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选择安静、荫湿、水源排灌方便的地方建池。池子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水泥红砖结构。池壁高1.2—1.3m(池壁下部25—30cm用水泥砖,上部可用其他防逃设施代替、以降低造价),面积为3—5m^2,灌水25cm左右。池中央设正方形饵料台兼栖息台,  相似文献   

2.
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004年在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建德西部山区开展了棘胸蛙模拟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养殖面积715米^2,当年培育幼蛙12.4万只,生产商品蛙7245千克,实现总产值78.6万元,总利润为34.8万元,每平方米利润达到486.7元,投入产出比为1:1.8。现将棘胸蛙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邓菊云 《内陆水产》1997,22(7):26-27
牛蛙、美国青蛙从蝌蚪变态成幼蛙,生理生态发生显著变化。一是从完全依赖水中生活,靠鳃呼吸,变态成能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二是从完全摄食水中浮游生物饵料,变成只捕食有动态感的活体饵料,对静止不动的饵料不捕食。变态后幼蛙的这种生理生态变化,无疑给幼蛙养殖技术、饵类品种和饵料营养,饵料投喂方法及水陆养殖环境管理带来根本变化。从对变态幼蛙早期的实际词养管理的调查情况来看,存在着诸多不适幼蛙生理生态变化的问题,以致普遍产生变态幼蛙营养缺乏症,幼蛙生长缓慢,甚至大批死亡。对于变态幼蛙营养缺乏症及产生原因,尚…  相似文献   

4.
陈章 《科学养鱼》2007,(11):78-78
刚脱尾变态需精心饲养管理,才能得到健壮的幼蛙。1.分级饲养过程中,因其生长速度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容易引发自残现象,所以要注意分级,由于变态至幼蛙时间短,恢复快,一般一周左右即可进行分级饲养,此时即可一次放足成蛙养殖密度,分大、中、小三级进行饲养。  相似文献   

5.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6,22(4):14-14
稻田鱼蛙结合养殖技术(接上期15)4.3水质管理。牛蛙要求水质清新。前期采取浅水养殖,水深保持0.5—1米,随着水温升高,7、8、9三个月水深控制在1.0—1.5米,并定期注水,保持透明度在35—40厘米。为了适应牛蛙水陆两栖的生态习性和鱼类饵料的需...  相似文献   

6.
王树林 《内陆水产》1996,22(3):16-16
稻田鱼、蛙结合养殖技术我国有数亿亩的稻田面积,有很多的稻田都可发展水产业。稻田中水温高,富氧,pH值适宜,有水稻遮荫,饵料丰富;稻田鱼、蛙结合立体开发,就是鱼、蛙、稻综合养殖种植,即把水稻种植业与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使两种不同的生产在同一场所进行...  相似文献   

7.
棘胸蛙(Rana spinosa)又名石蛙、石鸡等,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成蛙一般体重为200~400克,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该蛙分布较广,喜栖息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于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食,生长温度为18~28℃,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低于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一带,牛蛙在4月下旬至8月下旬产卵、孵化,蝌蚪变态成幼蛙的时间大致在7月下旬至10月下旬。9月中旬以前变态的幼蛙,由于在温度适宜、适口饵料丰富等有利环境条件下生长,越冬前可以长到100~150克,到第二年年底即可长成体重350~400克的商品蛙。9月中旬以后变态的幼蛙,由于处在温度已经下降、适口饵料较少等不利于生长的环境条件下,因而死亡率较高,少量能够越冬  相似文献   

9.
牛蛙因其肉质鲜美,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滋补作用,深受消费者欢迎,同时由于其天然食物多为有害昆虫,有明显的生物防治效应,所以大力推广牛蛙的人工养殖是一件利民又利国的事,现将牛蛙的繁育和人工养殖技术简述如下。以期对我国的牛蛙养殖的推广和发展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尹正良 《内陆水产》1998,23(4):25-25
我省推广普及饲养商品蛙技术已10多年了,蛙类作为一种美味佳肴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尽管这些年的养蛙生产有起有落,但饲养商品蛙仍不失为农民发家致富的一项新门路。怎样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提高养殖商品蛙的经济效益?笔者认为,应在技术措施上下功夫。l确定适当规  相似文献   

11.
刘焕亮 《科学养鱼》2003,(12):14-15
三、蝌蚪培育蛙类胚后发育的第一个时期是蝌蚪期,为水栖阶段,其后期则为由水栖向水陆两栖过渡的变态阶段,即蝌蚪变态为稚蛙。该发育期的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结构都发生一系列的规律性变化,身体外形由鱼型变为蛙型,呼吸器官由鳃变为肺,其趋势是由适应水中生活向适应陆地生活转变。由蝌蚪变为稚蛙的变态期时间较短,一般为10天左右。各种蛙类蝌蚪发育期持续的时间(蝌蚪培育期)取决于种的遗传性,虎纹蛙为28~35天,棘胸蛙为60~80天,中国林蛙为31~41天,牛蛙为50~85天,猪蛙为60~80天;同时也受温度、营养和放养密度等外界因素影响。蛙类蝌蚪的栖…  相似文献   

12.
舒妙安 《水利渔业》2000,20(4):12-13
介绍了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场址选择、蛙池建造、繁殖与孵化、蝌蚪及幼(成)蛙人工饲养等方面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3.
牛蛙是一种大型食用蛙,营养丰富,肉质鲜美,饲养一年可长300—500克,适于农村养殖,技术要点如下:1 蛙池建造:应选择在环境安静、阴凉,排灌方便的村边或房前屋后建池,面积5—200平方米,池深0.8—1.2米。池形自选一段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土池、砖池均可,池底用三合土碾压,池坡用塑料布膜铺压或用砖砌水泥抹平,池边留少量空地种植果树、花草、瓜类等植物,以便引诱更多的昆虫和保持蛙池阴凉。池四周用  相似文献   

14.
就如何进行棘胸蛙蝌蚪养殖及缩短冬季变态时间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总结,笔者通过试验研究和对养殖技术的初步归纳,浅谈蝌蚪养殖模式,以期提高石蛙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养蛙技术     
我国的蛙类有190多种,目前供养殖和食用的主要有黑斑蛙、金线蛙、中国林蛙、古巴牛蛙和棘胸蛙等品种。前三种别名“田鸡”,即通常称谓青蛙;棘胸蛙,又名“山鸡”、“坑蛙”。  相似文献   

16.
龙连玉 《淡水渔业》2002,32(1):41-43
1 人工生态养殖棘胸蛙的意义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 ,成蛙体重一般为 2 0 0~ 4 0 0g ,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 ,味道甘美 ,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 ,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则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养殖 ,不但减省了大量的建池投资 ,而且生长迅速、少生疾病。所以人工仿自然生态养殖棘胸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十分广阔的前景。2 场地选择和建造因棘胸蛙具有怕高温干燥和…  相似文献   

17.
据初步统计,我省今年的养蛙面积近2万亩,不少乡镇已涌现出不少养蛙专业户和专业村,养蛙已成为一些农户经济收人的主要来源。但养蛙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给广大养蛙户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养蛙业的健康稳定发展。蛙病的发生,不仅是病原体侵袭的结果,还与蛙  相似文献   

18.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营养价值极高,是野生蛙类中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棘胸蛙,变野生为家养,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形成商品生产,既保护资源,又可达工厂化成蛙养殖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美国青蛙的形态,生态、人工催产,孵化,幼蛙培育,成蛙养殖,配饵驯食及腐皮病,红腿病,气泡病的防治技术,结果:孵化密度4000-8000粒/m^2,48h出苗。幼蛙培育适宜密度为80-100只/m^2,幼蛙体重15g左右时,以活饵带动法或直接驯食法分3个阶段进行驯食。成蛙养殖密度以20-30只/m^2为宜。52m^2土池放养幼蛙1404只,经123天养殖,成蛙平均体重252g,每平方米蛙6.3  相似文献   

20.
池塘养殖幼蟹试验报告毛崇林,马如国(阜新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关键词:池塘,养殖,幼蟹近几年来,随着人工繁殖技术的成功,池塘养蟹发展很快。为了探索在辽宁西部地区发展河蟹养殖技术,1993年我们在阜新县鱼种场进行了河蟹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4.5亩,投放大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