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畜禽种业》2013,(5):156-156
近期,西藏天然草原植被修复与农区黄牛改良工作座谈会在托萨召歼。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就全区高寒农牧区草原植被修复与农区黄牛改良的有效途径、如何保护草原生态、优化农区畜牧业结构、农牧民增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2.
巴林左旗天然草原植被的恢复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家生态发展的大政方针,按着国家项目建设要求,2002~2003年巴林左旗圆满地完成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的各项任务指标即草原围栏改良4733.33hm2,高效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540hm2,旱作饲草料基地2126.67hm2.此项目的建设以恢复和保护天然草原,维护草原生态平衡,改善巴林左旗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畜牧业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发展思路,本着统筹规划,全面保护,重点建设,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依靠科技遵循生态环境建设的基本规律,按照相对集中,先易后难,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和治理模式,以建促保,保建并举,突出生态效益,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的原则.依靠高新科技,运用生物、工程管理等综合措施,有效遇制天然草原的退化,提高和恢复天然草原植被及其生态功能,实现恢复和保护草原生态环境,保障巴林左旗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塔城地区黄牛有计划的改良工作始于1953年,在此之前,库鲁斯台草原地区从原苏联引进了阿拉托乌、科斯特洛姆牛对当地哈萨克黄牛实行改良,形成优秀的杂种个体,其体大、健壮、耐力强,旧称"塔城牛",后与"伊犁牛"统一归属为"新疆褐牛"。地区黄牛改良主要采用级进杂交方式,先后引入的父本品种有阿拉托乌、科斯托洛姆、西门塔尔、黑白花和  相似文献   

4.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半牧县.草原面积辽阔,同时草原沙化现象亦十分严重。为了治理沙化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等草原建设项目,共治理沙化草原40余万亩。治理后的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大幅增加。为了更好地掌握草原治理项目实施后对草原生态的作用.指导草原保护与生态建设.开展防灾减灾T作,发展草原畜牧业,县草原监理站对全县境内的草原进行了草原资源和生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本文作者以呼伦贝尔市天然草原为研究对象,在8月中旬牧草生长盛期,共布设261个样地,从草原植被长势、生产力状况、退牧还草工程生态效益等方面,通过地面监测获取草原植被与生态状况信息,定点拍摄反映草原植被生长情况的景观和样方照片,经测算分析,2020年呼伦贝尔草原植被长势总体偏好,草原生产能力提高,退牧还草工程区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科尔沁沙地疏林草原植被恢复技术体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科尔沁沙地天然榆树疏林草原的自然更新能力较强,每年可以产生大量的榆树幼苗,疏林地内每个小居群内的幼苗数以1株~10株最多,每公顷疏林地有幼苗6万多株,折合6株/m2,为榆树疏林草原植被的恢复提供了可能.科尔沁沙地榆树疏林草原的类型多样,具有多种经营利用方向.主要类型可以划分为以下3种:Ⅰ型为散生的榆树疏林草原,Ⅱ型为团块状的榆树疏林草原,Ⅲ型为榆树灌丛疏林草原,榆树和山杏、山里红等共同构成群落的主体.沙地植被的恢复可以采取对天然榆树疏林草原在封育的基础上通过人工经营管理,进行定向培育,可以在短期内按照人类自身的目的尽快地得以恢复;也可以通过人工措施重新建立上述3种类型的人工疏林草原植被.沙地疏林草原植被属于生态经济型植被类型,需要把疏林和草原有机的结合起来,生态与经济效益并重,天然植被人为定向恢复和人工疏林草原植被建设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甘肃天然草原开垦状况及诱因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面积开垦天然草原,已成为破坏我省草原生态环境的主要根源之一。无序化管理状况,让个人、企业和政府过度开垦天然草原。致使当地天然草原面积锐减。珍稀濒危植物逐渐减少,草原的植物多样性遭到破坏,草原生态严重失衡。被垦草原的植被消失,造成草原“三化”面积不断增大。开垦让整个草原植被结构发生了本质的改变,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使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更是雪上加霜。制止非法开垦,依法进行规范化管理,成为有效遏制天然草原“三化”和改善甘肃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是半牧县,草原面积辽阔,同时草原沙化现象亦十分严重。为了治理沙化草原,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从2002年开始,先后实施了"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项目"、"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项目"、"草原沙化治理工程"等草原建设项  相似文献   

9.
仓央加措  德央 《乡村科技》2023,(17):122-124
草原是我国最重要的生态资源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及甘肃省等地)。草原是我国生态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且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能。阐述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治理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具体的保护措施,包括加强宣传教育、做好植被恢复工作、建立生态保护优先的经济发展模式、加强对畜牧业的监管及加强草原生态监督等。  相似文献   

10.
工作20多年,一直从事天然草地生产管理建设和农区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推广和应用研究工作,被誉为养殖业的“土专家”,他就是青海省乐都县草原工作站高级畜牧师刚永和。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甘肃省范围内2015年与2014年第161、193、225期NDVI数据,进行植被长势指数计算,对2015年6-8月天然草原植被月度长势进行监测评价.2015年草原植被总体生长状况比上年略差.6月全省草原植被总体长势略好于上年,7-8月略差于上年.6月长势好于7-8月,呈现"前期长势较好,后期长势较差"的态势.草原植被长势与降水趋势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戴应龙  唐伟  王飒  葸杰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1):118-119,122
依托3S技术,2006—2011年对宁夏南部山区退牧还草后的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连续6年的定点监测。主要监测内容有草原资源生态状况、植被状况。监测和调查获得了大量基础数据和信息,通过对数据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分析了监测调查区的天然草原植被发生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天然草原面积近4亿公顷,是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主体,但人为破坏草原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神木县草原站对本县草原利用、草原植被生长、草原鼠虫害、草原火灾、草原保护建设工程效益等状况进行了轮回检查、重点监测,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21种禾本科牧草的发芽率、越冬率、抗逆性、适口性、品质及产草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859、731、710、552、616等品种可作为干旱区退化草场恢复重建优良品种。利用筛出的牧草新品种和深耕、移栽和补播草场修复重建技术对天然草场进行改良,可使天然草场的产草量提高20%~55%,植被覆盖度增加8%~20%,草畜综合经济效益提高14.29%~54.74%。改良后土壤pH值和含盐量略有下降,土壤微生物总量增加。各草场修复重建技术提高土壤肥力能力的大小顺序为:深耕移栽补播未改良。  相似文献   

15.
针对草原改良的原地放垡间隔松土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我国草原长期过载放牧,导致土壤板结严重,草原退化严重的问题,通过对现有的松土改良技术进行分析比较,提出了一种应用于草原土壤改良的原地放垡间隔松土技术。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松土作业后,土壤容重和坚实度平均值分别降低了30%和48.8%,平均含水率增加了38.72%,草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提高;松土后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产草量分别增产73.99%和65.65%。该技术能够满足不翻垡草原土壤、不破坏地表植被的松土改良农艺要求,实现了耕作层间隔疏松,进而形成适合牧草生长的虚实并存的耕作层。原地放垡间隔松土技术可作为草原改良松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发菜分布区受损生态系统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宁夏青铜峡甘城子发菜分布区荒漠化草原为例,在植被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定期人工给水研究发菜分布区受损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效果。[结果]通过定期人工给水、围栏育草等措施能够启动荒漠化草原的植被恢复过程,有效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提高了植被盖度、植被生物量、一年生和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结论]研究结果对改进荒漠化草原治理技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是建国以来国家投入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新策,预期也将是长期实施的一项保护草原生态最重要的政策措施.本研究从宏观视角,分析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的实施对草原生产力和生态保护、牧业产出、牧民收入的作用效应.结果显示,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施后,天然草原产草量、草原理论载畜量有所增加,天然草原平均牲畜超载率明显下降,全国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牛出栏及牛肉产量呈波动态势,羊存栏、羊出栏、羊肉产量、奶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牧业收入、牧业收入比重均高于政策实施前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给高寒区沙化草原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在玛曲高原草原选取补播改良、围栏封育和灌草结合3种植被恢复模式,通过测定土壤含水量、田间持水量、地上干物质累积和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指标,分析不同治理模式对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水分、干物质累积和NPP变化并明确其影响。结果表明,沙化草原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田间持水量10月较4月补播改良模式提高50%,灌草结合模式提高31%,围栏封育提高12%;在植被生长季,补播改良和围栏封育土壤模式的含水量均不同程度高于灌草结合,地上干物质量较围栏封育提高57.65%,较灌草结合模式提高230.10%。各恢复模式对NPP有显著影响,影响力补播改良>围栏封育>灌草结合,均差异显著,补播改良和围栏封育NPP分别较灌草结合提高66.05%和29.22%。可见,补播改良可提高土壤保水能力,为植被生长提高较好的水分环境,同时显著提高地上干物质累积和NPP,沙化草原生态恢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牧区家庭"草畜双承包"生产责任制和草原"双权一制"的实施,东乌旗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较好的推进与发展,植树种草、围栏封育、改良退化沙化草场速度加快,在西部大开发的政策引导下,一系列天然草原植被恢复与建设重点项目工程的实施,使草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植被得以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述了盐池县干草原草场、荒漠草原草场、沙生草原草场和盐生植被草场4个类型的面积、分布、土壤与水资源条件、主要植物组成、平均覆盖度、产草量、生产力等指标,提出了各草场改良的主要措施,以期促进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