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降低植棉的劳动强度和节本增效,黄冈市农业科学院改棉麦套作为棉麦连作,发展和创新了适合本区域的棉麦连作两熟种植模式,通过秸秆全量还田实现养分归还,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减少劳动用工,实现棉花小麦减投不减产。分析了棉麦连作的优势,提出了发展棉麦连作模式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1991~1994年,我们进行了麦(油)棉两熟连作简化栽培技术的研究。通过几年的试验与示范,探索出了麦(油)棉连作栽培省工节本的经济效果,配套品种及适宜的栽培密度,为大面积推广麦(油)棉连作简化栽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油棉两熟的发展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麦(油)棉两熟,特别是油棉两熟发展较快,已成为我省棉区的主要耕作制度。不少地方已从油棉连作套种发展为油棉双移栽,使油菜棉花单产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油棉两熟发展较快的原因1、经济效益好。一亩油莱可产菜子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棉区麦棉两熟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麦棉两熟的发展概况黄淮海地区是棉产区,也是粮产区。过去在小面积上有麦棉两熟种植,一般亩产小麦100~150公斤,子棉100公斤。60年代起不少地区开始麦棉间作套种,一度发挥了增产效果。70年代麦棉间作套种面积有了一定发展,1976年麦棉两熟棉田约占棉田总面积  相似文献   

5.
淮北地区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朱国清,王阶样,徐家安徐州市农科所徐州2211211992~1994年我所进行了麦棉一体化栽培技术研究,即收了小麦栽棉花,拔了棉柴种小麦的一年两熟麦棉连作的新型种植技术。通过研究和调查表明,麦棉连作与麦棉套作相比,小麦增产3...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县以麦棉两熟套种为主体的种植制度迅速发展。1984年全县麦棉两熟套种面积为21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50%以上。在麦棉两熟套种中,有的区、乡采用了麦、棉、粮工作三熟的种植方式。有人认为麦棉套种应以棉为主,只能二作不宜三作三  相似文献   

7.
棉椒两熟效益高周晓箭湖北省龙感湖农场种子公司436503麦棉套种,棉花皮棉基本上稳定在每公顷1200公斤左右,但小麦产量每公顷徘徊在750~2250公斤之间,这是长江流域气候特点造成的。因此要保证棉田经济效益,近数年来实行了棉椒两熟,收到了较高的经济...  相似文献   

8.
中棉所16     
中棉所16早熟、抗病、优质,适于黄淮海棉区作麦套夏棉种植。推广麦棉两熟种植制度后,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年每公顷可收小麦4500~6000公斤,皮棉1050~1200公斤,高产田块达1500公斤,均获得了麦棉两熟双丰收。中棉所16棉纤维洁白,绒长、绒细,...  相似文献   

9.
短季棉推广与耕作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季棉推广与耕作制改革何瑞婵,丁子福,王三才湖北省农科院经作所武汉4300641麦棉两熟制1.1小麦与短季棉两熟栽培(连作、套种、移栽)。对生产条件好、土壤肥力较高、人多地少、灌溉水源充足的棉区,或具有夏粮高产优势的宜棉地区,如我省鄂北岗地,适当安排...  相似文献   

10.
一、麦棉菜蒜一年四熟。9月下旬先在棉小行套种1~2行大蒜,同时撒上菠菜,10月上旬在棉大行内套播小麦,幅宽33~40厘米,次年2~4月收获菠菜,5月上中旬在麦蒜间移栽棉花。一般亩产菠菜150~250公斤,蒜苔、蒜头100~125公斤,小麦200~250公斤,皮棉75~80公斤。与麦棉两熟  相似文献   

11.
稻棉两熟齐跨千斤1958年中共波阳县委工作组在跃进人民公社乐丰大队与群众合做稻棉连作两熟试验七亩五分五厘田,棉花通过营养钵育苗移栽及一系列内科学植棉技术管理,获得了稻棉两熟丰产丰收。前作早稻亩产840斤,连作棉花亩产666斤。其中,高额丰产田1.14亩,早稻亩产1,006斤,连作棉花亩产1,021斤;为充分利用稻田和有利的自然条件,创造了稻棉连作两熟高产的新经验。这种稻棉两熟栽培技术不仅证明了早稻田迟栽棉花能获得高额丰产,而且又是解决粮棉争地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粮棉齐增长的一种新的栽培制度。因此,总结与推广稻棉连作两熟丰产的经验,对于促进粮棉齐增长,以大量供给国家棉纺工业原料,有着十分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和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棉麦(油)两熟主要配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棉产区光、热、水等自然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棉麦(油)两熟乃至多熟制栽培。1986年以来,在全省棉产区实行了四改,即改春棉一熟制为粮棉两熟制;改不完全两熟制为完全两熟制;改前茬作物的低产、低值短季品种(如白菜型油菜、大麦等)为高产、高值中熟品种(如甘兰型油菜、小麦等);改直播套种的常规植棉技术为育苗移栽接茬连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棉花一年单作效益低,麦棉套种一年连作两熟不利于机械化耕作,抗虫麦后直播棉一年纯作两熟,既解决了人多地少、粮棉争地的矛盾,同时又显著地增加了产出效益,促进了农业种植机械化的发展,深受现代棉农欢迎.  相似文献   

14.
麦棉连作促进了粮棉同步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麦棉连作是在小麦接近成熟期,在麦田背垄上播种夏棉,或麦收后贴茬播种夏棉,它既不同于春棉单作,也不同于麦棉套种,是促进麦棉同步增长的一种种植制度。1981年以来,全面推广了麦棉连作两熟制。1984年棉花面积24万亩,棉花总产比1981年增长3.5倍,粮食总产增长58%。粮棉总产均超历史最高水平。1985~1986年由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成安县西南庄村,在改革种植业结构中,推广了麦棉满幅复播耕作方式,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1986年,该村种植的100亩麦棉复播,夏棉皮棉单产60公斤,小麦单产300公斤,麦、棉两季亩收入426.2元,比小麦、玉米连作亩收入264.0元,增加了162.2元,比单种春棉亩收入增加了130元,1987年全村麦棉复播面积为220亩,夏棉单产预计可达75.0公斤,加上一季小麦亩收入  相似文献   

16.
麦(油)后移裁棉是在人口逐年增加、土地逐年减少、粮棉矛盾日趋突出的形势下,合理引进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新技术,使棉田综合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的产物。这种麦棉种植方式70年代末首先在江苏沿江棉区大面积推广,有力地推动了江苏省麦棉连作两熟制的发展。1980年...  相似文献   

17.
小麦和棉花都是需肥量大、生长期长的作物,因此,棉麦两熟栽培存在争光、争肥、争季节的矛盾。特别是在多年棉麦复种连作的地区,土壤肥力显著下降,麦棉产量不稳、不高。为此,我们从一九七八年冬开始进行了棉麦两熟两肥栽培制度的研究工作。经过四年定位试验和全县多点示范,证明这一耕作栽培制度有明显的养地和棉麦两熟增产的效果。(一)试验、示范情况与结果为了克服麦、棉、肥三者互相影响,我们从改革麦棉种植方式入手,注意合理配置棉麦行距,将棉花播种宽行放到3.2—3.4尺,窄行4—6寸,这样不仅有利于麦、棉、肥的套种与生长,更便于畜力灭麦荐和两季绿肥翻沤。县体做法是,包沟3.6—4尺宽的  相似文献   

18.
麦瓜棉三熟,是麦棉两熟种植方式的继续和发展。它应用集约经营的原理,采用立体种植的方式,使经济效益成倍地增长。汴岗乡1980年开始麦瓜棉三熟试种,经过近10年的研究示范,逐步掌握了麦瓜棉地膜覆盖栽培技术。1988年全乡发展麦瓜棉面积万余亩,三熟田亩经济效益为885元,比麦棉两熟田的396元,经济效益提高了1.2倍。  相似文献   

19.
麦棉油棉连作两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体制改革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他们为了在有限的土地面积上,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近数年来,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在我国南北棉区蓬勃兴起。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是在麦棉间套复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耕作制度。它比麦棉间作能更好地利用光、热资源和生长季节,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土地也可得以休养生息。这一耕作制度的兴起和发展,反映了农业科技水平迈出了新的一步。笔者1987年曾先后赴河南,山东等省考察,发现麦棉连作两熟和油棉连作两熟,很受当地棉农欢迎。其基本原因是:1 比麦棉间作经济效益高以山东省冠县为例,该县地处黄淮海平  相似文献   

20.
自1982年以来,在商丘基点进行了短季棉与小麦连作试验。结果为:小麦亩产300~400公斤,比麦套棉亩增70~100公斤,皮棉亩产60~75公斤,高产田逾百公斤,霜前花为70%,可与麦棉套种相伯仲。现将短季棉高产技术的试验示范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