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7,(1):F0002-F0002
杨国敏,男,汉族,1953年出生,云南省双江县人,研究员。1977年毕业于云南农业大学,同年分配到云南省临沧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评聘为高级农艺师;2004年经国家农业部评审人事部批准为农业推广研究员;现任职于临沧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持麦类作物课题组工作;1  相似文献   

2.
《花生学报》2009,38(2):29-29
2009年4月20至22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国花生品质区划研究”子专题2009年度工作研讨会在济南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国家大课题主持人山东农科院万书波副院长、科研处刘开昌副处长、大课题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正研究员、山东农业大学李向东教授、花生研究所资源研究室主任单世华博士。同时,子课题承担单位山东农科院农业可持续发展所、沈阳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课题组技术人员等共25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子课题主持人郭洪海研究员主持。  相似文献   

3.
《中国稻米》2009,(1):F0004-F0004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是国内最年轻的省级农科院水稻专业研究所,由原重庆市农科所、作物研究所、再生稻研究中心和重庆市种子公司的水稻研究团队于2006年组建而成,主要从事水稻育种、栽培技术研究和新品种繁育与推广。水稻所下设资源材料、育种、再生稻、栽培、技术推广5个职能研究室。现有研究人员46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5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后备人选1人,研究员6人,副研究员12人。先后主持了“九五”以来重庆水稻育种攻关重大专项,承担国家或省级科研项目3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0项。  相似文献   

4.
2006年1月12日,在黑龙江省科技厅的主持下,组织专家对鸡西北方大豆良种研究所和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大豆超高产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鉴定。黑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潘忠、农村处处长张立杰、处级调研员时泽远、成果处副处长高艳丽,国家鸡西市科技局局长李君志、副局长柴寿君,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冯晓、副主任宋友、刘晓洁和课题组成员参加了鉴定会。鉴定会由成果处副处长高艳丽主持,鉴定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常汝镇研究员、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孙寰研究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忠堂研究员、  相似文献   

5.
正2月26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省农科院7楼会议室召开福建省重大专项——"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抗逆育种及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会议由专题首席专家占志雄研究员主持召开,省科技厅农业处孙刚副处长、院科研处汤浩处长、院水稻首席专家郑家团研究员,院水稻所、生物所、作物所、甘蔗所和植保所的子课题负责人、研究骨干人员近30人参加了会议。会上,孙刚副处长宣读了水稻所承担省重大专项的立项批文,宣布"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抗逆育种及  相似文献   

6.
《作物研究》2013,(4):F0002-F0002
著名蔬菜栽培育种专家,现任衡阳市蔬菜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长期从事蔬菜栽培育种研究及管理工作,已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等各类奖项22项,其中:“蔬菜均衡生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白菜规范化栽培研究”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和参与选育的14个蔬菜新品种通过了省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或登记;主持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和湖南省地方标准22项,已正式发布实施的19项中有15项标准分别获得衡阳市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在国家、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  相似文献   

7.
《杂粮作物》2001,21(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是专门从事农作物品种选育、配套技术研究及新品种开发应用的省属科研机构,现下设玉米、高梁、小麦、大豆、水稻、向日葵、薯类杂粮、生物技术8个专业研究室和1个种子公司——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种子公司。全所现有职工148人,其中科技人员95人,博士3人、硕士23人。“九五”期间共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26项,是国家高梁改良中心、农业部指定的国家大豆原原种扩繁基地和国家优质春小麦原原种扩繁基地。 “八五”以来,全所共取得40多项科技成果,其中育成并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的各种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9个。选育的辽单系列玉米新品种以其优质、高产、稳产、抗病等突出特点,而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现已通过国家和省审定的玉米新品种有辽原1号,辽单24、26、27、28、29、30、31号等;选育的辽春系列优质小麦新品种已在省内外大面积推广种植,辽春10号小麦以其特优的品质成为沈阳香雪、东大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实行订单生产的首选品种;新育成的高油大豆专用品种辽豆11号,含油量22.84%,也成为油脂加工企业订单生产的首选品种;育成的高梁杂交种辽杂10、11、12号以其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正在我省大部分地区推广种植;辽作2000系列水稻新品系米质特优、适口性好、商品性好、高产、抗病,具有良好的市场开发前景;引进育发的油用向日葵杂交种F51含油量高、高产、稳产、抗病,适合省内外适宜地区推广种植;此外,选育、引进的脱毒马铃薯、杂粮优质品种也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将以种子公司为龙头,以自己的人才和技术为依托,不断研制和开发新的科技成果;以良好的信誉和真诚的服务,把“辽丰”系列优良品种奉献给养育我们的黑土地,奉献给辛勤耕耘的广大农民朋友。 单位地址:沈阳市东陵路84号  邮编:110161 联系电话:024-88445226  传真:024-88419885 联系人:隋国民 杨镇  相似文献   

8.
《大豆科学》2011,30(4):532
陈艳秋1968年出生,辽宁省沈阳市人,研究员。1992年8月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同年分配到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从事大豆遗传育种与栽培生理研究工作至今。"十五"以来,主持农业部研究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1项和国家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副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和省农业开发办课  相似文献   

9.
本刊编辑部 《杂粮作物》2007,27(6):F0003-F0003
2007年11月9月至14日,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杂粮产业论坛在深圳举办。此次论坛由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和深圳市农作物良种引进中心共同主办。会议的主题是:“展望‘十一五’,促进杂粮产业大发展”。论坛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农学会杂粮分会主任委员牛西午主持。中国农学会学术部主任孙好勤代表农学会到会祝贺并讲话。会议交流了我国杂粮作物的最新研究成果。研讨了我国现阶段杂粮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国内外发展杂粮产业的成功经验,国家对杂粮产业的政策、资金扶持,国内外杂粮市场与供求信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甘蔗研究所位于云南开远市灵泉东路363号,职工100人,专业技术人员60人,其中研究员4人,副研究员12人,硕士12人,拥有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技术创新带头人3人,中国糖业发展专家1人,国家甘蔗品种审定委员会会员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  相似文献   

11.
罗孝和 ,男 ,汉族 ,1 937年 3月出生于湖南省隆回县。 1 96 1年毕业于湖南农学院。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孝和从事杂交水稻育种 30余年 ,主持或参与 1 0多项国家、省科研项目。在所主持的科研项目中 ,获 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项国家专利。在所参与的科研项目中 ,获 1项国家特等发明奖 ,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1 99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 997年晋升为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 1 998年 1 0月获首届袁隆平农业科技基金奖。 1 999年 2月获“湖南光召科技奖” ,同年还被评为湖南省先进工…  相似文献   

12.
《大麦与谷类科学》2009,(2):F0002-F0002
郑家文,男,汉族,云南腾冲人,1956年4月生,1982年1月云南农业大学毕业,九三学社社员,同年参加工作,曾任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所长;保山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委员;现任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云南农业科技》杂志编委;《大麦与谷类科学》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3.
王绍萍(Wang Shao-ping),女,研究员,中共党员。1956年生于吉林省公主岭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现任吉林省农科院玉米所副所长;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吉林省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从事玉米育种二十几年,主持育成多熟期、多类型、多用途玉米新品种18个。其中,耐密型玉米杂交种四密21,填补了吉林省耐密品种的空白,改变了吉林省种植的耐密品种熟期晚、水分高、抗逆性差的局面。累计推广4000多万…  相似文献   

14.
《杂粮作物》2007,27(3):F0002-F0002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是省属玉米科研机构,建有国家玉米原原种扩繁基地、国家玉米区域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玉米遗传改良与高效栽培重点实验室等。现有博士研究生3人,硕士8人;研究员9人,副研究员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戴景瑞教授为各项科研工作的技术顾问。  相似文献   

15.
专家介绍     
翟德昌 :男 ,194 4年生 ,河南上蔡县人。中共党员。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曾任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农业科学试验场副场长、驻马店地区粮食作物研究中心主任。现任河南省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麦类室主任 ,副研究员。兼任中国作物学会大麦专业委员会委员 ,《大麦科学》编委。 1993年获国家特殊津贴。 1977年至今 ,一直从事大小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地科研项目 10余项。其中 ,主持完成“豫大麦 1号品种的选育” ,1985年获省二等科技进步奖 ,1986年被列为国家重大科技成果 ;1994年主持选育出豫大麦 2号 ;2 0 0 1年主持选育出驻大麦3号、…  相似文献   

16.
<正>2017年9月24日,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三明市沙县召开福建省粮食作物育种重大专项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暨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专题首席专家占志雄研究员主持,省农科院谢华安院士、省科技厅农业处孙刚副处长、院水稻所、生物所、作物所、甘蔗所、植保所以及地区农科所等40多人参会。会议邀请了湖南亚华种业科学研究院院长杨远柱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陈志强教授、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邓华  相似文献   

17.
品种是农业科技的载体,优良品种的不断推陈出新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为了保证推广优良品种,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我国非常重视品种的选育、审定和推广工作,依法建立了国家和省两级农作物品种审定制度。但是近年来,审定品种数量越来越多.品种自身及市场管理等面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实行品种动态管理,启动品种退出机制已成为各级农业管理部门的共识。  相似文献   

18.
郑麦9032     
郑麦9032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小麦所研究员许为钢博士主持选育的强筋优质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河南省、湖北省品种审定,2002年通过安徽省、江苏省品种审定。该品种参加过黄淮麦区南片国家区域试验、长江中下游麦区国家区域试验,并于2002年秋播升入这2个国家区域试验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超高产大豆实现亩产326.2公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11日上午,黑龙江省科技厅组织国内专家对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东北农业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等单位共同承担的“大豆超高产技术试验示范与配套技术研究课题”的超高产试验田进行了田间测产,专家组由10位国内专家组成,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常汝镇研究员任组长、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孙寰研究员和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刘忠堂研究员任副组长。  相似文献   

20.
专家介绍     
沈秋泉 :196 3年浙江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毕业 ,196 6年于该校小麦遗传育种及栽培专业研究生毕业 ,从事大小麦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研究三十余年。现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大麦改良中心负责人、作物遗传育种与栽培协会会长、浙江省遗传学会副理事长等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5年被评为浙江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 0 0 1年评为浙江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在“七五”至“十五”期间 ,共主持研究了国家重点攻关专题、86 3、农业部、省重点课题及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30多项次。近年来主持研究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专题“大麦新品种选育与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