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监测剖析了1996-2000年广东省水稻白叶片枯病菌致病性变异动态。从全省42个县(市)采集病叶标样分离提纯168个菌株,在中国鉴别品种上测定,划分为Ⅰ、Ⅱ、Ⅲ、Ⅳ、Ⅴ个致病型。各菌型出现频率分别为18.45%、21.43%、12.50%、26.79%、20.83%。Ⅰ、Ⅱ、Ⅲ、Ⅳ型菌在全省各稻区均有分布,尤其Ⅳ型菌出现频率最高,分布面甚广,为广东的优势致病型;Ⅴ型菌主要在粤西地区出现,在广东仍属局部发生,但近年新区不断出现,有继续扩展之势。病原菌致病性分化品种抗性有关,致病力较弱的Ⅰ、Ⅱ、Ⅲ型菌主要从抗性较差的杂交稻品种中分离,抗Ⅳ型菌品种感染强致病菌系Ⅴ型菌。  相似文献   

2.
柞蚕抗菌肽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柞蚕蛹诱导含抗菌肽的免疫血淋巴,对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细菌(X(?)(?)pv (?))有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中国白叶枯病菌Ⅳ群强致病力菌株(RX77)的抑菌圈直径达12mm。电镜观察抗菌肽作用于白叶枯病菌能使其细胞膜破坏,内容物渗出而致死亡。处理10~30min即有效果。将抗菌肽与白叶枯病菌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接种于水稻秧苗及孕穗期的叶子上,20天后调查病斑平均长度,经方差分析认为抗菌肽对病菌致病力有显著的减弱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湖北8个地区46个县市广泛采样分离纯化获得208个稻白叶枯病菌株,按国内统一标准进行致病力的鉴定,结果表明:湖北省当前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的分化,主要表现为以强弱数量变化为主的0、Ⅰ、Ⅱ、Ⅲ和Ⅳ致病型,其中第Ⅳ致病型是流行优势致病型。按行政区域以及按水稻的种植区划,比较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型分化情况,表明不同区域各致病型的流行强度不一致。强毒力的第Ⅳ致病型菌的多少,与水稻的复种指数关系不大,而同稻区土  相似文献   

4.
5.
广东水稻白叶枯病菌新致病型的发现及致病性测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对广东省水稻白叶枯病菌的致病型变异动态监测中 ,发现了在中国鉴别寄主金刚 3 0、Tetep、南粳 15、Ja va14、IR2 6上的反应为SSSSS模式的菌株。该菌株有别于SRRRR(Ⅰ型 )、SSRRR(Ⅱ型 )、SSSRR (Ⅲ型 )、SSSSR(Ⅳ型 )、SSRRS(Ⅴ型 )、SRSRR(Ⅵ型 )、SRSSR(Ⅶ型 )、RRRSR(云南菌型 ) 8个类型 ,是一个新致病型菌系。对该菌系致病性测定的结果显示 ,其致病谱广、毒性强 ,是一个高致病性菌系  相似文献   

6.
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菌株95-1除对抗病力最强的水稻品种宁粳13号无致病力外,对其余8个水稻品种致病力都很强,可做为宁夏地区的代表菌株,用于水稻白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  相似文献   

7.
8.
9.
对冰箱斜面保存的0,Ⅱ,Ⅳ致病型模式株与基后代单菌落子株致病力的比较,并测定0,Ⅱ,Ⅳ型模式株两两混配液的致病力和观察22个菌株在中茬和晚茬的致病鉴别品种上致病力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采取病叶段沙培,在切口取菌胶的方式分离所得菌株是含不同毒力组织的混合体,其毒力差异是由各细胞间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决定的。用这样的菌株划分出的致病型,实际是病菌不同毒力细胞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的组成比和互作关系的表型反应。  相似文献   

10.
用ELISA双夹心法,以单克隆抗体为第二抗体,对60份水稻白叶枯病的病种和病叶进行检测,2张病叶在7ml0.01molPBS(pH7.2)中的浸出液稀释至32倍表现明显阳性;病种稻壳与PBS的比例(W/V)>1:3时效果明显。被测的病种稻壳浸出液的光密度值大于健种稻壳浸出液光密度值1.2倍可定为阳性。该法灵敏度为1.9μg/50μl。  相似文献   

11.
12.
水稻白叶枯病菌胞外多糖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13.
从已建立的15株稳定分泌抗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的单抗杂交瘤细胞株中筛选出4株,用其抗体采用琼脂双扩散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了作者从采集的病叶分离和从各地收集的水稻白叶枯病菌菌株63株,将其分为4个血清型,其结果与常规多抗血清划分的血清型一致.并运用免疫电泳和琼脂双扩散试验比较了各血清型之间的差异,其结果表明,单抗较多抗特异性强,在鉴别血清型方面较优越.  相似文献   

14.
15.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基因变与侵入和增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相似文献   

16.
17.
测试了12个致病力不同的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 菌株,其EPS产生能力受培养周期和可利用糖的影响。多糖只有1个级分,不含蛋白成分,分子最小于2×10~6道尔顿。其非专化性毒性包括堵塞植物幼苗切条导管而致萎,导致被注有EPS的植物组织变裼坏死;诱使植细物胞电解质渗漏。此外,弱致病力菌株的FPS具有诱导品种对白枯病的抗性能力。初步认为,白叶枯病菌EPS可能与症状形成有关,并参与寄主一病菌相互作用过程中对水稻外源凝集素的识别,但EPS可能只是病菌致病力的构成之一。  相似文献   

18.
插入序列在水稻白叶枯病菌防治上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水稻白叶枯病与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简称IS)的定义及相互联系.插入序列的研究在防治水稻白叶枯病上有重要意义,并可应用于各种致病型的水稻白叶枯菌的鉴定等.  相似文献   

19.
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水稻-白叶枯病原菌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关系,是研究禾本科植物-病原菌互作的理想模式系统。目前已鉴定和克隆出许多白叶枯病菌致病相关基因。其它革兰氏阴性植物病原细菌致病性分子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研究,为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提供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其中以发掘TTSS效应分子的研究备受关注。本文将对白叶枯病菌致病性分子机理进行综述,以期为研究水稻-白叶枯病菌互作的功能基因组学提供科学线索。  相似文献   

20.
采用 ATPase 活性的常规测定方法,分析了4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病原菌后的叶片叶绿体、线粒体 ATPase 活性以及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的变化.其结果表明:4个不同抗性水稻品种感染白叶枯病后叶片叶绿体 Ca~(++)-ATPase、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下降,感病品种活性下降更为显著;感病品种叶片叶绿体 Mg~(++)-ATPase 活性下降,抗病品种略有上升;叶片线粒体 ATPase 活性增加,感病品种酶活性上升更为显著.这说明白叶枯病菌对不同抗性水稻叶片叶绿体、线粒体、根端线粒体 ATPase 活性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