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试验通过对水稻穗分化不同时期不同穗粒肥用量的研究,以明确在各个生育时期不同穗粒肥用量对水稻穗重型品种的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确定各个时期比较合理的穗肥用量,结果表明,增施早穗肥,可以显著的增加穗粒数,使用中穗肥,也可提高穗粒数、但施入量过大,导致结实率下降;使用晚穗肥既可以使颖花退化减少,提高结实率,又可增大谷壳容积,提高千粒重。较合理的穗肥施用量为:早穗肥6-7kg/亩,晚穗肥2-3kg/  相似文献   

2.
对水稻龙粳31抽穗后进行遮光处理,研究遮荫处理与未遮荫处理(CK)在产量及其构成、功能叶片的SPAD值和灌浆特性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龙粳31抽穗后进行遮荫,主要影响千粒重和结实率两个产量因素,产量降低达到极显著水平;胁迫功能叶片SPAD值升高;遮光处理的强、弱势粒籽粒最大灌浆速率GR_(max)和平均灌浆速率GR_(mean)均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通过研究穗肥不同施用时期对水稻产量的影响,得出在不同叶龄施用穗肥对水稻叶龄进程没有影响;不同的穗肥施用时期会对水稻生长的株高产生影响,施用穗肥早会促进植株的生长。倒2叶穗粒数、结实率最高;倒3叶施肥时产量最高,比不施穗肥提高11.63%。  相似文献   

4.
试验结果表明,晚稻前期施氮比例过大会导致无效分蘖增加,成穗率下降,从而影响产量。适量增加后期施氮比例,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促花肥和穗肥保持一定的施氮比例,对杂交晚稻产量提高非常重要。本试验条件下各个时期施氮比例宜采用3:3:2:2(即基肥30%,蘖肥30%,促花肥20%,穗肥20%)最佳。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方法对超级稻抛栽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施肥方法对超级稻抛栽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早稻施蘖肥比例过大,会使分蘖过多,后期显得营养不足,有效穗反而少,影响产量;施好施足穗肥,能促进超级稻的生殖生长,有利于有效穗、穗实粒数、结实率和粒重的增加,提高产量。晚稻气温高,养分释放快,在适施蘖肥的同时,应注意穗肥的施用。在磷肥全部作基肥的基础上,氮肥和钾肥的施用早稻以"基肥65%+穗肥35%"产量和效益最高;晚稻以"基肥55%+蘖肥30%+穗肥15%"产量和效益最高;早稻、晚稻的产量和效益均以"基肥65%+蘖肥35%"最低。  相似文献   

6.
杂交稻天优3301再生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查明天优3301再生稻高产的产量构成及其调控途径,2007、2008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设置分期播栽试验,调查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构成,结果表明,天优3301从头季播种至再生季抽穗的积温为4000℃;早播早栽田头季显著延长营养生长期,结实期与光温高值期重合,再生季在安全齐穗期前抽穗,有利于建成多穗大穗、高结实率的群体;早播早栽田决定产量的主要构成因素是穗数和每穗粒数,二者对产量提升的贡献率合占95%以上,其中头季以每穗粒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再生季以穗数对增产的贡献率最高;迟栽迟播田头季结实期寡照,再生季花期和结实期遇冷害频繁,最终结实率低限制了高产。天优3301作再生稻栽培,宜早播早栽、适当密植;头季高产须在形成足额穗数基础上,主攻大穗;再生季高产的关键是促进腋芽萌发,形成比头季多70%~100%的穗数。  相似文献   

7.
以宁81为材料,研究氮肥运筹不同方式对机插连作晚稻生育期、苗蘖动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纯氮为195 kg.hm-2的条件下,基肥∶分蘖肥∶穗肥3∶6∶1处理的成穗率、结实率、千粒重最高,其各产量构成因子表现均衡,群体结构最为合理,有利于水稻稳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研究比较中优早81和湘中籼3号2个品种,在生殖生长不同时期没顶淹水3d处理对其形态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品种均始穗期受害最敏感,乳熟期最不敏感。2品种始穗期受淹都影响其产量,中优早81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都少于对照;湘中籼3号唯有结实率显著少于对照。且它们主穗的产量贡献率都最少。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旨在探索杂交稻‘天优华占’作为华南早稻、中稻、晚稻不同稻作类型栽培的产量结构特征。根据‘天优华占’参加华南早稻、中稻、晚稻区域试验的产量构成调查结果,对3 种稻作进行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与产量的通径分析。结果表明,(1)‘天优华占’作为华南早稻栽培,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55.7%,每公顷穗数为22.7%,结实率为11.3%,千粒重为4.1%;(2)作为中稻栽培,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3.4%,每公顷穗数为45.0%,结实率为6.7%,千粒重为1.2%;(3)作为晚稻栽培,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率为44.1%,每公顷穗数为16.8%,结实率为29.4%,千粒重为3.7%。可见,‘天优华占’作华南早稻栽培高产的关键是培育大穗;作中稻栽培高产的关键是培育足穗大穗;作晚稻栽培高产的关键是培育大穗和提高结实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氮素基蘖肥与穗肥不同比例对机穴播杂交粳稻‘花优14’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总氮300 kg/hm~2条件下,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6∶4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达到(12 145. 92±277. 35) kg/hm~2,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基蘖肥与穗肥氮素比例为7∶3处理的水稻产量分别显著和极显著高于比例为8∶2和9∶1的处理。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为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增加穗肥氮占比能有效提高穗粒数和每穗结实率,降低有效穗数,但对千粒重影响较小。由穗肥氮占比与产量拟合方程(Y=-9 142. 21x2+12 178. 18x+7 779. 51,R2=0. 9066**)解析可知,穗肥氮占比超过基蘖肥的0. 67倍时,水稻产量下降。研究表明:杂交粳稻‘花优14’机穴播在纯氮300 kg/hm~2条件下,在穗肥为基蘖肥的0. 43—0. 67倍、确保有效穗数(332. 25×104/hm~2)基础上,可通过增加穗粒数、提高结实率和稳定粒重达到高产目标。  相似文献   

11.
施氮时期对寒地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时期施氮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试验研究表明,施氮时期对穗数型水稻有效穗数影响显著,有效穗数与产量有很好的相关性(r=0.9770)。千粒重是影响其产量的主导因子,而对结实率影响不大。结实率是影响大穗型水稻产量的主导因子,施氮时期对其结实率影响差异显著,对千粒重影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早播迟栽中稻的穗数、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进行了研究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的播期、品种及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早播迟栽比迟播早栽大田生长期长24d,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时间,故而增加有效穗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通过对迟播迟栽水稻的秧苗素质、生育期及产量构成因素和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和寄栽规格的秧苗素质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迟播迟栽的水稻本田期缩短5-10天。寄栽密度稀的秧苗素质优于寄栽密度大的。早播早栽有利于增加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寄栽稀的可以增加有效穗数,但穗子较小,千粒重随密度减小而增大。播栽期和寄栽规格对产量均有影响,但互作效应不显著。研究认为:适当地进行迟播迟栽,虽然获得的水稻产量相对偏低,但可以比常规栽培模式多收获一季玉米,可大幅度提高周年的粮食总产量。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的晚稻秀水79茎蘖动态、产量、氮素生产力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肥施氮比例的减小,最高分蘖数呈下降的趋势,生育期延长。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过于重施基肥或过多氮肥后移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4∶3∶3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 233.4 kg/hm2,增产38.62%。氮素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适当氮肥后移,可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氮肥用量对晚稻生长的影响与产量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武运粳7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晚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茎蘖数差异明显。随氮素基穗肥增加,有效穗数和千粒重都随之增加,而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氮素基穗肥施用水平越高,有效穗数的增加幅度减小。从试验可知,千粒重与有效穗数是可以同步提高的,但晚稻靠增加有效穗数提高产量潜力有限,提高千粒重、每穗实粒数具有一定的空间。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处理产量比对照增产40.9%~119.1%,平均增产88.18%。各处理间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氮量的氮素生产力同早稻相同,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低氮水平施氮量少的氮素生产力高,高氮水平施氮量高使氮素生产力降低。该试验最高产量施氮量为309.89 kg/hm2,产量达最高8 830.13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92.34 kg/hm2,净效益达到最高值,为7 331.77元/hm2。  相似文献   

16.
为杂交稻长龄秧迟栽合理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依据,通过田间试验对24个杂交稻品种长龄秧迟栽条件下的产量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通过通径分析探明各因子对产量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长龄秧迟栽杂交稻有效穗数与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和千粒重、穗实粒数与千粒重等性状间呈显著负相关;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与理论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穗实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他性状对产量贡献不明显;可通过改善管理措施和栽培技术提高长龄秧迟栽杂交稻的穗实粒数,从而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7.
以江苏省重要晚稻品种南粳44为试材,通过大田试验探究寒露风发生期间,水稻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磷酸二氢钾、腐植酸钾溶液对抽穗扬花期晚稻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施肥处理后水稻光合能力普遍增强,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上升,其中叶面喷施0.3%磷酸二氢钾和0.03%腐植酸钾,水稻抗低温效果较为显著;(2)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在寒露风期间均有不同程度上升,经施肥处理后发现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对处理的敏感性相对较弱,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对处理的敏感性较强,丙二醛含量较对照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0.3%磷酸二氢钾和0.03%腐植酸钾叶面喷施处理3种保护酶活性增幅最大,丙二醛含量增幅最小;(3)在产量及产量构成方面,与对照相比,0.3%磷酸二氢钾和0.03%腐植酸钾叶面喷施肥处理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等显著增加,从而导致产量大幅上升,而0.05%腐植酸钾叶面喷施肥处理对产量及部分相关性状有轻微抑制作用;(4)千粒重、结实率与叶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除株高和分蘖数外,其他生理、生化性状与产量显著相关,该结论可为产量预估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北方粳稻产量构成因素及食味品质受抽穗开花期温度变化的影响。[方法]以11个北方粳稻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和食味品质在不同温度条件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温度条件下食味品质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温度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存在基因型差异;低温条件下对食味品质与常温条件下差异显著;常温处理稻米的食味品质与结实率显著相关,低温处理食味品质与结实率和单株产量均显著相关,高温处理食味品质与千粒重显著相关。[结论]在不同温度环境下可以选择相应的产量因子以实现食味品质和产量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期播种和抽穗杨花期人工控制温度,研究温度对双季晚稻岳优9113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的影响,分析晚稻关键生育时期的适宜性和灾害性温度指标。结果表明,气象条件适宜时,播期每推迟5 d,晚稻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平均减少60℃,日有效温度平均下降0.65℃,均呈显著下降趋势;同时,晚稻产量与抽穗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成正比,有效积温每增加50℃,产量可提高767.5 kg·hm-2。岳优9113有效分蘖在孕穗期达最大值,返青至孕穗期有效积温达到1 292.4℃为分蘖最适温度。抽穗扬花期温度是影响晚稻产量构成的主要气象因子,千粒重、每穗实粒数与抽穗后5 d平均温度显著相关,岳优9113抽穗杨花期最适温度为26.9℃,低温阈值和高温阈值分别为15.5℃和38.1℃。  相似文献   

20.
不同叶龄期追施N、K穗肥对中粳稻产量和群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粳稻品种皖稻68为材料,研究不同叶龄期追施N、K肥对水稻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倒3叶追施N肥产量最高,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倒4叶期追施K肥产量最高,各追肥处理都极显著高于对照.(2)倒3叶期追施N肥显著提高穗粒数,而对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影响较小;倒4叶期追施K肥显著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而对有效穗数和千粒重影响较小.(3)穗肥的合理施用能有效控制无效分蘖生长,提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并能提高群体的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提高粒叶比,协调群体源库关系,塑造抗倒株型,提高抽穗到成熟期的群体光合生产量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