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树冬芽组织培养品种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树组织培养的研究已经有一定的历史.也有很多利用桑不同部位为外植体建立离体培养体系的报道:其中利用桑冬芽诱导愈伤组织,再分化成不定芽,并培养成新植株的技术为快速工厂化育苗提供了一种较为简便易行的途径。在生物技术飞跃发展的今天,外源基因的导入等都必须在组织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桑冬芽组织培养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各个方面较系统地研究不同桑品种的桑冬芽组织培养的差异性,为利用桑冬芽快速繁殖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桑叶片培养中影响因子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叶片培养是桑组织培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桑叶片培养中各种影响因子如培养基、外植体、桑树品种和基因型、诱变剂等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正> 前文报道了“成龄桑树的冬芽分离培养”(《蚕业科学》第8卷3期)。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组织培养桑苗的分化系数, 1982年继续进行了研究,现已从火桑、剑持桑等品种中诱导出多芽苗与再生植株,并建立了继代培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桑树作为重要的经济树种,是"桑-蚕-丝"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桑树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为桑树的快速繁育及品种改良提供了一条高效途径。研究主要从芽培养,叶片、子叶、下胚轴培养,生殖器官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及悬浮细胞培养等方面综述了桑树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主要讨论了外植体和培养基的选择,不同激素及其组合对愈伤组织诱导、芽的分化、不定根的形成的影响,以及组织培养技术在种质资源保存、多倍体育种、人工种子、转基因育种等方面的应用,并对今后桑树组织培养的发展做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5.
桑组织培养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简述组织培养概况与成就,桑芽、胚、子叶、叶片、愈伤组织、雌、雄配子体、原生质体等的培养进展,桑外源基因的导入,离体无性系的繁殖等成就。  相似文献   

6.
桑树胚珠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桑树组织培养和其他植物一样,利用桑树离体芽、茎、叶、花药、胚等组织或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给予一定的激素和养料,诱导细胞分裂、生长、增殖和分化,从而形成新的植株.作者等从1978年开始研究桑的组织培养,曾进行冬芽、腋芽的培养,一般需经过40多天,即能获得完整植株.于1983年又开展了桑树胚珠培养,其目的是:(1)用以解决一些常规育种方法所不能解决或难于解决的问题,即远缘杂交育种中常见的胚的早期衰败.我们曾用湖桑品种(M.cathayana Hemsl.)与华桑(M.multica-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保存桑树种质资源的可能性,作者以白桑系、鸡桑系、山桑系、鲁桑系、华桑系20个桑品种的带芽茎段先后在附加激素的MS与LS培养基上培养增殖,最后在不加激素或低浓度激素的培养基上保存,结果:在供试的20个桑品种中有18个品种移入生根培养基后均能发根生长,对在目前培养条件下不生长的品种其培养技术术改进、继代次数增多是否会影响遗传性状的隐避以及对抑制培养物生长、减少继代次数等方面还要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陕桑305是陕西省最近培育出来的三倍体杂交桑,具有产叶量高、发芽晚的优点,但是目前接穗少、繁殖慢,近期内满足不了生产的需求。山东省莒县华颙丝绸有限公司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实现了对陕桑305的组培快繁,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筛选适合川桑(Morus notabilis)、滇桑(Morus yunnanensis)、药桑(Morus nigra)、印度桑K2(Morus indica cv.K2)无菌幼苗茎段继代和生根培养的培养基配方,建立4种特殊桑树种质资源的离体组织培养方法。以供试桑种质资源无菌幼苗带腋芽的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对培养基添加激素浓度的优化,筛选出药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1 mg/L NAA,滇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0.1 mg/L TDZ,川桑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1 mg/L 6-BA+0.2 mg/L NAA,印度桑K2的增殖芽继代培养基为MS+0.05 mg/L TDZ。4份桑种质资源的无菌幼苗茎段继代培养45 d后,产生的增殖芽数目达1.6~6.8个,再生幼苗株高可达4 cm以上,分别转移至筛选的生根培养基MS+0.5 mg/L IBA或MS+1 mg/L IBA中培养。除川桑再生幼苗的生根率(41.7%~45.8%)和移栽成活率(40%~50%)较低外,其他3份桑种质资源再生幼苗的生根率均可达90%以上,移栽成活率为100%。试验结果证实不同桑种质资源最适合的组织培养体系存在差异,并且培养基中激素浓度小幅变化都会对其繁殖系数造成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在各种植物上应用这种革新技术生产种苗正在实用化。在桑树方面,随着密植桑园的普及、扩大,需要优良桑苗的量增加,更期望能利用这种新方法,在短期内生产大量优良桑苗。桑树方面的组织培养的研究,是从60年代末开始的。在70年代,是进行分离的器官、愈伤组织的培养。弄清了器官发育、生长的主要因素,能使一个器官变成个体。进入80年代,这种技术飞速发展,已经能进行花药、花粉、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可是,至今达到实用阶段的是分离芽的培养及用叶片形成不定芽的大量繁殖技术。组织培养的程序作为桑的组织培养的繁殖技术,达到实用阶段的是冬芽、顶芽(茎尖)、腋芽的离  相似文献   

11.
滇桑(Morus yunnanensis Koidz.)属于桑树特异种质资源,是研究桑属植物进化的重要桑种。解决滇桑嫁接不亲和性而不易繁殖的技术难题,对促进滇桑的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有重要意义。以云南省屏边大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采集的滇桑冬芽及枝条为材料,利用扦插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无性繁殖试验,结果表明:滇桑的冬芽能够在添加3.0 mg/L 6-BA和0.5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萌发,其萌发的小芽在添加1.0 mg/L 6-BA和0.2 mg/L GA3的MS培养基中能正常生长并木质化,继续在添加0.5 mg/L IBA的1/2 MS培养基中培养生根后能够移栽成活,其萌发率、生根率和移栽成活率分别达到95%、55%、90%;扦插能够诱导含冬芽的滇桑枝条生根获得完整植株并移栽成活,但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30%左右。试验结果提示,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有望建立滇桑的无性繁殖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2.
对鸡桑、瑞穗桑、滇桑3个桑品种枝条进行了内生真菌的分离、培养及其培养物中黄酮类物质含量的测定与初步研究,结果表明:3个桑品种枝条的内生真菌培养物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鸡桑为0.0104mg/mL、瑞穗桑为0.0143mg/mL、滇桑为0.0101mg/mL,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皆能产生黄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13.
桑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与植株再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陈爱玉  王勇 《蚕业科学》1995,21(2):120-121
桑子叶愈伤组织的培养与植株再生陈爱玉,王勇,倪国孚(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桑树多种离体材料,如桑芽、未成熟叶、雌幼穗、花药和胚珠的培养都已成功地再生出植株[1-4]。然而,桑愈伤组织培养成植株尚有较大困难。目前,只有桑下胚轴、茎段和幼胚的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14.
肖龙云  程嘉翎  车德路 《蚕业科学》2011,37(6):1102-1105
培养基中的碳源是植物离体培养的重要养分之一。为逐渐完善桑树愈伤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试验体系,以桑品种育71-1的茎尖为材料,采用M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作为碳源,研究不同种类及不同浓度碳源对桑茎尖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桑茎尖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最佳的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和麦芽糖;葡萄糖和蔗糖的浓度对于愈伤组织的诱导有显著影响,而麦芽糖的浓度影响不显著,3种碳源的添加量为4%(质量分数)时,愈伤组织的形成率和生长量最大。依据试验结果认为,用育71-1桑树茎尖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以质量分数为4%的葡萄糖作为培养基碳源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桑离体再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离体器官发生是一个受多种因素调节的过程。实验结果表明 :桑子叶在培养 16d内 ,脱落酸 (ABA)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浓度增大 ,吲哚乙酸 (IAA)在培养的第 6天和第 16天出现 2个峰 ,异戊烯基腺苷 (iPAs)在培养的第 6天出现高峰 ,之后随培养时间增长而降低 ;二氢玉米素核苷 (DHZRs)和玉米素核苷 (ZRs)在培养第 8天出现浓度峰 ,之后降低。内源激素的变化与桑离体器官的发生之间显示出密切的关系。实验还发现在添加硝酸银后 ,ABA、IAA、iPAs浓度降低 ,DHZRs和ZRs的浓度比对照有所提高。推测硝酸银在桑组织培养中 ,可能通过调节内源激素的含量与比例 ,影响形态发生。因此在桑离体培养中 ,可以通过添加硝酸银来控制离体器官发生 ,进而建立高效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16.
来自新疆地区的天然多倍体药桑属于黑桑(Morus nigra)种质资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故应用组织培养和扦插的方法解决药桑嫁接繁殖困难的问题,以满足药用开发所需。运用Box-Behnken模型分析培养基中不同诱导物质含量对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影响程度为6-苄氨基腺嘌呤(6-BA)浓度赤霉素(GA3)浓度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3种诱导物质的最佳用量为2.21 mg/L 6-BA、0.39 mg/L GA3、0.79 g/L PVP,在此条件下药桑冬芽愈伤组织诱导率预测可达79.32%,验证试验的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8.57%,但通过愈伤组织培养再生植株较困难。在低浓度激素下冬芽萌发的小芽能够在1.0mg/L 6-BA+0.1 mg/L萘乙酸(NAA)的MS培养基中生长,继续在添加0.5 mg/L吲哚丁酸(IBA)的1/2 MS培养基中可诱导出有根系的再生植株且移栽后能成活,由愈伤组织形成丛生芽的再生率达到57.69%。用含冬芽的药桑枝条进行扦插试验,其扦插生根率较低,仅15%左右。上述试验结果表明,虽然然用组织培养方法和扦插方法均能获得药桑的再生植株,但需要进一步优化组织培养和扦插条件提升药桑的无性繁殖效率。  相似文献   

17.
<正> 生物工程涉及桑—蚕—丝及更广泛的蚕丝领域。人们可利用蚕巧妙地开发更多有用物质的生产体系。也可将野蚕的基因导入家蚕体内,以进行蚕品种改良、病理学及遗传学的研究。在桑的方面,人们可利用组织培养以进行桑苗大量生产技术的开发,通过细胞融合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楮树已成功地由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再生成完整的植物体。由此启迪,在桑的研究中业已发现这种原生质体的分裂增殖,若能由此确立由桑的原生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组织培养在牧草上的研究进展,分别从愈伤组织培养、花药离体培养、悬浮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茎尖培养以及胚胎培养等方面进行了讨论,概述了影响牧草组培的几种因素,分析和归纳了该领域研究出现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应用组织培养技术,以开发桑苗的大量繁殖方法为目的。探讨了从未熟叶诱导不定芽,再行继代培养,从不定芽育成伸长的新幼芽,然后用新幼芽生产稚苗的方法。摘取冬芽内未熟叶接种于含BA(10mg/L)的MS培养基上培养,然后将形成众多不定芽的叶片,移植到添加各种浓度BA的MS培养上,进行继代培养后,从不定芽伸长新幼芽的个数最多者为添加BA 1mg/L区培养基。在不同桑品种中,“疾风盛”诱导的新幼芽最多,其次是盛南,再其次是剑持。并且“疾风盛”中不定芽形成叶片在继代培养中,还形成了不定芽块,一个不定芽块经7个月培养,共计可以获得700个以上新幼芽。这些新幼芽经发根、驯化处理,移植到苗床后,移植个体成活率可达90%以上。于此本研究结果启发我们采用来自未熟叶的不定芽块,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大量繁殖桑苗将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0.
紫花苜蓿组织培养中常遇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分析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在紫花苜蓿不同外植体-花药、子叶、下胚轴等培养研究中的体会,对苜蓿组织培养中的一些常遇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策,为苜蓿组织培养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