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黑琴鸡解剖及野外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黑琴鸡(Lyrurustetrix)是我国传统的狩猎鸟类。近几十年来,由于过渡捕杀和森林的砍伐以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等原因,其分布区及数量明显缩减。自1990年起黑龙江省野生动物研究所承担林业部“黑琴鸡种群现状及人工饲养的研究”课题进行了大量野外工作。研究期间发现黑琴鸡的形态与以往描述有个问之处食性记载k不全面放将我们观察结果报导如下材料及方法实验材料来自内蒙古自治区红花尔基林业局、博克图以及河北省围场县皇罕坝林场绝大部分属冬季收购但在河北省亦有春、夏、秋季活捕的少数个体。共创检黑琴鸡19O只其中对6对进行各器官测量,…  相似文献   

2.
黑琴鸡对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琴鸡(Lyrurus tetrix)曾经是中国狩猎鸟类之一。但近些年来,由于过度捕杀、森林砍伐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其原分布区已明显缩减,现已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琴鸡适应性较强,栖息生境也较多样,不仅活动在樟子松、落叶松纯林中,而且更喜欢在针阔混交林、次生杨桦林、河岸柳灌丛中活动,还季节性活动在林缘附近的草原和农田。  相似文献   

3.
王建萍 《野生动物》2014,(3):316-319
2011-2013年3-9月,在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对斑翅山鹁的繁殖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本区斑翅山鹑为留鸟,在海拔1 400-1 480 m的低山丘陵灌草带种群数量居多,在海拔1 600-1700 m的低山疏林灌丛带较少,海拔1 700 m以上的地区没有该鸟活动。繁殖前3月的种群平均密度为0.15只/hm^2,繁殖后的9月种群平均密度为0.25只/hm^2。3月末至6月进入繁殖期,年繁殖1次,1雄1雌制;雌雄共同营巢,营巢期6-7 d;窝卵数13-15枚,雌鸡孵卵,孵化期23-24 d,孵化率93.8%,成活率88.6%,繁殖力6.5只;雏在巢时间5-7 h,雏鸟早成性,雌雄鸡共同完成巢外育雏。近年来,斑翅山鹑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4.
为了掌握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马鹿(Cervus elaphus)的种群数量和种群结构,维护内蒙古贺兰山的生态平衡。于2017年11—12月,2018年4—6月、11—12月,2019年4—6月,在内蒙古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利用样线法对保护区内的马鹿进行调查,采用Distance R进行数据分析,估测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并对种群结构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马鹿在2018年冬季种群数量最高约为2452(1678—3578)只,种群密度为3.705(2.539—5.048)只/km2,遇见率为1.943只/km。遇见率年际间变化不明显(F=0.12,P=0.986);混合群出现的次数最高,雄性群出现的次数最低,不同集群类型在不同季节的差异极显著(P<0.001);群大小在不同季节的差异不显著(P=0.132);雌雄比在不同季节中没有太大变化。  相似文献   

5.
经林业化工科技部门和畜牧工作者的长期合作研究试验,畜禽用粉状松针膏饲料添加剂最近在内蒙古鄂温克旗红花尔基林业局林业化工厂投产问世。粉状松针膏添加剂是选用珍贵树种樟子松的鲜嫩针叶为原料,经切碎、烘干、粉碎、萃取、蒸馏、皂化、浸膏等一系列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系国内最新产品。该添加剂的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6.
经林化科技部门和畜牧工作者的长期合作研究试验,畜禽用粉状松针膏饲料添加剂最近在内蒙古鄂温克旗红花尔基林业局林化厂投产问世。粉状松针膏添加剂是选用珍贵树种樟子松的鲜嫩针叶为原料,经切碎、烘干、粉碎、萃取、蒸馏、皂化、浸膏等一系列科学工艺加工而成,系国内最新产品。该添加剂的胡萝卜素含量高达373.7毫  相似文献   

7.
白冠长尾雉是我国特产珍稀物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白冠长尾雉主要分布区之一,是目前已知种群密度最大的地区。为了研究白冠长尾雉,董寨保护区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了人工繁育工作,到目前已繁殖达到12个世代200多对的人工繁殖种群。  相似文献   

8.
2008~2010年,在山西芦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黑啄木鸟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采用常规路线统计法,统计其种群密度,并对其繁殖生态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该鸟在本地为留鸟,主要栖息于山区针阔混交林中,种群密度最大为0.417只/km,平均种群密度为0.261只/km。繁殖后比繁殖前种群密度增长了32%。繁殖期为4~6月,营巢期9~10 d,窝卵数为4~5枚,平均卵重12.1 g,大小为36.1 mm×24.3 mm。卵为椭圆形,白色光滑无斑。孵化期为13~15 d,雏鸟晚成性,24~25 d离巢,孵化率为86.36%,繁殖成功率为84.21%。主要以昆虫为食,且多为农林害虫,为森林益鸟,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雉鸡类资源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雉鸡种类有8种,其中松鸡科5种,雉科3种。黑龙江省又是我国松鸡科鸟类的分布中心。柳雷鸟只有冬季偶见,镰翅鸡在黑龙江境内已经消失。因长期采伐森林,细嘴松鸡、黑琴鸡和花尾榛鸡分布区萎缩,种群数量下降。雉鸡虽然分布广,但因大面积草原灌丛被垦为农田,其栖息范围已缩小,种群数量下降。斑翅山鹞随森林采伐有扩大栖息地的趋势,将成为本省有前途的狩猎鸟。  相似文献   

10.
中国黑凤鸡     
中国黑凤鸡四川省温江农业学校周世朗中国黑凤鸡又称中国黑羽药鸡,十全明代乌骨鸡、黑乌鸡、黑绒鸡、乌凤鸡、黑羽竹丝鸡等,它是我国独产的稀有资源,是正宗明代乌骨鸡。广东省狮子山特种动物养殖场(英德市龙头影,邮编513044)已形成中国黑凤鸡原种群,现正批量...  相似文献   

11.
亚洲小车蝗飞行能力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对我国北方草原优势种蝗虫--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2 h,分析成虫飞行能力及其与种群密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高密度种群的飞行能力较强,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15 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2 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较弱,以13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20日龄显示出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行能力无显著差异(P>0.05)。低密度种群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高密度区个体(P<0.01)。  相似文献   

12.
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燕麦的繁殖能力与个体大小等关系行存以下4个方面的表现:1.繁殖分配比例值变化不明显;2.个体大小与密度梯度呈负相关;3.繁殖体数量与密度梯度呈负相关;4.繁殖体重量在密度梯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环颈雉种群密度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瑞 《野生动物》2009,30(4):201-202,228
2005年4-6月,作者在辽宁省实验林场、灯塔市铧子林场和建平县罗福沟乡对环颈雉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方法采用样带法。辽宁省实验林场环颈雉种群密度为2.0只/km^2,灯塔市铧子林场种群密度为3.2只/km^2,建平县罗福沟乡种群密度为6.8只/km^2。造成环颈雉种群密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生境质量、猎捕压力和天敌数量。辽宁省调查地区的环颈雉种群密度明显低于其他省市和欧美地区,应采取加强宣传教育,保护栖息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为控制种群密度的栽培试验,从构件水平观测羊草种群的年龄结构、繁殖分配特征、潜在种群与现实种群的动态,分析不同密度下羊草种群的无性繁殖对策。结果表明:不同播种密度下,羊草首先调节种群的数量、生物量及年龄结构,继而调节潜在种群的数量,使未来种群数量维持在较适宜的水平,即较低的播种密度不但有利于羊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趋于稳定,而且还有利于羊草种群数量和生物量的增长及空间扩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巴滩草地小地老虎虫害发生的气象预测模型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连云  丁生祥  吴让 《草业科学》2015,32(6):994-1001
为了预防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危害,采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2000-2013年青海省同德县巴滩放牧草地取得的小地老虎虫口密度数据和同时期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气候因子对草原小地老虎虫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近14年同德巴滩草原小地老虎虫害以每年6.81头·m-2的速率上升,虫口密度的平均绝对变率为66.07头·m-2,最多年虫口密度比最少年多93.95%。小地老虎虫口密度与气温、降水、地温、光照和平均风速之间的相关性较好。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小地老虎虫口密度的主导气候因子有上一年9月降水量、12月平均气温、上年年日照时数和12月10 cm平均地温,共同决定了小地老虎虫口密度的95.02%。回代检验表明,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96.3%,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植物生长期布氏田鼠种群密度波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姣  施大钊 《草地学报》2008,16(1):85-88
依据1983-2004年布氏田鼠(Lasiopodomys brandtii)捕尽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资料。该鼠在植物生长期的种群波动特征为:不同密度年度间增长幅度差异显著,其高密度年份的增长率137.39%,低于其他密度年份206.63%,且秋季田鼠种群下降幅度34.09%,小于其他年份37.20%;布氏田鼠春季种群密度将显著影响当年高峰期(r=0.643,P<0.05)以及越冬鼠数量(r=0.769,P<0.05);年际与季节波动密切相关,高低数量年可从季节波动中反映出来。布氏田鼠季节消长曲线为单峰型,峰期在7-8月;在高密度年无明显波峰,为持续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7.
长爪沙鼠种群数量预测的模糊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堂 《草业学报》1997,6(1):44-52
采用1988-1995年全野外调查所获的长爪沙鼠,逐月种群密度(绝对数量)、繁殖指数和壮龄模糊聚类,预测种群数量。提前2个月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62.51-98.19%,平均为80.56%,其中对3、6、7、11月份数量预测准确度最高,均大于92.35%;提前6个月预测结果,准确率达到47.22-93.72%,平均为81.64%,其中对5、7、9月份预测效果最好,准确率均大于92.79%;提前11  相似文献   

18.
喀拉峻草原纳里橐吾的种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伊犁喀拉峻草原纳里橐吾Ligularia spp.在自然状态下的生长过程,对比围栏封育和放牧利用(围栏内外)纳里橐吾种群及有性生殖株的数量特征。结果表明:1)天然草地中纳里橐吾重要值的变化与自身生长过程基本一致;2)种群特征(盖度、密度、开花株数和地上生物量)在围栏内外其差异程度从不显著(P0.05)到极显著(P0.01)不等;3)纳里橐吾有性生殖株数量特征在围栏内外均呈现极显著性差异(P0.01);4)代表有性繁殖大小的生殖生长比率(花序长/株高)在围栏内外都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个体大小和密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纳里橐吾的生长明显受密度大小制约。  相似文献   

19.
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动态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调查江河源区高寒草地高原鼠兔种群数量,分析种群季节变化规律,构建种群年动态数学模型。结果:密度阻滞型的Logistic方程很好地拟合了高原鼠兔的年度种群数量变化,表明在自然状态下,高原鼠兔以密度阻滞效应来调节其种群数量,即呈“S”型变化为主的曲线,密度很小时则表现为指数方程(dN/dt=rN)式变化。  相似文献   

20.
2010~2012年采用甲基丁香酚灭雄和蛋白饵剂诱杀雄、雌两性成虫的方法,开展了海南番石榴园橘小实蝇 Bactrocera dordalis (Hendel) 种群动态监测与综合防治研究。结果显示,海南番石榴园6~9月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2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上旬、8月上旬;橘小实蝇种群密度(667m2/d诱杀橘小实蝇虫量)与番石榴果实被害率明显呈正相关;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的番石榴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密度比对照果园相对减少了110.72头667m2/d,二者相差约23倍;番石榴园园内与园外隔离带的橘小实蝇种群动态呈线性关系。 同时,应用诱杀技术与及时清园和处理虫、落果等农业措施相结合的方法综合防治番石榴园橘小实蝇的效果显著,在不套袋和不喷施农药的情况下3造番石榴的保果率达66.4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