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区由黑尾叶蝉传播的水稻病毒病主要是普遍矮缩病和黄矮病,采取综防,效果显著。 一、更换感病品种是控刺病害流行最经济有效的办法。 1974年起在示范片上逐步推广,将易感黄矮病的早晚稻品种:早稻有广陆矮四号、先锋一号、竹莲矮:晚稻的萍矮、洞庭晚籼、南优  相似文献   

2.
水稻病毒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广东省部分地区从 60年代初开始 ,在水稻上先后发生水稻黄矮病、齿叶矮缩病、普通矮缩病、瘤矮病和橙叶病等病毒病和支原体病 5种。 90年代以来 ,除水稻黄矮病外 ,其余 4种病毒病和支原体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 ,且有的出现加重态势。1 广东省水稻病毒病发生态势1 .1 水稻黄矮病、齿叶矮缩病被控制 水稻黄矮病曾于 1 964年在晚稻上较大面积发生 ,以海南、湛江、佛山、肇庆、韶关、惠阳等地区发生较重 ,汕头和梅县两专区发生较轻 ,全省发生面积达 1 4.7万hm2 ,湛江地区重病田为害损失率高达 50 %。 1 965重全…  相似文献   

3.
气象因子综合分析法预测小麦黄矮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黄矮病是我国北方麦区间歇流行的重要病毒病。近年来,许多单位对病害的流行及预测预报都做了不少研究,这对小麦黄矮病的流行规律及其测报,都将是重要的参考。我们根据关中地区1964年以来黄矮病发生流行资料,提出了气象因子综合分析法对黄矮病进行测报。  相似文献   

4.
黑条矮缩病是危害小麦、水稻、玉米等作物的重要病害。我地区50、60年代曾一度流行,70年代基本灭绝,近年来又逐渐发生危害。如金华县罗埠等镇1995年近533.3hm2晚稻发生黑条矮缩病。1997年发病面积扩大到1000hm2,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5.
我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流行动态及预测预报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9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中国南方稻区局部首次暴发为害以来,在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全国植保体系系统开展病害的流行规律、调查监测和预测预报技术研究,初步掌握了病害的发生流行动态和特点,明确了影响我国南方稻区病害发生的毒源地主要为中南半岛的越南中北部及红河平原,其次为我国的海南和云南南部山区。2010年以来,制定了病害测报技术规范,建立了监测预警网络体系,积极开展预测预报工作。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监测预报经历了由"恐慌"到"淡定"、由"心中无数"到"心中有数"、由"无所适从"到"有条不紊"的过程,病害预测的准确性明显提高,在有效指导防治、控制病害流行、减轻危害损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水稻瘤矮病发生流行有一定的突发性。总的情况是早稻发生轻,晚稻发生较重。但晚稻的发生流行与早稻病源及传毒昆虫有密切关系。本文从越冬侵染源、早稻后期叶蝉发生量及晚稻发生流行的关键因素分析探索了发生规律,制订了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7.
浙江中部地区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流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再次回升流行的发生规律、分布格局、介体昆虫灰飞虱的种群动态及其相互关系、病害与产量的关系。感病秧苗、大田前期介体灰飞虱密度以及本田期再侵染是本田病害流行的3个重要部分,但早、晚稻有所不同;秧田期介体密度与移栽时、移栽后病害程度,本田初前期介体密度与抽穗期病害程度,株发病率与丛病率,病害程度与最终产量均有显著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成德 《植物保护》1965,3(4):141-142
水稻黄矮病1959年始见于番禺县国营珠江农场。近年来,大面积引种矮种后,本病逐渐蔓延。1964年晚造突然猖獗流行,成为局部地区的一种新的严重水稻病害,是高产矮种栽培中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熊谱成 《植物保护》1980,6(4):19-20
黑尾叶蝉及其传播的黄矮病、普通矮缩病是我省水稻上的重要病虫,对水稻生产威胁甚大。早、晚稻秧田和早插田是黑尾叶蝉集中为害和传毒的主要场所,尤以晚稻秧田和早插晚稻田受害最重。晚稻秧苗现青后,正是二、三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连续大量迁入晚稻秧田和早插晚稻田。为预防病害暴发,秧田一般需4—5天打药一次,迁飞高峰期时间还要缩短打药天数,整个秧苗期需打药10次左右。为此,我们使用呋喃丹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水稻黄矮病是我县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研究黄矮病田间分布,对阐明其群体动态,发生发展规律,提高取样技术有重要意义。为此,作者于1981年就上述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得以控制.但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有所加重,呈现此消彼长态势。为明晰水稻黑条矮缩病害流行与水稻播栽方式之间的关系.2009年笔者就水稻不同播栽方式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试验。  相似文献   

12.
会议简讯     
第六次全国水稻病毒病科研协作会议于1980年1月6日至10日在杭州召开。全国10个省、市65名代表出席。大会进行了学术交流、研究成果的总结和修订科研计划。 协作组自1972年成立以来,经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已取得较大成绩。 1.查明水稻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普通矮缩病、黄矮病和黄萎病等5种病害的分布、历史、发生流行规律。近年来新报道了水稻簇矮病(类普矮病)、齿叶矮缩病和橙叶病等3种。  相似文献   

13.
黄茂进 《植物检疫》1999,13(1):61-61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简称细条病)是国内植物检疫对象,1983年在我市双季晚稻上始发流行,此后每年在晚稻上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危害,且发病面积逐年扩大,危害加重,成为水稻上的主要病害。为了控制细条病发生,减少损失,笔者在摸索其发生流行规律的基础上也进行了综合...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1,自引:5,他引:4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华东和华北地区分别发现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后来都分别发生了2次大流行,同时都以病害防治为目标分别开展了研究,探明了当地病害发生规律,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方法,获得了不同程度的防病效果.80年代以来,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报道仅限于华东地区局部地市,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涉及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和华中地区13个省市.根据各地对两病病原形态、寄主及症状、介体昆虫及传病特性等方面相似性的报道,提出了我国玉米粗缩病与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异同性问题.经近10年来对两病用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比较鉴定,证明我国玉米粗缩病和水稻黑条矮缩病病原同属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BSDV).同时基本探明了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浙江杂交稻区和华北玉米区的再次流行成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并有效地控制了病害的流行危害.  相似文献   

15.
2014年钦州市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流行原因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钦州市晚稻的重要病害,2014年大规模发生流行。据分析,该病害的发生流行与疫区引种、种子消毒、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等有密切关系,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我国南方稻区流行的水稻病毒病主要有黄矮病(RTYV)和矮缩病(RDV)等。我们于1976—1979年进行了水稻品种抗黄矮病和矮缩病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7.
水稻黄矮病,广东各地有称黄化病、黄萎病或黄叶病等。1964年秋季在广东和广西等地发生流行,主要发生在新推广的晚季矮秆品种和翻秋的早季矮秆品种上。这是一个病原不明的新病害,兹将初步调查结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8.
水稻黑条矮缩病暴发流行原因分析——以河南开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黑条矮缩病最早于1963年在浙江省余姚的早稻上发现,1964-1966年在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流行或局部危害,1967年后华东地区发病迅速减轻,20世纪70年代在浙江病区难以找到病株,但1991-2002年浙江杂交稻区水稻黑条矮缩病又再次流行成灾,随后发病面积下降。2006年以来在江苏、浙江、山东等稻区大面积发生,并迅速上升为当地水稻主要病害之一,给水稻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2013-2014年,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河南沿黄部分稻区严重发生。本文从稻-麦连作的耕作制度,介体灰飞虱的越冬基数大、带毒率高,田间毒源丰富、易感水稻品种多,介体灰飞虱发生高峰与秧苗敏感期高度重合等方面,分析了水稻黑条矮缩病间歇性暴发流行的原因,以期为该病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聂利欧 《植物保护》1983,9(2):25-25
我们于1978—1979连续两年,对晚稻杂交水稻南优6号采取笼内群体接种,获得黄矮病株。从秧田拔取感病早的南优6号黄矮病株移栽笼内进行观察。发现杂交水稻南优6号黄矮病株存在“恢复性”与“非全蔸发病性”。  相似文献   

20.
水稻黑条矮缩病(RBSDV)是由灰飞虱等昆虫传毒引起的病毒病。它为害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等重要粮食作物。一般发病田产量损失达10%~40%,重病田甚至颗粒无收,已成为东阳市麦—稻种植区的重要病害。该病在本市60年代曾一度流行,1970年以后明显减轻,几乎看不到病株。近年来,随着稻板麦面积的增加,该病发生面积迅速扩大,为害逐渐加重,为了证实稻板麦与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灰飞虱发生关系,笔者于1999年冬至2000年春开展了本试验。1试验方法  试验在东阳市虎鹿镇夏程里村进行。选择当年晚稻水稻黑条矮缩病较严重的田块作试验田,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