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室内试验,将菜粉蝶颗粒体病毒(2×10~(-3))和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52×10~6)两株病毒液,等量混合后浸菜叶,5次共喂养菜青虫3964头和银纹夜蛾幼虫1601头,其死亡率分别为96.2%和96.3%。经3年大田试用,结果基本一致。1990年在泰安市郊使用这两株病毒混合液喷洒甘蓝,混施区总虫口下降率91.5%,而单独使用区PrGV(3×10~(-3))、PaNPV(1.5×10~6)以及氧化乐果(1000倍液)的虫口下降率分别为65.1、37.9和73.1%。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是利用昆虫病毒防治森林害虫的策源地。本世纪三十年代,欧洲云杉叶蜂Gilpiniahercyniae的危害,给加拿大云杉木材生产和纸浆工业带来了威胁。四十年代,一种核型多角体病毒(NPV)随着昆虫天敌从欧洲偶然地引入加拿大,自然传播引起流行病,将欧洲云杉叶蜂的严重危害有效地控制下去,并长期保留于环境中自然调节害虫,种群。此后,加拿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利用昆虫病毒防治农林害虫已经成为国内外生物防治技术的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昆虫病毒具有致病力强、专一性强、抗逆性强和生产简便等特点,随着分子生物学和  相似文献   

5.
1982~1984年我们从广东省阳江县土壤中分离到一种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sp.(8204)。昆虫经此线虫感染后48小时内死亡、尸体初为桔红色、后红褐色。经用大蜡螟活体幼虫作寄主保种繁殖,并初步研究了其形态、生活史、寄主范围、共生菌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昆虫病毒增强蛋白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综述近年来对颗粒体病毒增强蛋白基因克隆、生化特性、增效机理的研究,还述及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中增强蛋白的同源基因以及痘病毒增强蛋白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吕鸿声著,科学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16开本,ⅩⅢ 465页,图版ⅩⅩⅩⅧ。定价精装6.50元。本书是在作者经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总结了国内外昆虫病毒研究的成就,吸取了近年国外有关著作的优点,编著而成的昆虫病毒学第一本中文专著。这是一本内容全面而丰富的著作。全书共分二十章,涉及了有关昆虫病毒学的各个主要方面,并以现代生物学的观点来探讨与处理有关的问题与材料。各章内容如下:一、导论,二、术语与概念,三、核型多角体病毒,四、颗粒体病毒,五、其他DNA昆虫病毒,六、质型多角体病毒,七、家蚕空头性软化病病毒,八、其他RNA昆虫病毒,九、昆虫病毒的感染途径和传播方式,十、昆虫病毒的潜伏性感染问题,十一、昆虫生理状态与其对病毒的感受性,十二、昆虫病毒的增殖,十三、病毒增殖与宿主昆虫  相似文献   

8.
我国能入药的昆虫种类较多,其药用价值在我国许多药学专著中早有记载。为了探讨药用昆虫种类及其功效,笔者在医药界同志的帮助下,进行了多年调查研究,现将萍乡市常见药用昆虫的种类及性味、功效记述如下。一、缨尾目 Thysanoptera 1.衣鱼 Lepisma saccharina L. 药用名与部别:衣鱼,以幼虫、成虫入药。性味:  相似文献   

9.
参加这次会议林虫组成员来自16个省(市)科研、教学、行政单位的33名代表,收到论文86篇,包括森林昆虫的分类区系、生态主要害虫生物化学及综合防治方法,封山育林控制制害虫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液—液分配法和柱层析法对珠芽尖距紫堇Corydalis sheareri 全株的氯仿粗提物进行了分离, 以求获得对甘蓝害虫有拒食活性的物质。液—液分配法中, 苯提取物的拒食活性最高, 在50 倍稀释浓度下, 小菜蛾Plutellaxy lostella 和菜粉蝶Pierisrapae 幼虫对其拒食率分别为97.7% 和97.3%。苯提取物还显示了很高的拒产卵活性。通过硅胶柱层析获得了相对较纯的提取物, 其中活性最高的成分在200 倍的稀释浓度下对菜粉蝶的拒食率为93.0%。根据现有资料对上述分离物的化学本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2001和2002年的调查结果,记述了广东省东莞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的昆虫种类调查结果.共计11目69科193种。  相似文献   

12.
两种葫芦科病毒的分子检测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是浙江及其周边地区侵染葫芦科植物最主要的病毒种类。本文通过RT-PCR和基因克隆,获得了侵染南瓜的CMV杭州分离物(HZ01S10)的3'端序列,通过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确定其属于CMV亚组I;分别以32P标记的ZYMV和CMV基因组cDNA作为探针,用RNA点杂交方法定点检测了浙江地区自然感病的葫芦科作物中以上2种病毒的发生情况。ZYMV和CMV在葫芦科作物上的发生表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夏季CMV发生普遍,只有部分南瓜和甜瓜感染ZYMV;ZYMV则主要发生在秋季,同一时期未检测到CMV。此外,幼苗期接种试验显示:以上2种病毒对西葫芦(早青一代)、丝瓜(中长)、黄瓜(津绿4号)的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供试西葫芦对ZYMV比较敏感,供试丝瓜对CMV更敏感,而供试黄瓜品种对以上2种病毒均表现抗病。复合侵染在丝瓜和西葫芦上加重病害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3.
日本冈田齐夫撰文“利用天敌微生物防治害虫”.昆虫传染病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病原虫.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昆虫病毒单克隆抗体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单克隆抗体技术在昆虫病毒抗原结构分析、昆虫病毒的鉴定和分类、检测,病毒感染昆虫细胞机理,及昆虫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方面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5.
16.
1962年秋,作者等在南昌近郊,从感病长果种辣椒的果上,分离到两种炭疽病菌。一种分生孢子为椭圓形(以下簡称G菌),病斑圆形或椭圓形,凹陷,灰綠色或黄色,以后变棕色。另一种分生孢子为鐮刀形(以下簡称V菌),病斑不定形,暗棕色至黑色。这两种病菌,在馬鈴薯、洋菜培养基上都能形成孢子,且对辣椒都有寄生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蘑菇病毒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北京、上海、福建收集生长正常与异常的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子实体及菌丝进行病毒提取及电镜观察。在感病蘑菇子实体中找到多种病毒颗粒。球形病毒颗粒直径32~34毫微米较常见,直径25及70毫微米颗粒偶尔可见。两种棒状颗粒,一种是20×130毫微米,中心有一条宽的槽;另一种是19×350毫微米,中心有槽,外形与烟草花叶病毒相似,荷兰有过报告。还有长为110~160毫微米的棍棒状颗粒,一端圆形膨大直径35~50毫微米,和一种具有尾状物的颗粒。这两种颗粒和Lesemann,Albouy在超薄切片与提取液中发现的严重的蘑菇病害相关的棍棒状,多态性病毒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8.
两种草蛉的发生和利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曾于1974年开始对河南南阳地区两种草蛉—中华草蛉和大草蛉进行了观察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年生活史和主要习性年生活史根据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中华草蛉一年发生6代,部分5代;大草蛉一年发生5代;各代发生期和各虫态历期见表1和表2。  相似文献   

19.
2004年7~9月,利用垂直监测昆虫雷达(vertical-looking radar,VLR或insect monitoring radar,IMR)在成都西郊文家场进行了空中昆虫初步监测。结果表明:7、8月份夜间昆虫虫口密度相对较大,在20:00~22:00有一较明显的高峰期。进入9月份夜间昆虫相对减少且没有明显的高峰期,白天午后虫口密度相对较高。观测到昆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1 200 m以下,大部分集中在300~600 m。在观测时间内每天06:30左右有约15 min回波突然增多的现象,而且昆虫数量受天气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20.
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空中昆虫监测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7年6~10月,利用毫米波扫描昆虫雷达在广西兴安县植保站进行了空中昆虫的初步监测,结合地面灯和高空灯诱集,分析了地面和高空昆虫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空中昆虫种群数量、种类季节性变化明显,6~9月夜间昆虫虫口密度相对较高,进入10月份夜间昆虫相对减少,雷达回波点密度和灯下诱集虫量有很高的一致性。夏季,19:00~22:00与05:30~07:00雷达回波密度各有一明显高峰期;秋季,只在20:00~21:00有一明显回波密度高峰期。昆虫飞行高度主要集中在2 000 m以下,大部分集中在500~1 000 m。姊妹灯诱捕表明,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为优势迁飞种类。昆虫飞行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