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条状草地、农林缓冲系统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过量的地表径流是造成土壤侵蚀和点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宽、窄相间的条状种植能够降低土壤的侵蚀强度。若全世界都用条状种植方式,则土壤损失会降低5.1 t/(hm2.a)。条状草地缓冲系统在减少了径流的同时,也增加了土壤渗水量。此研究表明了缓冲体系的建立在8~10 a的时间内就能够提高水分的渗透率。研究种植在玉米-大豆体系中农-林或草-豆缓冲系统对土壤水力性质的影响,其结果发现:草地或农林缓冲系统的土壤密度比耕地小2.3%,孔隙度和粗气孔分别高出3%和33%,Ksat值则高出了3~14倍。结果表明:草地和农林缓冲体系能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缓冲系统可调控土壤表面的水文条件,且能减少耕地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2.
农地大量施氮肥和厩肥 ,可能因淋溶作用而导致水体的氮污染。土壤中亚硝态氮和亚胺的含量 ,与人及动物的健康息息相关。美国土壤学家R .Hubbard等人研究影响土壤中的氮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和管理措施认为 :氮迁移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结构、水文状况、土地利用有关。相对高的降雨量使氮迁移的可能性增大 ;水分过剩也是导致氮迁移的主要原因。森林可过滤水体中的氮 ;径流经过缓冲带过滤后 ,仅有 5kg /(hm2 ·a)的硝态氮和 8kg /(hm2·a)的全氮进入河流。当缓冲带宽度为 16m时 ,对硝态氮的吸收效果较好。管理方法是尽可能长期地将氮肥保持在根系层 ;采取作物覆盖物措施 ;降低灌溉的次数 ;保护和重建缓冲区 ;施氮量以及施肥时期必须符合作物、土壤和环境的需要 ,反对根据土壤类型确定的推荐作物施肥量进行施肥。相信此项研究对我国的农业管理、畜牧管理、水土保持研究、生态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添加秸秆对不同有机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向低(LSOM)、中(MSOM)、高(HSOM)及去除(RSOM)有机质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天后,土壤pH、交换性盐基离子、CEC和盐基饱和度的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L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交换性Al3+及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在MSOM和H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及土壤交换性Al3+、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且HSOM处理添加秸秆后对降低土壤酸度效果最好。土壤中添加秸秆后可明显提高土壤酸碱缓冲能力,且土壤对加碱侧表现出的缓冲区间比酸侧明显;土壤的缓冲容量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HSOM处理对酸碱缓冲能力 > MSOM处理 > LSOM处理 > RSOM处理。  相似文献   

4.
在 4个流域进行 3 a(1994- 1996年)试验,研究免耕、中耕、除草对浅层地下水补给量的影响,以天然草地为对照。每个流域打3眼井,以监测各月地下水位变化情况。用平均指数、地下水补给量两个指标表示地下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天然草地的平均指数最大,为0.7;中耕的为0.6;除草的为0.2;免耕的为0.06。在正常年及丰水年,天然草地地下水补给量高于各耕作措施;而在干旱年,天然草地无地下水朴给量,各耕作措施的地下水补给量较低,中耕的为 10.4-20.8 cm;免耕的为 3.8- 11.7 cm;除草的为 2.0- 10.9 cm。这是由于夏季休闲,秋冬季蒸发量低的缘故。  相似文献   

5.
以贵州中部普定县后寨河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采集林区、农区、村寨居民区、城镇居民区常年流出的泉水进行化学分析,探讨城镇化对喀斯特山区浅层地下水氮磷含量的影响及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查区内浅层地下水中NO3-浓度变化范围在1.18~43.6 mg/L,NH4+浓度变化范围在0.017~0.290mg/L,其中村寨居民区浅层地下水中NO3-,NH4+含量达Ⅲ类水质标准,城镇居民区NH4+含量超过Ⅲ类水质标准;总磷含量变化范围在0.012~0.682mg/L,城镇居民区、村寨居民区总磷含量超过直接影响水质的限值。喀斯特山区城镇化造成地下水氮、磷含量增加,从而明显影响地下水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选择贵州中部喀斯特山区普定县猫洞小流域,对长期受不同农作行为影响的区域(低复种旱作区、高复种旱作区、高复种复合农作区)土壤和浅层地下水进行采样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农作区浅层地下水化学组分明显不同,从低复种指数的旱作区、高复种指数的旱作区到高复种指数的复合农作区,浅层地下水中的NO3^-、NH4^+、PO4^3-、高锰酸钾指数和SO2^4-的含量依次增大,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高复种指数农作区浅层地下水中氮磷含量更高;在浅层地下水中,NO3^-含量受土壤有机质、腐植酸、全氮和碱解氮的影响最大,PO4^3-含量受土壤全磷、碱解氮、CEC的直接影响大;Cl^-对浅层地下水影响不明显。不同农作方式对地下水的NO3^-、NH4^+、高锰酸钾指数的贡献存在差异,可见喀斯特特殊的双重水文结构使水环境质量易受土壤质量等环境因素影响,特别是浅层地下水更易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灌溉农业发展对浅层地下水系统演化的影响,该文以1979年内蒙古德岭山地区浅层地下水系统未遭受人类活动强烈干扰时的状态为初始状态,采用水均衡原理计算2008年地下水的各种补排量,并进行地下水质量评价。通过对比初始状态与现状条件下浅层地下水系统输入(补给项)和输出(排泄项)的变化、水动力场与水化学场的变化,分析该地区浅层地下水系统的演化方向和规模。研究结果表明:灌溉农业的发展已成为影响浅层地下水系统演化的主要因素。灌溉农业对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动力场演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局部区域地下水水位的持续降低和地下水流场的剧烈变化;对地下水系统化学场演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地下水化学类型的改变和地下水污染的加重。  相似文献   

8.
该文为了得到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最好的操作条件,采用4因素Central-Composite中心组合设计,研究了不同生产条件(电压、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的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有效氯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压、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流量对有效氯浓度影响极显著(p<0.01);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pH值影响极显著(p<0.01);盐酸溶液的流量、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和原水流量对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影响极显著(p<0.01)。这些差异通过线性和二次性模型来描述。有效氯浓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电导率的决定系数都大于0.95。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最佳的工作参数是电压4.4V、盐酸溶液的流量1.04L/h、盐酸溶液的质量分数2.8%、原水的流量210L/h。生产的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指标为有效氯浓度(32±2)mg/L、pH值6.40±0.1、氧化还原电位(920±10)mV和电导率(1130±30)μS/cm。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以得到生产微酸性电生功能水的最优的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