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家养和野生哺乳动物中会引起流产和不育.目前,世界各国动物布病的普查、监测及贸易检疫的检测方法难以区别布鲁氏菌自然感染动物和疫苗免疫接种动物,而且也不能鉴别布鲁氏菌与其他革兰氏阴性菌存在免疫学交叉反应.许多学者报道,通过检测动物血清中的布鲁氏菌菌体蛋白抗体可以大幅度提高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特异性.由于布鲁氏菌外膜蛋白暴露于细菌表面,在布鲁氏菌不同种之间具有保守性,动物感染后可以产生针对不同蛋白的特异性抗体[1-4].因此,本研究试图通过克隆、表达布鲁氏菌的不同种类外膜蛋白抗原,探讨该蛋白抗原对布病自然感染动物血清的反应性,以期获得适合布鲁氏菌不同感染时期的诊断、检测试剂,同时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基因工程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5年,宁夏某县秋季集中免疫结束后,部分村级动物防疫员感染了布鲁氏菌病。为了解村级动物防疫员布鲁氏菌病感染的分布及可能的原因,对该县全体村级动物防疫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各乡镇村级动物防疫员布鲁氏菌病平均感染率为25.4%,最低为0,最高为83%;村级动物防疫员布鲁氏菌病检测阳性与个人防护不完善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调查认为,防疫过程中个人防护不到位是防疫员感染布鲁氏菌病的主要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对我国畜牧业生产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科学准确诊断是布鲁氏菌病防控的重要技术依据,然而布鲁氏菌病的检测和确诊一直以来都并非易事,常常需要通过多种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因此发展敏感性高、特异性好的布鲁氏菌的检测技术十分重要。总结并分析了近年来布鲁氏菌检测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结合国家动物布鲁氏菌病参考实验室工作经验,对各类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动物布病诊断技术的选择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动物布鲁氏菌诊断技术的研究提供方向性思考。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Brucella)是一种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它主要感染牛、羊、猪、狗、骆驼和鹿等动物,并通过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通过食用受感染的食物和实验室接触传播给人类。布鲁氏菌的传播引起布鲁氏菌病,该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极其严重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细菌性人畜共患病,在兽医临床上对动物和人类都会产生巨大的危害。布鲁氏菌一旦感染,治疗非常困难,因此对于布鲁氏菌病重点在于防控。由于目前布鲁氏菌的检测方法众多,原理多样,易造成人们对布鲁氏菌检测方法使用原理的不清晰以及混淆,导致对布鲁氏菌病检测的局限性,文章主要对布鲁氏菌的常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检测技术、以及一些以免疫反应为基础的新型检测技术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对布鲁氏菌的防控进行展望,以期为布鲁氏菌的检测与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一起布鲁氏菌病暴发疫情调查分析,为今后顺义区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对病例发病过程及感染来源进行分析;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检测布鲁氏菌病抗体。结果本次暴发疫情有4例布病确诊病例。结论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诊断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判断,该疫情为1起密切接触牛引起的布鲁菌病疫情。建议提高养殖人群的保护意识,加大动物市场监管力度,以达到防控布鲁氏菌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布鲁氏菌病是国家二类动物疫病,2004年将布病纳入国家重大动物疫病监测计划,每年5月和11月对乳用牛羊及重点地区牛羊进行两次集中监测,布病检测工作主要在兽医实验室完成。本文对适合兽医实验室操作的布鲁氏菌检测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
自Wright建立试管凝集试验(SAT)以来,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试管凝集试验一直是各国用作诊断人和未免疫牲畜布鲁氏菌病的常规血清学诊断方法,我国将其列为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的法定正式试验。SAT是一种特异、较敏感、稳定的检测方法,可以检测人、畜血清中的抗布鲁氏菌IgG、IgM、IgA3类免疫球蛋白,但主要检测的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东莞市动物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用布鲁氏菌病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对2012~2016年采自东莞市动物的血清进行检测,共检测猪血清20221份,牛血清203份,羊血清239份,犬血清4508份,马血清329份,其中,猪、牛、羊、犬、马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4%、0.73%、0.08%、0.09%和0。结果表明,东莞市猪、牛、羊、犬中可能存在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动物和动物产品存在布鲁氏菌污染的风险。对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采取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进出口贸易,同时也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文概述了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从细菌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方面综述了布鲁氏菌病最新检测技术,从疫苗研发及药物治疗方面研究了布鲁氏菌病防治进展,从而提出了积极探索准确快速的检测技术,加快新型疫苗制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布鲁氏菌病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两种检测方法对动物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对布鲁氏菌病检测没有显著性差异,RBPT的阳性率明显约高于SAT。结论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提高布鲁氏菌病的检出率,对治疗和控制布鲁氏菌病起到积极作用。结果表明:两种试验的符合率在90%以上。布鲁氏病影响从事畜牧业生产、经营、加工、运输等人群的身体健康,也对畜牧业健康发展危害极大。主要是对阳性动物进行淘汰、净化,为了减少该病的发生。对非疫区、自繁自养,确需要从外地引种,要隔离2个月,经检疫确认健康者才能混群。对疫区进行定期多次检疫,隔离并逐步淘汰阳性家畜,培育健康畜群,同时做好消毒工作。为了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必须做好兽医实验室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GB/T18646-2018)为参考,对其中较常使用的检测方法在原理、操作、优点与不足以及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期提高相关人员对布鲁氏菌病检测方法的认识和选用,从而达到早发现、早防治,防止布鲁氏菌病疫情蔓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全球常见细菌性人兽共患病。在开展布鲁氏菌病诊断、监测、防控等相关工作时,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test,RBT)是最常用的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方法。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对布鲁氏菌抗体特点及RBT特性等缺乏充分理解,导致RBT检测结果被“误用”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从动物感染布鲁氏菌后产生抗体的种类和特点,抗体凝集反应中存在的“前带现象”和非特异性反应,RBT抗原酸化和标准化对其检测性能的改善,RBT阳性结果需“确证”的起因及“误用”,在不同临床条件下如何使用RBT和解释检测结果等方面作一综述。充分认识和理解RBT的特性,以及在不同临床情形下正确使用RBT及其检测结果,不但可以降低布鲁氏菌病诊断成本,而且还能极大发挥RBT在布鲁氏菌病防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是一种可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人兽共患病病原,能给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带来严重危害。常用的布鲁氏菌病原检测方法包括布鲁氏菌分离培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的PCR技术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布鲁氏菌检测、菌种鉴别、疫苗株与野毒株区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PCR技术在通用型布鲁氏菌、不同种型布鲁氏菌及布鲁氏菌疫苗菌株检测与鉴别中的应用研究,以期为检验检疫、流行病学调查、人与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布鲁氏菌病是危害动物和人类健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饲养宠物增多,人类和犬接触越来越密切,犬布鲁氏菌病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针对犬的布鲁氏菌病对其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检测方法、症状、治疗和免疫预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人和多种动物都可感染。及时发现、准确检测对本病的防治和根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传统的细菌分离、免疫学方法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方面对布鲁氏菌诊断技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新疆畜牧业》2014,(11):23-23
为掌握当前阿勒泰地区畜间布鲁氏菌病的疫情动态、防控形势,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2014年10月13日至18日,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苏增华、自治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米吉提等一行会同地区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疫情监测科农业推广研究员安那斯同志在布尔津县开展了布鲁氏菌病定点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9.
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和防治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人布鲁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动物布鲁氏菌病,以羊、牛和猪最为常见,犬及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对布鲁氏菌病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动物布鲁氏菌病的特点是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发炎、坏死和肉芽肿的形成,引起流产、不孕、睾丸及关节炎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正布鲁氏菌病俗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每年重点防控的动物疫病之一。随着政府部门对布病防控知识的宣传,人们对布病的了解日益深刻,然而在实际生产中,人感染布病的病例和牛羊布病阳性病例每年均有发生,如何做好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已经成为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乃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内容。1做好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1.1做好检测净化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