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重要生态经济系统,有着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更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西经济区的经济腹地,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与社会经济意义。通过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整体概况、热点议题及学术前沿趋势,基于CiteSpace对从中国知网中筛选出的431篇有效文献进行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经济发展两大视角对近10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阶段性分析总结,以期为后续江西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顾莉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458-12461
依据1949~2008年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统计数据,应用波动理论分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情况。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是在不稳定的波动中增长的,其波动周期频度较高,长度比较规则;波动幅度总体呈中度,稳定性不强;粮食产量波动具有对应性,体现了现阶段粮食生产"N"字形的发展态势;粮食产量波动具有梯次性;在粮食产量波动性比较中,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年均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相对波动系数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自然灾害、农业政策、生产性投入、粮食价格和粮食流通5个方面剖析了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波动的原因,并提出了防御和平抑粮食产量超常波动的措施:一是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提高耕地质量;二是加强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四是注重农业组织制度创新,为农业技术措施的应用提供实施路径和载体;五是建立健全灾害防控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增强粮食生产抗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探究粮食生产波动的原因对于提高粮食生产宏观调控水平具有较大的作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粮食产量波动与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波动的关系。在收集 1952 年至 2009 年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ECM)对粮食产量与国民生产总值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结果发现,第二、第三产业产值波动造成了粮食产量的反向波动,其短期弹性系数是 - 0.24。该结论给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是对江西省、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生态意义的区域,发展生态农业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落实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国家战略的实际行动,而且是“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具体实践.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农业发展中,必须加强宣传,增强公众发展生态农业意识;加大投入,构建多元化的投融资运作体系;保护生态,改善发展生态经济外部环境;培养人才,构建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刊中报     
江西农垦加快推进五区建设进程在近日召开的江西省农垦系统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讨班上,江西农垦提出了要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五区建设,把农  相似文献   

6.
根据江西省2005—2019年粮食生产数据及相关影响因素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近15年来江西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19年江西省粮食产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主要粮食作物产量依次为:稻谷>玉米>小麦;(2)宜春市和吉安市粮食产量在江西省各市位居前列,新余市、萍乡市、鹰潭市及景德镇市粮食产量一直相对偏少,市域粮食产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相似类型集聚分布特征,且随着时间变化空间集聚特征愈发明显;2005—2019年江西省的粮食高产集聚区由抚州逐步聚集于上饶;(3)农业肥料、播种面积和农业塑料薄膜与粮食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对粮食生产均具有显著性正向效益。  相似文献   

7.
依据粮食生产统计数据,运用时间序列、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指标模型,分析江西省粮食生产发展及地域变化特征;利用规模优势指数、效率优势指数、综合优势指数模型对主要粮食作物进行生产地域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 1978—2010年,江西省粮食总产量经历了“增长—波动—上升”过程;(2) 粮食生产离散程度、区域差异均增大,“粮食产量—人口数”地理联系率总体呈下降之势,粮食生产向吉安、宜春与抚州等地区集中;(3) 江西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存在显著差异。最后提出了江西省粮食作物布局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与周期特征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49--2006年河北省粮食产量的统计数据,采用3种方法分别测度了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规律,系统分析了河北省粮食生产的波动周期,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河北省粮食生产波动的主要特征,分析其波动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河北省粮食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扩展模型,分析2000—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及其规律。结果表明:2000—2009年鄱阳湖经济生态区总体耕地压力并未超过预警线,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耕地压力不平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东南区域和西北区域耕地压力明显大于其他区域。并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耕地压力状况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渔业资源是衡量湖泊生态环境及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湖区渔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渔业经济是鄱阳湖生态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也是江西省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鄱阳湖渔业转型对保护渔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维持湖泊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重要意义。以九江市姑塘镇作为素材搜集点,对鄱阳湖渔业资源进行基础性评估,并总结了鄱阳湖渔业转型现状和工作成效,提出了渔业转型新思路及其可行性,以期为鄱阳湖生态恢复和渔业转型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有着天然的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可以有效展示生态农业发展的成果与亮点,进一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指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已成为国家战略。低碳农业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而提出来的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农业,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对农业在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的重要作用、发展低碳农业在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的现实意义,以及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与措施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所提出的观点对当前正在进行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刊  田长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4,(35):12698-12699,12703
以江西省地级市为研究单元,根据2003 ~ 2012年江西省各地区的粮食生产、耕地面积和人口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各市粮食产量的比重,分析该地区粮食供需格局的变化特征,揭示江西省粮食生产与耕地变化的时空动态特征及原因,对比分析耕地面积重心和粮食产量重心动态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粮食生产重心和耕地分布重心在空间上均表现为“北进”的态势,在移动方位上大致具有同向性.耕地重心沿着正北方向移动了4.23 km,粮食产量重心沿着相似的轨迹移动了9.00 km,区域粮食产量增长受粮食单产、粮食播种面积等非耕地总量因素的影响日益明显,粮食增产对耕地资源的依赖性也日益增强.因此,保障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亟需创新机制和政策.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河南省粮食生产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贺振 《农业科学与技术》2009,10(3):123-126,147
1材料与方法1.1河南省粮食生产特征河南省1978-2006这29年粮食资料统计表明,其粮食产量变化、单位耕地粮食产量及人均粮食总体特征为波动中趋于上升(图见第124页Fig.1)。具体表现为:一是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和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二是粮食产量波幅较大;三是粮食产量波动频率较高。这种频率过高、幅度较大的波动,极其严重地影响了粮食生产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湖南粮食生产具有"波动中增长"特征.1978~2010年期间湖南粮食生产先后出现了7个波动周期,人均粮食产量先后出现8个波动周期,每个波动周期具有不可重复性和非对称性.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粮食生产波动第六个周期的2002年和2003年湖南省人均粮食产量分别为377.35公斤和366.62公斤,低于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1990—2005年福建省粮食产量的波动变化,并且运用广义生产函数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分2个时段对影响福建省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粮食播种面积和农药使用量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1998—2005年粮食播种面积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7.
童金炳 《中国农垦》2010,(12):19-20
<正>江西省恒湖垦殖场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围垦面积60平方公里。农场位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圈核心区、优质稻优势产业带,是江西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单位之一,也是江西省的重要商品粮基地。恒湖垦殖场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  相似文献   

18.
中国粮食产量波动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将波动理论应用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分析,采用波动系数、波动周期等指标来研究粮食产量的波动规律,并将粮食产量的波动周期与国家粮食政策和自然灾害结合起来,定性分析了国家政策和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建议:利用国际市场的贸易机制、保持粮食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健全粮食生产预警机制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浙江省近年来粮食产量趋势,采用波动理论研究1978—2015年浙江省的粮食产量周期特征,并运用LMDI方法对影响粮食产量的耕地利用因素进行分解。结果表明,浙江省粮食产量呈现先升高再长期波动下降然后逐步稳定的态势,波动幅度在收窄,周期性波动特征依然存在。单产提高是粮食增产的主要途径,复种指数降低、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耕地资源减少导致浙江省粮食总产下降。影响浙江各地市粮食生产变化的主导因子略有不同,复种指数降低是台州、宁波、绍兴、舟山粮食生产减退的首要因子,结构调整是其他地区粮食生产减退的首要因子。  相似文献   

20.
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安峰  王燕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96-10297,10340
休闲农业旅游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环鄱阳湖地区有丰富的动植物、山水、农渔产品、民俗等自然、人文资源,具有良好的休闲农业旅游基础。在国务院正式批复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将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政策的大背景下,环鄱阳湖地区休闲农业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笔者探讨了环鄱阳湖地区开发经营休闲农业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