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交换钙对~(89)Sr在小麦及其连作作物大豆中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交换钙将抑制~(89)Sr由土壤向小麦和大豆植株的输运和积累。~(89)Sr在该两种作物中的滞留浓度C_i与交换钙量x呈线性负相关:麦根(?)_1=124.2-10.1x,麦秸(?)_2=99.3-3.8x,麦壳(?)_3=40.1-6.0x,麦粒(?)_4=12.3-1.5x;大豆根(?)_1=333.0-53.5x,豆秸(?)_2=230.2-36.5x,豆壳(?)_3=240.5-42.3x,豆叶(?)_4=309.2-48.9x,豆籽(?)_5=11.8-1.6x。  相似文献   

2.
1988年至1990年间,作者在广州地区调查番石榴病害过程中发现一种病害,由真菌新种He(?)P(?)sp.nov.引起的,为害果实引起腐烂,文中进行了形态学描述,模式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记述栎链蚧属一新种——长白山栎链蚧Asterodiaspis changbaishan(?)nsi(?)sp. nov, 对其雌成虫和一龄若虫的形态分别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有附图。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毛瓢虫属厘订 (鞘翅目:瓢虫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是在回顾中国小毛瓢虫属Scysm(?)us研究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厘订,并新归并了1个亚属S·(Cale(?)us)Bielawsld(1973)和7个种,承认了拟小飘虫亚属S.(P(?))Yang(1978)的有效性,记载了该属昆虫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知的82种,基中包括3个新记录种,列出82种名录及其分布。  相似文献   

5.
我国牛耕起源问题,成了史学界一桩引人入胜的悬案。目前尚有殷商、春秋、战国等几种意见。尤以郭沫若先生力主的殷商说影响为最大,从者甚众。郭老对牛耕起源的论述,主要是从古文字考释和史籍记载来谈的,这集中反映在《奴隶制时代》一文中:殷人已经发明了牛耕。卜辞中有很多犁字,作(?)或(?)。(?)即象犁头,一些小点象犁头启土,辔在牛上自然就是后来的犁字。这可证明殷代是在用牛从事耕种了。殷人的传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利用残(?)喂饲肥育猪"及"利用残(?)喂饲母猪"两文中(发表在农业科学通讯1957年第4期),已肯定了利用残(?)喂猪的重大利益。但在我们的进一步钻研中,发现残(?)的蛋白质含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怀孕母猪需要获得足量的蛋白质,以备形成胎儿和保持健康状态。哺乳母猪在乳中分泌大量蛋白质,蛋白质代谢进行很强烈。而每公斤残(?)只含有8-20克可消化蛋白质,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日粮中残(?)所占比例过高,蛋白质的含量就不能满足母猪的需要。如果日粮的数量增加,则母猪获得过多的炭水化合物和脂肪,不仅浪费,而且变得过于肥胖,并引起生殖机能衰退。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Melo■属60个OTUS和18项分类性状分别进行Q分类和R分类,结果表明;Q分类以在切比雪夫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进行聚类效果最佳,能概括和直观地表达根结线虫的表相关系;R分类在马氏距离上用中间距离法聚类能很好地表达数量性状之间、质量性状之间以及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之间的表相关系。Q分类结果还表明,60个OTUS的单位距离(种间)不存在属的差异,应取消H(?)属,原H(?)属中的种均应归属于Mel(?)属,M.(?)(?)并非是M.(?)的亚种,应提升为独立的一个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两种成熟度的杏果实为材料,研究了杏果实采后膜脂过氧化与果实成熟衰老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成熟度杏果的膜脂过氧化特征不同,且采后均具有叶绿素和抗坏血酸降解的特征,绿熟果实中叶绿素和抗坏血酸降解与(?)产生速率升高呈显著的正相关。绿熟杏果实采后(?)产生速率持续升高,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先是快速增加而后下降;黄熟杏果实采后(?)产生速率、SOD活性和丙二醛含量则呈下降趋势。说明超氧自由基代谢失衡,导致膜脂过氧化加剧是果实成熟哀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1989~1990年,对广州、惠州二市的鸡蛋果(Passiflora (?)is Sims)病害进行了调查,共鉴定10种病原真菌,包括2个新种:Phomopsis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果腐,及My-cosp(?)hella Passiflorae J.F.Lu et P.K.Chi,引起叶斑;1个新组合:sphoeropsis Passifloricola(Grove)J.F.Lu et P.K.Chi亦引起叶斑;2个国内新纪录:A(?)(?)(?)及Phommopsisterso(Sacc.)Sutton.但生产上为害最严重的是:Nectria haematocooca Berk.et Br.引起的茎基腐病及Ph(?) (?) VAr.p(?) (Dast.)Watern.引起的疫病,它们与病毒引起的花叶病是鸡蛋果生产中的三大病害。 新种及新组合的标本存华南农业大学植保系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果树蚧虫的为害状况和分布特点,给出了常见21种的分种的(?)索表及田间识别要点,并对部分种类的中名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以科、(?)、种为基本单位详细分析了观音山植物区系成分的组成特点。并通过与其它区系的比较,阐明了它在华南植物区系中的地位,探讨了它可能的起源及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最近的研究证明,植物细胞对刺激的响应同Ca~(?)的活性相伴随。尽管对其相互作用的分子学基础还没有充分研究,但是现今的资料表明,脱落酸(ABA)在Ca~(?)信使系统中起ca~(?)激发剂的作用。从哺乳动物的收缩组织到兰色细菌由Ca~(?)诱发的一系列反应系统中ABA具有抑制Ca~(?)的激发作用。因此,ABA的生物学意义可能比先前的识别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3.
不同温度下蒙古裸腹溞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24小时半致死盐度值,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蒙古裸腹溞(M(?)ina mongolic(?))生存和生殖的盐度上限和下限,试验表明这种溞可能是枝角类中最广盐性的种类,当直接从天然海水移到高盐水中时,其耐盐上限为5(?)6~55.45‰。当逐渐提高盐度时其耐盐上限达到65(?)~74.5‰。两种情况下的耐盐下限分别为1.3~0.40‰和0.67~0.3‰。 试验表明蒙古裸腹溞在低温下耐盐幅度较宽,但从海水直接移到高盐水时以24℃下耐高盐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4.
麦田穗期蚜虫及主要天敌田间分布型和消长动态调查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15块田(次) 的分布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麦田穗期蚜虫、僵蚜(代表蚜茧蜂幼虫)、七星瓢虫的空间分布型均为聚集图式.其(?)的回归式依次为: (?) (蚜)=3.9816+3.1262(?) (?) (僵蚜)=0.4962+3.3849(?) (?) (七星瓢虫)=-0.3466+1.489(?) 同时,对穗期天敌与蚜虫的追随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半轮配法,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按格列芬提出的D_4法模型I进行统计分析,用该法模型Ⅱ比较了十种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估算了它们的遗传参数。从两种遗传力看,广义遗传力(?)_b~2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球重>单株重>株高>球高>叶长>株幅>叶宽>外叶数>茎粗>内叶数。狭义遗传力(?)_n~2由大到小的顺序为:球重>单株重>株幅>球高>叶长>株高>外叶数>叶宽>茎粗>内叶数。由于(?)_b~2和(?)_n~2在数值上差别不大,因此,球重、单株重、株高和球高四种性状,根据表现型进行选择时,将能得到明显的选择效果,并容易稳定遗传给后代。由于叶长和株幅也有较高的遗传力,因此在莲座末期进行选择高值单株,也能获得较理想的遗传效果。本试验结论是:球重、单株重、株高和球高容易稳定遗传,可在早代严选。而茎粗、内叶数遗传力小的性状,宜于多代连续定向选择。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茶藨子属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长白山区蕴藏的8种茶(?)子资源的植物学形态、地理分布等进行了详细描述,重点介绍了茶(?)子资源的化学成分和经济价值,并针对长白山区茶子属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开发前景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长白山茶(?)子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系统分析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了褐稻虱田间种群动态,水稻的受害情况和褐稻虱一种主要天敌——草间小黑蛛的捕食作用,并建立这三个亚系统的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将三个亚模型耦联起来进行逐日模拟,测定出随褐稻虱种群数量、虫龄结构、水稻生育期、产量水平及草间小黑蛛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经济(?)值,为褐稻虱经济(?)值的研究探讨一种比较系统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耒耜考(续)     
三文字上的耜及其形制耜字异体甚多。小篆作相,或作枱、鈶,籀文作(枲辛),或作耛,经传作耜,《广雅》作铝,从耒,从木,从金,即表示三种意义:(1)耜之形式舆用途近于耒,(2)木制之耜,(3)金属制之耜。从(?)即耜之本字。(?)为用具,故古文借为以字,以、用也。铜器以均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石油工业发展迅速。石油工业污水对土壤的污染及其对作物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就苏联的确关报道介绍如下。 在石油工业污水中,各种离子的总含量约为:Cl-50%,Na~ 30—35%,Ca~(?)和Mg~(?)的总和为5—15%,SO_4~-和HCO_3~-低于1%。因为Na~ 的含量高于Ca~(?)和Mg~(?)的总和,所以  相似文献   

20.
在2(?)℃条件下,用14℃测定了两个种群大型溞在1‰~7‰盐幅内的摄食速率,结果表明,山西种群的摄食速率明显地比吉林的高。盐度为3‰时,大型溞的摄食速率最高,吉林幼溞在盐度2‰时摄食速率最高。两个种群的大型溞具有明显的昼夜摄食节律,7(?)和15(?)时为高峰,盐度对摄食节律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