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一、夏秋蚕的重要性 随着夏秋蚕生产的不断发展,夏秋蚕饲养数量在全年养蚕总量中所占比重增大,一般占到 60%左右。很多地区的夏秋茧产量超过春茧的产量。 夏秋蚕亦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夏秋茧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半以上。夏秋季节养蚕,气温较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桑叶供应量充足,蚕期短,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合  相似文献   

2.
<正> 从六月中旬到十月上中旬是本省饲养夏秋季节。本省夏秋蚕发种数量约为春蚕期的一倍,夏秋蚕收成的好坏,对年产茧量的影响很大。但夏秋蚕期,可能遇到的不利因素较春蚕期多,容易发生蚕病,产量很不稳定。高产的单位,张产茧可达八、九十斤,低的只有二、三十斤,说明生产单位之间,很不平衡。为了夺取夏秋蚕无病高产,必须总结过去成败两方面的经验,以防病消毒为中心,克服不利因素,努力贯倒综合养蚕技术措施,确保蚕作安全,这对发挥夏秋蚕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蚕茧的单产和总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国内外研究与实践看,蚕病发生率与盒产茧是呈极显著负相关的,蚕病消长总是伴随防治科技的兴衰而变化。在各种技术对蚕作安定的影响上是以消毒防病为主体,并配以营养环境和蚕品种等技术的综合作用。现代化养蚕技术正从以叶质为中心向以彻底消毒的清洁育蚕为中心转化,积极改进消毒防病措施,在养活无病的基础上将蚕茧生产推向高产、优质、多收的境地。通过国家七五攻关课题的几年研究认为:农村丝茧育蚕应以蚕茧稳产优质多收为目标,采取《四段八环系列配套》的技术体系,从桑叶优质化、养蚕科学化、茧质向上化与优茧优价化  相似文献   

4.
杨品华 《蚕桑通报》1993,24(4):41-43
在养蚕过程中,影响优质、高产、高效的因素很多,如要求蚕儿吃得饱、吃得好、住得好,以及避免发生农药中毒或蚕病等等.其中蚕病发生是我市近年来影响蚕茧产、质量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无病的基础上,才能谈到提高茧质和增加效益.有的农民反映:这几年蚕儿越来越难养了,真是"想养蚕,怕养蚕,特别怕养夏秋蚕","蚕病多,单产低,收入少".长此下去,势必影响蚕农积极性,阻碍蚕桑生产发展.笔者根据我市农村蚕病发生情况,提出  相似文献   

5.
蕈晓丽 《四川蚕业》2013,(4):41-43,52
<正>蚕种场养蚕是以生产蚕种为目的,因而称为种茧育,供种茧育的蚕种是原种。原蚕饲育以产卵量多,卵质优良为主要目标,不仅要求当代蚕生长良好,发育健全,产卵量多,卵质充实,还须顾及次代蚕的强健好养,无病高产,而种茧产质量又受蚕品种、环境条件、饲养技术、蔟中保护、桑树的培护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笔者结  相似文献   

6.
自推广夏蚕,早秋蚕以来,全年养蚕达到4~5期,夏秋茧的比重迅速上升,无论是新老蚕区,夏秋超春,二秋超春的事例已是屡见不鲜。可是,我国的夏秋茧生产还存在着产量低,质量差的现象,一般张产茧为40~50斤,低的甚至只有几斤,因蚕病造成的损失至少达10%,茧站收购的印烂薄皮等病蚕茧量要占下茧总数的20~30%。  相似文献   

7.
关于蚕病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的刍议成仙球(上饶地区蚕桑工程办公室)人们从事栽桑养蚕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高产优质的原料茧,但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常常遇到多种病源体的侵袭,导致发生程度不同的蚕病,严重影响蚕茧产量和蚕茧质量。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目前蚕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正> 饲养夏秋蚕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桑叶,蚕室蚕具。养好夏秋蚕是增加年产茧量的有效措施。但是,夏秋蚕是继春蚕之后连续养蚕,在饲养环境中留存病原较多,加上气候多变,常遇长期高温,叶质一般较差,容易诱发蚕病。根据桑树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蚕儿的生理特点,在饲养夏秋蚕过程中,应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一、蚕茧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推广应用研究由科研、教学、生产单位合作承担的题为“提高长江流域原料茧品质的综合养蚕技术研究”,1990年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亩产茧达152kg,亩产值达1653元,夏秋期盒种产值328.7元;蚕病损失率3.75%;上茧率95.12%,解舒率69.59%,鲜茧出丝率17.43%。该课题总结提出了适用于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由于丝绸畅销,使蚕桑生产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蚕种需求也日益增多,蚕种供不应求的矛盾更加突出。就四川来说,许多蚕种场因蚕种带微粒子病连年烧种。而原蚕基地建设是关系到蚕种生产兴哀,微粒子病又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为此,就原蚕基地建设与微粒子病的控制提出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一、原蚕基地的种茧育和丝茧育四川大部分地方的丝茧育一年养蚕3—4次。而种茧育一年只养春秋两季。原蚕户为了充分利用桑叶和蚕室蚕具人力,制种一结束后又进行下一季丝茧育;同时在原蚕基地中有的养  相似文献   

11.
合理采摘夏秋蚕期的桑叶,不仅关系到桑园持续增产,也直接影响养蚕的成败。我们知道,只有数量多,质量好的桑叶,才是蚕壮、茧大、茧多的物质基础,脱离了这个基础,必然导致蚕儿生长发育不良,例如发育不齐、蚕体虚弱,抗病力差,甚至暴发蚕病,造成蚕茧欠收,尤其夏秋蚕期,显得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日二回育是一项省力高效,适宜于目前农村养蚕劳力不足的实用新技术。目前已从多方面对二回育技术进行了研究报道。但从饲育温度与蚕儿生长发育关系方面尚未见报道。本试验是从高温27℃,常温24℃对桑蚕五龄施行一日二回育。称量调查蚕儿体重增长变化情况,食桑量,消化量,以比较蚕儿生长发育差异,结茧后调查茧质。旨在给不同温度条件的蚕区推广二回育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夏秋蚕是从6月至10月下旬期间养蚕的总称。近年来,我省夏秋蚕占全省发种量的60%以上,掌握好夏秋蚕养饲技术,对夺取蚕茧丰收具有重要作用。当前主要应研究夏秋蚕规律和特点,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措施,是提高夏秋茧产、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 我省夏、秋蚕生产,发种量占全年的70%左右,产茧占年总产量的60%以上。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夏秋蚕生产的地位和作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狠抓科学养蚕。但是近几年来,夏秋蚕生产,蚕病严重,单产下降,蚕茧  相似文献   

15.
<正>自贡市夏秋蚕期高温多湿,病原繁殖快,致病力强,是蚕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必须采取相应饲养技术和管理措施,才能确保夏秋茧丰产。1夏秋蚕饲养的重要性一年内继4-5月春蚕饲养后,从6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夏秋季饲养的蚕统称为夏秋蚕。近年来,自贡市所辖有的区县实施一年多批次(滚动)养蚕,因此春季相对提前,饲养量相对偏少些,夏秋季发种量较多,约占全年发种的80%。夏秋季是一个养蚕的重要季节,养蚕气温较高,桑叶和  相似文献   

16.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17.
广东桑蚕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因其通过胚种传染而被各养蚕国家列为蚕种制造的唯一检疫对象。我省珠江三角洲蚕茧产区曾有3年小流行,7年大流行的经历,蚕种及养蚕生产深受其害。1984年以来,随着我省蚕茧主产区向粤西、粤北等新蚕区转移,微粒子病亦逐渐在广大新蚕区传播流行,部分蚕种场的蚕种生产和局部地区的丝茧育蚕遭受严重损失。作者对近年来广东各蚕区微粒子病的流行状况做了调查分析。并在宏观防治对策方面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管圣浩 《蚕学通讯》2004,24(3):41-43
常言道:"养蚕要高产,防病第一关".在农村养蚕中,蚕病的发生是影响蚕产茧质量的主要因素.要做到无病夺高产,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全过程.本人根据长期在基层接触的一些实际情况及体会,现将蚕病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归纳如下,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我省有关科研单位所研制的新蚕药复方抗菌增茧素和新型的养蚕消毒药剂——消毒净,90年下半年开始于我县农村养蚕生产进行对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通过宣传,这两种新药物已经在我县迅速地推广应用。一、复方抗菌增茧素的实验与推广。 90年夏秋期,我县于鱼湾镇水头村进行用复方抗菌增茧素的实验并以氯霉素为对照。实验方法:(1)选取发生蚕病比较严重的蚕户为实验户,蚕病主要为脓病和“白口仔”病。亦选取个别实验户为发生蚕白僵病的。(2)实验区与对照区同样进行常规的消毒防病处理;即养蚕前用漂白粉药液消毒  相似文献   

20.
夏冬 《四川蚕业》2009,37(2):34-37
<正>在生产中,种茧育桑园一般根据养蚕用叶的需要、桑树的树势状况、桑树的种质保存、桑苗良桑化需要等的不同,可分为稚蚕专用桑园、壮蚕专用桑园、春秋兼用桑园、夏秋兼用桑园、接穗桑园、种质桑园和果用桑园等七种类型。在种茧育桑园的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