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1 适用范围适用于年均气温7.90~9.30℃, 全年≥0℃积温3 388-4 090℃, ≥10℃积温2 875-3 603℃,无霜期135-177天的沿黄灌溉农业区。2 种植形式总带幅150厘米,小麦带幅0.70 米种6行,玉米带幅0.80米种2行,可选用70厘米地膜在播种玉米后覆盖。小麦玉米间距25厘米,玉米行距30厘米,株距19-21厘米,三籽一穴点播。  相似文献   

2.
一、种植模式 该模式150厘米为一带,小麦占83厘米,菠菜、玉米占67厘米,每一带中,播种5行小麦、6行菠菜、2行玉米.小麦行距16.6厘米,每种5行小麦,留67厘米宽的空地,早春在空地中播种菠菜,菠菜收割后套种玉米.该模式667平方米产小麦400~500公斤,菠菜1200~1500公斤,玉米500~700公斤.小麦机械收割后麦秸直接覆盖还田.  相似文献   

3.
小麦预留行套种玉米是利用小麦、玉米共生期"空间差"和"时间差",较复播玉米多获得≥10 ℃的积温600 ℃左右,实现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双高产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石家庄市1955~2012年气象资料分析,明确了年均气温、≥OoC积温呈升高趋势,特别是近20年≥0℃积温升高明显,各季节≥0℃积温增加不均衡,以小麦季(春、秋)增加较多,比常年增加151.9℃,玉米季(夏季)增加较少为58.3℃;近20年该地区小麦冬前10~11月份≥0℃积温比常年增加44.6℃,冬前积温增加不利于其安全越冬,小麦播期应适当做出调整;根据热量资源增加情况与小麦冬前、玉米成熟积温需求,提出应通过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优化,重点调整秋季小麦-玉米上下茬热量资源配置,定向减少增量积温资源在小麦上的配置,增加下茬玉米生长季积温资源,使热量资源在小麦一玉米上下茬循环高效利用,实现两季高产。  相似文献   

5.
<正> 1、低山(海拔500米以下)魔芋-小麦-玉米三熟窄带间套模式一般133.3厘米1带,魔芋冬播,按40厘米行距播3行魔芋,留一大空行(53.3厘米),魔芋播后在3行魔芋间条播小麦;第2年春于大空行中移栽单行玉米,株距16.7厘米,行距133.3厘米,保证玉米密度达到3000株/亩。此模式一般每亩产粮720公斤,魔芋2600公斤。  相似文献   

6.
一、种植形式 以260厘米1带划畦,3月底应用地膜覆盖技术种植4行早熟马铃薯,行距40厘米,株距40厘米,667米2留苗2 300穴,到4月上旬在每带的空档中套种2行鲜食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667米2留苗1 700株,玉米与马铃薯间距50厘米.7月下旬两种作物收获后,及时整地起垄盖膜复播大白菜,株距50厘米,行距50厘米,667米2留苗2 600株.  相似文献   

7.
一、麦子/绿肥-西瓜/棉花/绿豆   4.5米为一个种植组合,秋播麦田幅度为1.5米宽,畦两边各条播一行绿肥,春播翻绿肥,   在畦两侧距墒沟20厘米各移栽一行西瓜,密度600株,在西瓜内侧距西瓜30厘米移栽一单行或   双窄行棉花,密度1500~2000株,棉花行间空幅宽2.7米,麦子收获后,西瓜藤蔓穿过棉花行   在畦中生长,西瓜收获后,在墒沟边各播一行绿豆,畦中空幅播3~4行绿豆,行距30~40厘   米,边行绿豆距棉花根50厘米左右,绿豆密度在400穴左右.   一般667平方米(1亩)产麦子250~300公斤,西瓜3000~4000公斤,棉花80公斤,绿豆200公斤,667平方米产值2000~2500元左右.   二、麦子/冬菜-棉花/芝麻   3.3米为一个种植组合,秋播麦田幅度66厘米,大麦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0万,在畦面种两幅大麦,其他空间种植菠菜或青菜等.2月下旬收完冬菜,施肥、翻挖、冻晒.5月中旬移栽棉花,密度2000~4000株,大行1米,小行60厘米,株距27厘米,每畦两个大行,麦收后在两行中开浅沟条播芝麻.   一般667平方米产冬菜800~1000公斤,大麦180~200公斤,皮棉85~90公斤,芝麻25~30公斤,总产值1500~1800元.   三、麦子/豌豆头-西瓜/棉花   3.6米畦宽,1.8米为一个组合,秋播时,10月下旬播种早熟短秆优质高产的大麦,麦播种在两边,中间点播豌豆.翌年选用早熟、高产的西瓜品种,营养钵育苗,移栽西瓜前10~15天,将豌豆头迅速收完翻茬晒田,移栽西瓜的株距为55~60厘米.5月下旬在西瓜两侧各移栽一行棉花,行距47厘米,株距23厘米.   一般667平方米产麦子200~250公斤,豌豆头300公斤,西瓜3000公斤,棉花85公斤,667平方米产值2000~2500元.   四、麦子/冬菜/毛豆   畦宽(包括墒沟)为3.6米,秋播时,在畦中间播种2.4米宽的大麦或小麦,在畦两边各50厘米的空幅中播种耐寒菠菜或荠菜,翌年2~3月上旬将冬菜收完.3月底、4月上旬采用地膜直播,早毛豆选用特早熟品种,一般生长60天即可采荚,且开花、结荚成熟一致,可一次性整株采荚,水稻移栽前全部采收结束.   五、麦子/冬菜-玉米/茨菰   畦面(包括墒沟)2.7米,秋播二幅麦,中间及两边套种冬季蔬菜,如青菜、香菜、荠菜等,冬菜收获后移栽三行掖单系列早熟玉米,玉米收获后栽慈姑.麦子同常规播种量.冬菜株距17厘米,玉米株距20厘米,密度3300株,慈姑株行距36厘米,密度5000株左右.   一般667平方米产麦子200公斤,冬菜400公斤,玉米400公斤,慈姑1000~1500公斤,总产值约2000元左右.   六、麦子/冬菜/马铃薯   畦宽3米.秋播选用扬麦158号.在10月下旬播种,播幅1.2米,空幅中播栽冬菜,如青菜、菠菜、香菜等.12月底冬菜收获后上肥翻挖,元月上旬用地膜加小拱棚覆盖,播2组4行马铃薯,每667平方米5000株.   一般麦子200公斤左右,冬菜300公斤,马铃薯400公斤左右,总产值800~12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8.
1.马铃薯、玉米、蔬菜间套作.该模式可以实现一年四种四收或五种五收.种植带宽1.6米.3月初覆盖地膜种植2行马铃薯.行距65厘米、株距20厘米,每667平方米4100株.4月底5月初,在马铃薯行间种植1行玉米,株距20厘米.  相似文献   

9.
陕南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示范中,人们对中高山地膜玉米覆盖有个误区,即误认为地膜覆盖玉米播种用工多,投资大,增产不增收,无经济效益.实践证明,使用地膜覆盖玉米可提高经济效益.据试验:4月11日播种的郧单1号到8月31日收获,生育期143天,经地膜覆盖的活动积温3401.70℃.而同露地的3069.90℃相比,前者增加积温331.80℃,在初盖膜10天内盖膜地要比露地温度增高2.3℃.所以,中高山地用地膜覆盖玉米可适时早播.经调查,地膜玉米相比露地玉米早抽雄15~1 8天.地膜玉米平均百株高度为161.9厘米,茎粗7.2厘米,根系七层65条,总长1431.5厘米,早熟20~25天,穗大、粒多、千粒重高;露地玉米平均百株高度111.1厘米,茎粗6厘米,根系6层51条,总长1145.5厘米,两者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1.三粮两菜模式。适合于人多地少地区。2.2米宽为一带,每带种6行小麦,留1.2米宽的空白带冬季套种菠菜。11月开始收菠菜,翌年3月收获结束;然后种2行春玉米,玉米采用宽窄行(窄行距为0.3米,宽行距为1.9米)种植,7月底8月初收获。6月收完小麦  相似文献   

11.
马铃薯4垄玉米2 行宽幅套种 该模式适用于粮区,马铃薯栽培春、秋二季,玉米栽培春、夏二季,一年四作四收,达到薯粮双丰收. 具体做法是:2.8米宽为一幅,春马铃薯按株行距25厘米×60厘米播种4行,每亩栽3800株.春玉米按行株距40厘米×15厘米条播2行,每亩种3170株. 春马铃薯收后在中央垄沟上条播2行夏玉米. 春玉米收后于夏玉米大行间播秋马铃薯4行.这一模式要求水肥条件充分,春薯要早种早收,玉米最好用育苗移栽的方法,保证生长一致. 尽量做到栽培过程上、下茬紧密衔接,管理措施一环扣一环,才能取得高产.  相似文献   

12.
元、大麦——春玉米——夏大豆一年三熟的种植方式,经多年改进和不断完善,已成为南通市沿海旱粮地区的主要熟制,每年种植40万亩以上,年亩产600~650公斤。第一熟于上年10月下旬秋播元、大麦,具体种法是麦幅1米,空幅80厘米。在1米宽的麦幅中种植4行条播麦,播幅10厘米,行距20  相似文献   

13.
张掖地区小麦/大豆套种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大豆套种是张掖地区平川灌区粮食生产的一种主要种植方式,其中合理的带型又是高产、高效栽培的关键.经连续几年的试验和大田生产示范结果证明,采用带幅宽70 cm、麦豆行比4:2模式的增产作用明显,便于操作.其中小麦带宽37.5 cm,种植4行,行距12.5 cm,大豆带宽32.5 cm,行距16cm,种植2行.用该技术栽培的目标产量为小麦6 000~7 500kg/hm2、大豆1 500~2 250 kg/hm2,适用于平川灌区海拔1 100~1 700m、≥10℃积温2 400~2 800 ℃、无霜期135 d左右的区域.为了便于今后大面积示范推广该项技术,现将栽培技术规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1、种植样式 甘蓝采用中棚(4米竹片插成跨度2.4~2.5米,高度1.05米)种植,株行距40×50厘米,亩栽3300~3500株.甘蓝梗上套种单行玉米,待甘蓝收获后,再在甘蓝田内坐水移栽3行玉米,亩栽玉米苗3000~3200株.白菜株行距40×50厘米,亩栽2200~2500株.  相似文献   

15.
一、种植形式 采用193厘米一带,玉米宽窄行种植,宽行168厘米,窄行25厘米.宽行间依次种植甘蓝、豆角、菠菜三种蔬菜.3月中旬先定植甘蓝每带定植4行,行距40厘米,株距30~33厘米,亩定苗4 500株.  相似文献   

16.
<正>套种是一种巧用生长季节和空间,充分利用地力、热量资源,改善群体环境的良好种植形式。玉米套种红干椒重点抓住以下几个主要环节:一、玉米栽培技术1.整地做畦冬前秋翻,耕深20厘米左右,翻后细耙要施足底肥。未经秋翻的地块,要顶凌耙地,顶浆起垄。玉米套种红干椒种植方式采用1米两行一带玉米2米四行一带红干椒。玉米带直播两行玉米进行覆膜形成一带玉米,小行距40厘米,大行距60厘米,玉米株距29  相似文献   

17.
1.产量产值。每667平方米产小麦350千克,玉米450千克,芹菜4000千克,粮菜合计每667平方米产值2000元。2.耕作带型。小麦秋播时,按"两密一稀"条播,宽行距33.3厘米,窄行距16.7厘米;翌年5月下旬按200厘米行距在小麦宽行间点播1行玉米;7月中旬在玉米行间移栽8行芹菜。  相似文献   

18.
1.产量产值。每667平方米产小麦350千克,玉米450千克,芹菜4000千克,粮菜合计每667平方米产值2000元。2.耕作带型。小麦秋播时,按"两密一稀"条播,宽行距33.3厘米,窄行距16.7厘米;翌年5月下旬按200厘米行距在小麦宽行间点播1行玉米;7月中旬在玉米行间移栽8行芹菜。  相似文献   

19.
春麦套种玉米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农村科技》2010,(2):10-10
<正>为切实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团场职工收入,近两年,我团选用春小麦和早熟玉米品种进行套种试验。我区地处阿勒泰山前平原,≥10℃活动积温2800℃,无霜期140~160天,小麦收获一般在7月下旬~8月上旬,麦收后≥10℃活动积温1000~1200℃,无霜期60~70天,≥15℃的持续日数40~60天。我区进行小麦套种玉米生产,结合天气预报,确定是收获  相似文献   

20.
一、技术指标 1、产量指标.在≥10℃积温3000℃以上,无霜期150~180天的青贮玉米区,666.7米2产优质的鲜饲草(青贮玉米)9~10吨,其中:第一茬5.5~6吨,第二茌3.5~4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