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连奎 《福建农机》2012,(1):33-37
“厂校一体”培养模式的创立,做到了“厂中有校”、“校中有厂”。形成了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评价体系的运作机制。通过这种模式的实习教学,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实现就业对口“零距离”的对接。  相似文献   

2.
张晓龙 《农业工程》2014,4(2):89-90
黑龙江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实际和行业发展需要,对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并构建了“校中厂”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合作模式、实训平台、教学改革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等4方面阐述了这种模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深化校地协同,统筹推进产教融合,是近些年来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化校地协同的重要举措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尤为重要。创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是近年来深化校地协同不可避免的趋势之一,要做校地协同深化合作,需要前期做好行业调研,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普及信息化元素。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具体实施路径,如校地转变理念,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学习本文可以为今后校地协同背景下创建多元化生产性实训基地路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辽宁职业学院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与实施为例,总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为校中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现代应用技术中等职业学校创建的校中办"厂"与"厂"中育人模式,是产教一体化实训基地建设的典型案例.通过加强运行管理,以产带训以学促产、工学交替、使生产与教学深度整合,形成了"依托专业办企业,办好企业助专业"的良性运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专项岗位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等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现代学徒制是培养国家急需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职业教育模式,而大力发展现代学徒制关键要解决师资不足的问题。通过分析双师升级为全能型师傅型,建立“双导师”工作室,以及建立“校中厂”等模式,发现建立“校中厂”符合国情,符合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以德州学院新工科专业为研究对象,构建“2+2+2”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机械制造业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联合开发基础课程体系、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共享创新实验区。立足新工科,全方位多层次地培养创新“复合型”企业需求人才,同时减轻高校就业压力,为企业解决用人难题,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有利于统筹当地人力资源的调配,促进和发展当地经济,对地方工科本科教育进行新工科基础课程体系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化职业教育强调"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按照"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建设思想,与地方企业加强合作,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与企业自身优势资源,双方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达到增强学生技术技能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实现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为高职教育和社会发展贡献培养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9.
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环节无以替代的"航母平台",培养出与企业"零对接"的人才是实训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采用企业化的标准管理和运作,才能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适应企业的模式和方式。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实训基地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对实训基地进行建设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徐于欣 《南方农机》2024,(5):127-130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社会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本人的职场之路,更关系到家庭的期待和社会的发展。为了让大学生发挥其优势弥补其劣势,提高就业率,进而推动乡村发展,笔者基于SWOT分析法,从个人、社会及政府三个层面分析影响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返乡就业的劣势是乡村产业无法提供匹配的就业岗位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乡村需求的匹配失调,大学生返乡就业的优势是归属感、文化认同和人际关系。基于此,笔者建议个人、社会及政府三方同时发力,大学生自身提升综合素质、改变传统就业观念,高校与企业加大校企合作建设力度,政府提供创业资金、贷款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引导鼓励企业投资乡村产业。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需要通过实践培养。华中农业大学针对机械类专业进行了实验室、校内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实践中心和校外企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与功能优化,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搭建了物理平台;建立实践创新教育管理体系和教师队伍,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奠定了师资基础;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教学是食品工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是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陕西师范大学在食品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积极探索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不断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不仅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巩固,更使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实践动手能力得到提升。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及实践教学为工科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赵爽 《农业工程》2018,8(2):106-107
基于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的分析及研究,着眼学生的就业前景,并结合当前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构建学习任务设计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创新模式。采用“学中用,用中学”的思想,运用知识理论与学科竞赛相融合的教学方法,培养社会急需的具备职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工程造价专业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食品类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江苏食品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点,积极探索专业区域共享型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并根据食品类高职人才培养的特点,提出基地建设的具体思路与方案。  相似文献   

15.
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标,通过不断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的机制、体制和队伍建设,建立以“项目化设计、社团化招募、专家化指导、团队化管理和导师制培养”为主体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模式,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在《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引入PBL教学模式,并提出具体设计思路及实施措施,以期提高《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业工程专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有机结合。农业工程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书本的基础知识,还应达到灵活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高校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虽然部分高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改革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创新教育过程中继承和发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办学传统,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创新,初步建立起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由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教育平台、创新教育管理和运行机制等系列改革内容构成的教学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背景下,农业类院校学生的培养对于我国农业以及社会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农业人才成为我国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在加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同时,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该文选取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为研究对象,详细探讨校企合作模式中的问题,期望能够为我国农业院校水土类专业人才培养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丁幼春 《农业工程》2017,7(2):122-124
农业工程类研究生是推动国家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针对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农业工程类研究生,提出了早定方向、早立课题、早有行动、早出成效的“4个早”做法,培养研究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贯穿“4个注重”:注重言传身教、注重团结协助、注重实践创新、注重人文关怀,时刻关注研究生品格和思想的培养,切实做到立德树人,实现“全人”教育。研究生培养实践表明,在明确目标的导向下,研究生科研成果产出丰富,专业技能迅速提升,人文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