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畜牧与兽医》2014,(6):71-74
统计了沈阳地区引进猪种长白、大白和杜洛克的产仔数记录,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三品种猪PRLR和RBP4基因的多态性,分析2个基因对各品种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个猪群内PRLR和RBP4基因都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各基因均处于遗传平衡状态,3个种群处于中度多态,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态性;单基因分析表明,PRLR与RBP4各基因型对3个品种的总产仔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PRLR的优良基因型是BB型,而RBP4的优良基因型是AB型;合并基因型分析表明BBAB为有利基因型,AABB为不利基因型,长白、大白各基因型产仔数差异显著(P<0.05),而杜洛克差异不显著(P>0.05),合并基因型的遗传效应显著高于单基因型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H-FABP和LPIN1基因在不同猪种中的多态性分布情况,应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H-FABP和LPIN1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结果发现,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在H-FABP基因的Hinf Ⅰ多态性位点上均表现为单一的HH型,而Hea Ⅲ多态性位点上均表现出多态性,等位基因D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1475、0.2255和0.7647,Msp Ⅰ多态位点上,军牧1号白猪表现为单一的aa型,杜洛克猪和藏猪则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6078和0.4609。在LPIN1基因的Eco88 Ⅰ多态性位点上,杜洛克猪表现为单一的AA型,军牧1号白猪和藏猪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262和0.2059;在Bsh1236 Ⅰ多态性位点上,杜洛克猪表现为单一的TT型,军牧1号白猪和藏猪则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7459和0.2059。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4.
此文运用PCR-RFLP技术检测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在撒坝猪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并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模型初步统计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部分生产性能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等位基因B及其基因型BB在群体中占优势,频率分别为0.6594和0.4438;PRLR基因在群体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头胎繁殖性状有利等位基因B对生长性状无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军牧1号白猪、杜洛克猪和藏猪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的多态性分布情况,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61头军牧1号白猪、51头杜洛克猪和51头藏猪的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军牧1号白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单一的NN型;杜洛克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多态性,等位基因N的频率为0.196 1,基因型分布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χ2=3.033 9,P=0.081 5);藏猪的氟烷基因表现为单一的nn型。3个猪种的酸肉基因均表现为单一的rn/rn型。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和卵泡刺激素β(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β,FSHβ)基因的多态性及其与母猪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PCR-RFLP方法对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共487头母猪进行了PRLR和FSHβ基因多态性检验,并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窝重和断奶窝仔数等繁殖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大白猪和长白猪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717和0.548,大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长白猪BB基因型断奶窝重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FSHβ基因在大白猪、杜洛克猪和长白猪3个猪种中B等位基因均为优势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804、0.760和0.789,长白猪BB基因型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均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5),呈现BB>AA>AB趋势。因此,PRLR和FSHβ基因对荣昌猪场母猪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可作为母猪繁殖性能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7.
王怀禹 《猪业科学》2017,34(7):36-38
催乳素受体(PRLR)通过与催乳素结合,介导包括动物泌乳和繁殖在内的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PRLR基因作为猪产仔数候选基因,国内外对其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该文综述了PRLR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重点讨论了PRLR基因多态性对猪产仔数的影响,并对PRLR基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阐明其遗传机理,以及为采用候选基因法寻找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标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等6个品种364头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PRLR)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位点对猪头胎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PRLR基因第8内含子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BB、BC和CC 6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0.8276、0.5439、0.5345和0.7669;而在大白猪和马身猪群体中,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0.6894和0.7000;仅在大白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中检测到C等位基因,且频率较低,在0.0379~0.1385之间。PRLR基因型对母猪头胎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产活仔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AC基因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BC基因型个体,而与AA、AB和BB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含有A等位基因的母猪的产仔性能优于不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表明A等位基因是有利于母猪产仔性能提高的等位基因,可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9.
基于FSHβ、ESR和PRLR基因功能位点的报道,将3个基因作为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关联分析,旨在为猪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淮猪新品系母猪FSHβ、ESR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初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多基因合并基因型对初产仔数的聚合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在该猪群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ESR和PRLR基因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FSHβ、ESR和PRL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FSHβ、ESR基因的AA基因型为该猪群的优良基因型,两基因的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分别提高产仔数1.54(P>0.05)和2.13头(P<0.01),分别提高产活仔数1.55(P>0.05)和1.82头(P<0.01);PRLR基因AB型个体产仔数比AA型和BB型个体分别提高0.77(P<0.05)和1.59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65(P<0.05)和1.8头(P<0.01);合并基因型与产仔数的关系表明,以FSHβ、ESR和PRLR基因AAAABB型的总产仔数最高(14.5头)。在种猪选育时提高FSHβ、ESR的A等位基因频率以提高产仔数,PRLR基因是否能应用于淮猪新品系选育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析地方猪种淮南猪抗逆性强的分子机制,试验采用PCR-RFLP方法对4个猪种(淮南猪、杜洛克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共计395头)的猪耳组织白细胞抗原(SLA)-DQA基因、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1(FUT1基因)和4型黏蛋白(MUC4)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猪种在SLA-DQA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AA型在4个猪种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为中等多态,其他3个猪种为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大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FUT1基因座位也存在多态性,GG基因型在4个猪种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都是中等多态,长白猪是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大白猪、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MUC4基因座位同样也存在多态性,AA基因型在淮南猪、长白猪和大白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AG基因型在杜洛克猪中基因型频率最高,淮南猪和杜洛克猪都是中等多态,大白猪是低度多态,淮南猪与长白猪、杜洛克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淮南猪与大白猪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差异显著(P0.05)。说明淮南猪在这3个基因上都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更适合用于抗病育种研究的实践中。  相似文献   

11.
4猪种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抗性巨噬蛋白(Nramp)基因是与人、鼠的一些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和抗性有关的重要候选基因。为了研究猪Nramp1基因的多态性,利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杜洛克、大白猪、长白猪和合作猪共270头个体Nramp1基因第6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多态性。结果表明,4个猪种群共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其中AB基因型为杜洛克、大白猪和长白猪的优势基因型;AA基因型为合作猪的优势基因型。经卡方适合性检测,杜洛克、合作猪和长白猪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大白猪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多态信息含量分析显示,Nramp1基因的第6内含子NdeⅠ酶切位点在各猪种表现出中度多态性。  相似文献   

12.
部分引进猪种α1-岩藻糖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研究采用PCR RFLP技术对4个引进猪种杜洛克、约克夏、长白猪和皮特兰共计122头猪的FUT1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4个猪种在该FUT1基因座位存在多态性,但抗性基因型AA仅在杜洛克和皮特兰猪中分布。卡方检验结果表明,长白猪与皮特兰间FUT1基因基因型分布差异极显著,长白猪与杜洛克猪之间差异显著,约克夏与皮特兰间差异也显著。  相似文献   

13.
4个猪繁殖性状候选基因对大白猪产活仔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猪繁殖性状候选主效基因的遗传效应并应用于猪的繁殖性状改良,实验选择472头大白能繁母猪作为基础群,检测4个控制猪繁殖性状的候选主效基因ESR、FSHβ、PRLR和RBP4在该群体的多态性分布及其对产活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RBP4基因为AA纯合子外,ESR、PSHIS、PRLR 3个基因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多态,并...  相似文献   

14.
李娜 《猪业科学》2015,(7):112-113
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在动物繁殖过程中有重要生理功能,是猪繁殖性状上的一个候选基因。利用PCR-RFLP方法,以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山西瘦肉型猪新品系(SD-III系)、大汉梅猪为试验动物,分析了PRLR基因在各群体中的遗传特性。结果发现各群体都存在AA、AB和BB 3种基因型,均处于中度多态,5个猪群体都处于遗传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猪催乳素受体基因第8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及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PCR-SSCP技术分析了杜洛克猪、长白猪、大白猪、马身猪、山西瘦肉型猪SD-〖KG-*4〗Ⅰ系、SD-〖KG-*4〗Ⅱ系、SD-〖KG-*4〗Ⅲ系和山西白猪等8个猪种372头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第8内含子多态性,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和CC 4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在所有品种中频率都较高(0.50~0.62),等位基因B在杜洛克猪中频率较低(0.12),在其它品种中频率为中等(0.24~0.44),等位基因C在杜洛克猪和SD-Ⅲ系中频率较高(0.26),在其他品种中频率很低(0~0.04)。对AA和CC 2种纯合子进行克隆测序和同源序列比较,发现在扩增片段内有4处突变,即G→A、T→C、A→G的转换突变和TTT插入突变,都发生在PRLR基因的第8内含子。利用140头母猪头胎产仔记录和118头山西白猪后备猪生长发育记录,采用最小二乘分析方法研究了PRLR基因型对猪繁殖性状和生长发育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母猪的头胎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差异不显著。但PRLR基因型对后备猪乳头数、6月龄体重和背膘厚等性状有显著影响,AA型个体的乳头数显著高于AC型(P<0.05);AC型个体的6月龄体重和背膘厚显著高于AB型(P<0.05)。  相似文献   

16.
实验旨在研究催乳素受体(PRLR)基因多态性对深县猪繁殖性能的影响。通过PCR-RFLP技术结合混合池一代测序技术检测基因多态性,并与71头深县猪的繁殖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RLR基因外显子8有2个突变位点,分别为A394G和A44G位点。A394G位点上存在AA、AG和GG 3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个体的初生窝重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A44G位点上存在AA、AG和GG3种基因型,其中AG基因型个体的总产仔数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各位点皆为错义突变,且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因此,PRLR基因多态性与深县猪的繁殖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深县猪分子遗传育种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通过PCR-RFLP技术对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的催乳素受体(prolactin receptor,PRLR)基因第10外显子AluⅠ酶切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并对各基因型母猪的第1至第3胎次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21日龄窝重及断奶成活率进行测定,进而分析PRLR基因多态性与繁殖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PRLR基因在3个品种中均存在多态位点,且AA基因型都是其优势基因型。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大白猪AA基因型个体第1、2和3胎各繁殖性状均呈现出高于AB和BB基因型的趋势。在繁殖性能已经稳定的第3胎次AA基因型个体产仔数、产活仔数、断奶仔猪数、初生窝重及断奶成活率比BB基因型个体平均分别高出0.31头、0.63头、0.02头、0.65 kg和0.43%,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杜洛克猪和长白猪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多态性,采用PCR扩增和测序技术对该两种猪DRB基因第2外显子的SNP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杜洛克猪和长白猪DRB基因第2外显子分别有15和3个SNP位点,杜洛克猪DRB基因的多态性高于长白猪。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的遗传特性和抗病育种提供了前期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9.
催乳素受体基因(PRLR)是猪繁殖性状上的一个候选基因,在动物生殖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生理功能。本试验以大汉梅猪为研究对象,利用PCR-RFLP分子标记法,并结合基因的多态性与产仔性状的关联性分析方法,分析了PRLR基因AluI位点与大汉梅猪产仔性状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检测到大汉梅猪PRLR基因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AA、AB和BB型,不同基因型对大汉梅猪产仔性状(包括头胎总产仔数和活产仔数)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05)。  相似文献   

20.
旨在检测猪PRLR基因第10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对产仔性能的影响。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大白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4个品种(系)221个个体PRLR基因第10外显子的多态性,并采用单变量动物模型分析多态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RLR基因第10外显子存在NaeⅠ多态位点。在4个猪种中均检测到A、B 2个等位基因和AA、AB 2种基因型,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频率在0.86~0.93之间。该位点对母猪产仔性能有显著影响,AA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分别比AB型高1.797和1.293头,达显著水平(P〈0.05)。因此,将该位点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种猪选择中,可能会有利于猪繁殖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