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稻田养鸭技术优点及稻田产出效益,较普通栽培水稻单产提高22.5%,稻谷销价增加0.6元/kg,增效达423元/667m2。同时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全球水稻生产与稻作生态系统概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61—2001年,全球水稻总产、面积和单产分别增长171.3%,30.9%和107.0%。在总产增长中,收获面积增加贡献27.8%,单产提高贡献72.2%,水稻总产增长主要由单产的提高所致。亚洲是主要的产稻区,其水稻总产和收获面积分别占全球的90%和91%。全球各产稻国水稻平均单产差异很大,水稻增产关键在于提高中低产国家和地区的水稻单产水平。全球稻田中,灌溉稻田、雨灌稻田、早稻田和深水稻田分别占54%,3l%,11%和4%。不同水稻生态系统的地区分布中,灌溉稻和雨灌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分别占93.0%和95.5%,深水稻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分别占67.3%和25.0%,早稻主要分布在亚洲、美洲和非洲,分别占57.1%,20.0%和19.1%。  相似文献   

3.
孙统庆  李杰  陈震 《中国稻米》2021,27(6):34-37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稳定江苏水稻生产面积压力较大,稳定水稻产能须稳步提高单产,实现均衡增产。阐述了江苏均衡提高水稻单产的必要性,分析了江苏水稻单产非均衡性的主要特征及其原因,提出了实现均衡性增产相应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稻田养鸭技术优点及稻田产出效益,较普通栽培水稻单产提高22.5%,稻谷销价增加0.6.G/k,增效达423.G/667m^2。同时介绍了稻田养鸭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了当前我国水稻安全生产面临的6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即气象气候灾害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稻田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病虫害暴发问题、有害生物入侵问题、转基因水稻生产的安全性问题以及稻米质量安全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即建立稻田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加强农田生态环境建设;加强稻田减灾防灾预警体系和抗灾能力建设,发展避灾农业;大力推广与创新应用水稻生态农业模式;以健康食品生产与市场为导向,推进稻米安全生产的标准化与产业化进程;加强对野生稻和水稻优良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建立有利于水稻安全生产的激励措施和社会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水稻单产的光合潜力和"农业生态区划"(AEZ)模型计算的最大潜力的基础上,运用ARIMA(自回归单整移动平均)模型预测了2016—2020年中国水稻单产水平。结果表明,2016、2017、2018、2019和2020年中国水稻单产分别为7 070、7 189、7 311、7 435和7 561 kg/hm~2,分别是其最大潜力7 800 kg/hm~2的90.64%、92.17%、93.73%、95.32%和96.94%,说明提高中国水稻单产将变得越来越困难,未来总产的提高应主要依靠改良中低产稻田。  相似文献   

7.
新阶段双峰县发展粮食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曹庆华 《作物研究》2005,19(1):58-59
介绍了双峰县粮食产业--水稻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当前水稻产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进双峰粮食产业发展的对策,即: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加大农业投入,提高生产效益;大兴技术创新,提高粮食单产;扶持龙头企业,推进粮食产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8.
稻作科技进步对江苏省水稻单产提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单产的提升对稳定和提高江苏省粮食生产能力,保障江苏乃至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江苏省水稻单产自1994年突破500 kg/667 m2以来,连续18年稳定保持在500 kg/667 m2以上,单产水平在全国水稻主产省中稳居第一,这其中稻作科技进步的贡献作用巨大。本文分析了稻作科技中优良品种的培育与推广、栽培管理技术的进步与完善等若干重大进步对江苏水稻单产提升的历史贡献与现实作用,提出了江苏省水稻单产进一步提高的8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稻田养鱼是一种重要的稻田种养模式。湘西花垣县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较快,至2016年全县稻田养鱼面积已达2000 hm~2。大面积示范表明,稻—鱼模式下水稻和鱼产量分别为7836~9510 kg/hm~2和330~480 kg/hm~2,总产值和净利润分别达43 464~51 879元/hm~2和28 194~36 609元/hm~2,稻田养鱼模式净利润较单作水稻模式提高57.86%~104.98%。介绍了花垣县稻田养鱼的关键技术措施,分析了其存在的技术与经营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稻田油菜免耕直播栽培的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张琼瑛 《作物研究》2002,16(3):139-140
精耕细作是湖南油菜传统生产习惯 ,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效益不高。我国加入 WTO,栽培技术也应与国际接轨 ,推行机械化与节本增效技术应成为当前油菜生产技术研究的一个发展发向。湖南又是水稻主产区 ,近年来因稻谷总量过剩正进行稻田耕作制度改革 ,一季稻面积正逐步扩大 ,与之配套的稻田油菜也有发展之势。但我省稻田油菜花工多 ,产量低 ,如遇不适天气易失收 ,经济效益差 ,农民积极性不高。因此 ,有必要摸索一种提高稻田油菜经济效益的栽培方式。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单产来提高效益 ,但在同样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技术水平没有较大改进的…  相似文献   

11.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综合种养主要是在稳定水稻单产的基础上,通过稻谷的优质优价和养殖收入来增收。在泰州,主要示范应用技术模式为稻田养鸭、稻田养鱼和稻田养小龙虾,相比单纯种稻,这3种模式综合经济效益分别增加了61.7%、215.2%和255.5%。但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也增加了农户养殖生产成本和风险,建议各地应根据生产实际选择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的种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杂交水稻的种植面积很大,据1983年的统计,这一年全国杂交水稻栽培面积已达1亿亩以上,并获得了良好的收成。但是,从全国不同地区来看,单产相差悬殊,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年份,单产也有较大的差异,表明杂交水稻在生产上仍然存在着单产不稳和不平衡的现象。为了充分挖掘杂交水稻的高产生理潜力,本研究着重从生理、生态学观点,探讨杂交水稻在不同的复种制中的干物质生产能力和籽粒的灌浆特性,为寻求发挥杂交水稻生理优势的最佳稻田复种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水稻-油菜复种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任泽民  邹应斌 《作物研究》2004,18(3):183-184
水稻、油菜是湖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现有的种植方式是以翻耕土壤、育苗移栽为主,导致其生产的肥料用量多,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比较效益低.近年开展的有关水稻直播栽培技术、稻田免耕栽培技术和免耕直播栽培技术等研究与应用,稻田生产效益得到提高.免耕直播栽培技术是免耕技术与直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具有明显的省工、节本、增效的特点.国内外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冬闲稻田马铃薯生产的潜力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持续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是造成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提高作物单产和提高土地利用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三大主要粮食作物靠这两个手段来增加产量的潜力十分有限。而马铃薯利用冬闲田在增加生产面积和提高单产水平都有巨大的潜力。由于利用冬闲稻田生产马铃薯在销售价格、资源利用、栽培方式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种种优势,近年来其面积和产量都在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5.
在西南稻区的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重庆市实施了水稻农民习惯施肥技术与空白试验(不施肥)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农民习惯施肥技术具有如下不足:一是水稻投入产出率低;二是肥料利用率低;三是大面积水稻产量不高,单产仅520.9 kg/667 m~2;四是水稻生产穗数不足。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从提高水稻产量角度出发,提出了相应的施肥对策。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水稻生产标准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澳大利亚现有水稻播种面积约15万hm2 ,总产量144t,虽面积不大 ,但单产很高 ,全国水稻平均单产居世界首位。在1987年之前的10年里 ,澳大利亚的水稻单产一直徘徊不前。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 ,澳大利亚通过科研、推广人员和农民的协作 ,开发推广了水稻标准化技术 (Ricecheck) ,才使其水稻单产不断提高。为引进该项技术 ,2001年中国水稻研究所邀请了澳大利亚水稻标准化技术研究和推广专家Lacy先生来中国交流和协作 ,现将该国水稻标准化技术及其推广经验作一介绍。一、澳大利亚水稻产量概况澳大利亚水稻单产…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有稻田约4800万亩,自70年代末推广杂交稻以来,水稻产量持续上升,现单产已超过400公斤,其中杂交中稻单产近500.公斤。四川东南部沿长江流域的浅丘低坝地带,年平均气温约18℃,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5700~5900℃,日平均气温稳定≥12℃的初日至≥20℃的终日历期为190~200天。3月上中旬播种早稻可于7月中旬收获,且本区冬水田面积约为稻田的60%,计1000万亩以上,适于种植双季稻的稻田约500万亩。但因品种、栽培技术不配套,生产设施差等原因,目前双季稻面积还不足100万亩。近年试种杂交早、晚稻,采用高产栽培技术,单产显著提高,大面积双季稻…  相似文献   

18.
白德明 《作物研究》1990,4(1):26-28
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对于提高我国水稻单产和总产都发挥了巨大作用。怎样恰当地看待和处理好常规水稻与杂交水稻的关系,摆正两者在水稻生产中的位置,无疑对于我国粮食生产上新台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概明  李军全 《作物研究》2009,23(4):275-276
总结了洞庭湖区在发展水稻生产中存在的稻田逐步酸化、品种使用过多、除草药害加重、早稻刈青抢收、晚稻直播栽培等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水稻生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择以水稻为传统优势粮食产业的江苏省作为研究区,采用MODIS09数据作为数据源,根据水稻移栽期稻田土壤湿度较大的特点,利用不同植被指数间的关系,按照一定的算法排除地表干扰像元,提取水稻像元,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资料,分析水稻单产与提取的水稻植被指数之间的关系,并利用水稻植被指数预测全省水稻单产。研究表明,在条件时间序列插值算法(CTIF)处理的基础上提取水稻像元,并基于提取的水稻像元进行遥感估产的方法能取得较好的估算效果。拟合的2004-2006年单产平均精度高于99%,预测的2007年各地级市水稻单产精度在95%左右,全省平均单产相对误差为0·38%,精度较高,具有一定可行性,可利用该方法对不同年份和不同地区进行水稻产量估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