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通过国家水稻区试的杂交粳稻品种进行主要米质指标性状的分析,与同期常规粳稻相比,杂交粳稻综合米质较差。对100个杂交粳稻组合米质现状进行了分析,整精米率指标较差,垩白指标较好、食味指标较好,但综合米质好的组合比例较小。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杂交粳稻优质育种策略,以选育米质较好的亲本材料为切入点,可以配制出产量优势强,米质优良的杂交粳稻组合。  相似文献   

2.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概况及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现阶段的概况,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实践中应掌握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概况及若干问题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现阶段的概况,并对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水稻超高产育种实践中应掌握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浅谈吉林省新育成水稻品种(系)米质分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吉林省2007年~2011年新育成并参加省区域试验的611个品种(系)的米质分析,结果表明:晚熟品种的米质状况最好,中熟和中晚熟品种的品质相对较差。在品质性状上,糙米率、透明度、直链淀粉含量有92%以上品种能够达到国家一、二级标准,但是垩白粒率、垩白度、整精米率是制约吉林省水稻稻米品质达到国家一、二级标准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6.
在中国水稻百年育种史上,水稻育种工作者根据不同时代的需求,培育出了一系列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基本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1919—1949年期间,培育出了我国第1个大面积推广品种中大帽子头,世界上第1个具有野生稻血缘品种并开创国内水稻杂交育种先河的中山1号,以及推广面积最大的改良品种南特号。1950—1979年期间,培育出了以“绿色革命”为标志的矮脚南特、珍珠矮11、广陆矮4号、桂朝2号等为代表的矮秆耐肥的高产水稻品种。1973年以袁隆平领导的全国水稻杂优利用协作组成功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开始杂交水稻的产业化应用;此期间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1978年推广面积达到297.9万hm2。1980年以后,育成了常规稻品种浙辐802、杂交水稻品种汕优63、超级两系杂交水稻品种两优培九等。进入21世纪,育成以超级稻品种甬优系列品种、Y两优1号等为代表的高产品种,以中嘉早17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多功能水稻成为我国稻区的主导品种。展望未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培育具有健康、环保等特性的优质高产多功能品种将成为水稻育种家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优质达标率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根据NY/T 593-2002《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分析了中国近8 a(1998—2005)育成的267份杂交粳稻的米质及其达标率。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的米质整体较优,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接近优质3级外,其它全部达到或超过优质3级标准。优质达标率在75%以上的米质指标有糙米率、精米率、透明度、糊化温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整精米率等8项,其中前6项的优质达标率在90%以上。全部10项米质指标均达到优质的组合数占测定总组合数的45.4%。在地域上,北方稻区杂交粳稻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平均值低于南方稻区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比较,杂交粳稻各项米质指标的平均值除垩白米率高7个百分点外,其它9项米质指标基本相同。改良垩白性状仍然是杂交粳稻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水稻超高产育种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提高品质,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耕地面积在不断缩减,土质恶化,水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等日趋严重,粮食供求出现很大的反差。我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已由解放初期的0.18hm^2下降到今天的0.1hm^2。据科学家测算,我国人口到2030年将达到15亿,那时人均耕地面积将下降到0.07hm^2,我国人口的增长一直要持续到2044年。  相似文献   

9.
贾东 《北方水稻》2011,41(2):73-74
简要回顾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历史进程,指出了提高单产是增加粮食产量的根本。结合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经典理论内容与实践,分析了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现状,提出了通过籼粳稻杂交、光敏核不育和广亲和基因等途径实现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湖南省“八五”期间三系法杂交水稻衣种所取得的及存在的问题,就三第法 水稻育民面临的困境作了技术分析,并展望了“九五”以及提出了“九五”攻关的重点与相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根据吉林省寒地稻作的特点,从水稻超高产育种指标分析入手,进一步明确超高产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对策,初步提出今后吉林省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株形模式,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北方杂交粳稻米质分布现状及超亲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北方杂交粳稻工程技术中心所配组的100个杂交粳稻进行了13个米质性状的分布分析和超亲优势的分布分析,结果表明:现有的杂交粳稻米质指标中整精米率表现出的差异较大,优质组合数相对较少,长粒品种少,宽粒品种多,长宽比差异不大,低垩白率、垩白度组合较多,大多杂交粳稻组合的食味指标较好,营养指标的差异不大。超亲优势分析表明:杂交粳稻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方面超父本优势所占的组合数比例要好于超母本优势所占的组合数比例,说明现有的杂交粳稻母本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优于父本,而在食味品质与营养品质方面现有的杂交粳稻父本要优于母本,在糙米率、粒宽、食味指标与营养指标中表现为超中亲优势的组合数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3.
针对吉林稻区实际情况,对吉林省优质米品质现状进行了剖析评价,同时对"十二五"优质米育种目标提出具体要求,即优质与高产要统一,优质要与抗病相结合,优质要兼顾耐冷性状。通过这一系列研究,旨在明确吉林稻区优质米育种具体目标,进而提高吉林稻区稻农种稻的比较效益。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吉林省寒地稻作的特点,从水稻超高产育种指标分析入手,进一步明确超高产品种的选育目标及对策,初步提出今后吉林省水稻超高产品种的株形模式,采取的技术路线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地评价吉林省优质稻米新品种,吉林省农委已连续举办六次水稻优质新品种鉴评会,共鉴评出30多个优质水稻品种。本届鉴评出的4个优质新品种,在外观、粒型、适口性、产量、抗病等方面都有新的进展,这为进一步提高稻米品质,创立吉林大米品牌提供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7.
再论长江流域杂交粳稻育种攻关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长江流域杂交粳稻育种攻关中的几个问题》曾在1986年《杂交水稻》杂志第二期上发表,现已过去4年,杂交粳稻的育种虽有了显著进展,但杂交粳稻在长江流域的推广面积,仍然徘徊在20万亩左右,原因何在?现再就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与同行研讨。 一、杂交粳稻攻关的成果与效果 “七五”期间,长江流域杂交粳稻育种攻关的成果是明显的,通过几年的努力,又育成了一批新三系。不育系有安徽的80— 4 A、 T40A,江苏的731A、秀水04A,浙江的709414A、78A等。恢复系有江苏的宁恢21,安徽的82022、8003、2014等。另外,在光敏核不育基因和广亲和基因的利…  相似文献   

18.
初探超级稻育种与理想株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超级稻育种提出的历史背景国际水稻所(IRRI)于1996年育成的第一个现代水稻品种IR8,被认为是划时代意义的品种,标志着东南亚“绿色革命”的开始。与传统品种相比,IR8矮杆、分蘖多、秆硬、叶片直立、对光周期钝感、对N肥适应性强、收获指数高。因而IR8这样的品种在南亚,东亚和东南亚被广泛采用。但IR8育成全今30年,IRRI和东南亚国家育成的上千个水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未有大的突破,只是一些短生育期品种的日干物质产量有所提高。穗子大小的基因型差异虽已有记录,但大穗的基因型常出现在早稻资源中,其农艺性状不适应灌溉环境…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6,(1):1-5
中国水稻生产正处于重大转型的历史时期。通过对中国粮食的数量安全和质量安全、发展杂交稻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高档优质杂交稻是目前解决中国水稻产业面临困境的有效途径。并介绍了作者在高档优质杂交稻育种方面的研究进展。建议国家加大对高档优质杂交稻研究,特别是两系杂交水稻研究的支持力度,引导育种工作者重视高产广适与高档优质相结合,鼓励原始创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水稻育种百年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中国最重要的口粮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与推广对水稻生产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现代水稻育种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已有百年历程,期间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分子育种等技术成为技术主体,成就了矮化育种、杂交稻育种和超级稻育种三次突破,推进了全国水稻平均单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200 kg/667 m2平台跃上了当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