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法律制度和流转的现状进行介绍,着重对入股,转让,抵押这3种有争议的方式进行法律制度的完善,结合我国当前农村改革的现状进行思考得出建议。文章建议应积极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市场化流转,致力于建立一个统一完善自由竞争的市场。从立法层面和法律实践层面对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2.
正一、深入推进农机试验鉴定改革,促进安全适用可靠农机装备推广应用"十三五"时期,全国农机鉴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配合主管部门推动农机鉴定改革取得新成效。一是完成了新一轮农机鉴定制度改革。配合主管部门,全面修订《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研究制定《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规范》,发布了《国家支持的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实施细则》,完善了相关配套制度,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3.
水价改革对于促进水资源的高效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新疆且末县水价改革的目标、范围及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县域水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快和完善且末县水价改革的具体措施.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地区水价综合改革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当前阶段我国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仍然是完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三权"体系中所有权占据根本性的地位。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虽然几经变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起到的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但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客体以及权能三方面都存在缺陷。在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形势下,通过明确所有权的主体性质、保护所有权的客体不受侵犯以及完善所有权的各项权能三大措施,有效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使建构"三权分置"运行体制的历史大任更快更好的实现规范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5.
国外水资源治理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建立以法律制度为保障的水权制度,对水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由于我国水权制度正处构建与完善时期,因此厘清各部门政策的基本特征,为保障水资源产权权益和促进政策体系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研究基于可持续发展体系建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分析框架,梳理自2000年第一宗水权交易至2019年涉及水权制度相关的46份政策文本,并结合Nvivo质性分析软件对政策文本主题进行编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水权制度的政策驱动力趋向于对基础制度的建设;水权制度实施的目的为政策状态应补充完善自然资源使用权体系;在水权制度落实中政策响应需加大农业水权体系建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农村宅基地改革持续推进,为更好地规划利用农村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2015年提出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提出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我国学者在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意愿、有偿退出机制、有偿退出模式、有偿退出利益主体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的来说,在宅基地有偿退出的基础理论、补偿退出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一定不足,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杭州市机电排灌站在改革和完善水费计收制度中,主要采取了四条基本措施,成绩显著,但当前还存在三个主要问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翻转式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针对线上教学,开发相应学习资源,提出教学引导独立学习的有效改革措施,完善、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利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建立完善和牢固的知识体系,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教师的指导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提高研究生教学水平,促进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9.
商品房价格是牵涉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事关人民的切身利益,房价的节节攀升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政府形象,更是给宏观经济运行埋下了重重隐患.要合理调控商品房价格必须加强土地政策调整、改善住房供应结构、严格控制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完善商品房预售制度和房地产金融体系等,以促进房地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城市房屋拆迁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成为当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现行城市房屋拆迁存在拆迁安置补偿不合理、公益拆迁与非公益拆迁难以区分、政府自身职责不分,拆迁程序不够健全等问题.对此,必须尽快完善拆迁补偿制度、区分公益拆迁与商业拆迁、明确政府在拆迁补偿中扮演的角色,以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制度.  相似文献   

11.
湖南资源型城市具有产业支持,但结构单一,需要大力发展多元化产业体系,这又需要高效、有力的土地差别化供应政策支持。因此要加强湖南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创新,为湖南资源型城市发展开拓新的制度空间。  相似文献   

12.
现实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造成了对农民权益的忽视,严重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正常开展。为此,必须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切实推动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陶春 《农业工程》2016,6(5):88-91
在西南喀斯特高原区耕地资源匮乏的背景下,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复垦再利用工作,盘活农村存量土地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毕节试验区作为西南喀斯特非试点农村宅基地复垦区域,近年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使得城镇用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和试验区城镇土地供需矛盾,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探索破解城镇用地难题,从试验区实际出发分析试验区农村土地利用状况,提出试验区农村闲置建设用地复垦的操作思路。对可能面对的无政策支持、组织部门不完善及具体操作中的困难3方面的问题,提出尽量结合试验区特殊区情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建立省市县3级联动的组织管理模式,以及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更新数据库系统等对策。最终预测了试验区乃至非试点区域农村土地整治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黄晓瑜 《农业工程》2012,2(6):49-5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征用在所难免,国家在不同时期提出了相应的土地征用政策。该文通过对不同土地时期征地制度改革发展进程评述,指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以期为新时期的征地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以区域资源禀赋为基础能够传承历史文化的特色产业是乡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是江苏省省会城市,经济条件较为出色,土地具有典型的丘陵地貌特征,低山缓岗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达到608%,水域面积超11%以上。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决定了南京市必然要发展“绿色+高效”的都市特色农业。在农业劳动力供给持续减量、老龄化加深的背景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机械化,以机械化推动绿色化、高效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结合南京实地调研情况,分析南京市特色农业生产与初加工机械化现状,发现目前机械化发展存在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配套服务较差等问题,并从土地规模化、经营组织化、生产标准化、产业融合化以及技术、人才支撑等方面提出促进都市特色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不仅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还解决了“未来由谁种田”的大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经济效益主要来源于提高土地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推广新技术、抢占作业市场、节约运行成本和延伸产业链条等途经,但现实运行中仍存在着人力成本高,融资成本大,生产、管理及违约风险大,基础设施差,土地流转难以及社员素质低等问题。从缓解资金缺口、构建稳定发展环境和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提出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Grasslands are an important land use in Europe with essential functions for feed and ecosystem service supply. Impact assessment modelling of European agricul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needs to consider grasslands and requires spatially explicit information on grassland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vity, which is not available.  相似文献   

19.
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切入点。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在对浦口区赭落山茶叶基地项目和江宁区秣陵、禄口两类结合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作用.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The premi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e key to effective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is understanding that the water cycle and land management are inextricably linked: that every land use decision is a water use decision. Gains in agricultural water productivity, therefore, will only be obtained alongside improvements in land use management. Expected increases in food demands by 2050 insist that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 and agricultural water use - must increase. At the same time, competition for water between agricultural and urban sectors will also increase; and the problem is further compounded by land degradation. A global survey suggests that 40% of agricultural land is already degraded to the point that yields are greatly reduced, and a further 9% is degraded to the point that it cannot be reclaimed for productive use by farm level measures. Soil erosion, nutrient depletion and other forms of land degradation reduce water productivity and affect water availability, quality, and storage. Reversing these trends entails tackling the underlying social, economic, political and institutional drivers of unsustainable land us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 review of global experiences, and its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water management by addressing land degradation include focusing on small scale agriculture; investing in rehabilitating degraded land to increase water productivity; and enhancing the 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s. These options can improve water management and water productivity, while also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s of the rural po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