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浅谈新疆扁桃的生产现状及产业发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新疆是我国扁桃的主要产区,就我国扁桃栽培的历史及现状、扁桃的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以及新疆现有扁桃资源进行了论述,指出了扁桃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
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阐述了近年来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新进展,就扁桃的花芽分化、开花授粉、坐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对今后进行扁桃生殖生物学特性研究提出了针对开花坐果特性,进行现有优良品种的区域化研究、加快不同品种生殖特性遗传分析研究、扁桃花芽分化过程中酶代谢规律及其外源激素和药物对其花芽分化的影响的研究、不同品种花粉性状及其授粉结实特性筛选各地适宜的授粉昆虫的研究、受精生理学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扁桃的栽培利用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扁桃是一种优良的干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对扁桃的栽培历史、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栽培技术及开发前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扁桃特性及其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依据意大利扁桃在泰安地区引种的具体表现,对扁桃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细致观测和分析研究,并简要介绍了扁桃主要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意大利扁桃及其良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扁桃的营养,药用和商品价格,主要生物学特性,适宜本地区发展的扁桃良种以及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扁桃是一种抗性强、经济价值高的干果树种,已被忻州市成功引种栽植并开始结果.笔者介绍了扁桃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价值及市场前景,并对忻州的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在忻州市东部丘陵区发展扁桃产业是可行的,且有利于提高该地区生态效益,促进其经济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扁桃杧果(Mangifera persiciformis C.Y.Wu et T.L.Ming)又名天桃木、桃形杧果、扁桃,漆树科常绿乔木,高可达30m,区别于新疆的蔷薇科落叶乔木扁桃(Amygdalus communis L.)。本树种树冠广伞形或半长球形,枝叶浓密,树形美丽,自然成型不需多修剪且终年常绿,加之能耐高温、干热气候,抗风,耐水性、对大气污染抗性和抗盐碱性能力强,病虫害也较少。扁桃胸径生长到10cm后生长极慢,是早期生长快,后期生长慢的优良行道树种。1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常绿乔木,高可达30m,胸径1m。圆锥花序顶生或着生于上部叶腋。扁桃每年早春4月开黄白或黄色小花,嫩叶…  相似文献   

8.
优良生态灌木蒙古扁桃生物学特性与生态经济价值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加快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步伐,筛选优良抗逆性生态灌木.对观赏饲料型优良生态灌木蒙古扁桃年生长规律、抗逆性等生物学特性、林学特性、繁殖恢复途径及生态经济价值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普通扁桃种胚、试管实生苗茎尖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扁桃(Amygdafus Communis L),又名巴旦杏,是一种优良的油料干果树,因其具有非常耐旱和比较抗寒的特性,并且对土壤质地有广泛地适应性,果仁除可食用外,又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因而种植扁桃树可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我国北方一些省,如河北、陕西、甘肃、新疆等地发展较快。因此,国内外对扁桃植物的离体组织培养进行了研究并有所报道,“扁桃及扁桃与桃的杂种的无性繁殖”,“用种子种胚形成丛生芽进行微繁殖”,杨乃博也在“试管植物名录”中提到,但对于扁桃种胚培养为试管实生苗,试管实生苗茎尖组织培养均未见到详细的报道,如果能直接用优良品种的扁桃种胚培养  相似文献   

10.
几个乡土树种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臭椿、酸枣、荆条、山桃、毛樱桃、黄刺玫、柄扁桃、细叶小檗等乡土树种的自然分布、立地条件和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作了研究,并收集播种材料进行育苗试验。研究表明:上述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对于其分布区内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防护林营建的树种选择有积极的意义和可行性;试验树种在保证播种品质的前提下,核果及瘦果类种子低温层积沙藏处理时间的长短是其育苗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人工林更新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影响程度与造林方式、树种、整地、林龄、施肥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今后的研究工作需要将对比分析研究、时间序列的研究、重复采样研究和模拟研究4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开展人工林土壤质量变化机理的研究,以期为科学营造和管理人工林,提高林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银杏良种早实技术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广西桂北银杏产区采用‘大佛手’、‘大马铃’、‘华口大白果’3个银杏良种营建矮化、密植、早实丰产示范林111.30 hm2,辐射林459.06 hm2,经过大耐性推广应用,达到了3~5年挂果,6~8年投产的目标.示范林和辐射林总产银杏142.22万kg,产值达2 275.5万元.经过试验分析,常规施肥的平均单株新梢量高于对照3.1倍,新梢长度高于对照的1.13倍,单株产量高于对照1.74倍;配方施肥的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对照1.25倍,种实出核率高于对照15%;人工疏果的平均单抹新梢量高于对照3.11倍,新梢长度高于对照1.15倍;疏果的植株种实浮水率仅1%,而对照的种实浮水率达86.4%.对7~8年生的银杏示范园进行调查分析,采用早实良种建园的产量均优于常规品种,其中华口大白果品种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常规品种4.2倍;大佛手品种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常规品种2.0倍;大马铃品种平均单株产量高于常规品种3~4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产量类型的油茶林分树冠及根系结构的比较分析,研究油茶丰产林分具有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丰产油茶林分与低产林相比,树高和冠幅的变幅大,树冠绿叶层厚,根系分布深。所以在经营管理时,可通过修剪使树冠呈球形以增加营养空间,多留内膛枝增加绿叶层厚度,深翻和深施肥把根系引向下层,促进油茶丰产。  相似文献   

14.
对甘南县甘南林场6年生沙棘园连续2年进行了施肥试验,结果表明:施肥与不施肥相比差异极显著,其结实量与生长量均有显著提高,施肥可使结实量提高126.5%,树高生长量提高70.6%,地径生长量提高22.8%,冠幅生长量提高29.4%;以施用林业育苗专用肥效果最佳,使用磷酸二氢钾或木醋叶面肥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山茱萸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叶召权  王立新 《经济林研究》2004,22(4):103-104,108
对低产园山茱萸进行了修剪、施肥及修剪 施肥、修剪 施肥 疏花疏果的综合管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修剪和施肥均可改善树体的营养状况,萌芽率有所降低,成枝率、外围枝长度、外围枝粗度、百叶鲜重均有所提高,各处理对山茱萸生殖生长均有所促进,修剪、施肥、修剪 施肥处理问产量差异极显著。修剪 施肥、修剪 施肥 疏花疏果两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疏花疏果可以增大果实,提高出肉率。  相似文献   

16.
主要研究施P肥和接种外生菌根菌对蓝桉生长、生物量和养分积累的影响。在云南楚雄的试验表明: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幼林期促进树木生长,3a后这种促进作用不显著。施P肥能在幼林期促进蓝桉树高和胸径的生长,但4.5a后这种促进作用也变得不显著。由于施P肥提高了蓝桉的保存率,所以也显著地提高了蓝桉林的生物量。低P处理时,树木保存率低,较大的生长空间促进了树木的后期生长,可能会导致施P肥对后期单株蓝桉树高和胸径生长作用不显著。施P肥还增加了树木N、P和K的养分积累量,提高了上述养分的利用效率。施P肥同时还明显增加了林下植被和林下凋落物P的积累量,但不能明显增加N和K的养分积累量。树木叶片和土壤分析结果进一步说明施P肥对蓝桉幼林作用明显。试验表现出接种外生菌根菌只能在低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不能在高P情况下促进树木生长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生物技术对仁用杏生长结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详细分析了穴贮肥水、生物覆盖、穴贮肥水和生物覆盖、压于等四项生物措施对仁用杏幼树园、成龄树园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以及对仁用杏生长、结实的影响。认为,“穴贮肥水加生物覆盖”不但对仁用杏园的土肥条件有明显改善,而且可显著提高仁用杏的生长及结实量。  相似文献   

18.
杨树营养及施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施肥是杨树速生丰产林建设的关键技术。在阐述杨树养分特性和养分诊断技术的基础上, 分别从施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和施肥技术方面综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国内外杨树施肥研究, 并提出3点建议:形成适于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品种无性系的施肥技术体系; 注重和加强淋溶、水肥耦合等施肥机理的研究; 借鉴农业先进施肥技术, 摸清杨树与土壤的养分供求关系, 实现林业精准施肥。  相似文献   

19.
竹柳幼林丰产栽培技术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竹柳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材质优良的生物学特性,设置了有关不同立地条件下造林、造林初植密度和不同施肥效果等试验,并结合生产经验,以研究竹柳短周期高产栽培利用技术体系,为竹柳引种栽培与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立地选择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