占棉花总种植面积从1997年的3.2%到增加到2005年的60%左右.在这近十年内,抗草甘膦棉花虽然得到了广泛的种植,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草甘膦的施用方法和时期的不正确操作对抗草甘膦棉花的根系生长、育性和产量都产生了负面影响.这主要是因为:1、外界因素,包括草甘膦施用方法在内的其他栽培措施和不利的环境条件,如高温,对抗草甘膦棉花的产量及生长的影响;2、内部因素,抗草甘膦棉花不同器官对草甘膦的吸收量及抗草甘膦基因的表达量差异有关.因此,本文从抗草甘膦棉花对草甘膦的吸收分配、草甘膦的施用量和时期对抗草甘膦棉花根系生长、花药开裂及产量等方面综述了这些年来抗草甘膦棉花在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对今后抗草甘膦棉花育种方面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棉花抗红铃虫性对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抗性类型的陆地棉抗虫品种(系)和常规棉品种(系)作亲本配制杂交组合,将亲本和F1代杂交种共20个材料在网室、田间进行抗红铃虫鉴定和棉花抗红铃虫性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研究,试验表明,具有外源抗虫基因的抗虫棉皮棉产量高,稳产性好,尤其是抗虫杂交棉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结果,棉花种子虫害率与皮棉产量、子棉产量、单株成铃数和霜前花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衣分和僵瓣黄花率成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相关性较低。结果表明,利用外源抗虫基因转导的棉花新材料作为杂交亲本,可以培育出丰产高抗棉花害虫的棉花新品种,尤其适合培育抗红铃虫的杂交棉品种。  相似文献   

9.
转EPSPS基因抗草甘膦棉花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转基因抗草甘膦棉花早代遗传情况,以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26个转5-烯醇式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基因(EPSPS)抗草甘膦棉花转化事件为材料,以其背景亲本中棉所49为对照,喷施草甘膦后对转基因棉T1、T2分离比例进行考察。T1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经卡方检测20个转化事件T1分离符合3∶1的分离规律,即外源基因插入1个位点;6个转化事件不符合1对基因的分离规律,出现了偏分离。T2田间抗性鉴定结果表明,通过花粉通管法共获得152个纯合株系,分别来源于25个转化事件;对T2不纯合株系继续进行分离比例的考察,发现来源于15个转化事件的57个株系符合3∶1的分离规律;此外卡方检测结果表明,每个转化事件都有不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且其中10个转化事件没有符合3∶1分离规律的株系。表明通过花粉管通道法获得的转基因植株中外源基因的整合和遗传均较复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低酚棉与有酚棉的抗病和感病品种及其杂交后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种子中棉酚含量及色素腺体密度与品种的抗枯萎病性没有相关性。在幼苗中,低酚棉幼苗棉酚含量均显著高于有酚棉品种,但它们之间的抗枯萎病性也没有显著差异。在低酚棉与有酚棉品种杂交的F2代群体中,无色素腺体和稀色素腺体类型苗的抗病性明显高于腺体密度较高的类型苗。对7个杂交组合F2代中有色素腺体和无色素腺体幼苗的抗病性分析表明,无色素腺体类型苗的病指显著低于有色素腺体类型苗的病指。幼苗人工接种枯萎菌后,棉酚含量表现升高,但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虞城县、获加县和灵宝县棉田朱砂叶螨种群动态数据和气象资料为建模材料,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分别组建了雌成螨、幼若螨和卵的预报模型。利用该模型对太康县和郑州市棉田朱砂叶螨种群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2.
朱砂叶螨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1986~1987年测定了河南省12个产棉县、市棉田朱砂叶螨对当前主要杀螨剂的抗性水平和多种农药对抗性叶螨的毒力水平.结果显示,朱砂叶螨已对三氯杀螨醇和氧化乐果产生抗性,各棉区基本处于抗性上升阶段.其中对三氯杀螨醇的抗性相对倍数较高,LC_(50)和LC_(95)值分别是相对敏感品系的1.72~8.26和3.47~17.67倍.从抗性品系对23种农药的感受性看出,朱砂叶螨已形成对硫磷高抗品系,抗性倍数达466.8倍;对磷胺、久效磷等也表现较高的抗性,但对甲氰菊酯、PP321、克螨特等尚未产生明显抗性,三环锡、Nissorun、毒死蜱、来福灵等有较好的杀若螨作用,对卵的抑制作用以Nissorun为最强,其次为浏阳霉素和杀虫脒.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新乡、灵宝、太康.南阳、虞城等县1980~1989年间共计15年次的棉红蜘蛛发生资料,建立了基于Fuzzy相关分析的棉红蜘蛛发生程度综合决策模型。对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表明,模型与历史实测结果的符合率最高达86.70%,1990~1991年对太康、郑州和南阳棉田红蜘蛛发生程度实际预测准确度达100%。  相似文献   

14.
棉花对红铃虫抗性及有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1991年选用对红铃虫抗性有显著差异的8个棉花稳定基因型,按第二种双列杂交方案分析棉花对红铃虫的抗性遗传行为,测试48个性状,结果表明:(1)侵入率和子害率的h_B中等,GCV较大;铃壳厚度、衣指和衣分的h_B较高,GCV也较大;铃壳致密度、单铃重和子指h_B较高而GCV较小;铃壳含水量等11个性状h_B中偏低,GCV也较小。(2)子指和绒长的GCA和SCA差异均显著,子仁丹宁含量的SCA差异显著而GCA不显著,子害率、铃壳含水量、子仁淀粉、单铃重、衣指、衣分、纤维比强度、伸长率和麦克隆值均为GCA差异显著而SCA不显著。(3)以83—82、7211、7209、1118和华棉101为亲本可提高后代的抗性。(4)铃壳的4个厚度性状、致密度、含水量、丹宁含量和子仁的类黄酮、总酚共9个理化性状与抗性至关,而遗传特点较好或中等,子害率与主要经济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多为较高正值。本文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lta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to the carmine spider mite,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etween cotton varieties grown in different areas. The effects of 8 varieties from several countries cm the development, longevity and fecundity of T-cinnabarinu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laboratory. On leaves of the Egyptian cotton, Gossypium vitifolium, variety Giza 75, both females and males required a longer period to complete development than on the G. hirsutum varieties Coker 310 and MCH H. Female mites reared on the variety Coker 310 lived significantly longer and had the longest oviposition period. The largest total progeny per female was observed on the varieties Coker 310 and MCH H, the smallest on the varieties Aleppo 1 and Giza 75. The cotton varieties had no effect on the sex ratio of T. cinnabarinus. In general, the G. hirsutum varieties Coker 310 and MCH 11 appeared to be most supportive for T. cinnabarinus, whereas the G. vitifolium variety Giza 75 clearly showed reduced susceptibility.  相似文献   

16.
病害、干旱、盐碱等逆境胁迫是棉花生产实现高产稳产的主要影响因素,利用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对现有棉花育种资源的抗逆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是实现高产、优质、多抗育种目标,培育突破性棉花新品种的有效途径。综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棉花抗逆遗传改良团队近年来在棉花抗逆育种新材料创制、抗逆育种关键技术研发与新品种培育方面的最新进展,并且提出了未来我国棉花抗逆遗传改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不同寄主植物对朱砂叶螨种群增殖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室内研究了6种寄主植物对朱砂叶螨种群内在增殖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朱砂叶螨嗜食寄主植物为大豆、绿豆,其次是西瓜、棉花,非嗜食植物为芝麻和玉米.在不同寄主上,雌螨平均历期、平均单雌产卵量、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和种群加倍天数均有明显不同.根据各作物上朱砂叶螨种群动态模型计算,棉花和绿豆或大豆间作,1月后螨害程度比棉花单作增加5.7倍或6.7倍;和芝麻或玉米套种,则不利于螨害发展.因此,建议棉花宜与芝麻、玉米间作,避免与绿豆和大豆套种.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祥铭  刘英欣 《棉花学报》2001,13(3):170-173
本研究采用最小范数二阶无偏估算法[MINQUE(1 ) ]的统计方法 ,分析加性—显性—母体 (ADM)遗传模型、加性—显性—上位性(ADAA)遗传模型 ,估算陆地棉 8个杂交亲本和F1、F2 代各 2 8个组合的枯萎病抗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 ,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遗传无上位性效应 ,有不显著母体效应存在 ,因而采用 ADM模型分析 ,加性方差为 2 8.0 8,显性方差为 7.35,母体方差是 0 .43,分别占表现型方差的 49.9%、1 3.1 %、0 .8% ;广义遗传率为 63.0 % ,狭义遗传率为49.9%。陆地棉枯萎病抗性的遗传主要是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 ,以加性效应为主  相似文献   

19.
1984—1986年,作者等在北京市密云县着重研究了针叶小爪螨在板栗树上的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技术.小爪螨越冬卵的孵化期与板栗树展叶抽梢期相符合.田间虫口数量,年与年之间相差很大,主要受自然天敌的影响.总结出乐果涂干的时期,药液浓度、施药次数、操作注意事项等技术措施要点.一次涂干的控制效果可达一个月以上,涂干树的栗实在收获期已检测不出乐果,在针叶小爪螨中度发生年和严重发生年,乐果涂干可增产板栗10%以上,净收益与成本相比约为9:1.  相似文献   

20.
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与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明确Bt棉对棉叶螨发生的影响及其与棉株次生代谢物质的关系,以4个Bt棉品种为材料,以不携带Bt基因的常规棉为对照,在大田和温室中调查了棉叶螨的发生趋势,室内观察了棉叶螨的发育历期,测定了不同品种棉花叶片的棉酚和单宁含量,以及取食不同棉花品种的棉叶螨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结果表明,棉叶螨在4个Bt棉品种上的发生显著重于非Bt棉中棉所12,取食4个Bt棉品种的棉叶螨发育历期均明显短于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发育历期。4个抗虫棉品种间棉酚和单宁含量虽有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中棉所12,而取食中棉所12的棉叶螨的羧酸酯酶比活力也显著低于4个Bt棉品种。Bt棉本身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的改变可能影响了棉叶螨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