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根据内布拉斯加大学的研究,对高排卵率的青年母猪经九个世代选择后,选择系比对照系多排卵3.4个,但在分娩时平均每窝仅多1头仔猪,改进不大。研究以青年母猪人工授精,在怀孕23~31天(9代和10代)和68~72天(10代)进行屠宰,记录排卵率(根据卵巢上黄体数)以及胚胎与胎儿的数量和状况。结果发现,怀孕30天时选择系母猪怀仔数的优势(第9代多1.7个胚胎,第10代多2.6个胚胎)即小于其排卵率的优势。可见,这一期间选择系母猪的胚胎损失大于对照系(第9代为2.7%,第10代为5.2%)。这一趋势持续至怀孕30天之后。第10代选择系母猪从怀孕30天时多怀2.6个胚胎下降到20天时只多1个胚胎,在此期间选择系母猪的胎儿死亡率比对照系高5.2%。第9代选择系青年母猪怀孕70天时多怀的仔猪数与多分娩的仔猪数相同(1头活仔猪)。这  相似文献   

2.
枫泾母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枫泾猪是中国太湖地区繁殖力高的地方猪种。本试验测定了8头枫泾和4头长白青年母猪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这两个品种发情周期血清孕酮含量有相似的变化,峰值均出现在发情周期9~12天,枫泾猪为26.58ng/ml,长白猪为25.17ng/ml。在妊娠早期的变化也大致相同。枫泾和长白两种猪在妊娠-3~12天与发情周期-2~12天的孕酮含量变化也差不多,妊娠12天峰值枫泾为21.54ng/ml,长白为28.11ng/ml;在妊娠12天以后两种猪的孕酮含量均略有下降;16~20天后又开始回升,并维持在较高水平。发情周期和妊娠早期外周血清孕酮含量16天后有明显差异(P<0.001),可试用于猪的早期妊娠诊断。据初步测定,枫泾母猪妊娠12及16天孕酮含量与黄体数或胚胎数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  相似文献   

3.
枫泾小猪生殖机能的发展和孕酮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枫泾小公猎生殖机能发展的试验中,用小公猪4头,从3月龄开始至7月龄,每个月龄都与6~8月龄母猪配种,共配22头,受胎率分别为40%(2/5)、100%(5/5)、50%(1/2)、66.7%(2/3)和85.7%(6/7),妊娠28天胚胎数量、重量和分娩仔猪数、初生重都达成年公猪所配的效果。表现枫泾小公猪3月龄已属发身期,配种后可使母猪受胎,4.5月龄已属性成熟期,具有充分的受精能力。在枫泾小母猪生殖机能发展试验中,用小母猪25头,分成5组,分别在初情期到第五情期,各用成年公猪精液配种,受胎率分别为20%(1/5)、100%(5/5)、100%(5/5)、100%(5/5)和60%(3/5);排卵数分别为13.0、12.2、14.8、14.8、和16.6。小母猪妊娠28日龄胚胎的大小与大母猪28日龄胚胎的相似。小母猪各情期孕酮含量高水平之间,各情期妊娠早期孕酮含量高水平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情期第9天和第12天孕酮水平为27.4ng/ml 和29.6ng/ml,妊娠第9天和第12天为21ng/ml 和26.8ng/ml,与8~10月龄大母猪的孕酮水平相似。上述受胎率和孕酮水平均表明枫泾小母猪113.2日龄(体重18.9公斤)已属初情期,可以配种受胎;135.8日龄(体重23.2公斤)已属性成熟期,具有充分的受胎能力。  相似文献   

4.
7头妊娠母猪从配种至妊娠36天通过颈静脉持久导管频繁采血,其中3头采血至分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血浆中硫酸雌酮(E_1S)进行测定。妊娠20天以前—般低于0.5毫微克/毫升,25至30天达到1.7~7.5毫微克/毫升的峰值,36天降至0.5毫微克/毫升以下。处于发情周期的非妊娠母猪,其E_1S始终小于0.4毫微克/毫升。据此,可利用E_1S含量进行猪的早期妊娠诊断。  相似文献   

5.
科技动态     
提高仔猪成活率方法仔猪窝产仔数和成活率取决于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方法。母猪一般排卵18~20个以上,但其中一部分在子宫内不同发育时期死亡,分娩时仅产下8~12头仔猪。母猪过瘦过肥和饲喂不全价的饲料是形成大量受精力低的卵细胞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作者通过试验制订以下妊娠母猪饲养方案:从受精到妊娠30~35天,对母猪喂全价饲料,能量  相似文献   

6.
<正> 继同一枫泾母猪初情期到第五情期排卵数的连续测定之后,接着本文将报告,枫泾和苏白青年母猪从初配到初产断奶后第一、二两情期排卵数的连续测定。 材料和方法 实验用枫泾青年母猪6头,苏白青年母猪5头,共11头,其中近半数曾进行过子宫容量实验,为单侧卵巢子宫角手术制备猪。  相似文献   

7.
长大二元杂种母猪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56头长大二元杂种母猪群中选择系谱记录清楚,分娩时间相近,体型较好,体质健康,带仔数9-11头的经产母猪5头进行泌乳性能的观测研究,结果表明,二元杂种母猪在35天的哺乳期内,日平均放乳次数21.23次,日泌乳量5.21kg,全期泌乳总量182.25kg。  相似文献   

8.
1998年版日本猪饲养标准营养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a)妊娠母猪和泌乳母猪的体重分别为交配时和分娩后的体重,怀孕期母体增重假设为:第1胎增重35公斤,第2胎增重30公斤,第3至第4胎增重25公斤,第5胎增重20公斤和第6胎增重15公斤;泌乳母猪的营养需要基于如下假定:青年母猪产奶量为6.5公斤/天、经产母猪产奶量为7.5公斤/天、每窝10头仔猪和28天泌乳期的体重损失为7公斤。 b)每日采食量指的是在表4所列能量水平下的采食量而非指自由采食量  相似文献   

9.
日粮不同营养水平对母猪妊娠早期胚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以63头长白-大白杂交初产母猪为试验动物,研究不同营养水平对母猪妊娠早期繁殖性能的影响。将配种后母猪随机分到3个营养水平组(高、中、低)中,各营养水平通过每天供给2、1.2和0.6倍维持需要的饲粮,分别在妊娠12、25和35d将母猪称重、屠宰。结果表明:各水平组母猪妊娠12、25和35d的母体总增重和净增重有极显著(P<0.01)差异。中水平妊娠25d的子宫及内容物重量和两侧子宫角长度均显著(P<0.05)高于高水平和低水平;中水平妊娠35d的子宫及内容物重量和右侧子宫角长度显著(P<0.05)高于高水平。中水平妊娠12 d的总活胚数显著(P<0.05)高于高水平。中水平妊娠12、25和35d的胚胎存活率显(著P<0.05)高于高水平;中水平妊娠25d和35d的胚胎存活率显著(P<0.05)高于低水平。中水平妊娠35 d的活胚重显著(P<0.05)高于高水平,极显著(P<0.01)高于低水平。以上试验表明,在妊娠35d内给母猪饲喂1.2倍维持需要能使子宫发育更良好,并具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而高水平饲喂和严重限饲均会导致母猪妊娠早期的胚胎存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0.
1997年7~9月间,闽清县塔庄镇梅、炉溪2个毗邻的自然村,31头妊娠母猪相继发生流产、死胎,占母猪存栏数的29.5%,占分娩母猪数的56.4%。笔者诊断为猪流行性乙型脑炎,现报告如下:1临床症状患猪体温41℃,食欲不振或废绝,精神萎顿,大便秘结,粪干呈球状,表面附有灰白色粘液,尿黄。少部分猪后肢麻痹,关节肿痛,行走不稳。母猪发生流产、死胎,胎儿腐烂呈黑泥状,味恶臭。死亡胎猪大小不一,有的体长达30厘米,重量比正常重2~3倍。部分流产母猪腐烂物滞留且悬挂在阴门。母猪分娩时间多延迟,少数提前(见表)。有1头生产公猪,l例…  相似文献   

11.
仔猪在出生和哺乳期间死亡是猪群生产效率下降的显而易见原因之一。本文提供了仔猪从出生到死亡之间体重变化的资料以及初生体重和窝仔数对断奶存活率的影响的资料。本研究包括569头断奶前死亡的仔猪,以及一项评价妊娠猪舍环境对母猪第2~4胎繁殖性能影响的试验中的1819头断奶仔猪。共有124窝约克夏母猪(Y)的仔猪和109窝约克夏×拉康比母猪(YL)的仔猪。父本均为Y公猪。妊娠110天时,将母猪关入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娩前饲喂包被氯化钙对母猪产程和死胎的影响。选取913头妊娠109 d丹系长×大和大×长二元杂交母猪,根据体况和胎次接近的原则分成3组。对照组于妊娠109 d至分娩当天每天饲喂基础饲粮,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的基础上分别额外饲喂25和50 g/d包被氯化钙。饲养试验从妊娠109 d到分娩当天。试验过程中每天进行粪便评分,于分娩当天记录试验母猪产程、产仔数和死胎数,并采集尿液和血液分别用于测定尿液pH和血清钙离子浓度。结果表明:1)总产仔数和分娩前饲喂包被氯化钙对母猪死胎数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死胎数分别为0.31和0.28头,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44头(P<0.05),但试验Ⅰ组和试验Ⅱ组无显著差异(P>0.05)。2)试验Ⅰ组母猪产程相较于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而试验Ⅱ组产程相较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3组母猪胎盘排出时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3组母猪妊娠109 d和分娩当天尿液pH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110 d到妊娠113 d,对照组和试验Ⅰ组尿液pH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Ⅱ组尿液pH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试验Ⅰ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母猪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提高(P<0.05),妊娠112 d和分娩当天粪便评分显著降低(P<0.05);3组母猪便秘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母猪妊娠109 d至分娩前饲喂25 g/d包被氯化钙可显著缩短产程,减少死胎,而且该效果不受母猪总产仔数的影响,该调控效果与其提高血液钙离子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窝仔猪数量是由排卵率、受精率以及胚胎死亡率决定的。在怀孕期间约有35%的受精卵和胎儿被重新吸收或流产。大部分胚胎死亡发生在怀孕第25天之前(约30%孕体被重新吸收)。因此孕期头25天的胚胎死亡率显然是决定分娩时窝仔数的重要因素,在怀孕早期设法减少胚胎死亡能使平均窝仔数显著增加。本文论述了一些通过改进现存的选择或管理方法而使猪胚胎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许多研究表明,美国活产仔猪中约有25%在断奶前死亡,其中多数死在生后头几天,主要原因是被母猪压死以及由于寒冷、饥饿和脱水导致虚弱而死。最近,为了提高新生仔猪的存活率,在妊娠后期和泌乳期给母猪日粮中添加脂肪已成为一个主要的研究课题。研究中,给妊娠109天到分娩的母猪日粮添加玉米油,提高了仔猪21天存活率。  相似文献   

15.
怎样缩短母猪产程减少死胎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说的死胎,是指母猪分娩时发生死亡的正常个体胎儿——白胎。不包括妊娠前中期形成的木乃伊和黑胎,母猪产死胎(白胎)的主要原因是母猪在分娩过程中产程太长。母猪的正常产程(从第1头仔猪开始产出到整个胎衣全部排出的过程)为2.5~3小时,产仔时间超过3小时均视为产程延长,产程延长会导致仔猪出生时发生死亡。因为母猪在分娩时由于胎盘收缩,血流不畅,造成部分仔猪胎盘脱落,脐带中断,断脐仔猪必须在5~10分钟内产出,如果母猪因各种因素造成产程延长,断脐仔猪迟迟未产出,则仔猪会因缺氧而死,据有关资料统计,母猪产程延长造成断脐仔猪死亡占…  相似文献   

16.
猪的生产包括仔猪生产和肉猪生产两部分,仔猪生产是肉猪生产的基础。每头母猪年提供的断乳仔猪头数和体重直接影响到仔猪生产,这就必然对母猪的年生产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及仔猪的存活率,就必须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发育,减少胚胎死亡,做到安全接产,并且搞好产后护理工作。在母猪整个妊娠过程中,受精是它的开始,分娩(妊娠110天至分娩后5天)是它的结束。下面就简单谈谈母猪在分娩期间的饲养管理。  相似文献   

17.
母猪年育成断奶成活仔猪头数和重量是衡量养猪场(户)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最重要的指标。母猪群的繁殖力,受到五种因素的影响:①青年母猪比例;②后备母猪留种至配种的时间间隔;③每窝断奶仔猪数;④年产胎数;⑤母猪断奶至淘汰的时间间隔。根据笔者在牧场工作期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经验,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将其贯穿于配种、妊娠、分娩、哺育和断奶的每一过程之中,使之达到每头母猪年产胎数2.1~2.3胎、年育成仔猪数26~28头、10周龄头重达22公斤  相似文献   

18.
枫泾母猪妊娠期外周血清的孕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测定了20头枫泾母猪和7头长白母猪妊娠期间外周血清孕酮含量。在妊娠前两天到妊娠一天,两种猪孕酮含量很低,为1ng/ml或以下。妊娠3天以后孕酮含量很快上升,枫泾猪12天出现一个小峰,峰值为20.32mg/ml;长白猪小峰出现在12和16天,分别为26.52mg/ml和27.28mg/ml;然后稍有下降,至16~20天后回升,此后到110天左右,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至分晚前两天孕酮含量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19.
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能量和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消化能(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true digestible Lys)含量对初产母猪妊娠前期(配种~妊娠第84天)生产性能、妊娠物组成和血液激素水平的影响,得出初产母猪妊娠前期能量和赖氨酸的适宜需要量.试验采取二因子(DE和true digestible Lys)4水平饱和D-最优同归设计,选取7~8月龄、体重为(123.26±5.69)kg的渝荣Ⅰ号CB系后备母猪36头,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单栏限喂饲养,分别饲以6种不同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日粮,试验期84 d.试验结果显示:母猪妊娠前期,随着DE水平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的提高,母体增重有增加的趋势;提高DE水平显著降低母猪妊娠第84天时的活仔数(P<0.05),极显著地提高了死胎和木乃伊数(P<0.01);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不会影响妊娠物总重以及胎儿、胎盘和子宫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和氨基酸的含量(P>0.05);妊娠前期母猪血清中孕酮含量随DE水平的提高而降低,胰岛素含量随DE水平的提高而增加,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不会对血清中促黄体素的浓度产生影响(P>0.05).研究结果提示:为提高初产母猪的窝重,妊娠前期日粮中DE和真可消化赖氨酸的推荐含量为12.50 MJ/kg和0.69%.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旨在研究分娩期高温(25℃)环境会导致分娩及泌乳期母猪不能有效进行体温调节。试验挑选20头二胎待产母猪,随机均分到2个具有传统产床的产房,其中产房1为对照组,环境温度始终保持在20℃;另一间产房是高温组,环境温度逐渐从20℃升高到25℃,并在妊娠112-115天维持4天,直到所有母猪分娩完成,然后环境温度逐渐降低到20℃,直到泌乳21天仔猪断奶试验结束。母猪的分娩行为通过视频监控记录,分娩前3天至分娩后5天记录母猪呼吸频率,分娩前1天至分娩后8天测定母猪的直肠温度,分娩当天至分娩后3天测定母猪乳腺表面温度。妊娠108天进入产房和仔猪断奶时母猪称重,同时测定母猪分娩时和仔猪断奶时的背膘厚。哺乳仔猪在哺乳第1、14和21天称重。结果表明,高温导致母猪分娩前16小时和分娩后24小时内侧卧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但躺卧总时间没有显著差异(P0.10),同时母猪分娩后第一天直肠温度高于对照组(P0.05),乳腺表面温度始终比对照组高0.9℃(P0.05)。高温有导致母猪产程延长的趋势(P0.10),同时导致母猪分娩前1天和分娩当天呼吸频率较高。在分娩后第7、8和9天,对照组母猪采食量较高(P0.05),第21天哺乳仔猪体重较重(P0.05)。研究结果揭示,分娩期高温会改变母猪的躺卧姿势,提高呼吸频率,导致直肠和乳腺温度上升,同时还会降低母猪泌乳期采食量,不利于哺乳仔猪增重,说明分娩母猪不能有效防御高温(25℃)环境,分娩时高温不仅会危害母猪健康,同时不利于后代哺乳仔猪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