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库小流域生态修复对策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试点水库生态现状调查分析、生态修复规划设计及技术方案的实施,对水库小流域水源涵养林、消落区植被、库尾湿地和水库水体生态修复进行了研究。针对小流域存在的林相结构单一、陡坡种果严重、人工林出现衰退、水土流失、面源污染等生态问题,初步实施了退果还林、人工纯林改造、苗圃建设、消落区植被营造、自然湿地恢复、水体污染控制等生态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2.
在水库开展生态修复实验,采取建设沼气池、种植水生植物、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等措施,取得良好效果。水库水质明显改善,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3.
赵祺 《河北渔业》2020,(6):55-62
通过对水库生态修复的重要性、水库生态修复的定义和要求进行系统地阐释,以源头控输入、四周固生态和库内强管理的思路,具体论述了库区水体修复的几种相关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水库水质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源水库富营养化问题及生态治理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源水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水源水库富营养化生态治理主要包括前置库、库区生态缓冲带建设和水生植被恢复、人工植物浮岛、生物操纵、水库深层曝气和上下层水体混合交换等技术措施。富营养水库生态治理成本低,操作简便,能有效地将水库水质净化、生态恢复和景观建设有机结合,控制水库水华,减少水厂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于2008年7月(平水期)、10月(枯水期)和2009年5月(丰水期)在福海水库上游、中段和坝前共设9个采样点,对水库内浮游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共采集浮游植物8门88种,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ttmtertue tentts)、拟菱形弓形藻(Schroederia nitzschioides)、针形...  相似文献   

6.
东江水库碳汇渔业与生态保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7年7月和10月对东江水库的水体初级生产力和水质进行了监测和评价,估算了天然渔业资源量及可移出碳量。研究表明,库区存在较丰富的外源性营养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生活废水及旅游业;10月水体水质优于7月,均属中营养水平;初级生产力平均为5.13g/(m2.d),与水体叶绿素、氨氮和总磷浓度呈较强的正相关;折算滤食性鱼产量为1541.9t/年,移出碳量为218.4t/年。2007-2010年进行鱼类增殖放流,获得天然滤食性渔获物最高达产量为900t/年,移出碳量127.5t/年。在制订东江水库渔业环境保护条例时,按初级生产力的大小,利用增殖放流等渔业去碳技术,适量投放滤食性鱼类,充分利用水体氮、磷,可实现东江水库碳汇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生活源污染、畜禽养殖业污染、化肥及农药施用的面源污染3个方面,分析了崂山水库上游的污染现状,并根据实地调查基础资料,对崂山水库上游污染物入库量和崂山水库的最大纳污量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崂山水库上游污染治理的建议对策。可为崂山水库污染物控制提供数据支持,并可为类似地区污染物控制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991-1995年,鸡、猪、鱼总产值417.59万元,利润100.85万元,节约饲料7.55万kg,节省开支8.56万元。渔业总产量40.16kg产值279.91万元,利润69.19万元。  相似文献   

10.
针对桃源县小型水库“人放无养”,产量低,效益差的实际,依靠科学技术开展小型水库生态渔业示范研究,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配套开发的措施,改变了落后的渔业经营状况,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1.
水库养殖水面81hm^2,年均施禽畜粪15万kg库汊圈养鸭、鹅、肥水养鱼,坝后种草喂鱼(蟹)。年鱼产量52500kg其中银鱼2500kg,河蟹1000kg,产值27.2万元,纯利18万元。  相似文献   

12.
研究湟水流域水生态现状和保护与修复措施,加强湟水流域水生态保护,维持黄河尤其是黄河上游流域及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生态安全。湟水干流、大通河梯级开发集中,河流纵向连通性遭到严重破坏,且大部分水电站是引水式小水电站,枯水期水电站下游河道脱流现象严重,河流水流连续性及横向连通性遭到破坏,河流生态功能严重下降。根据国家及黄河流域对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定位及要求,在湟水流域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了湟水上中下游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和重要湿地、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态渔业系统的需要,结合不同鱼的食性和空间生态位要求,对开县当地常规放养模式的品种和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确定以草鱼为主养鱼,鲢、鳙为配养鱼,由食性相似而价值较高的异育银鲫代替常规的鲤鱼。并套养黄颡鱼,各种鱼的放养比例大致为草鱼45.7%、异育银鲫11%、黄颡鱼0.6%、鲢25%、鳙17.8%。结果表明,该模式单产约7267.5kg/hm^2,毛利润约18757.5元/hm^2,增产比例为53.7%,经济效益提高143%。  相似文献   

14.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追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太湖苕溪流域河流密布,湖泊众多,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镇建设不断与河争地,河流中大量末端河道被封堵或填埋,河流水系自然形态结构受到影响,河流调蓄功能锐减,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受到严重的威胁,河流生态修复迫在眉睫。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建立合理的太湖苕溪流域河流生态修复体系展开研究,以期为区域河流生态修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莲花洲港生态涵养区的修复效果,2021年1月、4月、10月在武汉至安庆段的东流水道莲花洲港对底栖动物群落和鱼类分布状况进行调查,设置21个采样点,采集底栖动物和鱼类样品,分析工程区不同区域及非工程区底栖动物和鱼类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区域底栖动物的种类数不同,透水框架区获取底栖动物6种,鱼巢排区17种,工程其他区域25种,非工程区8种。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的底栖动物密度差异显著(P<0.05),透水框架区最高,为191.1个/m2,其次为鱼巢排区60.44个/m2,其他工程区44.44个/m2,非工程区较少,仅28.39个/m2。各区域Pielou 均匀度指数(J)差异性不显著(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差异性显著(P<0.05)。CCA分析表明,影响底栖动物的环境因子为流速、水深、温度、溶氧、硝态氮、氨氮。水声学调查显示,鱼类密度以透水框架区最高,为25 581.21尾/hm2,鱼巢排区次之,为3 239.00尾/hm2,工程其他区域为808.73尾/hm2,非工程区最低,仅6.82尾/hm2。研究表明,透水框架和鱼巢排营造了适宜底栖动物和鱼类栖息的水流条件,有利于底栖动物生存和鱼类聚集,且透水框架的生态涵养效果优于鱼巢排。  相似文献   

17.
张洪祥 《水利渔业》2005,25(3):48-49,62
吉利河水库总库容7400万m^3,兴利库容3248万m^3,可养鱼水面322hm^2,自1999年以来,探索生态渔业养殖模式,较成功地解决了养鱼与城市供水之间的矛盾,大银鱼和鳙鱼产量及效益稳步提高,2004年产鳙鱼105t、大银鱼30.4t,水产收入130万元,实现了水利渔业全面协词与可持续发展。总结了多年基层工作的经验,为大中型水库发展生态渔业、提高综合经济效益作了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