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秦艽、麻花秦艽、小秦艽和粗茎秦艽等4种秦艽类植物为传统中药秦艽的植物基原,其以根入药,具有抗炎镇痛、健胃保肝和抗癌等功效。为药用植物秦艽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从资源分布、遗传多样性、栽培技术、化学成分和环烯醚萜类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相关酶基因克隆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材秦艽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药用植物秦艽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家重点保护药用植物秦艽的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栽培、组织培养、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以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该物种资源的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玉龙县的鲁甸、黎明、塔城等地的高寒山区是滇西北秦艽的最适宜分布区,秦艽人工驯化栽培已有较长历史,1962年种植面积就达9.5hm^2。由于种植区域特殊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所产秦艽品质上乘,较北秦艽为佳,2003年以来,随着人们对中药材在防治重大传染疾病及美容保健等方面神奇功效认识的不断深入,致使市场需求越来越大,价格逐年攀升,秦艽价格更是稳中有升,  相似文献   

5.
作者就秦艽的植物特点、生长习性、田间管理、病害防治、采收加工几方面简要介绍了秦艽的栽培技术,旨在为以后的秦艽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秦艽,别名牛尾艽、粗茎秦艽,为龙胆科胆属植物粗茎秦艽和小秦艽药用部分为其干燥根。有祛风湿、清湿热、利尿和血、舒筋之功效。主治风湿脾痛、筋脉拘挛、黄疸、便血、小便不利和发热。多为野生,亦有家种。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及四川等地。  相似文献   

7.
秦艽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艽别名山秦艽,大叶秦艽、西秦艽,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分辫子艽、萝卜艽两大类。  相似文献   

8.
<正>秦艽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具有祛湿散风、镇痛舒筋的功效,主治关节炎、湿疹、结核病等。秦艽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喜湿润、冷凉气候,不耐涝,忌强光。现将秦艽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选地整地选择肥沃、湿润、具有排灌条件的偏酸性沙壤土地块种植。种植前及时对土壤进行耕翻,以疏松土壤,减少根系生长阻力,利于提高秦艽产量。结合深翻,每亩施充分腐熟的猪粪3000公斤左右。  相似文献   

9.
秦艽为龙胆科(Gcntiana macrophylla pall)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性平,味苦、辛,具有祛风湿、止痛、退虚热等功效。我市栽培秦艽历史较长,面积较大,亩产量200~250kg,亩创经济效益可达3000~5000元左右,是山区实现脱贫致富的一项好产业。1生物学特征秦艽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  相似文献   

10.
11.
秦艽的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艽又名大艽、西大艽、左拧、辫子艽。为龙胆科龙胆属植物秦艽、粗茎秦艽、小秦艽等的根。生于草地、湿坡。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河南、四川等地。秦艽根含秦艽碱甲、秦艽碱乙、秦艽碱丙、糖和挥发油等。秦艽性味苦、辛、平 ,能祛风除湿 ,退虚热。主治风湿、腰腿关节痛、头痛、牙痛、神经痛及早期小儿麻痹。1 栽培技术1.1 选地选择远离公路 2 0 0m以外、远离住宅区及有污染的场所 ;靠近水源、平地或缓坡地 ;土质以沙壤土、森林腐殖土、棕壤土为宜 ,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湿润 ,土壤pH为 5 .5~ 6 .5。前茬作物以豆科、玉米…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描述秦艽特征特性的基础上,从整地施肥、播种方法、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与加工、留种六个方面介绍了秦艽人工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根据秦艽生理要求,从选茬、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及时收获等方面介绍了临洮县秦艽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高寒冷凉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 000 m以上。高海拔、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无污染的气候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藏中药材及秦艽的人工栽培。文章主要介绍秦艽栽培技术,为当地农牧民增产、增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主要研究宁夏产秦艽生物学特性、丰产栽培技术,解决秦艽驯化和规范化栽培的技术问题,扩大人工栽培面积,推进秦艽规范化栽培和产业化开发,保护濒临危绝的秦艽物种和资源。  相似文献   

16.
<正>秦艽,别名秦纠、左秦芜、大芜,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主治风湿痹痛、筋脉拘挛、湿热黄疸、便血、小便不利等病症,还具有镇痛、消炎、退热等功效。秦艽属于高原寒带浅根植物,以身粗、长、干净、棕色、不带皮、略弯曲、味苦者为佳品。野生秦艽生长地域宽广,主要分布在我国华北、东北、西南、西北地区,主产于甘肃、陕西、四川等地。笔者结合近几年的试验及生产实践经验,总结了陇东地区秦艽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可为种植户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7.
在4年生秦艽品系GQ05-2采种田中选取健壮植株作为研究对象,于开花盛期选取同一天开花的植株用吊牌标记,并从标记后4 d开始,每隔4 d采样1次,分别测定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千粒干质量、种子含水量等指标,对秦艽种子灌浆动态进行研究,旨在为秦艽种子采收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结果表明,秦艽种子千粒鲜质量在开花后第40天达到最大值,随后迅速下降到接近干质量的水平;秦艽种子籽粒千粒质量变化呈"S"形曲线趋势,符合Logistic方程,花后第4~8天种子千粒鲜质量缓慢增加,灌浆处于渐增期,花后第8~28天种子鲜质量快速增加,灌浆进入快增期,花后第29~40天为稳增期,鲜质量增加速度趋于平稳,并在花后第40天左右千粒鲜质量达到最大值(0.221 7 g),开花后第60天灌浆基本结束。灌浆速率呈"快—慢—快—慢"规律,籽粒脱水速率大致随灌浆的进行而加快,含水量持续下降,含水量下降最快的时期为灌浆高峰结束期。由结果可以看出,秦艽种子籽粒脱水加快、干质量和含水量趋于稳定是种子成熟的标志,采收期应在开花后第56天左右(9月中下旬),蒴果种荚尚未开裂时为最佳,秦艽种子应根据成熟情况采取及时分批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秦艽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地块选择、土壤要求、品种选择、施足底肥、建育苗田、育苗移栽、生产直播、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等内容,以期为秦艽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丽江秦艽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艽是国家重点保护的药用植物物种中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因其具有重要药用价值,人类"竭泽而渔"地掠夺式采挖利用,使有限的自然资源仍在继续减少,供求矛盾较突出。本文作者就秦艽人工驯化栽培技术作一些摸索工作,重点研究栽培规范、施肥技术、GAP种植、产量情况和田间管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试验和生产实践,从产地环境质量、移栽前准备、种苗选择及处理、种苗移栽、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初加工、贮藏保鲜等方面规范了秦艽标准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