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从我国广州动物园华南虎肠道中采集的2条蛔虫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核糖体DNA(rDNA)中转录间隔区序列(ITS)的遗传标记特点,用保守引物NC5和NC2对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经胶回收纯化后,连接到pGEM-TEasy载体上,然后转化并鉴定出阳性菌落。对菌落进行PCR扩增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公布的相关蛔虫ITS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来自广州动物园的2条蛔虫ITS及5.8S rDNA序列总长均为858 bp,序列相似性为100%,与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猫弓首蛔虫(Toxocara cati)、犬弓蛔虫(T.canis)的ITS-1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81%、82%;5.8S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100%、98%、99%;ITS-2序列与GenBank上公布的狮弓蛔虫序列相似性94.6%,与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T.malaysiensis)序列相似性均小于60%。研究结果证明此次分离的华南虎蛔虫属于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2.
弓首蛔虫线粒体cox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PCR—SSCP技术和DNA序列分析对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线粒体DNA(mtDNA)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Ⅰ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进行了分析研究,并与弓首属的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牛弓首蛔虫及弓蛔属的狮弓蛔虫进行了种间比较。结果显示,犬弓首蛔虫种群内的pcox1序列差异为2.72%,与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1.38%,与猫弓首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1.20%,与牛弓首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0.40%,与狮弓蛔虫种群间的序列差异为11.48%;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种群内的pcox1序列差异为0.57%,与猫弓首蛔虫的序列差异为8.23%,与牛弓首蛔虫的序列差异为8.70%,与狮弓蛔虫的序列差异为10.60%。研究证实,犬弓首蛔虫不同地方虫株的pcox1有一定差异,与同属其他种类及狮弓蛔虫的差异较大;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确为一独立种。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东北虎源蛔虫与其他蛔虫的种群遗传关系,本研究对湖南省长沙生态动物园东北虎粪便中采集的蛔虫成虫的线粒体DNA中细胞色素I(cox1)基因序列进行扩增,将测序结果与GenB ank中登录的其他蛔虫cox1序列进行对比及种系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来自长沙生态动物园7个东北虎蛔虫样品cox1序列长度基本一致,为413 bp~414 bp,与猫弓首蛔虫同源性最高,达98.4%以上,而且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有样品均与猫弓首蛔虫位于同一分支。该结果表明,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因此可以作为猫科弓首蛔虫的种间遗传变异研究的分子遗传标记,从而为蛔虫的群体遗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苏勇 《兽医导刊》2016,(2):154-154
弓首蛔虫病主要是由犬弓首蛔虫和猫弓首蛔虫寄生于犬科和猫科动物小肠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据调查,世界各地犬的弓首蛔虫感/染率为5.5~64.7%,猫的弓首蛔虫感染率在25.2%~66.2%。弓首蛔虫感染可使幼犬和小猫生长缓慢、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犬和猫的死亡。犬弓首蛔虫和猫弓首蛔虫还可以感染其他多种动物和人,引起幼虫移行症。人弓首蛔虫病以儿童多见,都是因为吞食了感染性虫卵而至。内脏幼虫移行症和眼幼虫移行症是人弓首蛔虫病的主要表现,严重者多个器官受损、眼睛失明等。调查显示,人血清中抗弓首蛔虫抗体阳性率在1.6~37%。因此该病在公共卫生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一种重要的人与动物共患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5.
犬蛔虫病是幼犬最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主要危害3周~5月龄的幼犬,感染率在5%~80%之间,直接影响着幼犬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成年犬很少感染。寄生于犬的蛔虫主要有两种,一是犬弓首蛔虫,该蛔虫是幼犬寄生的主要蛔虫。二是狮弓首蛔虫,常发生于成年犬。但成年犬两种蛔虫均为终末宿主。另一种在犬很少寄生的蛔虫为猫弓首蛔虫。蛔虫病之所以广泛流行,主要是因为蛔虫的生活史简单及虫卵的抵抗力强等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东北虎林园猫科动物体内寄生虫感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月18日和7月27日作者分别从哈尔滨东北虎林园采集65份和84份多种猫科动物粪便样品,并利用漂浮法进行寄生虫虫卵检查。结果显示,粪样中存在有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虫卵。两次蛔虫的感染率分别为50.77%和53.71%。在本次调查中还发现一种球虫卵囊,经证实为等孢球虫。调查表明该园猫科动物群以蛔虫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7.
分离到湖南长沙生态动物园白狮和猎豹的两种野生动物蛔虫样本,对这两种蛔虫线粒体DNA(rDNA)中细胞色素I(cox1)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并与Gen Bank中收录的猫弓首蛔虫、狸猫弓首蛔虫、犬弓首蛔虫、狮弓蛔虫和猪蛔虫cox1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来自长沙生态动物园的白狮和猎豹蛔虫cox1序列长度均为415 bp;与Gen Bank收录JF780951. 1(狮弓蛔虫)序列用Blast软件比较,发现极少数的碱基置换、颠换、缺失及无差异。利用DNAStar 5. 0的MegAlign软件差异性分析显示,白狮蛔虫(WL1、WL2)基因序列和猎豹蛔虫(CH1、CH2)基因序列与JF780951. 1(狮弓蛔虫)序列的平均差异分别为4. 05%和2. 5%。而样品序列与其他序列相比差异均在10. 1%以上。因此,这2种动物4个蛔虫样品种内差异小,种间差异大,同是狮弓蛔虫。  相似文献   

8.
犬猫蛔虫病是由犬弓首蛔虫、狮弓蛔线虫和猫弓蛔线虫寄生于犬、猫的小肠和胃内引起的.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危害1~3月龄的仔犬,影响生长和发育,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可根据呕吐物及粪便中见到虫体确诊并治疗.1易感动物该病以幼龄犬、猫多见.其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狮弓蛔线虫、猫弓蛔线虫等.其中犬弓首蛔虫和猫弓蛔线虫可以感染人,在幼犬中的感染很常见,偶有致命病例.狮弓蛔线虫可感染幼龄犬和成年犬,也可感染野生食肉动物,尤以动物园或其他收容场所动物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9.
金猫来自浙江南部的丽水山地。部分金猫因患病死亡,从死亡的金猫胃壁上查到一种粗壮的虫体,经鉴定为有鞘泡翼线虫。该虫属泡翼科(Physalopteridae)泡翼属(Physaloptera)的有鞘泡翼线虫。新鲜  相似文献   

10.
以采自广东4个不同地方的猪蛔虫为研究对象,PCR扩增其线粒体细胞色素c酶第3亚基(cox3)基因的部分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之后与网上已发表的相关蛔虫的cox3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都扩增出了520 bp的cox3的部分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不同地区的猪蛔虫样品cox3序列之间存在的种内差异在0.2%~2.8%,与网上发表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马来西亚弓首蛔虫的相应序列差异明显,分别是16.8%~17.4%、18.0%~19.5%、18.2%~18.7%。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猪蛔虫的分子遗传和种群遗传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孙吴县猫寄生蠕虫调查结果,在剖检的11只猫体内,寄生蠕虫感染率为100%,共检获6种虫体,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一种,华枝睾吸虫。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管形钩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它们各属于3纲、6科、6属,在这6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的感染率为90.0%,带状泡尾绦虫的感经为81.81%,线中殖孔绦虫的感染率为63.6%,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为45.45%,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28只猫感染猫弓首蛔虫的症状,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的经过,以及应用苯硫咪唑100mg/kg体重内服、及10%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0.2mL/kg体重肌注后获愈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PCR-RFLP方法在蛔虫种间鉴别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应用PCR-RFLP方法初步鉴别了4种不同蛔虫。从猪蛔虫、人蛔虫、犬弓首蛔虫及鸡蛔虫中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450bp、450bp、530bp、55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确认完整扩增出4种蛔虫的第二内部转录间隔区(ITS-2)片段。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和Hinf I酶切鉴定,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首先可以区分犬弓首蛔虫与鸡蛔虫。通过对4种蛔虫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得到长度分别约为980bp、980bp、1050bp、1070bp的PCR产物。经与国外报道相比较,确认完整扩增出4种蛔虫的ITS-1、ITS-2及5.8S核糖休DNA。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HaeⅢ酶切鉴定,通过产生的特异性片段可以区分出猪蛔虫与人蛔虫。通过PCR-RFLP分析,初步推测猪蛔虫与人蛔虫仍为两个独立虫种,但尚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相似文献   

14.
蛔蚴移行症是蛔虫蚴虫侵入宿主组织脏器并在其中移行,导致宿主机体损伤的病理过程。犬弓首蛔虫是该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为猫弓首蛔虫、狮弓首蛔虫等。该病呈世界性流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与畜禽生产效益,是当前兽医公共卫生领域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有关蛔蚴移行症在病原生物学、病理机制、诊断技术及免疫与疫苗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但由于蛔虫及其蚴虫与宿主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蛔虫蚴虫对宿主的选择性、趋向性、发育机制等过程仍有许多问题不明确。蛔蚴移行机制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对筛选出蛔虫及其蚴虫的有效治疗药物、灵敏诊断技术和研发切实有效的疫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对逊克县猫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结果在剖检在12只猫体内,寄生蠕虫感染率为91.66%。共检获6种虫体,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一种,华枝睾吸虫,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和线中殖孔绦虫。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管形口线虫和旋毛形线虫。它们属各于3纲、6科、6属、在这6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的感染率为91.66%。华枝睾吸虫的感染率为75%,带状泡尾绦虫的感染率为41.66%,线中殖孔绦虫的感染率为33.3%,为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阐明我国犬弓首蛔虫(Toxocara canis)湖南分离株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x1)基因部分序列(pcox1)的遗传变异情况,并用其与其它弓首蛔虫的pcox1序列构建进化关系。应用PCR扩增犬弓首蛔虫虫株的pcox1,将所获得的序列应用Mafft 7.122程序进行比对,然后用Phy ML 3.1程序ML法绘制种系发育树。本实验扩增所获得的pcox1序列长度一致,均为394 bp,种内变异在0~2.5%之间,种间差异为8.2%~11.6%。种系发育分析结果表明,12个犬弓首蛔虫分离株位于同一分支。由于犬弓首蛔虫pcox1序列种内相对保守,种间差异较大,故可作为种间鉴定检测研究的遗传标记,本研究结果为犬弓首蛔虫的分类、鉴定和群体遗传结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黑河沿江区域猫寄生蠕虫的区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猫生寄生蠕虫的调查结果,在剖检的32只猫体内,经鉴定结果,其中吸虫2种: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横川后殖吸虫(Metagonimus yokogawai)。绦虫2种:带状泡尾绦虫(Hydatigera taeniaeformis)和线中殖孔绦虫(Mesocestoides lineatus)。线虫3种:猫弓首线虫(Toxocaa cati)、管形钩口线虫(Ancylostoma tubaeforme)的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它们分属于3纲、7科、7属。在这7种蠕虫中猫弓首线虫感染率为90.63%;带状泡尾绦虫71.88%;线中殖孔绦虫40.63%;为黑龙江流域黑河沿江区域猫寄生蠕虫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华南虎狮弓蛔虫(Toxascaris leonina)线粒体基因的分子特性,对来源于4只华南虎的狮弓蛔虫的pcox1、pnad1和pnad4三种线粒体基因进行了扩增、克隆和测序,采用DNAStar和MEGA5.05软件对所获序列,以及Gen Bank中公布的狮弓蛔虫等相关序列进行了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4只华南虎的狮弓蛔虫扩增的pcox1、pnad1、pnad4基因序列长度分别为393、366、399 bp,3段基因序列种内变异明显低于种间变异。系统进化树中,狮弓蛔虫可分为猫科和犬科动物两大分支,其中4只华南虎的狮弓蛔虫与已报道的孟加拉虎、东北虎、华南虎、非洲狮、猞猁的狮弓蛔虫聚为一支;另外狼和犬的狮弓蛔虫聚为一支;以pnad1、pnad4建立的系统发育树中,虎源狮弓蛔虫又单独聚为一支,表明狮弓蛔虫在不同虎类之间并没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该研究为狮弓蛔虫的分子鉴定和分子遗传学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86年3—4月我们选择了东北虎、非洲狮等14只蛔虫阳性动物,进行了复方甲苯咪唑和甲苯咪唑驱除野生肉食兽蛔虫的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南疆地区规模化全舍饲养殖模式下驴消化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并评价目前规模化全舍饲驴养殖场所采用驱虫方案的效果,本试验采集阿克陶县和泽普县4个规模化全舍饲养驴场917头驴(n=917)的粪样共1 834份,运用虫卵形态观察法检测消化道寄生虫,对优势虫种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PCR方法鉴定体内排出的主要成虫;同时,根据养殖场现行驱虫方案在春季和秋季分别对驴群进行2次伊维菌素驱虫试验,连续观察5 d,记录排虫情况并计算消化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显示:镜检观察到6种消化道寄生虫;经PCR鉴定体内主要排出马副蛔虫。4个规模化养殖场中,马圆线虫、毛细线虫、马副蛔虫和细颈线虫为驴消化道优势虫种,其冬春(夏秋)平均感染率分别为67.5%(79.6%)、52.9%(71.3%)、40.9%(45.3%)和14.5%(15.7%),表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夏秋季节毛细线虫、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显著高于冬春季节(P<0.01);寄生虫感染率与驴年龄存在相关性,夏秋季节驴驹马圆线虫、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极显著高于成年驴(P<0.001),冬春季节驴驹马圆线虫、毛细线虫和马副蛔虫感染率均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