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旨在比较神曲、麦芽、山楂3种助消化中草药对断奶仔猪小肠不同部位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本试验以杜长大三元猪为研究对象,选取40头28日龄、体重为(8.13±1.32)kg断奶仔猪,添加1%的中草药饲喂,分空白组、神曲组、麦芽组、山楂组,每组两个重复,每重复5头,分别在试验第7和14天早晨空腹屠宰取样,经HE染色,200×显微镜下照相,用Image-Pro Plus软件测定小肠各段绒毛高度(VH)、隐窝深度(CD)、肠壁厚度(IWT)、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结果显示,神曲组在回肠段的IWT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P<0.01);第7天时山楂组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VH和IWT均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回肠段的IWT和第14天回肠段VH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第7天的麦芽组十二指肠和空肠VH及空肠IWT均极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第7天的回肠段CD及十二指肠和回肠段IWT均极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不同单味中草药对仔猪小肠不同部位组织形态学的影响不同,源于肠道消化物质的功能不同,对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影响最大的分别是麦芽、山楂、神曲。  相似文献   

2.
精胺对断奶仔猪小肠组织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研究精胺(spermine)对断奶仔猪小肠组织形态与功能的影响。试验选取来源一致、体重相近的21日龄断奶仔猪30头,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分别口腔灌服0、300、600、900和1200μmol/d的精胺,连续灌服3 d。试验期为14 d。试验结束末,屠宰全部仔猪,取小肠组织样品,分析小肠黏膜形态、蛋白质含量、DNA和RNA含量以及双糖酶活性。于试验第7天和第14天灌服D-木糖,60 min后采血,测定血清中D-木糖含量。结果表明:(1)灌服1200μmol/d的精胺可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P<0.05);(2)1200μmol/d的精胺组空肠麦芽糖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断奶后第7天,精胺各组与对照组血清D-木糖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断奶后第14天,1200μmol/d精胺组血清D-木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口腔灌服1200μmol/d剂量的精胺可改善断奶仔猪小肠形态结构与吸收功能,作用效果具有后续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建立阿司匹林诱导的大鼠肠道损伤模型。试验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选用6周龄SD大鼠18只,经过7 d的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6只,单笼饲喂。模型1组和模型2组阿司匹林的灌胃剂量分别为50和200 mg/kg,空白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灌胃14 d。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灌服5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肠道黏膜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P<0.05),但对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血清溶菌酶(LZM)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服200 mg/kg阿司匹林显著降低了大鼠的体增重、肝脏指数、血清IL⁃2含量与LZM活性、肠道黏膜sIgA含量、肠道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及二者的比值(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采用200 mg/kg剂量的阿司匹林连续灌胃14 d可以成功建立大鼠的肠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4.
断奶应激对仔猪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仔猪断奶过渡期,胃肠结构受损是很普遍的,断奶后一段时间内,胃肠结构受损程度不同,本文研究了断奶后7d内(断奶后0-6d),仔猪小肠黏膜形态的变化,试验仔猪28日龄断奶。试验分7组,每组6头仔猪。从断奶当天开始,每1d定时定点剖杀取小肠前段,小肠中部,小肠后段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结果表明,断奶后前4d,绒毛高度缩短,隐窝加深,断奶后第4d绒毛高度最短,断奶后第5d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5.
《中国兽医学报》2016,(5):859-863
选取妊娠第45天民猪母猪12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母猪。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组(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1%L-精氨酸。采取初生仔猪小肠,制作切片,进行小肠形态学观察,并测定小肠IL-2基因的表达量。结果显示,试验组初生仔猪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绒毛宽度和微绒毛长度均有升高的趋势,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升高,隐窝深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空肠绒毛宽度以及微绒毛长度均有升高趋势,而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和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显著升高22.89%、64.15%和降低37.12%(P0.05)。回肠绒毛宽度以及微绒毛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绒毛高度、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及隐窝深度较对照组分别极显著增加34.38%、86.75%及降低40.63%(P0.01);试验组初生仔猪十二指肠IL-2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IL-2基因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而回肠该基因表达量呈现升高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妊娠母猪饲粮中添加精氨酸能够有效提高初生仔猪的肠道免疫力及促进肠道发育。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败酱草提取液对脂多糖所致的仔兔肠炎的修复作用。选取40只仔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败酱草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空白组腹腔注射2 mg/kg的生理盐水,其余各组仔兔通过腹腔注射2 mg/kg脂多糖(LPS)建立仔兔肠炎模型,连续3 d,每天注射1次。败酱草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依次按1、3、5 mL/kg在饮水中添加败酱草提取液,其余组正常饮水,连续给药15 d,每天1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从小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隐比(V/C)来研究败酱草提取液对脂多糖诱导仔兔肠炎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肠的绒毛高度、V/C值均显著低于空白组且隐窝深度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高剂量组小肠的绒毛高度和绒隐比均显著高于中剂量组(P<0.05)。研究表明,按5 mL/kg在饮水中添加败酱草提取液可有效修复仔兔脂多糖模型。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的同源益生素对21日龄肉仔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试验选用体重相近的1日龄AA肉仔鸡1 5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个组设10个重复组,每重复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饲喂含5种不同剂量同源益生素的日粮,每天自由采食和饮水,试验期为21 d。采用了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测定了21日龄肉鸡十二指肠、空场、回肠的绒毛长度、隐窝深度、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等数值。结果显示,0.3%益生素对肉鸡小肠黏膜结构的影响表现最佳,肠绒毛长度最长、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最大、黏膜厚度和肠壁厚度最厚,0.3%益生素对改善和增强肉鸡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大波斯菊种子水提物为基础,研究其对糖尿病小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的影响,进而探讨其在治疗糖尿病模型小鼠方面的药用价值。将60只8周龄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2只;第1组为正常对照组,第2组~第5组采用四氧嘧啶尾静脉注射造成Ⅰ型糖尿病模型。5组小鼠按基础日粮饲喂的同时,其中第2组为模型组,每日每只小鼠分别灌服生理盐水0.2mL;第3组~第5组为大波斯菊水提物低、中、高浓度组,每日分别灌服不同浓度(0.5、1.0、2.0g/mL)的大波斯菊种子水提物0.2mL,连续给药30d。期间每日测量各组小鼠体重,在饲喂30d后,处死小鼠,记录肝脏重量,计算肝脏指数,并进行组织学观察。肝脏病理学显示,高剂量试验组小鼠肝脏指数低于模型组和低浓度组,差异显著(P0.05);糖尿病模型组小鼠的肝脏有不同程度的颗粒变性,组织结构改变。不同浓度大波斯菊种子水提物可使Ⅰ型糖尿病模型小鼠肝脏指数降低,能抑制糖尿病小鼠肝脏肿大,并可减轻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而起到调节糖尿病肝脏糖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水平玉米赤霉烯酮(ZEA)对断奶母仔猪血清酶、代谢产物和肠道形态的影响。选取28日龄平均体重为(14.01±0.86)kg、健康的三元杂交(杜×长×大)雌性断奶仔猪4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在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5、1.0和1.5 mg/kg ZEA。预试期10 d,正试期35 d。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的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试验2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3组血清尿素氮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显著升高(P0.05),血清总蛋白含量则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和空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都显著增大(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提高(P0.05),空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显著降低(P0.05),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值都显著升高(P0.05)。3)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明显增大且排列疏松无序,小肠腺数量减少,黏膜厚度变薄。4)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空肠绒毛高度增大,小肠腺数量减少,并且试验2组和试验3组空肠上皮脱落固有层裸露。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回肠绒毛高度增大且黏膜下层内弥散淋巴细胞增多。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ZEA(0.5~1.5 mg/kg)改变了断奶母仔猪的肝脏代谢和肠道的形态结构,进而影响断奶母仔猪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6,(2):1-6
为了调查酿酒酵母及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大鼠小肠黏膜生长发育状况的影响,120只健康断奶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酿酒酵母菌组、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组,分别灌胃生理盐水、酿酒酵母菌液、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液2 m L/只,持续28 d后连续3 d灌胃大肠杆菌菌液。分别取7、14、21和28 d及灌胃大肠杆菌后大鼠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下观察,记录各段小肠绒毛的宽度、长度、隐窝深度及绒毛长度/隐窝深度比值(V/C)。结果显示: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酿酒酵母菌组及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组的十二指肠绒毛长度、V/C在第21和28天时均显著升高(P0.05);空肠绒毛长度、V/C在第28天均极显著升高(P0.01)同时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回肠V/C在第28天显著升高(P0.05);各肠段绒毛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2)灌胃大肠杆菌后,与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组相比,空白对照组及酿酒酵母菌组的空肠绒毛长度、V/C均极显著下降(P0.01);回肠V/C均显著下降(P0.05)。结果表明:酿酒酵母和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均可以促进肠道黏膜发育,提高消化吸收能力;Etp A酿酒酵母基因工程菌对肠道黏膜的保护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空肠炎症和氧化应激的缓解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将36只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阴性对照组、模型组以及低、中、高剂量黄芩苷组,每组6只。适应性生长7 d后开始试验。对照组小鼠不作处理,阴性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每天灌胃0.2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黄芩苷组小鼠每天灌胃黄芩苷药液0.2 mL(根据小鼠体重计算黄芩苷用量,低剂量组为100 mg/kg BW,中剂量组为200 mg/kg BW,高剂量组为400 mg/kg BW),连续灌胃7 d,第7天给模型组、黄芩苷组小鼠腹腔注射0.2 mL LPS(3.5 mg/kg BW)。注射LPS 24 h后处死小鼠,取空肠进行形态学观察,检测空肠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量和含量以及核因子-κB(NF-κB)和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氧合酶-1(HO-1)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模型组小鼠空肠组织绒毛结构损伤,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显著降低(P<0.05),空肠中Toll样受体4(TLR4)的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炎性因子[白细胞介...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黑沙蒿水提物(AOE)对肉仔鸡小肠黏膜形态及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3组,空白组和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 000 mg/kg AOE。第14、16、18 d时,对照组及试验组肉仔鸡腹腔注射脂多糖LPS(500μg/kg),空白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表明:21 d时,与空白组相比,LPS刺激显著降低了十二指肠绒毛高度(P0.05);试验组饲粮中添加AOE缓解了因LPS刺激导致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的下降,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8 d时,试验组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绒隐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空肠隐窝深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LPS刺激导致十二指肠IL-2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IgM和IL-4含量也呈下降趋势(0.05P0.10);试验组饲粮中添加AOE降低了因LPS刺激引起的IL-2、IL-4和IgM含量下降的幅度;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空肠IgG、回肠IgM(0.05P0.10)和IL-4(P0.05)的含量下降;试验组饲粮中添加AOE缓解了由LPS刺激导致的空肠IgG、回肠IgM和IL-4含量的下降,其他指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饲喂AOE对LPS刺激的肉仔鸡小肠黏膜形态有改善作用,可缓解因LPS刺激造成的肠黏膜损伤,增强肉仔鸡小肠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肠佳能否在生产上替代氧化锌以预防断奶仔猪腹泻,选取28日龄断奶仔猪66头,随机分成2组,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肠佳和氧化锌,饲养至56日龄。试验数据显示,肠佳组的平均日增重、肝脏占体重比值、十二指肠绒毛长度、回肠绒毛长度显著高于氧化锌组(p<0.05),小肠占体重比值显著低于氧化锌组(p<0.05)。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极显著低于氧化锌组(p<0.01)。回肠隐窝深度差异不显著(p>0.05)。肠佳组全程腹泻率为4.18%,氧化锌组为7.12%。试验认为,肠佳相对于氧化锌能够更好地促进断奶仔猪肠道发育、提升仔猪的肠道消化吸收效率、促进肝脏生长,说明肠佳替代氧化锌控制断奶仔猪腹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氧化锌(ZnO)对感染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的新生阶段仔猪生长性能、肠道屏障功能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将24头平均体重为(2.5±0.2) kg的健康7日龄仔猪(杜×长×大)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组、ZnO组、PEDV组和PEDV+ZnO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试验期为12 d,分为感染前(第1~8天)和感染后(第9~12天) 2个阶段。ZnO组和PEDV+ZnO组每天灌服100 mg/kg BW ZnO;第9天07:00,PEDV组和PEDV+ZnO组每头仔猪灌服1 mL的PEDV溶液(含106TCID50),对照组和ZnO组灌服等体积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BS)。结果表明:感染前,与对照组相比,灌服ZnO仔猪料重比(F/G)显著降低(P<0.05)。灌服ZnO显著降低了PEDV感染造成的仔猪的F/G、腹泻指数、空肠肠道评分和血浆二胺氧化酶活性(DAO)的显著增加(P<0.05);灌服ZnO缓解了PEDV感染造成的仔猪空肠绒毛高度(VH)和绒毛面积(VA)以及空肠隐窝深度(CD)显著下降(P<0.05);灌服Zn...  相似文献   

15.
α-酮戊二酸对LPS慢性应激仔猪小肠黏膜形态与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探讨α-酮戊二酸(AKG)能否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及其机理,本试验研究了AKG对LPS慢性应激仔猪的小肠黏膜形态、血浆D-木糖的含量、血浆和小肠黏膜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小肠黏膜mTOR及磷酸化的mTOR表达量的影响.18头(24±1)日龄健康断奶仔猪随机分成3个处理组(空白对照组、应激对照组、AKG组),每个处理6个重复.各组基础日粮一致,空白对照组和应激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1%淀粉,AKG组饲喂基础日粮+1%AKG.试验期为16 d.应激对照组和AKG组仔猪分别于第10、12、14和16天腹膜注射80μg·kg~(-1)BW的LPS,空白对照组注射相应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第16天注射LPS 2 h后,按0.1g·kg~(-1)BW的剂量给仔猪灌服D-木糖溶液,注射LPS 3 h后,前腔静脉采血.第17天屠宰取小肠组织样,刮取肠黏膜及制作组织切片.结果表明:(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应激对照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和回肠磷酸化mTOR/mTOR(P-mTOR/mTOR)显著降低(P<0.05),血浆DAO活性显著升高(P<0.05).(2)与应激对照组相比,AKG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空肠黏膜DAO活性、血浆D-木糖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P-mTOR/mTOR显著升高(P<0.05).结果显示,日粮中添加1%AKG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小肠组织学形态和吸收功能,缓解LPS慢性应激导致的仔猪小肠黏膜损伤,这与mTOR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评估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对初生仔猪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将12头第3~4胎次、体重接近、膘情和健康状况一致、妊娠第60天的长大(长白×大白)二元母猪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对照组饲喂常规日粮,试验组饲喂试验日粮(常规日粮添加1%精氨酸,同时减少1%豆粕),试验从母猪妊娠60 d开始至分娩结束。结果: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1%精氨酸能显著提高窝产活健仔数、活健仔率、平均初生个体重和初生窝重(P<0.05),极显著提高初生仔猪小肠重量和长度(P<0.01),显著提高十二指肠绒毛高度和绒毛宽度、空肠绒毛宽度(P<0.05),显著降低小肠各段隐窝深度(P<0.05),显著提高小肠各段绒隐比(P<0.05)。结论:妊娠母猪日粮中添加精氨酸能显著提高初生仔猪肠道发育水平。 [关键词]肠道发育|精氨酸|初生仔猪|妊娠母猪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通过研究白术多糖(PAM)对仔猪生产性能和消化功能的影响,确定仔猪日粮中适宜白术多糖添加量,为白术多糖的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44日龄、平均体重8.94 kg的DLY三元杂交断奶仔猪60头,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3、4、5组为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杆菌肽锌+硫酸粘杆菌素)及0.05%、0.10%、0.15%的白术多糖,正试期为30 d。从试验第1天开始测定日增重、日采食量、料重比指标,30 d后进行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做肠道组织切片,观察小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并计算出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比值。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平均日增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统计结果差异不显著(P 0.05);0.1%PAM处理组的日采食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0.1%PAM处理组的料重比与0.05%PAM处理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各处理间仔猪的腹泻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十二指肠段和空肠段中0.1%PAM组绒毛高度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在回肠中各组绒毛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在十二指肠段、空肠段、回肠段中0.1%PAM组隐窝深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 0.05);在十二指肠中和空肠段中0.1%PAM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与各处理组相比差异性显著(P 0.05);回肠中各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相比差异性不显著(P 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后对幼龄番鸭生长性能、肠道黏膜形态及肠屏障功能的影响。选取1日龄、平均体重(47.3±3.9)g的番鸭160只,随机分对照组和丁酸梭菌组,每组8个重复。丁酸梭菌组灌服1 mL丁酸梭菌菌液(≥2×109CFU/mL),对照组灌服1mL生理盐水,连续灌服3d。分别于第7、10和14日龄采集回肠及盲肠组织,用于肠道形态及Claudin1、Claudin2、ZO-1和ZO-2紧密连接蛋白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丁酸梭菌组番鸭体重在第7和10日龄呈升高的趋势(P>0.05);第7和10日龄丁酸梭菌组番鸭回肠绒毛高度和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均显著增加,而第7日龄隐窝深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第7日龄丁酸梭菌组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1%、Claudin2上调111%、ZO-1上调132%、ZO-2上调143%;第10日龄Claudin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上调111%、Claudin2上调243%、ZO-2上调108%;而盲肠的紧密连接蛋在第7日龄丁酸梭菌组Claudin2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下调65%;第10和14日龄Claudin2分别上调46%和131%。在本试验条件下,丁酸梭菌早期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龄番鸭的体重,有效改善番鸭肠道黏膜形态结构和提高肠道紧密连接蛋白基因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19.
羔羊不同断奶日龄对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不同断奶日龄对羔羊小肠黏膜形态的影响,试验分别选取15、30和45日龄波尔山羊(♂)×南江黄羊(♀)杂交一代断奶羔羊各10只,分为3个试验组;同时选15日龄羔羊14只,自然断奶作为对照组。各试验组断奶后10 d(对照组分别在25、40和55日龄),空腹屠宰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部各2 cm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断奶组羔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和绒毛形态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断奶日龄越早,羔羊小肠黏膜变化越明显,其中绒毛高度下降幅度越大,隐窝深度加深越严重,断奶10 d后恢复情况越差,断奶日龄推迟到30日龄时损伤较小,恢复较好。羔羊30日龄断奶饲喂代乳料,对其小肠形态结构影响较小,实施断奶最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肠炎沙门菌感染对空肠形态学的影响,研究选用济宁百日鸡阴性个体为试验材料,用肠炎沙门菌进行接种,分别在接种后第1、3、7、14、21和35天采取其空肠组织和盲肠内容物,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的方法对感染后7个不同时间点济宁百日鸡的空肠绒毛和隐窝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检测7个时间点试验组和对照组盲肠内容物肠炎沙门菌的含量。结果表明:感染后7个时间点,对照组肠绒毛长度增加程度均大于试验组,且在接种后第1天,试验组绒毛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除感染后第35天外,其余时间点试验组隐窝深度均大于对照组,接种后第3天与第7天,对照组与试验组隐窝深度差异显著(P0.05)。感染后第1、7、14、21天对照组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V/C)均显著大于试验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感染与鸡营养代谢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