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玉沟流域坡面土壤侵蚀与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陕北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分析黄土高原北部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影响结果表明,山坡中、上部为土壤侵蚀最强烈地带,坡顶侵蚀较弱;土壤全N、碱解氮、速效钾与水蚀和耕作侵蚀间呈线性相关关系,而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阳离子代换量则与水蚀和耕作侵蚀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陡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37Cs示踪技术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黄土高原北部陡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数量,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陡坡耕地的土壤侵蚀对土壤中有机质、有效P的含量变化有很大影响,即随着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大,土壤中有机质、有效P的含量也明显降低,对有效N的影响无明显规律,土壤侵蚀对土壤养分含量变化的影响规律是:有机质>有效P>有效N。土壤中较大颗粒(1-0.25mm)及细颗粒(<0.001mm)的含量随着土壤侵蚀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坡度变化是影响该地区土壤养分流失变化的主导因子,在整个山坡的坡度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加,土壤的侵蚀速度也增大,土壤中有机质及有效P的含量也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土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耕作土壤,其结构性状对土地生产力影响极大。土壤侵蚀使肥沃的黑土层减薄,土壤理化性状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和影响。根据黑土侵蚀现状,对不同侵蚀程度黑土坡耕地的养分状况、土壤田间持水量和渗透速度、抗蚀抗冲性能指标的测定分析发现,黑土侵蚀程度由轻度到重度,土壤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越来越低;土壤蓄渗水能力逐渐减小;土壤抗蚀抗冲性能亦逐渐降低。黑土坡耕地土壤侵蚀程度的加剧,使得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保肥供肥能力降低,土壤黏度加重,结构变劣,保水能力减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势必对我国东北黑土区商品粮基地的重要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6.
南方红壤丘陵区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酶与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循环、能量转移等密切相关。明确土壤酶对土壤侵蚀—沉积作用的响应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土壤侵蚀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通过分析湘中红壤丘陵区松林坡面侵蚀区及沉积区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揭示了酶活性与土壤主要养分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土壤侵蚀—沉积作用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区绝大多数土层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total nitrogen,TN)、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脲酶、酸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要显著高于侵蚀区。土壤沉积作用明显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其次,侵蚀区与沉积区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差异在侵蚀干扰较为严重的表层(0~30 cm)土壤表现较为明显,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差异逐渐减小。侵蚀区与沉积区SOC、TN、DOC及酶活性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及其与SOC、TN、DOC之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此外,偏冗余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SOC是解释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的主要因子,其解释量达7.5%,侵蚀诱导SOC在坡面的再分布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镁对土壤某些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加宏  俞仁培 《土壤学报》1991,28(3):284-294
本文研究了镁离子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和交换性镁对土壤某些物理性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镁盐阴离子对镁离子侵入土壤吸收复合体能力的影响为:CO32->SO42->Cl-。在低浓度下,Mg2+在Na+陪伴下较其单独存在时更易被含MgCO3的石灰性土壤吸附。在混合盐溶液中,当盐渍度和SAR一定时,Na+在Na+-Mg2+体系中比在Na+-Ca2+体系中更易被土壤吸附。当ESP一定时,随着土壤吸收复合体中交换性镁百分率(EMP)的增加,分散系数逐渐增加,饱和导水率和毛管水上升高度逐渐降低,当EMP>60%时,不再发生变化。随着ESP的增加,交换性镁的不良影响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8.
侵蚀条件下土壤氮素流失对土壤和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土壤侵蚀严重地影响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限制了作物生产;它对作物生产具有长期和短期效应,短期效应通过施肥和培肥土壤等措施可得到恢复,而长期效应在较短时间内很难得到弥补。土壤氮素随径流流失不仅造成土壤肥力退化,而且对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造成危害。  相似文献   

9.
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土壤侵蚀磁性示踪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量及小白菜生理特性、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示踪剂提高了土壤pH、电导率值以及速效钾含量,降低了小白菜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的利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碳氮比(p<0.05),改善了土壤微生物学性状。低浓度(5%)的磁性示踪剂提高了小白菜的叶绿素含量,有效改善了小白菜叶片的光合性能。磁性示踪剂还显著提高了小白菜SOD、POD活性及MDA含量(p<0.05),对CAT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另外,磁性示踪剂降低了小白菜的产量,但低浓度(5%)处理改善了小白菜的品质,且Cu、Pb和Cd含量均在国家蔬菜食品卫生标准范围内,不会对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土壤侵蚀是全球性环境灾害之一,严重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基于野外径流小区观测和室内试验分析,研究不同坡度条件下土壤侵蚀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侵蚀性降水占所有降水比例较低,但贡献了大部分降水量,约32.84%的侵蚀性降水贡献了76.52%的降水量;侵蚀性降水场数和降水量呈季节性波动,高峰期集中在1月和6—9月。(2)坡度是影响土壤侵蚀的关键因素之一,土壤侵蚀模数与坡度呈正相关,坡度较大的小区出现土体崩塌,底部土壤流失量明显大于顶部,其中E、F、G小区为轻度侵蚀区,A、B、C小区为剧烈侵蚀区。(3)坡度对土壤理化性质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机械组成表现为黏粒占比变化较小,坡度较大小区易被冲刷;坡度较大时,粉粒受水力侵蚀影响更大,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土壤体积含水率波动幅度与坡度呈正相关,土壤保水性能与坡度呈负相关,坡面土壤含水率大小基本符合底部>中部>顶部的规律;土壤含盐量的变化较为复杂,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Sto.  DLR 王学锋 《土壤学进展》1992,20(5):56-56,49
  相似文献   

12.
选择宁南半干旱退化山区彭阳中庄小流域为典型示范区,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各种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模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法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在0~100cm土层,不同生态恢复与重建地土壤理化性质包括土壤机械成分、团聚体、容重、水分、持水量和肥力状况等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这就要求在以后的生态恢复与重建中,要深入了解当地的环境特征,做到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合理规划和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13.
土壤物理力学性质与土壤侵蚀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综述评价了近年来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对土壤侵蚀的研究概况,指出应从土壤物理力学性质方面对土壤侵蚀进行系统研究,使其标准化和定量化,为预测土壤侵蚀和防治水土流失服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衡阳市紫色土丘陵坡地恢复对土壤酶活性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以揭示不同恢复阶段土壤性质的变化、土壤生态系统的恢复/退化机理。[方法]采用时空互代方法,分析草本(Ⅰ)、灌草(Ⅱ)、灌丛(Ⅲ)和乔灌群落(Ⅳ)阶段的0—10cm,10—20cm和20—40cm土层的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变化。[结果](1)不同恢复阶段的Patrick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的大小顺序为:ⅢⅣⅡⅠ,Simpson指数(D)排序为:ⅠⅡⅣⅢ,Evenness指数(E)排序为:ⅣⅢⅡⅠ,各植被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增加;(2)随着植被恢复过程的进行,土壤含水量(SWC)、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3—N)和有效磷(AP)含量明显上升,土壤容重(SBD)、pH值及根土比(R/S)逐渐减小。随着土壤深度增加,SWC,R/S,SOM以及N,P养分等明显下降,而SBD和pH值逐渐增大;(3)随着恢复进行,脲酶(URE)、蛋白酶(PRO)、碱性磷酸酶(APE)、蔗糖酶(INV)、纤维素酶(CE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明显上升,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Ⅲ最高。除PPO和CAT外,其他土壤酶活性随土壤深度加深显著减小。[结论]植被恢复可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和提高土壤酶活性。  相似文献   

15.
林地带状混作沙打旺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6.
植被恢复对黑岱沟矿区排土场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以内蒙古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北排土场为研究对象,为矿区的植被恢复和治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和采集土壤样品,对9种植被恢复模式及对照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和分析,并通过土壤质量指数计算,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各种植被类型均能有效地改良土壤。其中沙棘的容重最小,为1.35g/cm3;油松+沙棘+锦鸡儿的含水量最大,为13.32%;油松+杨树+柳有机质最高,为9.42g/kg;油松+沙棘+锦鸡儿土壤速效N和速效K含量均为最高,分别为21.32和90.21mg/kg;锦鸡儿土壤速效P含量最高,为6.47mg/kg;沙棘和锦鸡儿作为灌木的乔灌混交模式下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最高,单一种植沙棘以及锦鸡儿的土壤质量综合评价值也较高。[结论]种植沙棘、锦鸡儿以及乔木、沙棘和锦鸡儿的乔灌混交类型对该地区土壤复垦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1 非洲的侵蚀历史水蚀与风蚀通常是与毁林、过度放牧和轮垦联系在一起的,这些活动在非洲大陆的很多地区都留下了痕迹。据推定的证据表明,在罗马帝国的没落期,其产粮区就曾经历过某些侵蚀。但真正的威胁,似乎是出现在7世纪,即阿拉伯征服了现在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以后。到了10世纪时,情况进一步变坏。毁林成为导致侵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退耕还林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在青海省大通县选取退耕年限分别为5 a以内、5~10 a、10~20 a、20 a以上的青海云杉群落及其对比的青海云杉天然次生林及耕地群落,采用标准地调查法,分层取土样,对各群落表层和中下层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团粒、大团聚体含量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耕地,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土壤孔隙状况和结构性能越来越接近于天然林地;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CEC均表现为天然林地>退耕地>农耕地,而且与农耕地相比,退耕地土壤碱性有了明显的改善,且随着退耕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偏向于天然林地.  相似文献   

19.
试验研究几种人工合成土壤理化性质及其对番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羊粪、玉米秸秆、糠醛渣、肥沃土壤按容积比0.20∶0.15∶0.15∶0.10∶0.40,并加入酵素菌速腐剂、番茄专用肥发酵处理后配制成人工合成土壤有利于番茄生长发育。与传统土壤栽培(对照)相比,其土壤容重降低0.31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空气孔隙度分别增加11.71%、6.12%和5.59%;自然含水量、容积含水量、水层厚度、蓄水量分别增加106.93g/kg、6.12%、12.24mm和122.46m3/hm2;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16.70g/kg、29.97mg/kg、11.37mg/kg、35.25mg/kg及5.73cmol/kg;番茄株高、茎粗、单果重、单株果重、产量、产值、利润分别增加36.16cm、0.50cm、33.30g、0.97kg/株、36.30t/hm2、2.18万元/hm2和1.07万元/hm2,并有明显减缓重金属元素Hg、Cd、Cr和Pb富集趋势。  相似文献   

20.
人工梭梭林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对民勤西沙窝不同林龄人工梭梭林地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分析了人工梭梭林对沙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营造人工梭梭林后,土壤容重比流动沙丘容重减少3.5%~14%。在0~120cm范围内,土壤含水率显著低于流动沙丘的含水率,且林分密度与土壤含水率成负相关。土壤养分均比流动沙丘土壤养分为高。各林龄的林地含盐量及pH值比流动沙丘有所增高,土壤全盐量营林后的林地最高达0.185%,但对梭梭及其他荒漠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构成危害。这些结果说明,在流动沙地,营造人工梭梭林既可防止风沙危害,又可改变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