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双峰驼乳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阿拉善双峰驼初乳为研究对象,经离心脱脂、酸沉淀去除酪蛋白并用硫酸铵经2次盐析获得乳铁蛋白粗提物,再通过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进行纯化。利用考马斯亮蓝和SDS-PAGE电泳定性定量检测。结果表明,乳铁蛋白分子量为81.42kD,每毫升驼乳中能提取乳铁蛋白约0.86mg,纯度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初乳中乳铁蛋白的分离纯化及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是一种具有许多独特生理功能的铁结合糖蛋白,主要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各种外分泌物中,如乳汁、眼泪等,乳汁尤其是初乳中Lf的含量很高。因此,从来源丰富的牛初乳中提取Lf,把它作为功能性成分应用于食品和畜牧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本试验通过等电沉淀、盐析和层析分离等方法从牛初乳中分离Lf,并用SDS-PAGE、Western Blot检测和鉴定,结果我们得到了80 ku的乳铁蛋白,其纯度90%,符合工业化生产要求。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可用于乳铁蛋白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建立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中乳铁蛋白的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检测方法。试样中的乳铁蛋白经磷酸盐缓冲液提取,肝素亲和柱净化后,用反相-HPLC分离,以0.1%三氟乙酸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HPLC仪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乳铁蛋白质量浓度50~500 μg/mL范围内,检测结果呈现良好线性关系;该方法的检出限为5 mg/100 g,定量限为15 mg/100 g,平均回收率为93.9%;同一质量浓度乳铁  相似文献   

4.
乳铁蛋白是哺乳动物乳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讨论了从牛初乳中分离乳铁蛋白的工艺。牛初乳经过离心脱脂得到脱脂乳,加入带羧甲基的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CM-SepharoseFastFlow在4℃下进行动态吸附,用去离子水将没有吸附上的杂蛋白冲洗掉,然后使用1.6%和5%的NaCl溶液进行阶跃洗脱;经过两步阶跃洗脱得到的乳铁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助于检测市场上乳及乳制品中的乳铁蛋白含量,本试验建立了定量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法.试验采集了10种液态奶、3种乳清粉、3种干酪、4种奶粉和4种酸奶,利用SDS-PAGE法分离乳铁蛋白,并优化了分离胶的浓度、电压、上样量和染色法.SDS-PAGE法的最佳条件为:分离胶浓度12%,浓缩胶电压120V,分离胶电压200V,改良的考马斯亮蓝染色,乳铁蛋白标准品的点样浓度0.1111mg/mL.点样量12μL.乳清粉及奶粉比干酪、液态奶和酸奶中的乳铁蛋白含量高,并且,液态奶、干酪和奶粉的检出限分别为2.9、29.0和29.0mg/100g,液态奶、干酪和奶粉的定量限分别为9.7、97.0和97.0mg/100g.该条件下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含量的RSD分别为0.01%-8.70%.说明利用本文建立的SDS-PAGE电泳法简易、快速、准确,并且可以作为定量测定乳及乳制品中乳铁蛋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乳铁蛋白对常见口腔/肠道致病菌的抑制和细菌生物膜清除作用。选择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牛乳铁蛋白(bLF)和蛋清溶菌酶(阳性对照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7种菌进行抑菌、细菌生物膜形成和清除等试验。结果表明:(1)最低抑菌浓度试验表明,rhLF、bL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酸乳杆菌、沙门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2)抑菌圈试验表明,rhL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酸乳杆菌的抑制效果优于bLF,而对沙门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抑制效果差于bLF(P0.05);(3)生物膜形成抑制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rhL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均显著高于bLF(P0.05),浓度为5 mg/mL的rhLF抑制效果达到99%;(4)生物膜清除试验表明,不同浓度的rhLF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物膜清除效果均显著高于bLF(P0.05),浓度为5 mg/mL的rhLF抑制效果达到56%。研究结果表明,乳铁蛋白对常见口腔/肠道致病菌,尤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嗜酸乳杆菌、沙门氏菌、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时对细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和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建立快速准确检测猪乳中溶菌酶、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方法,采用0.1%三氟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三氟乙酸乙腈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程序洗脱,用Xbridge~(TM) Sneild RP C18色谱柱对α-乳白蛋白、β-乳球蛋白和溶菌酶进行分离检测,用Supelcosil C18色谱柱对乳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进行分离检测。结果显示:5种乳清蛋白分离良好,在25~1 000 mg·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标准曲线回归系数均大于0.99,RSD小于5%,回收率在91%~97%,溶菌酶、乳铁蛋白、α-乳白蛋白、血清白蛋白和β-乳球蛋白的检测限分别为0.2、4.0、0.6、0.3和1.0 mg·L~(-1);对猪乳中乳清蛋白进行测定显示,β-乳球蛋白、溶菌酶、乳铁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含量在母猪分娩后16 d内逐渐降低,其含量均在母猪分娩后第1天最高,分别为17.2、0.224、2.0和15.6 g·L~(-1),在第16天含量最低,分别为5.6、0.092、0.5和3.6 g·L~(-1);α-乳白蛋白含量在母猪分娩后逐渐升高,在第7天时含量达到最高为3.3 g·L~(-1),随后降低,保持在3.1 g·L~(-1)。结果表明:建立的乳清蛋白高效液相色谱法,能够快速准确检测猪乳中5种乳清蛋白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改进Tricine-SDS-PAGE法分析重组牛乳铁蛋白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分离3.1kDa乳铁蛋白肽,试验调整分离胶中聚丙烯酰胺浓度及凝胶的交联度,并加入适量甘油,改进了传统的Tricine-SDS-PAGE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与常规的SDS-PAGE和Tricine-SDS-PAGE相比较,改进的凝胶不仅可以有效分离3.1kDa的肽,而且对分子量为212kDa的大分子量蛋白也有很好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SDS-PAGE和现有的Tricine-SDS-PAGE方法。  相似文献   

9.
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是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乳清蛋白,有益于消费者健康,但其生物学活性在高压处理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性。对传统的食品热处理加工方法而言,高压处理因其具有抗微生物效果而不改变食品的感官和营养品质,是一种较好的替代方法。本试验研究了高压处理对脱脂乳和乳清中乳铁蛋白和乳过氧化物酶变性的影响,随着缓冲液中蛋白的分离,在20℃时控制压力范围在450~700MPa。乳铁蛋白的变性是利用夹心ELISA法测定其与特异性抗体反应性的丧失来衡量的。乳过氧化物酶变性是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其酶活的丧失而确定的。各处理组乳过氧化物酶均未真正失活。在每次压力处理过后,测定残留的具有免疫反应活性的乳铁蛋白浓度,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以获得D和Z值。随着压力和持续时间的增加,乳铁蛋白变性增加,乳清中乳铁蛋白的D值较牛奶中偏低,且乳清和牛奶中的D值比磷酸盐缓冲液中低。因此,缓冲液和牛奶中的蛋白变性速度要慢于乳清中蛋白的变性。在以上3种介质中乳铁蛋白的变性遵循的反应级数为n=1.5。在脱脂乳、乳清和缓冲液中处理得到了乳铁蛋白的活性体积分别为-34.77、-24.35和-24.09mL/mol,说明压力导致了蛋白体积的下降。  相似文献   

10.
花生乳牛乳混合干酪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影响混合乳干酪凝乳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当花生乳添加量为20%,发酵酸度为24°T,皱胃酶添加量为0.30%,CaCl2添加量为0.06%时凝乳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玛曲县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玛曲县1967~1999年的降水量和气温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玛曲县年际降水量具有下降趋势,在下降中呈现丰枯波动变化,引起气候向干旱方向发展;枯水年接近于分析年数的2/3,降水量主要分布于距平年份的0~20%;盈水年数稍大于分析年数的1/3,降水量分布于距平年份的10%以内;玛曲县33年内降水量主要取决于夏季降水,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4.17%,集中于4~9月。玛曲县多年平均气温1.26℃,年际变化呈波动上升的趋势,1996年和1998年温度上升剧烈,增温异常;年内多年1~12月平均气温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年内最高温与最高降水量一致,出现在7月,雨热同期。年内气温变暖时间提前,4月上旬变暖出现年代增多,变冷时间推后,由10月下旬转向11月中旬及下旬。  相似文献   

12.
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特征对降水格局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北荒漠生态系统典型植物红砂一年生幼苗为研究对象,利用塑料遮雨棚,研究了人工模拟不同降水格局下红砂幼苗根系形态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降水量一定时延长降水间隔时间,红砂幼苗根系各指标均呈增加趋势,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增加最为显著,分别为39.22%、62.50%和63.20%。(2)降水间隔时间延长至10 d时,降水量增加30%对幼苗根系各指标均有促进作用,且对总根体积和根系生物量的作用尤为突出,使其分别显著增加116.27%和224.40%(P<0.01)。(3)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延长降水间隔时间,比根长和比表面积达到最大值,幼苗其他指标则无显著变化,说明幼苗对此水分条件的适应能力最强。(4)相关分析表明,不同降水格局条件下,红砂幼苗各形态指标间存在相关关系,但水平各异。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总根体积、根平均直径及根系生物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且相关系数接近0.5,说明红砂幼苗根系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板蓝根凝集素的分离及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丙酮盐溶液及硫酸铵分级沉淀法对生药板蓝根进行凝集素的粗提,并对其部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 8和NaCl浓度为0.6 mol/L时提取的凝集效果最好,20%硫酸铵分级沉淀凝集最多;丙酮盐溶液的可溶性糖含量和还原性糖含量分别是20.45%和3.40%;硫酸铵提取物的可溶性糖含量为0.03%,但还原性糖含量很低;丙酮提取液组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吞噬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位于我国西部,又被称为“世界第三极”,对我国和世界的生态以及气候变化影响显著。为了评估2000-2020年青藏高原草地地上生物量(aboveground biomass,AGB)的变化情况,本研究采用多种机器学习方法结合MCD43A4产品数据模拟了草地地上生物量,并对该区域草地地上生物量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中,Rborist模型精度最高,基于筛选后变量的R2达到0.6484。“prec_05”、“prec_06”、“tp_12”、“NDPI”、“prec_04”、“tmax_01”、“prec_08”、“prec_12”这8个变量与生物量相关;2)青藏高原东南部的生物量要高于西北部,呈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趋势;3)2000-2020年间青藏高原草地生物量稳步增长,整体向好发展。青藏高原61.38%的草地变化趋势不具有可持续性,4.67%的草地持续性轻微恶化,持续性明显恶化的区域占比1.19%,呈稳定或恢复趋势的区域占比32.76%。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草地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淼  徐柱  柳剑丽 《草业科学》2011,28(6):1085-1090
摘要:本研究以太仆寺旗为例,利用1979-2009年的气候数据,分析了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气候变化趋势,并结合Miami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研究草地气候生产力对不同气候变化情景的响应。结果表明,近30年来,太仆寺旗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每10年0.62 ℃),四季平均气温均有显著上升,以冬季升温最明显(每10年0.84 ℃);年降水量有下降趋势(每10年5.3 mm),但趋势不明显;综合考虑水热因子的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更能够反映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与温度相比,降水是影响草地生产力的关键因子;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 “暖湿型”气候可提高草地气候生产力,变化幅度为8.3%~16.7%,假如未来气候向“暖干型”发展,草地气候生产力的变化为-4.8%~3.5%。  相似文献   

16.
气温和降水与天然草地牧草产草量的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良 《青海草业》2009,18(2):12-14,31
利用海晏县气象站1980-2006年降水、气温、大风日数以及青海省海晏县1980-2006年天然草地平均产草量,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和灰色关联法,进行了关联程度分析。结果表明:自80年代以来气候变暖变干,气候因子对牧草产量的影响非常明显,尤其是夏季降水和春季气温关联度最高。  相似文献   

17.
不同结皮破坏对退化梭梭林地土壤水分及梭梭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甘肃民勤对20世纪60年代建植的人工梭梭林进行植被恢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结皮破坏可以增加林地水分入渗深度,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土壤含水率,对退化梭梭有恢复作用。3种改造措施中,土壤水分储存效果以处理Ⅰ和处理Ⅱ较好;结皮的存在易造成坡面径流,而结皮破坏则阻止了坡面径流的产生,并增加了土壤水分入渗;退化梭梭恢复以处理Ⅰ和处理Ⅱ梭梭的枝条成活率最大,达到6.67%,新枝枝数、枝长、基部粗度以处理Ⅰ占优势;新结皮形成方面,处理Ⅰ不易形成新结皮,处理Ⅰ,处理Ⅱ和处理Ⅲ形成的新结皮厚度分别为0.22 cm,0.27 cm和0.38 cm。  相似文献   

18.
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云 《草业科学》1999,16(3):1-3
对影响天山北坡中山带天然牧草产量的气候因子进行研究,得出降水是影响天山北坡中山 场牧草产量的关键气候因子这一结论,并且建立了降水量和牧草产量之间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区域尺度下气候因子的插值优化及其与草地NPP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省及周边42个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和154个草地样地地上生物量(风干质量)实测数据,在AMMRR插值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坡度、坡向两个变量,对甘肃省1996-2005年的年均温和年降水量、不同季节温度和降水量进行空间模拟,并分析了甘肃省年均温和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PP)对年均温、年降水量和不同季节温度、降水量的响应。结果表明,1)相对其他插值方法,引入了坡度、坡向等微观地理因子的AMMRR插值方法,可充分体现甘肃省的年均温、年降水量受地形影响的微观变化,更符合实际情况。2)除冬季外,草地NPP与不同时期的温度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同时期的降水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而且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温度。  相似文献   

20.
马琳  李学斌  谢应忠 《草业科学》2011,28(6):898-901
摘要:利用原位观测法及分解袋埋放法对宁夏盐池县草地生态系统典型群落枯落物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试验地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沙蒿(Artemisia desertorum)、赖草(Leymus secalinus)枯落物蓄积月动态与月降水量、均温没有显著相关性,4种枯落物蓄积量10月达最大值,且月波动变异系数较高,为71.77%~107.91%;2)各典型群落枯落物含水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3)各典型群落枯落物的分解能引起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变化,但是对土壤全磷、全钾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