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羊往往因饲喂过量含碳水化合物类饲料而突然发生瘤胃酸中毒,临床表现以厌食、精神沉郁、瘤胃积滞并伴有多量液体、腹泻、步态蹒跚、瘤胃液 pH 值降低为特征。致死率30~40%,若误治或失治则高达90%,单纯用西药治疗该病,往往效果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黄霉素和瘤胃素用作饲料添加剂时,对肉牛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体重相近(305±26.54kg)的40头健康未去势公牛作为试验动物,随机分为4组,第一组饲喂300mg/d.头黄霉素,第二组饲喂300 mg/d.头瘤胃素,第三组饲喂300 mg黄霉素+300mg瘤胃素/d.头,第四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瘤胃素和黄霉素对肉牛血液生理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奶牛瘤胃消化功能发生障碍引起的一种全身性代谢疾病 ,以发病急、病程短、病症重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上用综合措施防治奶牛瘤胃酸中毒 ,效果理想。1 发病规律及病因该病主要发生于 3~ 6岁、1~ 3胎的奶牛 ,5胎后的奶牛发病较少。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为最高。临产牛和产后 3d内的奶牛发病较多 ,发病与产奶量成正比例 ,产奶量越多 ,发病率愈高。发病原因有多个方面。1 .1 采食过量或误食大量易产酸发酵的精料 若大量饲喂小麦、大麦、玉米及大豆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 ,这些饲料在牛…  相似文献   

4.
本文概述了因TMR制作方法不当,饲喂后奶牛发生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病因、主要症状及发病机制,介绍了应用瘤胃切开术治疗两例奶牛瘤胃酸中毒的操作与体会,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青贮玉米造成肉牛瘤胃酸中毒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胃酸中毒是因采食大量的精饲料或饲喂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后,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其特征为消化障碍,瘤胃运动呆滞、脱水、运动失调、衰竭,常导致死亡。肉牛瘤胃酸中毒是肉牛常发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冬两季发病较多。  相似文献   

6.
奶牛瘤胃酸中毒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给牛饲喂大量碳水化合物饲料,致使乳酸在牛瘤胃中蓄积而引起牛全身代谢障碍的疾病.笔者介绍了奶牛瘤胃酸中毒的病因及临床症状,并提出了该病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奶牛及其制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从而刺激奶牛业的迅猛发展。高产奶牛的日粮往往都处于高能量、高蛋白的水平,容易引起奶牛消化机能紊乱、瘤胃酸中毒、真胃移位、酮血病等。为了能缓解精饲料过多对瘤胃内环境的影响,日粮中补加缓冲物质碳酸氢钠,在奶牛场内使用已上到了一定效果。1碳酸氢钠用于奶牛疾病的治疗目的是防止机体酸中毒,如热性病、酮血病等。在治疗瘤胃酸中毒时,静脉注射5%的碳酸氢钠液1000~1500ml,收效明显。为防止该病发生,可以长期混于饲料中饲喂,按混合日粮计,碳酸氢钠用…  相似文献   

8.
耕牛产后发生瘤胃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畜主在母牛产仔后为增加其营养.大量饲喂发酵的精饲料小麦、大麦、玉米、高梁等引起。本人从1975年~1990年,共治疗耕牛产后瘤胃酸中毒27例,治愈25例,治愈率为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通过两个试验研究发酵大豆产物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奶牛产奶性能、瘤胃发酵和瘤胃微生物的影响。试验1选择36头泌乳早期中国和斯坦奶牛(泌乳日龄56±23d)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奶牛饲喂全混合日粮(TMR);BSNLOW组,每头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0.5×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HIGH组,奶牛饲喂TMR日粮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试验期70d,每头奶牛每天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奶牛日粮中添加0.5×1011和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线性提高奶牛产奶量(P<0.01,25.2、26.4、23.0kg/d),4%乳脂校正乳产量(27.3、28.1、24.2kg/d),能量校正乳产量(27.3、28.2、24.2kg/d),以及乳脂肪(1.01、1.03、0.88kg/d)、乳蛋白(0.77、0.82、0.69kg/d)和乳糖(1.16、1.22、1.06kg/d)含量。与对照组相比,BSNLOW组和BSNHIGH组奶牛乳中体细胞数分别降低了3.4%和5.5%(P<0.01)。试验2采用4头瘘管奶牛进行为期28d的自体前后配对饲喂试验。分成3个处理阶段:①试验期第1~7天(试验前期),饲喂基础日粮,在试验第6天和第7天采集瘤胃样品;②试验期第8~21天(试验期),奶牛日粮中添加1.0×1011 CFU/d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并在试验第20和21天采集瘤胃样品;③试验期第22~28天(试验后期),停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饲喂基础日粮,并在试验第27和28天采集瘤胃样品。与试验前期和试验后期相比,试验期瘤胃pH分别下降2.7%和3.0%(P<0.01)。然而瘤胃中氨氮浓度(NH3)、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丙酸/戊酸摩尔比有所提高。试验期乙酸摩尔比以及乙酸/丙酸摩尔比显著降低(P<0.05)。然而,尽管试验期和试验后期NDF降解率有所下降(P<0.01),不同试验期24h干物质降解率无差异。与试验前期相比,体外培养法测定的试验期奶牛瘤胃总细菌数、蛋白分解菌和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分别提高了15.0%、16.2%、11.7%(P<0.01),而瘤胃原虫数量降低至5.35log10CFU/mL。以上结果表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提高了牛奶产量和乳成分含量,降低了体细胞数,促进了瘤胃总细菌、蛋白分解菌和淀粉分解菌的生长,说明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作为奶牛饲用益生菌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
乳酸是反刍动物瘤胃内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在饲喂高精料的反刍动物瘤胃内乳酸累积过多可能会加速瘤胃酸中毒的进程。本文综述了瘤胃内乳酸代谢机制和影响因素,以及提高乳酸利用和添加硫胺素等预防瘤胃酸中毒的几种方式,旨在系统地总结反刍动物瘤胃内乳酸代谢机制,为瘤胃酸中毒的调控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正瘤胃酸中毒是反刍动物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物质代谢障碍引起的。瘤胃酸中毒确切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常继发于瘤胃积食、瘤胃臌气等疾病过程中,故又称为"急性碳水化合物过食""消化性酸中毒""酸性消化不良"等。随着养羊业的规模化发展,饲喂精料的比例加大,瘤胃酸中毒的发病率也上升,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1病因在羊场肥育时,为了缩短肥育时间,增强肥育效果,常采  相似文献   

12.
1乳酸中毒   临床性瘤胃乳酸中毒是发生在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代谢性疾病.当奶牛产犊后或产奶高峰期饲喂精饲料过多时,瘤胃趋于乳酸发酵,乳酸的酸性较强,会使瘤胃pH值降低至6以下.在正常情况下,瘤胃中产生的乳酸会被立即转化为丙酸,因而瘤胃中无乳酸累积.但在精料饲喂量突然增加时,乳酸会在瘤胃中大量累积,通过瘤胃壁进入血液,故血液pH值也会随着降低(从7.4降至7.3),奶牛出现乳酸中毒,严重的乳酸中毒会造成死亡,但大多数情况下,奶牛往往表现为食欲减退、呆滞、拉稀、产奶量下降等.预防奶牛乳酸中毒的方法,一是注意逐渐增加精饲料给量,二是在日粮中添加缓冲剂,如碳酸氢钠等.   ……  相似文献   

13.
<正>瘤胃酸中毒是肉牛育肥期经常遇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这是由于饲养者为提高饲粮的能量浓度而大量饲喂谷实类饲料的一种后果。一、引起瘤胃酸中毒的原因1.肉牛育肥期大量饲喂精饲料,使得瘤胃发酵向着产生大量丙酸的方向进行,因此瘤胃p H值下降到6.4以下。2.当p H值低于6.4时,使牛所采食的青贮饲料中的乳酸无法被乳酸转化细菌转化成丙酸,由于乳酸的酸度高,加剧了瘤胃的酸变,出现了瘤  相似文献   

14.
奶牛瘤胃酸中毒是因大量饲喂富含淀粉类精料或腐败的糖化饲料后,在瘤胃中产生大量乳酸蓄积并吸收而引起的酸中毒。  相似文献   

15.
旨在观察不同NFC/NDF比日粮对奶山羊瘤胃细菌及瘤胃和血浆中内毒素及组胺含量的影响。选用6只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泌乳期关中奶山羊为试验动物,试验分四期进行,每期10d,依次饲喂NFC/NDF比分别为1.02(Ⅰ期)、1.24(Ⅱ期)、1.63(Ⅲ期)、2.58(Ⅳ期)的4种日粮,以逐渐增加日粮精料的方式诱导奶山羊发生亚急性瘤胃酸中毒(SARA)。分别利用pH动态监测记录系统和滚管培养法测定瘤胃pH、瘤胃细菌总数、淀粉分解菌及坏死梭形杆菌的浓度;以鲎试验试剂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内毒素和组胺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日粮NFC/NDF比的增大,瘤胃pH显著降低(P0.05),并且瘤胃pH下降速率和下降幅度也随之加快;日粮NFC/NDF比为2.58时,瘤胃内组胺和内毒素的浓度明显增加(P0.05),坏死梭形杆菌和淀粉分解菌的数量也显著升高(P0.01)。内毒素、组胺和坏死梭形杆菌三者浓度的异常增加对SARA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奶牛饲养中,瘤胃酸中毒的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高比例玉米饲喂的奶牛。我们曾诊治多例奶牛瘤胃酸中毒,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一)症状病牛食欲消失,体温下降,皮肤发凉,心律加快,呼吸急促,瘤胃有积液,蠕动减慢或停止,瘤胃液pH值为5.0以下。粪便稀软,严重时出现腹泻,粪便中可见  相似文献   

17.
反刍动物的瘤胃酸中毒,是由于突然超量采食富含碳水化合物及谷类等精料,在瘤胃中积聚产生乳酸,并吸收大量乳酸等有毒物质的一种急性消化性中毒。在山羊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发展农户心疼山羊,饲喂了过多的精料,发生了这类疾病,在通过本病治疗中,根据草食动物的特点,不断摸索,收到了治疗山羊瘤胃酸中毒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在奶牛饲养中,瘤胃酸中毒的发生较为普遍,尤其是高比例玉米饲喂的奶牛.我们曾诊治多例奶牛瘤胃酸中毒,现将诊疗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亚急性瘤胃酸中毒对奶牛的生产性能有很大影响,使用益生菌来稳定奶牛分娩后-产奶过渡期瘤胃pH可以减轻这种代谢紊乱的症状。因此,本试验选择了体重(741±55)kg,产奶期在(212±19.5)d的奶牛4头,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共4种日粮: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组为日粮添加0.5 g/d米曲菌,处理2组为日粮添加2.5 g/d米曲菌,处理3组为日粮添加2 g/d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菌的混合物。每组经过3 w的适应期、4 d酸中毒期以及3 d恢复期。结果显示:瘤胃最大pH范围在5.6~6.0,占比最高,与适应期和中毒期的结果相似。中毒期间,其他pH范围表现为显著差异(P <0.05)。中毒期,处理3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瘤胃pH(P <0.05),同时处理3组瘤胃pH在5.6~6.0的占比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日粮添加2.5 g/d米曲菌显著降低了产奶量(P <0.05)。奶牛遭受瘤胃酸中毒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 <0.05),而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降低(P <0.05)。除了处理3组外,其他组瘤胃乳酸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 <0.05)。饲喂12 d后,处理3组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了乳酸含量(P <0.05)。瘤胃白球菌和大肠杆菌含量在饲喂2 h后显著升高(P <0.05),之后在6 h达到稳定。结论 :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菌复合物可以缓解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症状,米曲菌可以调控瘤胃pH,但高剂量米曲菌添加水平对瘤胃pH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反刍动物突然大量采食谷物等富含碳水化合物类物质的饲料,导致瘤胃内产生大量乳酸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代谢性酸中毒.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消化紊乱,运动失调,瘤胃运动停滞,瘤胃积滞酸臭稀软内容物,重度脱水,高乳酸血症,病程短急,常导致死亡.梅花鹿由于饲管不当,过多食用谷类或多糖类饲料,或长期大量饲喂青贮饲料等,也极易引发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