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季钢 《农村电工》2003,11(2):31-31
线损率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技术指标,也是衡量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两改”后抄表、收费到户,降低线损对提高经济效益、巩固“两改”成果有着重要意义。农村配电网线损控制指标为:10kV线路综合损失率(含配变损失)≤10%,低压线路损失率≤12%。因此,降损节能应重点从降低技术线损和营业线损抓起。1抓好设备管理,降低技术线损1.1提高功率因数1.1.1合理选择配变和电动机的容量,提高设备负载率负载率在50%~70%时,配变处于经济运行状态,效率高、损耗低。要避免配变长期“大马拉小车”或经常过负荷…  相似文献   

2.
1 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减少线路损耗 在线损理论计算中,我们知道当电流通过输变电线路时,将产生有功功率损耗△P,其表达式为 由(1)式可以看出,线路变压器中的可变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由此可知,在额定电压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既可提高电能质量,又可降低线路损耗。对于输送同样的负载功率,适当提高电网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电流,减少损失。提高运行电压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以用公式(2)来表示。式中△Ps%──线损降低的百分数; α──电压提高的百分数, 根据(2)式可算出运行电压提高后,线损…  相似文献   

3.
线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它的高低直接影响销售的收入。线损率是供电企业重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是衡量企业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降低线损是供电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无论是哪个地区,哪个部门或是哪个单位,线损都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它永远是人们研究、探索的对象。1 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我们首先看一下线路或变压器的功率损耗的通用计算公式(仅以有功功率为例):ΔP=3I2R=(SU)2R=P2U2cos2φ式中 I——流过线路或变压器绕组的电流R——导线电阻S——视在功率U——系统电压P——有…  相似文献   

4.
为强化线损管理,降低电能损耗,提出了县级农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新模式,建立了线损管理“三大体系”,即线损管理体系、线损管理技术体系和线损管理保证体系。通过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农电局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新模式能有效降低线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强化线损管理,降低电能损耗,提出了县级农电企业线损管理的新模式,建立了线损管理“三大体系”,即线损管理体系、线损管理技术体系和线损管理保证体系。通过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农电局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这一新模式能有效降低线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我局所管辖的14个场、乡、镇,84条10kV线路,共计1059kM,162个配电变压器台区,配变容量为103480kVA。1996年以前,线损较高,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实践,加强线损管理,1997年线损有了较大程度的下降,提高了经济效益。其中表现出的问...  相似文献   

7.
1 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减少线路损耗 在线损理论计算中,我们知道当电流通过输变电线路时,将产生有功功率损耗Δ P,其表达式为Δ P=R(1) 由 (1)式可以看出,线路变压器中的可变损耗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由此可知,在额定电压的允许范围内,适当提高和改善运行电压既可提高电能质量,又可降低线路损耗。对于输送同样的负载功率,适当提高电网运行电压,可以降低电流,减少损失。提高运行电压与降低线损的关系可以用公式 (2)来表示。  相似文献   

8.
降低农村电价,一是管理,二是降低线损.降低线损是降低电价的技术保证.本文着重对影响农网线损的有关技术问题及降低线损的技术措施做些探讨.l 线路电压降过大.原因:导线截面过小,电压降和功率损失过大.解决办法:(1)更换导线或调整供电区,控制供电半径,减少线路迂回.(2)变电所、配电变压器均应设置在用电负荷的中心,使较大的电流只通过较短的线路即可到达用电地点.(3)适当提高供电电压.线路的功率损失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电压提高5%,功率损失将减少9.3%.(4)控制供电电压偏差.供电电压允许偏差:  相似文献   

9.
0 引言 电网的损耗一般可分为管理线损和技术线损两部分,管理线损是通过管理和组织上的措施来降低,技术线损是通过采用各种技术措施来降低。本文主要从对电网进行技术改造及改善电网的运行方式这两个方面来讨论降低网损的技术措施。 1 电力网的改造 随着负荷的不断增长,电力系统的发展速度与负荷增长速度不相适应,导致送、变、用不配套,出现线路"卡脖子"、供电半径过长等不合理现象。这些状况的产生既影响了供电的安全和供电质量,又增加了电网的损耗。因此,改造配电网和低压电网来降低的潜力是巨大的,具体措施: (1)调整不合理的网络结构,架设新的输配电线路,改造原有的线路,加大导线截面,采用低损耗变压器; (2)电网升压,简化电压等级和变电层次,减少重复的变电容量。  相似文献   

10.
电力网在输送电能时产生的电能损耗直接影响电力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降低线损越发显现出重要性,本着“技术线损最优化、管理线损最小化”的降损理念,使专业管理由粗放型转向科学、规范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供电成本,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为保证线损统计的真实性,使线损管理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轨道。本文就北京电力公司线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针对现有线损管理中出现的线损率波动大、缺少规律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1目前线损管理考核的常用方法与存在的问…  相似文献   

11.
电力线路自身的损耗必须由发电厂提供.如果不合理的增加,将会使一部分发电设备的容量得不到有效的利用,降低线损,不但可以节约一次能源,还能降低供电成本。因此努力降低线损,是电力工业企业的重要任务之一。1问*的引出为了降低线损,我们通常采取的办法之一就是对电力网  相似文献   

12.
加强线损管理 提高两个效益黑龙江省庆阳农场电站张永镇线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扯到输、变、配、用各个环节和技术、设备、线路、用户、电工等诸多因素。特别是农网的发展速度快、欠规划,导致某些线路和设备先天不足,加之农村电工素质相对低等不利因素,客观地给农...  相似文献   

13.
农村配电网线损包括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变压器运行不合理、电气线路老化、配电网布局不合理等是产生技术线损的主要原因,而管理线损主要由计量装置误差、管理不善及电网元件漏电等引起。从技术和管理两个层面提出了降低线损的措施,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4.
降低低压电网线损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部达标”工作的不断巩固和提高,争创一流企业活动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经济效益,是摆在供电企业各级领导面前的迫切问题。降低线损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配网线损在整个总线损中占主导地位,而低压电网线损又是配电网线损的重点。因此,降低低压电网线损是线损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必须从严抓紧抓好。l转变观念,提高认①在降损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概念模糊、认识不高、职责分工不清的状况。具体表现在:1.l降损工作认识上的“误区”由于长期以来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传统”观念,认为线损率只是上级下达的一个指…  相似文献   

15.
张超 《农村电工》2006,14(9):37-37
线损管理是农村供电所生产技术管理、经营管理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经济指标。在实际工作中,江苏省铜山县马坡供电所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起到了降低线损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线损管理是供电企业专业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其产品质量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和为客户优质服务的评价指标。它是供电企业经济效益的着眼点,体现了其营销管理的真实水平。因此,加强线损管理至关重要。2006年山东省郯城县供电公司顺利完成了线损降低一个百分点的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正>线损质量管理和安全生产一样,是电网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线损管理是用电管理实现效益的基础,要想提高用电管理质量,必须实现异常线损的精益治理。农村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技术管理问题电网规划不合理。农村很多电网线路在设计的过程中忽视了其自身合理性,这一现象直接造成了线路损耗  相似文献   

18.
黄金分割点在线路降损中应用二法张仕财广东三水电力局(528100)1管理低压线损在农村低压线路,城镇居民用电线路中,以黄金分割点0.618为基准,分段安装电能计量表,把总线损指标化片核算为小指标,分段找准损高点,分析损耗原因,定出措施,达到降低损耗最...  相似文献   

19.
线损管理涉及到供电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 ,线损率的高低与运行方式、网络结构、负荷分配、无功补偿、运行维护、检修质量、计量管理、抄、核、收管理工作等密切相关。“理论线损”属技术线损 ,要使之降低必须从技术角度出发 ,来加以解决。“管理线损”是管理不善造成的 ,因而必须从管理角度出发 ,从组织措施上予以解决。1 降损的技术措施( 1) 线路升压进入城区和大工业负荷区 :随着负荷的增长 ,线路中的损耗增幅很大 ,而且电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因此 ,要引入更高一级电压的线路 ,进行城网改造 ,才能有效地降低损耗。( 2 ) 简化电压层…  相似文献   

20.
安装补偿电容器提高线路功率因数的目的之一是可降低线路损耗,可是如果投入补偿电容器的容量不合理,使线路的功率因数不在最佳范围内运行,不但达不到降损的效果,还可能会使线损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