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是我国生猪产销大省,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长期保持全国第一。运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分析发现,四川生猪生产具有效率优势、规模优势和综合优势。当前四川生猪存在种业核心竞争力不足、标准化规模化水平不高、动物疫病防控体系薄弱、屠宰加工企业小而散、精深加工水平低、政策落实落地难等问题。提升四川生猪产业市场竞争力,要高质量发展生猪饲料兽医产业,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生猪良繁体系建设,建立市场信息监督预警机制,做大做强川猪产业品牌,规范壮大生猪屠宰加工业,加强疫病防控和技术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生猪产业集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程度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生猪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提高产业集聚程度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需要。采用产业集中度和区位商系数的方法,测算了我国生猪产业集聚情况。研究发现:尽管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生猪主产区,但我国生猪产业化集中程度并不高。本文从养殖技术、养殖成本、规模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生猪产业相关人员的调查数据,运用描述性统计与定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生猪产业支持政策评价及影响因素,结论如下:相关人员对不同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施效果评价不同,对不同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施效果评价的差异性不同;政府人员对政策的认知程度高于生猪产业其他相关人员;从业时间越长,对政策的认知程度与实施效果评价越高。由...  相似文献   

4.
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定生猪生产、平缓生猪价格波动和保障猪肉市场供应,从而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分省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对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探讨中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区域特征,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重点分析了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并随着猪周期的出现而形成周期性波动发展;从各维度上看,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产品安全和调控有效水平的改善;从区域层面上看,4大生猪生产区域中高质量发展水平最高的是潜力增长区,其次是约束发展区,再次是重点发展区和适度发展区,各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因素不同;从影响因素上看,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养殖技术水平及交通通达度对我国生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城镇化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其呈抑制作用,资源禀赋状况对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不显著。基于此,本文最后探讨了促进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为加快构建我国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生猪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会明 《猪业科学》2007,24(6):46-48
生猪产业在吉林省畜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采用吉林省综合优势指数考察了吉林省生猪产业的比较优势,明确了吉林省建立生猪产业体系的思路,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作为我国生猪养殖大省和外调大省,常年生猪饲养量约占全国的1/10,是全国重要的生猪产品生产及加工基地。本文采用波特钻石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生产要素、需求状况分析、相关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等要素对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从生产要素和相关支持产业方面来看,河南省生猪产业竞争力分别位于第2位和第1位,具有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从产业结构及同业竞争方面来看,河南省的生猪产业竞争力位于第8位,优势并不明显;而河南省的生猪产业竞争力在需求条件方面位于第20位,处于中下游水平;河南省生猪产业综合竞争力位于第2位,竞争优势明显。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河南省生猪产业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原本善良温驯,贪吃好睡的猪最近几年让人变得闹心;其价格一直就没有平静过,不是狠涨,就是猛跌。生猪作为我国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农产品,其价格频繁大幅度的波动好比一把“双刃剑”让人喜忧参半,如猪价过低,常导致“猪贱伤农”,猪价过高,则有“肉贵伤民”的情形发生,不仅影响到生猪产业的健康发展甚至威胁社会稳定。因此,生猪价格的波动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以及消费者的福祉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
一、优势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一)布局与发展重点根据上述依据,选择沿海地区的江苏、浙江、广东和福建4省,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中部地区的河北、山东、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7省,西南地区的广西、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5省(区市),共19个省(区市)为优势区域。依据19个省(市区)生猪生产的优势布局,共优选出437个生猪生产优势县(团场)。  相似文献   

9.
生猪价格跌宕起伏,不仅损害了养猪户的生产积极性,还直接影响到了居民生活。如何评估生猪价格风险,预测生猪价格未来走势,已经得到了生猪养殖户、研究人员和有关部门的广泛关注。笔者根据2003年12月—2011年10月广西省11个生猪调出大县的生猪、玉米月平均价格和月疫情扩散程度等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评估了生猪价格变化的影响因素,并预测2011年第四季度及2012年前三季度生猪价格变化情况,为生猪养殖户和有关部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武深树 《饲料广角》2014,(18):20-23
本研究运用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南省2000年、2013年不同生猪养殖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与2000年相比长沙市、株洲市、邵阳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7个市州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上升,其中株洲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怀化市和湘西自治州的EAAI(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益阳市、永州市和娄底市6个市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下降,且EAAI均小于1,不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常德市的EAAI相对不变,为0.84,不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因此,今后一段时期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势区域是以郴州市为重点的湘南产区、以张家界、怀化市、湘西自治州为重点的湘西产区,以及株洲市的丘山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运用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法对湖南省不同生猪养殖产区的比较优势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长沙市、株洲市、邵阳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7个市州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处于上升趋势,其中株洲市、张家界市、郴州市、怀化市、湘西自治州的EAAI均大于1,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益阳市、永州市、娄底市6个市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处于下降趋势,且EAAI均小于1,不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常德市的EAAI相对不变,均为0.84,不具备生猪生产的环境综合比较优势。由此提出,今后一段时期湖南省生猪产业发展的重点优势区域是以郴州市为重点的湘南产区、以张家界、怀化市、湘西自治州为重点的湘西产区,以及株洲市的丘山区。  相似文献   

12.
环境规制对生猪养殖产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中国与美国的生猪产业发展差距,基于两国生猪的成本收益数据,运用拉氏和派式等指数计算并比较两国偏要素生产率,利用Hicks-Moorsteen指数测算比较了两国生猪全要素生产率(TFP)。研究发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为美国的70%,中美之间的燃料与设备、人工和饲料偏要素生产率差距较大,种猪与医疗防疫差距逐渐缩小。进而提出对中国生猪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狄艳萍 《当代畜牧》2014,(26):29-30
2011年是养猪历史上效益最好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国家对养猪业的相关政策扶持,调动了养猪户的主动性,下半年补栏增加。近期,通过对2户能繁母猪养殖专业户、5户年出栏量在1500头左右的养殖户进行了调查,与部分生猪收购大户、得利斯等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较为全面掌握辖区内生猪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建瓯市生猪养殖现状及制约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因素,提出针对性对策,从而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因素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是有效预防生猪传染病的最经济和方便的方法之一.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因素,阐述了应对措施,以期为养猪场(户)有效地进行生猪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些养殖户在其自行实施生猪免疫过程中,接种的疫苗没有起到预防疫病的作用,出现免疫失败,现介绍几个病例及分析免疫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的生猪养殖业正朝着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快速发展,免疫接种作为保证生猪养殖安全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免疫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因素,影响了免疫效果。本文就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主要因素及对策进行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9.
按科学的免疫程序对生猪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生猪传染病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生猪免疫效果的因素,阐述了应对措施,以期为养猪场(户)有效地进行生猪免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2017年美国、 加拿大、 墨西哥、 巴西、 俄罗斯、 中国、 西班牙、 韩国和越南等九国的生猪国际市场价格做比对,阐述生猪价格的影响因素.谷物(粮食)贸易价格、 供求关系、 猪粮比等是影响生猪价格走势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