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近年来河蟹病害日趋严重,给河蟹养殖业造成了较大威胁。要控制蟹病暴发,不仅要治标,还要治本,即从养殖环境、苗种采购、药物防治等几方面综合防控,做到优质、高产、高效。一、构建良好生态型养殖池养蟹池塘以沙质底为佳,尽可能使底质硬、淤泥  相似文献   

2.
谢刚 《内陆水产》2004,29(9):22-22
目前市场上,规格在150 g的河蟹每500 g高达80元左右,而70 g左右规格的河蟹每500 g只有15-20元。因此,要提高河蟹养殖效益,首先要培育大规格,高质量的河蟹。通过我们多年的生产实践,培育大规格优质河蟹要把好以下几项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要想河蟹大,好草是重点""河蟹要想不生病,水草来保护",所以水草在河蟹养殖中是重中之重.目前河蟹养殖池塘中常见的水草为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也有以金鱼藻、龙须草、菹草混杂种植.这些水草不仅可以增加水体的溶氧量、为水体遮阳降温,还可以为幼年的河蟹提供饵料.此外,水草能转化物质、净化水质,对河蟹养殖池内水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原理,采用太阳光曝晒消毒,坚持运用优质种苗,合理放养密度,调控水质,建立在生态上能自我维护的优越河蟹生态养殖环境,增强河蟹免疫功能,提高河蟹抗病能力,控制河蟹虫害、病害发生。一、科学保护微生物功能1.紫外线消毒功能池塘水排干后,池底曝晒6~8周,不但能有效保护微生物,而且能充分发挥微生物生理功能,从而有效控制病原体的滋生。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农民增收,江苏省东台市近年来积极探索和推行河蟹标准综合体建设,修订完善产地环境控制、生产投入品管控(包括苗种、饲料、渔药等投入品)、生产全程技术规范与要求等标准,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河蟹的品质,加快河蟹产业化经营步伐,建立一整套涉及河蟹生产的关联度高又相互独立的标准综合体系。通过河蟹标准综合体的建立,加强河蟹产销衔接,推进河蟹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随着河蟹养殖产量的不断提高,养殖河蟹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但是河蟹养殖效益却不能稳步提升.主要原因大体有:应用技术的适用性不强,导致河蟹产量忽高忽低,不能稳产、高产;河蟹价格波动较大且出人意料,不能高产高效,致使许多河蟹养殖户出现亏损. 溧阳市溧城镇河蟹养殖户周文卫经过十多年的摸索,通过合理放养苗种、科学控制饲料投喂、水质...  相似文献   

7.
养殖河蟹盈利六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生产实践 ,现总结出河蟹养殖盈利六大要素 ,即 :苗种要纯正优良 ;水体生态环境要适宜生长 ;饲料符合河蟹营养要求 ;饲养管理科学规范 ;无病无伤 ,健康养殖 ;掌握良好灵活的营销策略。现分述如下 :1 放养的苗种要纯正优良所谓的纯正优良 ,包括二个概念 :即养殖河蟹的品种要纯正而蟹种质量要优良。目前我国养殖的河蟹主要来自三个水系 ,即长江水系蟹种、辽河水系蟹种、瓯江水系河蟹。实践证明 ,不同水系的河蟹 ,只有在各自水系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发挥其地区优势 ,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1 1 鉴别长江蟹、辽河蟹、瓯江蟹蟹种的方法1 1 1 …  相似文献   

8.
池塘养殖的河蟹体色往往不如湖泊围网养殖的河蟹。河蟹体色取决于甲壳中虾青素浓度。河蟹自身不能合成虾青素,必须从饲料或饵料中获取。因此河蟹体色差的主要原因是不能从外界获得足够的虾青素。虾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环境胁迫导致的氧化应激也会消耗虾青素。低溶氧、高pH、水温、氨氮、重金属胁迫均可引起河蟹氧化应激。因此,改善池塘河蟹体色不仅要增加青虾素的供应,还要加强养殖管理,降低环境因子的胁迫。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试验的方法,定量地研究了影响河蟹早熟的5种因子,通过控制5种因子,使河蟹性早熟的比例控制在10%以内,取得了较理想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探讨了影响河蟹性早熟的内、外因子。  相似文献   

10.
<正> 河蟹养殖是继对虾养殖业以后作为我省发展“两高一优”水产业的重点产业。随着河蟹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来愈多,特别是河蟹性早熟问题。因此,对性早熟河蟹的识别、形成、控制方法和养殖方法等问题,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池塘养蟹放蟹前应在池底和池边普遍栽植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水面上要放适量的以水花生等为主的漂浮性水生植物,使河蟹一下池就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蟹池中生长的水草不仅可供河蟹摄食,而且为河蟹的栖息、附着、隐蔽及脱壳提供了适宜的场所。河蟹生长所需的营养,不仅要有丰富的蛋白  相似文献   

12.
正在河蟹发病时,正确认识河蟹的发病特点有利于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一、河蟹发病原因导致河蟹病害发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环境恶化、机体抵抗力下降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河蟹病害发生的外部致病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有水温的突变、p H过高或过低、溶氧不足、硫化氢的积累、氨氮污染及药物滥用的不利影响、过多沉积的淤泥  相似文献   

13.
在河蟹养殖生产中,较常见的、造成危害最大的几种疾病包括:肠炎病、黑鳃病、烂鳃病、水肿病、肝坏死病、甲壳溃疡、脱壳不遂病和纤毛虫病。在河蟹发病时,正确认识河蟹的发病特点,有利于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地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  相似文献   

14.
王丹  夏大明 《水产科学》1998,17(4):17-20
河蟹性早熟原因及预防措施的研究王丹夏大明(辽宁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辽阳111000)近年河蟹生产中普遍出现性早熟现象,严重影响了单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我们在1995、1996两年先后对“环境因素对河蟹性腺发育的影响”和“控制河蟹性早熟的技术措施”等专题...  相似文献   

15.
正9月进入河蟹养殖的尾期,陆续会有河蟹赶在中秋、国庆前后上市。由于今年梅雨季节长、阴雨天气多,导致许多池塘"水瘪子"较为普遍,无形当中也降低了河蟹产量,影响了河蟹品质,今年预计将会出现河蟹质量不同、价格差异显著的局面,质量好的与质量一般的价格差距会愈发显著,因此河蟹上市之前的管理工作则尤为重要,河蟹后期育肥、提升品质方面工作要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6.
河蟹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元富 《水产养殖》2006,27(2):24-26
河蟹是我国特有的水产珍品,它以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而享誉海内外,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因此,从湖泊、水库到池塘、稻田都在大规模的推行河蟹养殖,河蟹养殖的迅速发展,要求配合饲料产业也要相应跟上。而我国目前关于河蟹  相似文献   

17.
<正>(三)蜕壳期管理1.蜕壳期注意事项(1)减少换水:蜕壳期要注意水质稳定,不要大量换水。(2)不捞水草:河蟹蜕壳期是生命中最脆弱的时期,不要捞取水草,以免对河蟹造成惊扰。(3)慎重用药:河蟹蜕壳期有刚蜕壳的河蟹,比较娇嫩,抗逆性差,不能用刺激性强的药物。(4)减少投饲:河蟹蜕壳期间摄食量减少,要减少饲料投喂量。(5)注意增氧:河蟹蜕壳期耗氧量成倍增加,要及时补充溶氧,可用"超能氧原子",其含氧量高、放氧时间长。  相似文献   

18.
江河 《齐鲁渔业》2004,21(7):28-29
近年来随着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环境的破坏,病害问题日显突出,其中颤抖病最为常见,是河蟹养殖过程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疾病。该病流行时间长、发病面广、传染快、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给河蟹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河蟹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研究河蟹颤抖病防治技术,控制该病  相似文献   

19.
河蟹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河蟹的杂食性和对水葫芦新根、新茎的喜食性,进行河蟹对水葫芦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河蟹对水葫芦的叶面增宽减少近39.1%,叶柄变矮达75%,植株分蘖控制率达25%。河蟹对控制水葫芦的疯长、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河蟹在完成最后一次脱壳以后,再经过15~30天的培育就可以起捕上市了。这段时间一般称为河蟹育肥期,河蟹育肥期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品质和上市规格,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笔者通过自己的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