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与防治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的蚕病。世界各养蚕国家都有发生。距今1700余年前,我国晋代就有该病病征及其危害性的记述。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养蚕业具有毁灭性的疫病,是目前唯一的各养蚕国家列为检疫对象的病害。1845~1865年间,本病曾在法国、意大利等国相继流行,使欧洲蚕丝业造成严重损失。1865~1870年,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为此研究了5年时  相似文献   

3.
家蚕微粒子病是世界蚕病检疫的对象,多年来严重威胁着蚕种场和蚕业生产的发展,给蚕业生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中西部蚕桑面临着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由于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微粒子病的危害带来可乘之机,为防患于未然,现从家蚕微粒子病的传  相似文献   

4.
<正>我省微粒子病发生的概况我省在解放前,家蚕微粒子病曾在部分蚕种场的供种区域猖獗一时。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省蚕业主管部门运用巴斯德研究的成果,预防措施得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至1954年,我省已基本控制了所制蚕种带毒微粒子,切断了蚕种胚种传染的途径,丝茧生产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西充县1988年夏季遭受该病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发种32797张,比1987年同期增加46.8%,仅产茧697155公斤,皮而比1987年同期减产34.8%。夏蚕种发生微粒子病的有6350张,平均单产仪5.3公斤,而无毒种平均单产却达25公斤。由于发超毒种集中在5个区20个  相似文献   

6.
中国蚕学会广东分会于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四日在顺德县大晚蚕种场召开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与防治分析会,会议具体工作由蚕学会生理蚕病组主持安排。华南农学院蚕桑系、省农科院蚕研所、省农业厅蚕桑科、省丝绸公司以及有关地区、部分县农业部门和  相似文献   

7.
彭仕培 《蚕学通讯》2008,28(4):57-60
昆虫微粒子孢子种类发现已达800多种,其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其中家蚕微粒子(Nosema.bombycis)是家蚕的主要病原,另一方面野外昆虫微粒子孢子与家蚕可以相互交叉感染,其病原存在于病蚕的尸体、排泄物和脱出物中,可通过蚕事活动污染地表面、用具或物品等;通过人为携带到桑园、蚕室等环境;通过清洗用具污染水池、河流等;野外昆虫的尸体、排泄物污染养蚕环境和桑园环境等。由于微粒子孢子的广泛存在,如果思想上麻痹大意,技术上不到位,选择药物不科学,将给蚕桑产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因此,养蚕制种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强微粒子病防治工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防微工作常抓不懈,认真贯彻防微技术要求,加强淘汰,切断传播源头,科学用药,严格消毒防病,净化养蚕环境.防止食下传染,确保桑叶无毒,保证蚕种场能制造无毒蚕种,蚕农安全养蚕,促使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8.
9.
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仕叶 《蚕学通讯》2007,27(1):17-18,20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粒子原虫寄生家蚕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蚕病,经过微粒子孢子在蚕、蛹、蛾体内寄生,并能经蚕卵遗传给下一代.该病在全国各蚕区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种茧育和丝茧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蒋满贵 《广西蚕业》1997,34(2):58-59
家蚕微粒子病曾因给法国和意大利的蚕丝业以致命性的打击而出名。此病在今天也还是养蚕中危害严重的蚕病。其感染途径有患病雌蛾产下带毒卵,通过母蛾传染给蚕卵的胚种传染;以及病蚕排出带微粒子孢子的粪便,与蚕座内的桑叶一起被健康蚕食下,从而传播给健康蚕的食下传染两大种类。由于微粒子病毒可通过胚种传染,因而要进行母蛾检查,因此对含病毒的母蛾产下的蚕卵.按规定要进行淘汰。昭和43年以后,为了省力化.改一蛾区检查为14~30蛾一批的检查,即转变为集团母蛾检查。  相似文献   

11.
<正> 1991年,我省蚕茧生产再创解放以来最好水平,全年发种38.38万张,产茧量突破万吨大关,外贸创汇4000多万美元。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出现了微粒子病扩散蔓延的严重局面。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原虫经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而寄生于蚕体内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蚕病。该病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轻则降低养蚕收益,  相似文献   

12.
积极探索疫病防治方法 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2000年间,吴兴、塔山两场蚕种生产上发生了大规模微粒子病超标而淘汰蚕种事件,平均年淘汰率在10%左右,最严重的是1999年度吴兴蚕种场毛种淘汰了20%左右,同时毛种无毒率都在50%以下。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口,两场及时分析了原因、统一了思想、采取了措施。2004年两场合并成立塔山蚕种公司成立后,进行了不断探索,到目前逐渐摸索了一套适合本公司生产实际的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控制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见表1。现将本公司“微防”主要措施介绍于后,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作义 《广西蚕业》1997,34(2):35-38
桑蚕微粒子病是近年来危害我国蚕业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其主要传染途径是胚种传染和食下传染,长期以来构成了对我国蚕种生产和蚕茧生产的威胁,80年代中后期开始在广西小范围内扩散,1993年迅速蔓延,当年淘汰超毒蚕种4.8万张,占总数的6%,1994年下半年及1995年上半年,在我区大面积暴发,仅此期间就淘汰超毒蚕种18万张,直接经济损失400多万元,1995年上半年横县、平南县等地因蚕种带病造成农村丝茧育失收约1万张,损失300多万元,一些蚕种场因此信誉下降,生产的蚕种一时无人问津,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间接损失无法估计。  相似文献   

14.
15.
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蚕茧及其制成品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蜀缎苏绣杭绸闻名九洲欣誉世界,换回国家需要的外汇。解放以来四川的蚕业有很大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政府制定了有利于蚕桑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高涨,使得我省产茧突飞猛进,从1986年起,全省每年新栽桑7—8亿株,蚕茧以9.1%的速度增长,1989年产茧252.6万担,1990年产茧268万担,形成了“世界丝绸在中国,中国丝绸原料在四川”的局面。但我省蚕业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如“两低一差”,单产低,  相似文献   

16.
谈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裕兴 《中国蚕业》2002,23(4):38-39
众所周知,家蚕微粒子病有食下感染和胚种感染2种感染方式,与此相对应,微孢子虫的水平传播即以空间方式的传播,主要表现为桑叶食下传播、蚕座互感传播、昆虫交叉传播等3种方式;垂直传播即以时间方式的传播,主要表现为病原留存传播和蚕卵胚种传播2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讲,控制住这些传播方式就能有效地控制住微粒子病的2种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原虫寄生引起的,是良种繁育威胁最大的传染性蚕病。该病不仅在蚕期能互相传染,而且可以通过蚕卵,由上代传给下代。目前,世界各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检疫对象。因此防治家蚕微粒子病是稳定蚕桑生产的重要措施,应采用综合防治技术,切实加强蚕种生产的管理,严格检验制度。  相似文献   

18.
陆瑞鼎  钱振钧 《江苏蚕业》1994,(1):20-22,19
<正>江苏省的家蚕微粒子病,解放初期比较严重。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此十分重视,成立了蚕种检验机构,对全省所制各级蚕种  相似文献   

19.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严重危害蚕桑生产的传染性蚕病,一旦被传染,将给蚕桑生产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20世纪90年代建湖蚕种场因微粒子危害造成蚕种烧毁。为了战胜微粒子病,建湖蚕种场在防治微粒子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了完整的防微体系,加强了防微力度,基本控制了微毒,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完善了防微硬件设施1.1改善养蚕硬件条件近几年来,建湖蚕种场陆续将原有的泥土场地改成水泥场地,便于冲洗和消毒,每个生产小组都建  相似文献   

20.
何安蓉  王琦 《蚕学通讯》2004,24(4):38-40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胁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桑事业的发展.目前,对家蚕微粒子病的防治可以从三个方向努力.首先是预防.主要是防止微粒子病对家蚕的感染.常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母蛾检查、环境及桑叶消毒等技术措施为有效手段,并已取得了系统有用的研究成果,广泛运用于家蚕繁育的全过程.第二为治疗.即主要是对家蚕添食抗微药品,如防微灵、克微宝等,以此来控制家蚕微粒子在蚕体的增殖.第三为育种防治.即用生物工程技术将抗微粒子病基因导入经济性状好的蚕品种内,培养出在感染微粒子病毒的任何浓度下绝对不会发生家蚕微粒子病的蚕种,不过该研究还只是一种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