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京裂爪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南京裂爪螨为害毛竹、早竹、角竹、哺鸡竹等,被害竹叶背面带有蛛丝网膜,竹叶正面出现枯黄色焦斑,影响光合作用,严重危害致竹叶脱落,影响下年度新竹产量、质量,甚至致老竹枯死。在杭州一年发生6~8代,11月中下旬,以成螨,卵在竹叶背面丝网内越冬,翌年3月中下旬,越冬雌螨产卵,4月上旬卵孵化,10月中旬雌成螨逐渐停止产卵,准备越冬。该螨在丝网内营群居生活。丝网内螨密度大时,雌成螨即爬出丝膜,另织网为害繁殖。雌成螨羽化后7~22天产卵,一天或隔天产卵1~2粒,平均一生产卵17粒。该螨营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南京裂爪螨天敌有5种(类),以植绥螨为主,日捕食量4头雌成螨。清理竹叶、竹腔注射50%甲胺磷、40%氧化乐果防治有效。  相似文献   

2.
柑桔黄蜘蛛又名四斑黄蜘蛛,柑桔始叶螨。除危害柑桔外,还危害桃、葡萄、豇豆等。主要危害柑桔的春梢嫩叶,花蕾及幼果。叶片被害后形成黄斑,扭曲畸形,老叶被害部为黄色斑块。  相似文献   

3.
苹果黄蚜又称苹果蚜,俗名腻虫。在冬季干旱年份易大量发生。主要吸食汁液,危害苹果树的新叶、嫩梢,被害叶片常显淡黄色并向叶背横卷。一年发生10余代,以卵在枝梢的芽旁或粗皮裂缝内越冬。翌年4月开始孵化,6—7月为繁殖高峰,大量的胎生雌蚜向周围寄主转移,是危害最为严重的时期。防治措施是:  相似文献   

4.
在 16、2 0、2 4、2 8、32、36℃的 6种恒温条件下 ,以竹裂爪螨各螨态为饲料 ,系统研究了温度对竹盲走螨实验种群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 ,36℃条件下竹盲走螨不能完成世代发育。在 16~ 32℃范围内 ,各螨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 ,卵至成螨的发育历期在 16、2 0、2 4、2 8、32℃ 5种恒温条件下分别为 16 0 1、10 80、5 81、5 12和 4 6 8d ;世代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 10 4 4℃和 93 77d·℃。分别用王 -兰 -丁模型和逻辑斯谛模型拟合了温度与发育速率的关系 ,其中王 -兰 -丁模型能更好地反映出竹盲走螨在高温下发育受到抑制的现象。产卵期和雌成螨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平均每雌产卵量在 2 4℃最高 ,为 31 2 6粒 ,32℃条件下仅为 9 2 0粒 ,每雌产卵量 (Y)与温度 (T)之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Y =- 171 6 94 2 17 2 732T - 0 0 36 3T2 (R =0 96 4 8 )。用年龄等级法分析表明 16℃、32℃条件不利于竹盲走螨种群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的对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和致死作用的微型螨类,研究阐明其生物学特性,为利用该螨防治松褐天牛提供基础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显微观察和控制性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行为习性、寄生率、发育历期、繁殖力和寿命等。【结果】松天牛小首螨属携播螨类,成螨附着在松褐天牛成虫胸腹部,在天牛产卵时沿产卵器爬行到刻槽中寄生天牛卵。该螨营两性生殖,雌成螨寄生天牛卵后腹部膨大形成膨腹体,若螨在母体膨腹体内完成发育,成螨自膨腹体胎生,1个膨腹体通常只产1~2头雄螨,其余均为雌螨。雄成螨先自膨腹体爬出并停留在旁,雌成螨自膨腹体爬出后即寻找雄成螨交尾,交尾过程持续3~6 s。松天牛小首螨对松褐天牛卵的平均寄生率为80.85%,被寄生的松褐天牛卵均干瘪、死亡。温度对该螨发育历期、雌成螨寿命和膨腹体大小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温度升高其发育历期和雌成螨寿命均显著缩短。该螨在17℃下的平均发育历期为6.9天,在33℃下为2.2天,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0.44±0.09)℃,有效积温为(46.28±0.28)d·℃;雌成螨在15℃下的平均寿命为70.3天,在30℃下为10.7天;雌螨膨腹体体积在21...  相似文献   

6.
首次研究南京地区竹锈褐斑病,确定了在南京地区的病原主要为南京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nanjingensis Ma et Yun,同时伴有竹裂爪螨Schicotetranychus yoshimekii Ehara危害.对南京裂爪螨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建立特定年龄生命表.该螨在南京地区3月上旬出蜇,11月上旬以卵和雌成螨越冬.生活史分为5个阶段:卵-幼螨-前若螨-后若螨-成螨,不同温度对南京裂爪螨各虫态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32 ℃是南京裂爪螨生长的适温区.  相似文献   

7.
柑桔红蜘蛛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红蜘蛛是为害柑桔的重要害虫,其消长和为害程度的主导因素是温度和湿度,特别是温度最为关键。红蜘蛛在吴江地区主要是以卵在叶片反面越冬,防治红蜘蛛的主要措施是生草覆盖柑桔园以及双甲脒、苯丁锡和克螨特等药物防治。  相似文献   

8.
针对松纵坑切梢小蠹部分成虫具有恢复营养并二次蛀干繁殖妹代习性,通过在该虫第一次蛀干繁殖姐代高峰期对侵入孔套网标记、退坑转梢、转干定殖研究,明确了32.58%的松纵坑切梢小蠹雌成虫种群具有繁殖妹代能力。  相似文献   

9.
余杭植绥螨是竹裂爪螨的重要天敌.室内20℃恒温饲养余杭植绥螨需21.2 d完成一个世代、28℃则10.4 d就可完成,30℃以上出现死亡.幼螨、第1若螨和雄成虫捕食量相对较少,雌成螨每天平均捕食竹裂爪螨5.5头,最多可捕食13头,雌成螨期最多可捕食165头.雌成螨捕食量大,发育即加快,产卵量增加,产卵期延长,卵粒个体也加大.一头雌成螨一生产卵量7~15粒,卵产于竹叶背面基部茸毛丛中或竹裂爪螨的丝网内.余杭植绥螨随竹裂爪螨种群数量的消长而消长,竹裂爪螨在浙江有二个明显的高峰期,其每个高峰期5~7 d后,余杭植绥螨也出现明显的高峰期;而余杭植绥螨每次高峰期后6~9 d,竹裂爪螨发生量就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紫红短须螨生物学特性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红短须螨(Brevipalpus phoenicis)控制薇甘菊,是生物控制杂草的一种新方法,文章着重介绍了紫红短须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形态特征。卵椭圆形。卵椭圆形,长约0.10mm,宽约0.07mm。红色,多单产在植物茎叶的裂缝或凹陷处,或叶片背面的主脉两边,成块成串堆聚在一起,幼螨桔红色,长约0.17mm,宽约0.11mm。若螨2龄,背上有黑色斑纹,雌成螨长约0.30mm,宽约0.16mm,身体椭圆形,扁平,多桔红色。背上有一个“H”形标记,紫红短须螨1年6-8代,世代重迭,从孵发育到成虫,恒温30℃为18.6d,20℃为48.8d。当湿度低于30%,平均温度高于30℃或者低于20℃时,紫红短须螨不能完成生活史,室内11.0-28.5℃的自然变温,湿度58%-97%条件下,紫红短须螨发育完成一个世代为28-55d。  相似文献   

11.
辽宁三种林业害螨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三种林业害螨,即棒毛小爪螨,柏小爪螨,云杉小爪螨的生物学特性。上述三种害螨均属蜱螨目叶螨科,是为害针叶树人工林的主要害螨之一。近年来在辽宁很多地区的油松、赤松、樟子松、落叶松人工林中大量发生,城市绿化的柏树也受到为害,造成针叶枯黄脱落,影响林木生长。三种害螨每年发生7 ̄9代不等,均以卵在树皮缝,芽鳞,果鳞等处越冬,适时采用40%氧化乐果,50%二溴磷乳剂或80%敌敌畏喷洒,均可收到较好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松天牛小首螨的移动能力和趋性,为科学评价其生物防治潜能,建立野外保护利用方法等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通过显微摄录、行为测定和控制试验,研究松天牛小首螨雌成螨的平移能力、垂直趋向性、上行能力、对光照和松褐天牛成虫及卵的趋向性。【结果】雌成螨的移动能力较强,在水平方向上,0~8天龄雌成螨的平均移动速度为2.17 cm·min-1,其中以0天龄的移动速度最快,达2.63 cm·min-1,8天龄的移动速度最慢,为1.32 cm·min-1,其移动速度随日龄增长显著下降;在垂直方向上,雌成螨具有显著的上行习性,1~3 h内上行的个体数量是下行的9.7倍;在野外毛竹秆基部放螨1~3天后,上行到5、7、8和9 m及以上高度的雌成螨分别占放螨总量的26.75%~41.75%、18.15%~31.35%、12.00%~26.95%和7.30%~20.75%。同时,雌成螨对光照、松褐天牛卵和雌、雄成虫均表现出显著的趋向性。在400~2 000 lx光照强度范围内其对光照区域的趋向选择率是遮光区域的8.1倍;在松褐天牛诱源和空白...  相似文献   

13.
研究大戟狼毒不同部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大戟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杀螨活性高于根的其他溶剂和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该提取物对朱砂叶螨雌成螨有较高的触杀活性,质量浓度为1mg·mL-1时,24h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到52.73%,对卵的效果相对较差,质量浓度为4mg·mL-1时卵的校正死亡率为55.21%。进一步对大戟狼毒根石油醚提取物进行萃取分离及生物活性跟踪测定发现: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明显大于氯仿相和甲醇相;对石油醚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16个流分,其中以第11个流分杀螨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1mg·mL-1时,24h后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到86.67%,质量浓度为4mg·mL-1时卵的校正死亡率为66.33%。  相似文献   

14.
红蜘蛛是危害库尔勒香梨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11-13代。在叶片上集成,若、幼、卵为一体,世代多,繁殖快,寄主广,危害严重。对生产上大量使用的久效磷、敌敌畏、氧化乐果、灭好利等农药易产生抗药性,生产上一般采用农药交替使用或更换新农药进行防治。1996年我们选择新型专性杀螨剂5%霸螨灵悬浮剂和5%卡死克水悬液,索利巴尔可溶性粉剂对比进行药效试验。通过观察记载,5%霸螨灵杀螨效果最好,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供试药剂:5%霸螨灵是浮剂,5%卡死克水悬液,索利巴尔可湿性粉剂。2、试验方法:试验园在33团林…  相似文献   

15.
蚱蝉,俗称"知了",食性很杂,危害多种果树和林木,尤以柳树和榆树受害最重.蒙城县涡河两岸潮土区的柳树、榆树虫株率在60%以上,部分地区可达90%甚至100%.主要以成虫产卵危害,每年6~9月,雌成虫在果树、林木嫩梢上划破皮层产卵,形成大量爪状"卵窝",被害枝梢常因伤口失水而干枯死亡.夏秋季节其危害状况在树上特别明显.  相似文献   

16.
牵牛子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报道牵牛子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生物活性.牵牛子石油醚提取物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3.7%和77.3%,LC50分别为0.697 9和1.303 7 mg·mL-1;对雌成螨24 h后的产卵抑制率和驱避率分别达到82.51%和94.54%.萃取物中石油醚相的活性明显高于甲醇相,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石油醚萃取物对朱砂叶螨的雌成螨和卵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6.2%和82.1%,LC50分别为0.504 2和1.101 6 mg·mL-1;对石油醚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流分12个,其中以第8流分杀螨效果最好,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24 h对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达96.4%,LC50是0.447 7mg·mL-1.  相似文献   

17.
地肤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山楂叶螨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地肤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山楂叶螨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地肤子氯仿提取物的杀螨活性最高,浓度为2 mg·mL-1对山楂叶螨的卵和雌成螨24 h后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63.37%和70.02%,明显高于根、茎和叶提取物.进一步萃取、柱层析分离发现:萃取物中氯仿相的活性明显大于水相、石油醚相和甲醇相,对氯仿萃取物的柱层析分离最终得到流分11个,其中以第2流分杀螨效果最好,浓度为1 mg·mL-1时,24 h对卵和雌成螨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68.01%和87.10%.  相似文献   

18.
苏联拉脱维亚里加森林公园4-15年新生松树遭受冬嫩梢、夏嫩梢、松顶芽、红松卷叶蛾的严重危害,采用化学防治无良好效果。后来采用生物防治法,利用拉脱维亚森林中的普通赤眼蜂进行防治。利用悬挂的硬纸盒(盒内装有杂谷害虫的卵卡),将赤眼蜂放进森林里。另将一些赤眼蜂放在实验室内繁殖,观察它对嫩梢卷叶蛾的效果。为了进行试验,预先采集这种不同类型的嫩梢卷叶蛾的幼虫和蛹,放在昆虫饲养室内培养至出蛾。当蛾产卵时,放进赤眼蜂。赤眼蜂对嫩梢卷叶蛾的卵的寄生力很强,寄生率达90%。在冬梢卷叶蛾的一个卵中,赤眼蜂能产6个卵。利用赤眼蜂防治嫩梢卷叶蛾的关键取决于放蜂的时间。第一次放蜂时间应是害虫开始产卵的时候;第二次放蜂时间是第一次之后相隔10天.  相似文献   

19.
截形叶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菜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在沧州刺区一年发生13代,以卵在枣树树干皮缝中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卵开始孵化,初孵幼螨首先选移到地面杂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枣树发芽地陆续向枣树转移危害,在地其生物学特尾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该螨生活史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了冬季刮树皮,早春除草和在该螨上树前在树干涂粘虫胶环的无公害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松天牛小首螨是新发现对松材线虫传播媒介松褐天牛卵具有寄生致死作用的微型携播螨类,研究阐明该螨的携播特性可为深入理解其生境适应性、评价其应用潜能和建立科学的野外应用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室内饲养、行为观察、模拟试验和野外诱捕调查,研究松天牛小首螨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表的分布规律,在松褐天牛成虫取食、产卵和共饲养等过程中的携播规律以及林间松褐天牛成虫携带松天牛小首螨的情况。【结果】松天牛小首螨以雌成螨为携播螨态,主动转移聚集在松褐天牛成虫体腹面沟缝处,雌、雄天牛均以后胸腹面携螨数量显著最多。在携螨天牛取食过程中,1 h内每头雌、雄天牛分别平均传播3.0、2.9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松枝上。在携螨松褐天牛雌成虫产卵过程中,平均每产1粒卵可传播6.5头松天牛小首螨到天牛产卵部位。松天牛小首螨可在不同松褐天牛成虫个体间相互传播,当携螨天牛与未携螨天牛共饲养2天后,平均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39.3头松天牛小首螨到未携螨天牛体上,传播率为8.1%,共饲养10天后则每头携螨天牛可传播192.2头松天牛小首螨,传播率达38.5%。在不同天牛共饲养组合中,携螨雄天牛向未携螨雌天牛传播松天牛小首螨的数量和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