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对产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繁殖系统发育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海兰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1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2组均自由采食,每天统计产蛋量和耗料量。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随机取4只鸡屠宰、测定繁殖系统的相关指标,同时随机取6枚蛋测定蛋品质。结果表明,散养鸡期末体重、产蛋率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料蛋比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平均蛋重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鸡蛋的蛋白高度、蛋壳厚度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蛋黄颜色与笼养鸡鸡蛋相比有提高的趋势,蛋黄免疫球蛋白含量大于笼养鸡,但差异不显著(P>0.05);散养鸡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由此可知,与笼养相比,产蛋期间散养降低了鸡体重,降低了繁殖性能,改善了蛋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鹅羽毛生长、更换规律,羽毛生长速度与体重的相关性及羽毛生长速度之间的相关性,本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选取1日龄健康肝用型鹅100只,记录0~10周龄的体重和羽毛长度、宽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0~10周龄,肝用型鹅的羽毛生长经历了绒毛生长脱换期和羽毛生长脱换期。颈毛长、肩毛长、肩毛宽、背毛长、背毛宽、主翼羽长、主翼羽宽、副翼羽长、副翼羽宽、主尾羽长、主尾羽宽、胸毛长和腹毛长生长速度分别在第6、2、4、4、6、5、5、5、5、4、3、4、3周达到最大值,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它各周(P<0.05或P<0.01)。主翼羽长、副翼羽长、主尾羽长与体重极显著正相关(P<0.01);肩毛长、肩毛宽、背毛宽、主尾羽宽与体重极显著负相关(P<0.01);副翼羽宽、腹毛长与体重显著负相关(P<0.05)。肩毛、背毛、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的长与宽的生长速度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翼羽长与背毛、副翼羽、主尾羽和胸毛长生长速度之间均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肩毛长与主翼羽长、副翼羽长生长速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胸毛长、腹毛长生长速度极显著正相关(P<0.01);由此可知:0~10周龄,肝用型鹅的羽毛生长经历了绒毛生长脱换、绒毛羽毛共存、羽毛生长3个阶段;羽毛生长先后的顺序为:肩毛、主尾羽、副翼羽、主翼羽、背毛、颈毛;鹅羽毛生长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与体重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拜城油鸡不同产蛋性能与蛋品质及耻骨间距各指标间的关联性,随机选取120日龄健康的拜城油鸡母鸡150只,单笼饲养,分别记录个体开产日龄、开产蛋重、300日龄总产蛋量等产蛋指标,并在产蛋初期、中期和后期三阶段收集鸡蛋测定蛋品质。根据产蛋量将试验群体分为4组,Ⅰ组(产蛋量≥100个),Ⅱ组(90个≤产蛋量<100个),Ⅲ组(80个≤产蛋量<90个),Ⅳ组(产蛋量<80个)。对各组产蛋性能、耻骨间距和蛋品质各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其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Ⅰ、Ⅱ、Ⅲ组300日龄平均蛋重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开产蛋重Ⅰ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开产日龄Ⅰ组显著高于Ⅱ组(P<0.05),极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开产体重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Ⅰ组、Ⅱ组和Ⅲ组耻骨间距均极显著高于Ⅳ组(P<0.01)。蛋形指数Ⅰ组显著低于Ⅳ组(P<0.05)。300日龄总产蛋量与300日龄平均产蛋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开产日龄和开产蛋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开...  相似文献   

4.
试验检测了春季蛋鸭笼养舍内环境因子分布和蛋鸭生理机能及生产性能变化,为蛋鸭阶梯式笼养模式提出改进建议。结果表明:(1)蛋鸭舍内气载有害菌和粉尘浓度随纵向通风进程持续升高,上层鸭笼大肠杆菌属细菌气溶胶浓度显著低于中层和下层(P<0.05)。平均光照强度自进风口到出风口分布均匀,但上层笼极显著高于下层(P<0.01);(2)上层蛋鸭平均产蛋率(69.37%)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累计死淘率(0.11%)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3)上层鸭蛋哈氏单位为68.2,极显著高于下层鸭蛋(P<0.01);(4)上层蛋鸭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下丘脑GnRH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下层蛋鸭(P<0.05);下丘脑CRH基因表达水平,脾脏IL-1β、IL-10和TNF-α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下层蛋鸭(P<0.05)。以上结果显示,春季笼养蛋鸭舍内,不同空间位置环境因子分布不均匀,下层蛋鸭长期处于恶劣环境,增加了死亡率,降低了产蛋率和蛋品质。  相似文献   

5.
辣椒粉对蛋鸭生产性能和蛋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用400日龄的荆江麻鸭120羽,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分别饲喂含0%、0.3%、0.6%、0.9%辣椒粉的日粮,试验期30 d。测定第5、15、25天的平均蛋重、产蛋率、采食量、料蛋比、蛋黄比率及蛋黄色泽度,并计算辣椒红色素在蛋黄内的沉积效率。结果表明,0.6%组0.9%组可显著提高产蛋率、日采食量和降低料蛋比(P<0.05),对平均蛋重和蛋黄比率无显著影响(P>0.05);日粮中添加辣椒粉可极显著提高蛋黄色泽度(P<0.01),同时0.9%组高于0.3%组(P<0.05);辣椒粉水平越高,辣椒红色素在蛋黄内的沉积量越多,但沉积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固始鸡、罗曼蛋雏鸡和艾维茵肉仔鸡生长、养分沉积、肉质特性的差异,探讨品种与生长、代谢和肉质间的关系。选用1日龄雄性固始鸡、艾维茵肉仔鸡、罗曼蛋雏鸡各12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6个重复,每重复20只,在相同日粮条件下进行8周的生长试验,并进行屠宰试验和肉质测定。结果表明:(1)3种鸡在体重、日增重、采食量、饲料转化率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固始鸡低于罗曼蛋雏鸡,罗曼蛋雏鸡低于艾维茵肉仔鸡;(2)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3)固始鸡和罗曼蛋雏鸡的肌肉滴水损失、肌纤维直径、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低于艾维茵肉仔鸡(P<0.05),固始鸡胸肌和腿肌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极显著高于蛋鸡(P<0.01),蛋鸡极显著高于肉鸡(P<0.01)。与快速生长的鸡品种相比,慢速生长的固始鸡具有较低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沉积效率,具有较低的肌肉滴水损失、羟脯氨酸含量及较细的肌纤维,并具有较高的肌肉抗氧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散养与笼养对产蛋鸡内脏器官发育、繁殖性状、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25周龄笼养蛋鸡180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将其中一组放至地面进行散养。试验第42天,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4只鸡,翅静脉采血,然后屠宰并测定内脏器官发育及繁殖性状的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散养鸡体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肌胃指数、肝脏指数、十二指肠指数、空肠指数、回肠指数、盲肠指数极显著大于笼养鸡(P<0.01),腺胃指数、直肠指数显著大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产蛋率、输卵管重量、卵泡重极显著小于笼养鸡(P<0.01),输卵管长度显著小于笼养鸡(P<0.05);散养鸡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但白细胞介素-2含量与笼养鸡相比有提高的趋势(P>0.05)。结果提示,与笼养相比,散养降低了鸡体重,增大了内脏器官指数,降低了繁殖性能,对机体的健康状况有一定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验选择50周龄海兰灰蛋用种鸡576只,随机分为6组(Ⅰ~Ⅵ),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2只鸡,分别添加0、0.2、0.4、0.8、1.0、2.0 mg/kg铬(酵母铬),试验为期6周。旨在研究不同水平酵母铬对蛋用父母代种鸡物质代谢和血清脂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0.4~2.0 mg/kg酵母铬可显著降低血清甘油三脂水平(P<0.05),可显著增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日粮中添加1.0、2.0 mg/kg酵母铬可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P<0.05);日粮添加1.0 mg/kg铬可显著提高羽毛及胸肌铬含量(P<0.05);日粮添加2.0 mg/kg铬可显著提高种鸡血浆、脾脏及羽毛铬含量(P<0.05)。日粮添加中等剂量(0.4、0.8、1.0 mg/kg)的酵母铬显著提高了粗蛋白质与粗脂肪的表观代谢率(P<0.05),并且能显著增加种鸡能量与蛋白质沉积(P<0.05或P<0.01)。综合分析,在种母鸡日粮中添加酵母铬有助于改善机体蛋白质、脂肪代谢及能量与蛋白质的沉积,其中酵母铬添加量为1.0 mg/kg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浙东白鹅仔鹅的羽毛生长发育规律,试验从新孵化出壳的浙东白鹅群中选择并标记10只雄性(根据翻肛鉴定雌雄)健康仔鹅,于42日龄前每天15:00—16:00对试验鹅只进行1次观察,记录头部、颈部、胸部、翼部、肩部、背腰部、腹部、大腿部、小腿部、尾部羽毛脱换情况,43~77日龄期间每3 d进行1次观察。于0~11周龄期间的各周龄末对上述各部位羽毛长度进行1次测量,每次每个部位的测量位置相同,统计各周龄末试验白鹅羽毛长度平均值和羽毛长度增长值。结果表明:浙东白鹅仔鹅新羽在77日龄长齐,除翼部、肩部、尾部外其他部位羽毛均成熟;各部位第一新羽长出先后顺序为腹部、尾部、翼部、胸部、大腿部、小腿部、肩部、背腰部、颈部、头部;各部位新羽成熟的先后顺序为颈部、头部、腹部、胸部、腿部、背腰部、肩部、尾部、翼部。在整个试验期,翼部、肩部和背腰部羽毛长度均显著大于头部、颈部羽毛(P<0.05)。头部和胸部羽毛最大长度增长值出现在1~2周龄,颈部、背腰部、腹部和小腿部出现在4~5周龄,肩部、翼部、大腿部和尾部在5~9周龄。说明浙东白鹅仔鹅身体不同部位的羽毛脱换速度不同,提示在生产中要根据新羽生长情况提供...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究在基础饲粮中添加深海鱼油对蛋鸡生产性能及蛋黄脂肪酸富集规律的影响,以期为开发出富含ω-3PUFA的营养调控型鸡蛋提供科学依据。试验将产蛋性能一致的198日龄海兰灰商品蛋鸡随机分成6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鸡(4笼,每笼7只)。对照组(Ⅰ组)饲喂基础饲粮,各处理组蛋鸡饲粮在基础饲粮基础上分别添加0.75%(Ⅱ组)、1.00%(Ⅲ组)、1.25%(Ⅳ组)、1.5%(Ⅴ组)、1.75%(Ⅵ组)的深海鱼油,试验为期42 d,分别在试验的第7、14、28,42天收集鸡蛋进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测定。结果显示:添加深海鱼油可降低蛋鸡料蛋比、破蛋率,对蛋鸡日平均采食量、日平均蛋重无显著影响(P > 0.05)。鸡蛋蛋黄ALA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P < 0.05),饲喂至第14天时,蛋黄ALA的沉积量达到最高。饲喂至第28天时,Ⅱ ~ Ⅴ组DHA含量达到最大,Ⅴ组较对照组提升了412.5%,较第7天提升了368.57%(P < 0.05)|Ⅵ组在第14天时蛋黄DHA沉积量最高,较对照组提升312%,较第7天提升255.17%(P < 0.05)。蛋黄中总ω-3PUFA沉积规律与DHA相似。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深海鱼油最适宜添加浓度为1.50%,饲喂时间少于28 d,可显著降低蛋鸡的料蛋比和破蛋率,并显著提高蛋鸡采食量,提高蛋鸡产蛋率,大幅提高DHA和ω-3 PUFA的沉积,且对蛋鸡生产性能无不利影响。 [关键词] 深海鱼油|DHA|ω-3PUFA|生产性能|脂肪酸沉积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旨在探讨绍兴鸭剩余采食量(RFI)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之间的关系。测定300只绍兴鸭410~470日龄的采食量、体重、平均蛋重、蛋品质,计算出剩余采食量与料蛋比,并分析剩余采食量与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绍兴鸭平均采食量、平均蛋重、体重、体增重、料蛋比、剩余采食量分别为198.8 g/d、73.0 g、1500.9 g、2.5 g/d、2.7、3.5 g/d;低剩余采食量组的剩余采食量、采食量以及料蛋比极显著低于高剩余采食量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采食量和料蛋比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采食量与平均蛋重、体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料蛋比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体增重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蛋品质分析结果表明,高剩余采食量组仅蛋黄色泽水平显著高于低剩余采食量组;相关性分析表明,剩余采食量与蛋品质各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性。本试验结果表明,以剩余采食量为蛋鸭选育指标是可行的,且选育低剩余采食量的鸭子能显著降低采食量,提高饲料效率,且不改变产蛋重及蛋品质。  相似文献   

12.
试验研究窝箱不同加热方式对1~7 d仔貂生长性能的影响,选择了150只已成功交配的一岁母貂(标准黑貂),平均体重为( 1084.2±169.6) g,随机分成5组,每组30只,分别是对照组(无加热无笼网结构)、试验Ⅰ组(底部电热板19 ℃)、试验Ⅱ组(底部电热板15 ℃)、试验Ⅲ组(笼网结构加热10 ℃)、试验Ⅳ组(笼网结构不加热,<10 ℃)。结果表明,各组间产仔个数、出生活仔数、出生成活率、7 d活仔数无显著差异(P>0.1),但7 d成活率各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Ⅰ组7 d后的仔兽成活率显著高于Ⅲ组,而与其他各组间虽差异不显著,但均高于其他各组,Ⅲ组妊娠天数要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而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Ⅰ、Ⅱ组的仔貂聚集度要明显低于其他各组,Ⅰ组混合度最高(20.8%),Ⅱ组的仔貂分散度最高(26.34%),Ⅳ组的仔貂分散度最低(4.55%);对照组的营救时间最短(5.24 s),明显低于其他各组。综合以上各项指标得出对于1~7日龄仔貂,窝箱底部电热板加热方式要优于笼网结构加热,当底部加热至19 ℃时,对仔貂成活最有利。  相似文献   

13.
为研发肉鹅舍内养殖新技术,避免传统水禽生产造成的公共水体污染问题,研究开展了肉鹅的发酵床网上养殖试验,并与地面发酵床平养在舍内环境因子、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期为70 d。结果显示:随着肉鹅生长,舍内空气质量逐渐下降;同一采样时间点,气载活菌数、空气脂多糖浓度以及粉尘含量,发酵床网养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地面发酵床平养(P0.05或P0.01)。出栏时,发酵床网上养殖鹅群死亡率为4.13%、体重变异系数为10.67%,分别低于地面发酵床平养的6.16%和13.57%,且前者净利润率高出发酵床平养9.47个百分点。研究表明:在较低的饲养密度下,发酵床网上养殖模式能提供更好的养殖环境,可成为肉鹅旱养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杜洛克猪48头,体重27kg左右,分6组。试验前期(27~60kg)日粮的消化能均为13.67MJ)/kg,后期(60~90kg)均为13.44MJ/kg。粗蛋白1、2、3组前期均为18%,后期均为16%;4、5、6组前期均为16%,后期均为14%。同时配合3种赖蛋比水平6.6~6.9%,6.1~6.25%及5%。试验结果表明:4、5、6组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及胴体瘦肉率都略高于1、2、3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在前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达78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41,极显著好于其他各组(P<0.01)。后期以第5组平均日增重最高(875克)。试验前期,第5组获得最佳的日增重(822克),极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饲料利用率2.98,胴体瘦肉率65.79%,与其他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两种粗蛋白水平组内,均以赖蛋比6.1~6.25%的第5组和第2组生长速度最快(822克和778克)。说明在相同的能量水平下,赖蛋比是影响生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及消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冬毛期蓝狐72只,随机分成4组(Ⅰ、Ⅱ、Ⅲ、Ⅳ组),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基础日粮中添加1%、4%、7%和10%豆油的4种试验饲粮,以探讨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生产性能和消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平脂肪对日采食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的日增重高于其他组,Ⅱ组公狐的日增重显著高于Ⅲ组(P<0.05);Ⅱ组的料肉比低于其他组,其中Ⅱ组母狐的料肉比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公狐Ⅱ组的日食入氮显著高于Ⅰ组(P<0.05);日粪氮排出量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公狐和母狐的日尿氮排出量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组;Ⅱ组的日沉积氮、氮沉积率、氮表观消化率和氮生物学效价高于其他组,并且日沉积氮、氮沉积率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高于Ⅳ组。随着脂肪添加量的增加,蓝狐的食入脂肪量、脂肪消化率和可消化脂肪量也随之增加,达到了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的差异。母狐Ⅰ组的总胆固醇极显著地低于Ⅱ组和Ⅲ组(P<0.01);甘油三酯以Ⅲ组最低,公狐Ⅲ组的甘油三酯显著低于Ⅰ组和Ⅳ组(P<0.05),母狐Ⅲ组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影响(P>0.05);随着脂肪水平的提高,血清总蛋白呈现先升后降,公狐以Ⅱ组最高,Ⅰ组最低,两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不同水平脂肪对冬毛期蓝狐的体长、干皮长、针毛长度和针毛直径的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母狐Ⅱ组的绒毛长度极显著地高于Ⅳ组(P<0.01),公狐Ⅰ组的绒毛直径显著地高于Ⅲ组(P<0.05)。综合各项试验指标,冬毛期蓝狐日粮中添加4%的豆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研究甘氨酸亚铁对绿壳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蛋黄中铁沉积量的影响。选取240羽东乡黑羽绿壳蛋鸡随机分成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羽。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配合日粮,B、C、D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400、600 mg/kg和800 mg/kg甘氨酸亚铁。预试期7 d,正式期28 d。结果表明,从第3周开始,各试验组产蛋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料蛋比均有降低趋势;试验各组间蛋壳厚度、蛋形指数、哈氏单位、蛋黄色泽差度异均不显著;第4周时,C、D组蛋黄中铁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分别较对照组提高95.3%和37.9%。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甘氨酸亚铁能极显著提高鸡蛋中铁的沉积量,综合产蛋性能等因素考虑,600 mg/kg为适宜添加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嗜酸乳杆菌对不同羽毛损伤程度太行鸡生产性能、啄羽行为和血浆中5-羟色胺(5-HT)水平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因素1为羽毛损伤程度(正常、损伤),因素2为嗜酸乳杆菌添加水平(0、0.1%、0.2%、0.3%)。先选取羽毛正常和羽毛损伤的42周龄太行鸡各240只,再分别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基础饲粮组)、0.1%、0.2%、0.3%嗜酸乳杆菌的饲粮,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预试期7 d,正试期56 d。结果显示:1)与基础饲粮组相比,添加0.1%、0.2%、0.3%嗜酸乳杆菌均显著降低了啄羽次数(P <0.05),显著降低了血浆中皮质酮(CORT)水平(P<0.05),显著降低了盲肠菌群中脱硫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添加0.2%、0.3%嗜酸乳杆菌均显著提高了平均蛋重(P<0.05),显著提高了盲肠菌群中乳杆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降低了盲肠菌群中巨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血浆中5-HT水平,并显著降低了血浆中5-羟吲哚乙酸(5-HIAA)/5-HT比值(P<...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左旋肉碱对蛋用鹌鹑的产蛋性能、蛋品质以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用600只29周龄的黄羽蛋用鹌鹑,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其中对照组鹌鹑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为试验1、2、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基础上添加左旋肉碱20、40、80 mg/kg,饲养期35 d。记录并统计各组日采食量、料蛋比、产蛋率,并测定蛋组成及各项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2、3组鹌鹑采食量极显著提高(P<0.01),产蛋率和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蛋品质方面,试验1、2、3组蛋黄颜色相比对照组极显著改善(P<0.01),蛋白品质差异不显著(P>0.05)。对蛋壳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降低蛋壳厚度的趋势(P<0.01)。对蛋重等其他蛋组成指标无显著影响(P>0.05)。各组间血液指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在日粮中添加左旋肉碱提高了蛋用鹌鹑的采食量,改善了蛋黄颜色,虽然存在降低蛋壳厚度的可能性,但对蛋壳强度无影响,其中以添加20 mg/kg左旋肉碱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饲料工业》2019,(15):9-15
牧草捡拾打捆技术是我国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点,而圆捆机捡拾装置的捡拾质量是制约牧草现代化收获的关键性因素。文章以9YG-1.2型圆捆机捡拾装置为研究对象,研究捡拾装置部件运动规律,分析各部件不同参数对捡拾装置捡拾质量的影响。通过ADAMS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对捡拾装置各部件运动状态进行仿真研究,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参数进行匹配优化。最终分析获得9YG-1.2型圆捆机捡拾装置各部件参数的最优组合:曲柄长度90 mm、滚筒半径163.5 mm、滚子半径16.1 mm、机构前进速度1.28 m/s、滚筒转速68 r/min、弹齿与曲柄夹角50°。通过对比试验分析发现漏检率和弹齿最大加速度分别降低至0.677%和39 507.1 mm/s~2,相比原有机构优化13.5%和21.8%。  相似文献   

20.
试验Ⅰ用初次待配种的伊拉母兔70只,分为7组,每组10个重复,单笼饲养;试验Ⅱ用35 d断奶的仔兔280只,分为7组,每组40只,每组10个重复,每笼4只,在其他条件与NRC标准一致情况下研究赖氨酸(妊娠期0.65%、0.75%和0.85%,哺乳期0.78%、0.88%和0.98%,生长期0.68%、0.78%和0.88%)、蛋+胱氨酸(0.60%、0.70%和0.80%)和苏氨酸(0.60%、0.70%和0.80%)水平对种兔和生长兔生产性能的影响。饲粮用玉米、豆粕、苜蓿粉、花生草粉等配制成颗粒饲料。结果表明:日粮赖氨酸水平对母兔产仔数、育成数、育成率、初生重和断奶重影响不显著(P>0.05),但哺乳期0.75%赖氨酸水平仔兔日增重显著高于0.85%水平(P<0.05),而与0.65%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日粮蛋+胱氨酸和苏氨酸水平对种兔产仔数、育成数、育成率、初生重、断奶重和仔兔日增重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生长仔兔增重上,赖氨酸0.88%水平显著高于0.78%水平(P<0.05),极显著高于0.68%水平(P<0.01),蛋+胱氨酸0.6%水平极显著高于0.8%水平(P<0.01);在生长仔兔料重比上,赖氨酸0.88%水平显著低于0.78%和0.68%水平(P<0.05),蛋+胱氨酸0.6%水平显著低于0.7%和0.8%水平(P<0.05)。由此可见,在其他条件与NRC标准相近的情况下种兔妊娠期赖氨酸水平为日粮的0.65%,哺乳期为0.78%,生长仔兔为0.88%,蛋+胱氨酸和苏氨酸均以不高于日粮0.60%较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