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蟹田稻病虫发生以条纹叶枯病、三化螟较重,其他病虫均轻于常规稻。根据2 a试验示范,得出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鱼、虾、蟹存活时间均无影响,可以作为水产养殖稻田防治螟虫等害虫的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2.
蟹田稻由于播种、移栽期、栽培方式、水肥管理、生态环境等与常规稻相差较大,病虫发生以条纹叶枯病、三化螟较重,其他病虫均轻于常规稻。根据2a试验,提出了秧田期狠压病虫基数,中、后期主攻纹枯病、三化螟和稻飞虱的策略,并提出相应的施药时间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赣榆县是全国著名的河蟹育苗之乡,依托当地丰富的河蟹苗种资源,实行稻田连片种植、集约化经营,形成了朱堵、城头等3个万亩稻田养蟹乡镇.由于养蟹的稻田不施化肥、不喷农药,"蟹田稻”便成了备受青睐的无公害绿色食品.该县"蟹田稻”引种优良新品种,并注册"蟹缘”"绿缘”等商标,引来浙江、上海、山东等地的粮商纷纷前来预购,并提前与稻田养蟹的1.5万农户签订了稻谷收购合同,预购价格高出一般稻谷10%.  相似文献   

4.
我市地处江苏里下河,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条件。随农业结构调整,无公害稻米的蟹田水稻面积逐年扩大,2003年达10.4万亩。蟹田水稻的播栽期、品种、栽插方式、水肥管理、生态环境等与常规移栽水稻差别较大,故病虫害防治技术与常规稻也有差异。原因一是蟹田水韬除螟虫、条纹叶枯病外.大部分病虫发生较轻;二是蟹田稻以养蟹为主,必须保证蟹的安全;三是蟹田水稻的水浆管理与常规稻不同,因  相似文献   

5.
2001年是本地继1991年三代三化螟大发生以来的又一大发生年,且1~3代均为大发生.在三化螟重发区三代三化螟自然发生白穗率达25%以上,大面积经用药防治后白穗率被控制在3‰以下,但仍有一小部分田块因防治质量差等白穗率仍达15%以上.2002年三化螟发生情况与2001年相比则有较大幅度回落,但与历年比较仍属中等偏重发生年.2002年重发区三代三化螟自然发生白穗率也达15%以上,大面积经综合治理后白穗率被控制在1‰以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我市条纹叶枯病大发生,其发生危害程度历史罕见,自然发病率达80%.据近几年调查,同一品种的不同栽培方式之间差异较大,2005年尤为明显,其发生程度依次为:麦套稻、大麦油菜后直播稻、水育秧移栽稻、旱育秧移栽稻、蟹田稻、抛秧稻、小麦后直播稻、机插秧.在系统调查灰飞虱虫量的基础上,对其发病轻重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三化螟近几年来上升为泾县水稻主要的虫害之一,特别是3代三化螟,失治田块白穗率最高可达60%~70%;由于水稻"桥粱田"多,三化螟世代重叠,对常规药剂产生不同程度抗性,三化螟的防治效果不尽人意.为提高三化螟的防效,指导大田防治,我们选用18%阿维·唑磷乳油(江苏快达农化有限公司提供的杀虫剂),在2004年8~9月对该药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水稻螟虫主要有三化螟、二化螟和大螟。三化螟主要为害单季晚粳稻、中稻和连作晚稻。近来改变栽培制度,在杭嘉湖晚粳地区和浙东中秈稻地区,因改制后形成混栽,三化螟为害严重,一般枯心率在20%以上,重者达62.99%。二化螟主要为害晚粳稻和双季间作稻,晚粳稻被害早期形成变色叶鞘和枯心,后期造成半枯穗,重者半枯穗达3成以上;至于为害间作晚稻,往往造成无收。1956年我们对666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殖是近年泰州市农业结构调整中比较令人瞩目的亮点之一。特别是稻鱼共作突破了以往单纯的水稻和水产的生产,集优质无公害(或绿色)稻米生产和水产养殖于一体,是一种高效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蟹田稻由于其特殊的生态环境和管理措施,是生产无公害、绿色大米的最佳原料  相似文献   

10.
与常规稻田相比,稻渔(蟹)共作稻田纹枯病、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等发生危害均较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略重于常规稻田,三化螟发生较为严重,草害发生较轻.稻渔(蟹)共作稻田具备较多农业防治的便利条件,耕翻灭茬、春季灌水可有效压低越冬及冬后三化螟残留基数;选用抗病避虫品种可有效抵御条纹叶枯病等常见病虫的危害.在药剂防治方面,应注重浸种与秧田期防治,狠压移栽前病虫基数;在大田期放松对次要病虫害的防治标准;乙酰甲胺磷及其与印楝素复配使用,可有效防治三代三化螟.  相似文献   

11.
与常规稻田相比,稻渔(蟹)共作稻田纹枯病、稻飞虱及稻纵卷叶螟等发生危害均较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略重于常规稻田,三化螟发生较为严重,草害发生较轻。稻渔(蟹)共作稻田具备较多农业防治的便利条件,耕翻灭茬、春季灌水可有效压低越冬及冬后三化螟残留基数;选用抗病避虫品种可有效抵御条纹叶枯病等常见病虫的危害。在药剂防治方面,应注重浸种与秧田期防治,狠压移栽前病虫基数;在大田期放松对次要病虫害的防治标准;乙酰甲胺磷及其与印楝素复配使用,可有效防治三代三化螟。  相似文献   

12.
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分别按三化螟卵量60—600块/亩接入试验小区。分蘖期接种的水稻枯心率达1.125—9.607%,但分蘖数除600块/亩的较对照区少以外,其余均较对照高。孕穗期接种的白穗率达1.692—18.395%,但被害株的分蘖健穗的千粒重都较对照区高。实测两期接种的水稻每亩产量,表明60块卵/亩处理分别比对照增加0.53%和1.2%,说明水稻对三化螟危害后有一定的补偿作用。据此,本文还计算出不同时期防治三化螟的指标分别为114—134块卵/亩、90—105块卵/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江苏太湖、阳澄湖、滆湖、长荡湖、固城湖、洪泽湖、高宝湖、大纵湖八大养殖品牌河蟹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平均体重120-200g的商品蟹,可食部分总指数〉30%,最高的太湖蟹达35.71%,最低的滆湖蟹为30.01%,各品牌河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肥满度以滆湖蟹最高,阳澄湖蟹最低,各品牌河蟹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固城湖蟹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阳澄湖蟹(p〈0.05),虽高于其它品牌河蟹,但差异不显著(p〉0.05)。可食部分17种氨基酸总量依次为:17.48、15.90、17.31、18.21、19.42、16.62、17.85、17.25;固城湖蟹与阳澄湖蟹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与洪泽湖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长荡湖蟹与阳澄湖蟹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其它品牌河蟹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固城湖蟹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阳澄湖蟹(p〈0.05),其它品牌河蟹差异不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指数依次为:77.29,75.80,83.12,78.73,77.33,70.55,75.91,73.93。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的47.99%、47.80%、48.01%、43.95%、47.35%、48.23%、47.81%、49.47%,低于全鸡蛋白质模式,但均明显高于FAO/WHO模式。  相似文献   

14.
水稻三化螟是粤北山区水稻重要害虫,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水稻三化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225 g/hm2,在三化螟成虫高峰期用药1次,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0.70%和77.84%;在三化螟成虫高峰期和卵孵化高峰期各用药1次,对三化螟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4.37%和88.16%,由此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对水稻三化螟具有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5.
针对稻鸭共育受到水稻种植方式制约的生产实际,开展了不同水稻直播方式下稻鸭共育效果试验,探讨水稻撒直播田间实施稻鸭共育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机械点播田稻鸭共育、撒直播田稻鸭共育、条直播田稻鸭共育等3种稻鸭共育技术模式能取得增产4.7~6%与增效20.1~20.5%的效果.除田间杂草去除率指标外,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与其余2种技术模式没有显著差异,具有推广与应用价值.在撒直播田实施稻鸭共育时,其畦宽应适当缩小,以2m为宜.  相似文献   

16.
近年由于螟虫抗药性提高,水稻害虫尤其是三化螟在上海地区回升迅速,危害日趋严重.2001年部分水稻田块白穗率达70%以上,产量损失惨重.为此,我们选择7种杀虫剂进行药效试验,筛选出最有效、最经济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17.
螟虫(主要指二化螟、三化螟)是稻区的主要害虫。据调查,历年由于螟虫为害对水稻生产影响很大。一般减产5%,严重的达10—20%。特别是水稻三化螟,对麦茬稻、双季晚稻和杂交水稻(生育期长),为害造成大量的枯心和白穗,减产十分严重。历年来在螟虫防治上,长期多使用666粉剂,螟虫对此药产生一定的抗性,致使施药不断增加,防治效果下降,而且有一定的残毒性,影响人、畜健康。1978年进行了呋喃丹新农药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的药效试验。从结果来看,呋喃丹对水稻二化螟、三化螟杀虫效果为98—100%,较666粉剂具有药效持续时期长、杀虫率高、无残毒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替代甲胺磷等5种高毒剧毒农药品种,进行几种杀虫剂防治三化螟药效对比试验。试验表明:每1hm^2使用5%锐劲特SC300ml+30%敌百虫EC1500ml、5%锐劲特SC300ml+48%乐斯本EC1500ml、5%锐劲特SC450ml防治三化螟的防效显著,其中以每1hm^2使用5%锐劲特SC300ml+30%敌百虫EC1500ml的成本较低,防效达94.5%;混合农药又是克服害虫抗药性的重要手段;可作为替代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剧毒农药的理想药剂配方,用于防治水稻三化螟。  相似文献   

19.
中华绒螯蟹在“蟹龙宫”饲养环境中的个体蜕壳与生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蟹龙宫"饲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一个蜕壳周期的蜕壳与生长情况。结果发现:"蟹龙宫"饲养中华绒螯蟹蜕壳后体质量平均增长率为33.19%,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和体高的平均增长率为12.12%~14.97%,平均蜕壳间期为59.35 d。蜕壳前平均肥满度达60.84%,头胸甲的色度值(RGB)平均为109.17,蜕皮激素(EH)含量达14.18 IU/mL。试验河蟹在蜕壳前生长性状、EH含量和蜕壳间期长短与蜕壳后的增长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在"蟹龙宫"的个体养殖系统中,中华绒螯蟹的肥满度达60%,蜕皮激素含量升至14 IU/mL时会启动蜕壳。  相似文献   

20.
危害罗江县水稻常见的螟虫有大螟、二化螟、三化螟3种.据50年代以来的记载,3种螟虫在种群数量所占比例:大螟相对稳定,多年平均约占种群数量的3%,二、三化螟种群数量随耕作制度改变和品种布局的调整,变化幅度大.现将二、三化螟演变原因与混发危害及其防治对策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