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封山育林的规模不断扩大,禁止“生桩”经营,控制山区乱挖滥伐已成必然趋势。当然,“生桩”源头枯竭也给树桩盆景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人工“造桩”便成了盆景树材的有效补充。笔者于20年前就开始探索苗木扦插之术,通过实践,感受颇深。我认为这是一条既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又能繁荣盆景事业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目前盆景界不少同志称之为“树桩盆景”的提法,很不恰切,特别是简称桩景或古桩更不妥。桩是树木的残余,从山野中挖来的树桩制作成盆景,当然可以称为树桩盆景,但不能概括其他。扬派盆景以前强调幼树培育和盆中培养,现在改进为幼树培养与山野挖取老桩并重,盆中培养与地上培养交替,以缩短培养的时间。显然,由幼树培育而成的称为树桩盆景  相似文献   

3.
笔者莳养杜鹃盆景已近20年。所莳养的近百盆古桩,盆盆长势茂盛,花繁大而丰硕,叶不焦边、枝干健壮。夏日不需遮荫,隆冬不需防冻(笔者所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叶片油光水亮。在我所走访的外地几家园子里所看到的杜鹃盆景,像我园中枝繁叶茂、长势健壮的还不多见。通过多年的栽培、嫁接养护,我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感受:野生映山红大桩换头嫁接西鹃,除了有着非常大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外,还有着不同于其他种类树种的几点优势:优势之一解决了野生杜鹃花色单一、单瓣花容不艳丽的问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建议修改的几件作品,其照图曾多次发表于《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上。有的曾获过金奖,有的被名家推荐。但笔者欣赏后感到,几件盆景作品在关键部位,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笔者除用文字叙述建议外,并利用原作照图,剪裁拼接成修改图,较真切易见,便于读者对比分析。一、李国兴制作的雀梅盆景《岭南春》,树桩上部保留原桩胚一段树干,过直,过粗,截面明显,方向和整体也不协调,看了觉得该盆景仍是一个残桩,而不是一株完整的大树,所以应该截除这段残于,在此处修整培养出一个美观的树顶。  相似文献   

5.
要创作一盆别具一格形神兼备的附石雀梅盆景,我以为应掌握好以下几点: 一、景以石为主。附石盆景首先要选石,石劣景劣,无石不成景。我处居佛山,以英德所产的石灰岩石(英石)为首选。不论中花大花黑英花英和石色之深浅,只要是瘦透漏奇,有石气又有较粗深坑埝(能附上树根)者,都可采用。《芥子园画谱》有云:石观三面。当然四面都有观赏价值更好。也不论是千峰竞秀或独石呈奇,均以一石一树成景为上品,拼石拼树造景则次之。但话虽这么说,实在是好桩非易得,  相似文献   

6.
我国盆景现行分为树桩盆景与山水盆景两大类,这意味着用树桩盆景去包括其他植物盆景。植物是母项,树桩是子项,怎能把母项归纳到于项里边去?是纲目颠倒,不科学不可取的。“树”是万木之总名;“桩”乃树木之残余。它表明树桩盆景应有树景与桩景之区分。更有甚者将“树桩盆景简称桩景”,这是不妥的。山水盆景,有人称山石盆景,又有人称水石盆景。其实它们之间各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含义,“水石”与“山石”两词较实,比较而言,山水盆景这个名称为好,好在它能引导欣赏者联想到山水画和自然景色中的山山水水之美。以我浅见,中国盆景分类按造景材料应分为植物盆景、山水盆景和树石盆景三大类。植物盆景,即使配有拳石之类,仅属烘托、陪衬;山水盆景,也有植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中国花卉盆景》杂志宣传指导盆景的三个方面,对我教育启发较大。一是盆景起源于我国,应大力弘扬具有中国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盆景;二是为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大力推崇走自繁自育桩材之路;  相似文献   

8.
气,有多种含义。我这里主要是指构成物质的神采。一切艺术品都讲“气”。盆景当然也不例外。我们观赏某些盆景作品,总觉得别扭、拘谨,不够味,关键就在于忽视了“气”在盆景中的作用。以笔者之见,所谓盆景的“气”,主要表现在气势和气韵生动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气”是抽象的,但却是客观存在,它是制作者发现、  相似文献   

9.
文者自己这一组六月雪幼苗育桩盆景,前前后后花去了十年有余的时间。其中的辛劳付出勿须再提。可是,付出后的收获却很丰厚。它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带来了身心的愉悦,尤其对我这个已七十有三的老人来说,更有一种满足感,成就感。在这里,我特别要感谢《中国花卉盆景》杂志。个人在十年的幼苗育桩的道路上,曾有过“孤寂”和“困惑”,但杂志上多次刊  相似文献   

10.
十年前,笔者在一个偶然机会参观一次盆景展览后,便被各种优美的艺术造型所陶醉。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对盆景昼思夜想,几近痴迷。十年过去了,回想初学盆景制作之路,确有许多教训值得总结。一、求桩心切忌盲目我总是想拥有很多很多的盆景,可随时观赏,解“饥”止“渴”。但初学制作之时,因鉴赏能力不够,导致在山野采挖树桩时见桩便要,实施“地毯式”挖掘,浪费资  相似文献   

11.
冬红果系苹果属海棠花的新变种之一,它不仅是著名观赏花木,而且是制作观花、赏果盆景于一身的佳品。已成为近几年制作果树盆景的热门树种。笔者随潮而动,也制作了几盆,并从中得到几点体会,现与同仁切磋。一、苹果、山荆子老桩嫁接优势显  相似文献   

12.
盆景的随意性和刻意性,两者都给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带来极大的损失。艺术作品都必须渗入人的思想,表现人的感情;不能集中典型地表现人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的作品,就不能称作艺术作品。当然盆景艺术也不能例外。我与好几位盆景爱好者以及靠挖桩养家来糊口的山民常年相处。他们从山上挖来的或从市场买来的树桩,不加思索地随意锯截、修剪一下,就下地栽种。有的在花木市场只要有点看中,一次就买下几十个,数百斤的下山桩。有的不惜重金,千里之外购  相似文献   

13.
仔细揣摩《中国花卉盆景》1997年第9期彩页上钱泽滨先生创作的《爱在深秋》刺柏桩景以后,有几点不同看法,希望钱先生及同好指正。笔者愚见,将左边的小刺柏与大刺柏合栽是不适宜的。我未见过该桩景实物,但从照片上看,左边倾出盆外的小刺柏的弧形主干刚好与盆沿的弧线连成一线,长跨度的弧连线破坏了原来的刚阳之美,这是配树与盆景搭配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4.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 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5.
本人是平湖市交通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1994年开始学习制作山水盆景。多年来,市交通局积极创导发展交通文化,为我工作之余研修山水盆景制作创造了宽松环境。我市还有一批山水盆景爱好者,制作上达到了一定水平,对我学习山水盆景制作提供了许多帮助与指点。另外,《中国花卉盆景》等多种杂志更是我学作山水盆景的良师益友。这期间也制作了一些山水盆景,其中部分作品曾在有关盆景杂志上刊登。但由于受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6.
贵刊85年第四期“盆景佳作选”栏内刊出了庄灿光同志的枸杞桩景《鹿鸣》,并有他本人夸张的介绍(该期17页),对此我想提一点不同的看法。庄同志将这棵枸杞培养成鹿形,不管是自然成形也好,人为加工也好,确实可称栩栩如生。但我认为这种象形盆景脱离现实生活,追求“奇异”,缺乏“意”境,使人观后有种乏味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绝壁风姿》(见本期插页彩图),乍看起来,不失为成功之作。该作品沿用传统悬岩式造型,就榆桩本身而言,诚属难得。它古拙劲健,清旷高远,大有群峰绵延一壁如削之势。但笔者细审之余,总觉得人工味太浓,缺少大自然的野味和真趣。“悬岩式”是我国盆景艺术家们受悬崖峭壁上倒挂的古木神采丰姿启迪独创的一种流传极广的固定模式。仅就《中国盆景——佳作赏析与技艺》画册中,即刊有各种植物品种、各具特色的悬岩式盆景图片14幅。其中有一  相似文献   

18.
经笔者长期探索认为,上山挖桩不可取,犹如杀鸡取卵(引种驯化、合理开发例外),苗场育桩不但保护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保护了森林,保住了种源,而且为各苗圃、苗场、盆景园、园艺场施展各自综合才能,开拓了创新之路。为缩短育桩时间,提高树桩艺术效果,求得经济效益,现将经实践证明是可行的盆景树桩扩桩诸法奉献,愿起抛砖引玉之效。一、倒插亮根法:倒插亮根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花卉盆景》2006年12期的"多肉植物王国"栏目刊出王颖翔先生的《厦门龙舌兰印象》一文后不久,我先后接到西安、郑州、吉林的爱好者的电话,询问龙舌兰劈切繁殖的具体操作方法。因此,笔者借此机会,将这种大刀阔斧的繁殖方法之来源和  相似文献   

20.
一、榕树桩材的由来我非常酷爱盆景艺术,工作之余,节似休闲,都在学习栽培和创作盆景。1992年我出差到广州,在河山盆景有限公司发现一盆大榕树桩景,盆长1.2米,树高也有1米多,虽然根盘不好,很少枝托,但树干左倾较为柔顺,很有动势,特别是左边一枝可做成大飘枝,整体来说是可塑之材,对我很有吸引力。在这一年里我几次去广州,都要去看一次,真想买下。但价格很高,可望而不可及。1993年春,在亲朋的支持下,我终于买回了这盆榕桩。当时我的亲人、同事都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